书城管理广告哲学
3581800000011

第11章 广告思维学(2)

深入研究后则会发现,人类思维具有层次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特点。这是因为:“思维是一种在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基础上产生的理性认识活动,它是通过公式、判断、推理的形式对现实所作出的概括反映。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征和外部联系,而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人们通过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和感觉、知觉、表象等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感性反映比较,它是更深刻、更完全也可以说更高级的反映。”⑿正因为人类思维具有着上述特点,人类的思维能力也才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创造性,将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客观现象的方方面面的认识,不断地深入下去,不断地探究出社会事物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本质规律,并借以指引人类完成改造社会的行动。康德在他的《判断力批判》一书中对此说道:“这就说明何以有些人,一方面想要找到物质客观有目的的种种形式的可能性的最高根源,而另一方面又不承认这个根源有其知性,然而把世界整体或者是变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实体(泛神论)或者变为不过只是上面的实体的一种较为明确的形式,即位存于一个单一的单纯实体的许许多多确定性的复杂体(斯宾诺莎主义)。这些人的目标就是要从这种实体得出一切有目的性所作为先决条件的东西,那就是根源的统一性。事实上,由于他们关于单纯实体的纯然本体论的概念,他们实在也做了某事情来满足问题的一种条件——那就是,谈到一个目的时所意味着的统一性,但是关于另一条件,他们就没有说到什么,那另一条件就是这个实体对于它的作为目的后果的关系,而这个关系也正是问题所要求的给他们的本体论的根源以其更确切的确定的东西。”⒀由此可见,探究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变化过程,必须要用辩证法观点来由外及内地找出其运动变化的根据,找出人类思维对于社会进步所产生的本源性意义,关于这一点,对于当代社会中的各类广告活动来讲,同亦有着明显的启迪作用。

研究探索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研究,使其研究成果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利用并服务于人类,使得人类社会得到一个更快发展;研究探索人类自身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可帮助我们更加丰富人类自身的精神生活,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对于广告人来讲,研究探索人类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则可以使得自己所从事的广告策划与创意更具有逻辑性,更能将产品独具之卖点清晰准确地诉诸给消费者,为企业产品的市场营销顺利进行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思维对象:

人类既然具有超强思维能力,那同时就必须得有能让其思维之对象方可,这里所指思维对象就是人的思维所指向的目标:“具体地说,思维对象可以是一种进入思维视野的自然、社会、精神等各个领域的事物和现象;可以是主体考虑加以解决的问题,包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问题,各行各业、不同领域、不同范围的问题,全局性、战略性的或局部性、战术性乃至操作性的问题等等;也可以是主体酝酿创造或改进的某种产品,包括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关系产品,以及塑造人才这种特殊的“产品”等等。”⒁什么是人类思维的对象,现实社会中什么样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能成为人类思维对象?学者对此有这样一种解释:“无论是客观存在物,还是主体考虑解决的问题或酝酿创造、改进的产品,要进入人的思维范围,成为现实的思维对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它们就不能进入人的思维范围,也就不能实际地成为人的思维对象,至多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思维对象。⒂学者的这一阐释明确了这样一个规定性,那就是:该事物或者现象要想成为人类思维对象,进入人的思维范围,其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它们就不能进入人的思维范围,也就不能成为人类的思维对象,至多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思维对象。在这一命题下,就有了一个理论基点,那就是所有进入人类思维范畴的对象,其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什么条件?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是与人类现实生活发生联系的自然界事物或者是与人类精神文化生活发生联系的精神形态物,这种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是一定得与人类的物质生活或精神生活有着某种联系方可,纯粹没有一点儿联系的自然界事物是不能够成为人类思维对象的。比如:某座大山中的某些石头,由于它们被深埋于山中,并不能与人类生活发生联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思维对象;但是,如果某一天它们被人类探明这些石头饱含有对人类非常有用某类矿物质时,它们就与人类的物质生活产生了联系,这些被探明的石头就成了人类思维的对象。再举一个例子,内蒙古阴山山脉中有许多巨大的岩石上刻有着岩画,这些岩画据考古学测定是一万多年前的远古人类刻上去的。但是,这些岩画在其产生后的许多年里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与后代人类的精神生活发生着联系,因而这些岩画也就一直未能成为人类的思维对象;这一情形直到三十年前被一位考古学家于偶然间得知后,经过不懈的研究,终于发现这些岩画不但对于研究远古文化与人类文明的起源有着重要联系,同时也与研究广告史、广告媒体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此后,这些岩画才与人类的精神生活再次有了一定联系,阴山岩画直到这时才成为人类思维的一个对象。

这样看来,通过上面的分析讨论,我们可得到这样一个认识理念,这就是与人类生活发生联系的每一种思维对象其自身都具有多种属性,其所具有的多种属性中有的较明显,较的不明显,有的被另外一些现象所隐蔽,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研究时要从多角度把握其不同属性,从而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一个多样化、丰富多彩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论点需要注意,这就是为什么每一种人类的思维对象其自身都会有多种属性?这是因为:“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都是由多种因素所组成,并且处于世界的系统联系之中,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多种侧面来认识它们。”⒃也正是因为任何一种能成为人类思维对象的事物或现象都是以多种因素组成的,并且时时被人们从多种角度、多种侧面去认识、判断、研究,因而方才具有着多种属性。这就要求我们:“把握思维对象的多种属性,可以防止思维的凝固和僵化,辩证地对待思维对象。把握思维对象的多种属性,有助于利用这些属性创造新的实践方式和实践手段。把握思维对象的多种属性,有助于纠正保守的思维模式,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思维对象不等于客观事物或现象,但却离不开客观事物或现象,它是由人的活动建立起来的、与人的思维发生直接联系的那部分‘主观化了的’客观事物或现象。”⒄

注释

⑴《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第二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版828页

⑵俞国良、戴斌荣著《基础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282页

⑶(英)LS斯泰宾著《有效思维》吕淑湘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11页

⑷梁作民主编《当代思维哲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3页

⑸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38页

⑹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宗白华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46页

⑺笛卡尔著《笛卡尔思辨哲学》尚新建等译九州出版社2004年8月版152页

⑻(瑞士)皮亚杰著《认识发生论原理》王宪钿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15页

⑼梁作民主编《当代思维哲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27页

⑽梁作民主编《当代思维哲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111页

⑾张厚粲等著《心理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222页——224页

⑿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111页

⒀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韦卓民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43页

⒁(瑞士)皮亚杰著《认识发生论原理》王宪钿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65页

⒂(瑞士)皮亚杰著《认识发生论原理》王宪钿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73页

⒃梁作民主编《当代思维哲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78页

⒄梁作民主编《当代思维哲学》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84页

第二节思维与广告

1.人类凭借语言进行思维

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其它动物的思维活动必须要借助于什么中间物或者是媒介物进行,直到现在好象还没研究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定论;但是其他动物的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明显地要比人类简单许多这却是一个最为简单的事实。反过来看,人类自己的思维活动如何进行更是早已经有了被公认的研究结果,这一结果就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这一媒介方可进行并得以完成,人类的思维活动从一开始就必须以语言为中介、必须以语言作为媒介物,才能使得人类的思维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直到达到预期目的与结果。因此,人类自身的思维活动从一开始就与语言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语言无可争议地成为人类自身思维活动得以进行下去的必须之媒介物。这也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⑴这是我们在探讨人类思维特征时所应弄清的第一点。这样一来,人类自身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也就要比其他动物的思维活动丰富、复杂许多倍,也正是由于人类能够如此丰富且复杂地进行着思维活动,这些思维活动的结果方才造成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人类复杂且丰富的思维意识、思维能力与思维活动,这同样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通过以上所作论述可以弄明白一点,这就是人类的思维活动从起始就必须借助于语言,语言从始至终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思维活动,但这是一种不需要诉诸于外界的内心语言、或者说这应是一种思维语言,各个民族均是以各民族自己所使用、所相互交流的母语进行思维的,最后的思维结果也必须要借助于本民族语言传达出去方可。

我们再接着往下讨论:世界上所生存的任何动物经过思维之后,必须要将其思维结果表达出去,否则也就不能称其为思维,或者说也就无法得知是不是进行了对某事的思维,表达是思维意识、思维能力或思维活动结果化的唯一认知验证。作为人类思维来讲,表达的途径或者说媒介物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文字。关于这一问题的提出,我们先来看一下其他动物的思维表达方式,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其他动物思维结果的表达方式大概有两种,一是借助于动作来完成,二是运用简单语言,这种极为简单的语言往往只占到其思维结果需要表达的内容5%不到,其余95%以上均靠其做出的一个个动作来完成。人类对于自己思维结果的表达虽然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一是语言(包括文字)、二是动作,但是这之中语言文字对于思维结果的表达所占的比重则和其他动物有着很大不同,要占到人类思维表达的99%以上,而通过动作直接表达思维结果则只占不到百分之一;而更为有意思的一个情形就是,人类在思维后直接做出动作来达到思维目的往往也是要在做动作的同时还须加上语言的补充作用方可完成。

人类语言具体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书面语言是在文字被发明之后才有的,这一点早已经成为一个极为简单的常识;人类在没有文字之前只能用口头语言来帮助思维进行与思维结果的表达,不过就是有了文字语言之后,思维意识与思维活动的进行过程也一般是借助于口头语言,无法使用书面语言帮助人们完成其思维活动。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当一个人被某物或某事触动、开始对其思维时,他在自己的心里、脑海中能够把一个个所要借助的语言用文字写入心底或大脑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没有人能做到。因此,人类的思维活动从一开始到最后完成,主要是靠口头语言被转化成为人的思维意念来进行的。当然,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当人类自己的思维活动正在进行中、某一思维现象需要及时总结、验证、保存时,就要在思维过程中把这些东西用文字记载下来,这又是另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