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
3583400000050

第50章 特殊递进句研究(下)(7)

例(12)“过去、现在,将来”仅用“甚至”一词连接实现简单的递进,充当状语,凸显时间的长久。例(11)话题“姚处长的态度”没有直接出现在小句中,为了凸显“姚处长态度的恶劣”,用“不但,而且,甚至”连接,形成具有三个层级:A“不肯作大家的代言人”是第一级递进,也是对处长态度的初级表现;B、“态度严肃地拒绝参预”是第二级递进,也是她态度的中级表现;C“令大家困惑地完全地站在房地产公司的立场,极言对方手续的齐备与合法…批评大家企图进行交涉的动念近乎无理取闹…”是第三级递进,充分凸显了“姚处长态度的恶劣”。

六、“甚至”的认知背景

6.1象似动因反映客观世界的结果主观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但更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认为语言不能直接反映客观世界,而是由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介于其间,“心生而言立”,其模式是:“客观世界→认知加工→概念→语言符号”。(赵艳芳,2000:22-26)

语言结构在何种程度上、在何处取决于人类所具有的一般感知机制、有限的记忆和加工能力,取决于人们试图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现实状态,取决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交际行为。(张敏,1998:59-64)递进范畴的二级模式“不但A,而且B”浓缩(concentrate)后,让出空间来容纳更进一层的递进,从而形成“不但A,而且B,甚至…”的三级递进模式。

6.2次序相似动因的作用“甚至”句的出现,从次序的角度讲,也是认知背景中的次序象似动因的作用。因为人们总是按自己的需要把重要的事按强调的方式表达,在语言这种一维的载体中,只有三种选择:一是位于句首,表示强调;二是位于句末表示强调;三是加上表示强调的标记。

在递进范畴中,加标记是一方面,即用“甚至/于/还”等来强调,同时利用汉语句子句末焦点的惯性来强调——所以人们认为“甚至”后面的内容是要强调的部分。这是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利用汉语句式的惯性焦点特点,即句末焦点。二是利用递进范畴的语义的层层深入惯性,越靠后越重要。三是利用递进范畴的层层深入的标记“不但A,而且B,甚至C”。

这一切都表明:人类所具有的一般感知机制,也是人们利用有限的手段去理解世界的现实状态在语言上的具体体现,递进范畴也不例外。

6.3语法里相似原则和抽象原则相互竞争谢信一(1994)指出:“若要彻底地认识语法及一般意义的语法,不仅需要研究其形式的属性和功能的属性,还需要对这两类属性的相互作用作出全面考察。”

我们推测递进的三级模式“不但A,而且B,甚至(还)…”是由于常见的二级模式“不但A,而且B”与“不仅…,甚至于还…”竞争与融合的结果。其实质是语法的象似原则与抽象原则的竞争。因为同样都是表递进义,“不但A,而且B”是一般模式,“不仅…,甚至于还…”是强调模式,二者在使用上各有其特点。要把二者融合成三级模式,其中“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语义起了关键的作用。因为正是有了“甚至”的这一强调突出作用,才使得递进范畴由二级模式“不但A,而且B”能够浓缩并留出相应的空间来容纳所要进一步强调的内容“甚至(还)…”。这样一来既扩大了递进的容量而且还丰富了递进范畴的表现形式。

6.4动因的竞争及象似动因的减损至于“甚至”的句法、语义与语用作用,也是有其认知背景的。这主要是动因的竞争与象似动因的减损造成的。因为一个句式的存在,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语言的表达是在经济原则与象似原则的双重作用下发展变化的,一般来讲,句式越符合经济原则那么其象似原则的作用就越弱;反之,句式越复杂,象似原则的作用就越强,如“不但…,而且更…,甚至还最…”句式就是最符合象似动因的。但是这类句式的出现频率肯定不高,因为过多的信息冗余使之不符合经济原则。

通过竞争,三级递进范畴的句式分化为两种情况:一是有标记的“不但A,而且B,甚至…”,二是没有标记的“…,更/再…,最/还…”。

这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竞争原则:既在一定程度上遵循象似原则,即出现标记,这一典型的递进框架限制了所进入的小句的意义。又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经济原则,即不出现标记仅通过语义来实现递进范畴的小句排列。

竞争的结果就是使“甚至”由短语语法化为表“强调突出的事例”的副词,再进而语法化为“用在最后一项的前面,表示突出这一项”的连词。“甚至”在递进范畴中是容量最大,形式最丰富的句式标记,其表达的丰富意义是不可替代的。

七、“甚至”的语法化历程考察

7.1来龙去脉“甚至”原是副词,作为连词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方式转向关联的呢?下面我们从历时的角度来探讨“甚至”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据我们掌握的已有的资料来看,在汉代的时候,“甚”和“至”就已经连用了。但是“甚”还是副词,“甚至”仍是短语。例如:

(1)孔子葬母於防,既而雨甚至,防墓崩。(汉《论衡》)

例(1)“甚至”的意思是“下得很大,到来了”。

到了晋代,仍是短语。例如:

(2)镇西谢尚所乘马忽死,忧恼甚至。(晋《搜神记》)

例(2)“甚至”的意思是“(忧恼)很多一齐涌来”。

到了元代,“甚至”已经有了副词的用法,但还没有转化为连词。例如:

(3)元统间,杭州监仓宋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元《南村辍耕录》)

(4)有子三岁,爱惜甚至。(元《南村辍耕录》)

例(3)“甚至”的意思是“甚而至于”。例(4)“甚至”意思是“(爱惜)得很”。

作为连词大量出现的是到了明代以后。例如:

(5)自今士夫欲倚权门,先交欢僮仆,甚至投刺称号,卒以此败。(明《晏林子》)

(6)前代文武官皆得用官妓,今挟妓宿娼有禁,甚至罢职不叙。(明《贤奕编》)

(7)郭兴言疏略云:“魏忠贤矫传中旨,令各部该司,阅视工程。每至工所,大言无忌,非曰某官当外转,某官当留用,则曰某兵马当调遣,某钱粮当那借。甚至当以票红本带出,从阁臣改票。”(明《玉镜新谭》)

例(5)、例(6)、例(7)“甚至”的意思是“甚而至于”,与当今的意思“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已经比较接近了。

到了清代,作为副词和作为连词的“甚至”并行运用。这在《日知录》同一部著作中有所显示:

(8)至是其母卒,时已除奔丧之制,德文恳请甚至,上特怜而许之。(清《日知录》)

(9)闻久住客邸者,日有所费,甚至空乏,假贷于人,其元之弊政,此亦一端。(清《日知录》)

例(8)“甚至”意思是“非常”,是副词。例(9)“甚至”的意思与当今“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基本相同了。

在清代其它的著作中已经有了多种用法。例如:

(10)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聊斋志异》)

(11)想父母在家,若只管思念女儿,竟不能见,倘因此成疾致病,甚至死亡,皆由朕躬禁锢,不能使其遂天伦之愿,亦大伤天和之事。(《红楼梦》)

例(10)“甚至”意思是“得非常(厉害)”,是副词。例(11)“甚至”的意思与当今“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基本相同了。

7.2真实文本统计“甚至”作为连词和副词的使用表显示如下:

作品 副词 连词

《红楼梦》28 0 28

《金瓶梅》2 0 2

《今古奇观》3 0 3

《搜神记》 1 0

《镜花缘》14 0 14

《聊斋志异》10 8 2

《世说新语》3 3 0

《初刻拍案惊奇》2 0 2

《二刻拍岸惊奇》2 0 2

到了清代,“甚至”已经和“不但…,并且…”连用,形成多级递进格式。例如:

(12)倘不下腰,不下气,一股力气全堆胸前,久而久之,不但气喘心跳,并且胸前还要发痛,甚至弄成劳伤之症。(《镜花缘》)

到了民国以后,甚至就和“不惮”连用,表示递进。例如:

(13)国朝沈归愚尚书有曰:“昔欧阳文忠公之好士也,士有一言之合乎道,不惮数千里求之。甚至过于士之求公。”

由以上可以看出“甚至”的语法化历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由短语发展为副词,由副词发展为连词。“甚至”完成由短语至副词,最后成为连词,经历了从明至近代约500年,其语义的发展轨迹也十分明显:“甚而至于——特别是——至于”。

2、这一过程是由“非常”与“到”两个词“雨甚至”“忧恼甚至”逐渐发展变化为副词,“甚而至于”、“甚至穷窘”,最后发展为连词“这种病不但在山区流行,甚至在大城市也时有发生。”

3、由“不仅…,甚至…”二级句,发展为“不但A,而且B,甚至…”这种三级递进范畴的标准句式。这种句式使范畴化的语义表达的容量更为扩大,递进范畴也更为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