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懂得让自己的朋友表现得比自己优越的道理,只有懂得这点,朋友才会变多,人缘才会变好,理想才更容易实现。
哲学大师苏格拉底就曾经这样告诉他的弟子们:“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谦卑,懂得让别人比你优越。也可以辩证地说,做人要懂得低调。
现实生活也同样如此。其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你对我错?面对双方的争执,你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你用这样的举动争执,你觉得对方会同意你的观点吗?绝对不会!因为你这样做不但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别人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他们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可能还要进行反击,结果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你要的效果,甚至可能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你要多替对方着想,要时刻把朋友放在和你平等的地位,特别是当你的才学、相貌、家庭、前途等令人羡慕,高出你朋友一头的时候,你更要注意顾及朋友的自尊心,千万不要在朋友面前大露锋芒,表现自己,流露出你的优越感。你要知道你的居高临下,有意炫耀,会让你朋友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挫伤,作为他的好朋友,你于心何忍?所以,在与朋友交往时,你要时刻控制好情绪,保持理智,虚怀若谷,把自己放在与人平等的地位,注意时时想到对方的存在。只有这样,友谊之花才能常开不败,友谊之树才会冬夏常青。
能够容忍别人,让他表现得比你优越,这并不是让你卑躬屈膝,而是一种宽容和大度,一种远虑的做法。
有一位年轻的律师参加一个案子的辩论,这是一个重要的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但是在辩论的过程中,最高法院的法官犯了一个知识性错误,他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六年,其实海事法是没有追诉期限的。结果这个律师率直地指出了法官的错误,当时整个法庭内立刻静默,气氛很是紧张。
事后,这个律师再也没有得到过重用。他真是后悔不已!
其实,这位律师就是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做得更高明一些,因为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而不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就是在让自己无路可走。
英国19世纪政治家德斐尔教导他的儿子:“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因此,我们对于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我们要谦虚,这样的话,永远会受到欢迎。
狂妄无用处,谦虚能进步
面对成功和胜利的时候,你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够冷静地面对还是沾沾自喜,甚至面露狂妄之情呢?那么让我告诉你,衡量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关键一点就是要看他是否能丢弃狂妄。
福特公司的老总福特先生认为:“许多人最终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取得了一定成绩之后便张狂起来。他们努力奋斗过,战胜过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凭着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使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成了现实,然而他们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后,便经受不住考验了,然后慢慢下滑,以致最后跌倒。”
富兰克林在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的富兰克林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低矮的门。
前辈看到他这副模样,不禁笑了起来,从屋子里走了过去,说:“很痛吗?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个“撞头事件”看成是这次拜访的最大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从此,富兰克林丢弃了以往的狂妄,最终成为功绩卓绝的一代伟人。
心高气盛,恃才傲物是年轻人的通病,他们总以为自己是鸿鹄,别人都是燕雀。眼睛总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头,才发现“门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要知道,要想进入一扇门,就必须让自己的头比门框更矮;要想登上成功的顶峰,就必须低下头,收起狂妄,做低姿态,才好向高处攀登。
一个人,只有站在低处,才总是高高抬着头,因为他脚下什么都没有,他只能往上看。许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最终能一统天下,靠的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大战略,而这大战略的核心精髓就是从下往上看,避免“狂妄”。
元朝末年,朝廷内部的权利之争日趋激烈,吏治越发腐败,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形成了一股股激荡的反元大潮,朱元璋便在其中。
朱元璋所在的那一路起义军,开始时力量弱小,朱元璋既要与政府军周旋,还要防范被势力强大的义军吞并,处境十分危险。当时,各路义军首领纷纷自立为王,但是朱元璋决定“缓称王”。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韬光养晦之策,缓称王并不是不称王,只是要求等到适当的时机才亮出底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表面上却给人一种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的印象。结果,它既降低了朝廷对于朱军的关注程度,使得元军没有将这支队伍作为主要的剿灭对象,又避免了各路义军的嫉妒心理,使得他们不将朱元璋视为图谋天下的心腹大患,为朱元璋创造了暗自壮大的机会。
相反,那些狂妄自大的称王者,则在元军和义军、义军与义军之间频繁厮杀中,实力耗尽。像实力雄厚的徐寿辉、张士诚、小明王所部都是在称帝后遭受重创的。而当朱元璋羽翼丰满之后引兵南征北伐时,已经没有多少强有力的对手了。
实际上,在历来的古代智慧里,都极力反对狂妄自大。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守愚”的含义是什么?就是丢弃狂妄!孔子的弟子颜回会“守愚”,深得其师的喜爱。他表面上唯唯诺诺,迷迷糊糊,其实他在用心功,所以课后他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地讲出来,可见,“若愚”并非真愚,只不过是不可以显示,不张狂惹事罢了。
洛克菲勒谈到他早年从事油业时,这样说过:“当我的事业开始有些起色的时候,我入睡时,总是这样对自己说,‘现在你有了一点点成就,但千万不能因此而狂妄,否则,你会因为站不稳而跌倒的。你一旦有了开始,便很容易全然以为自己是一个大商人了。你小心冒进,否则你会神志不清。’我觉得对自己这样恳切的谈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担心自己经受不住成功的冲击,便训练自己不要为一些愚蠢思想所蛊惑,自以为多么了不起。”
他之所以这样告诫自己,也是因为他懂得谦虚使人进步,狂妄使人倒退的道理。由此可见,狂妄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可怕,可以说,它是我们通往成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许多曾经努力奋斗的人都是跌倒在这块石头上,他们也曾经战胜过无数的艰难困苦,他们也曾经有着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他们也曾经披荆斩棘,使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现实,但是,面对小小的成功的时候,他们经受不住考验了,他们无一例外,都被狂妄这块绊脚石绊倒,最后前功尽弃,可悲地走向灭亡。
当我们开始取得成功时,能够在成功面前保持平常心态,并不因此而狂妄,那我们应该感到很幸运。对于每次的成功,我们都要视其为一个新努力的开始,要在将来的光荣上生活,而不要在过去的冠冕上狂妄,否则终有一天你会为此付出代价。
千万别自绝“进谏之路”
你发现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周围总有一种人,他们总是想要迫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因为他们总是认为只有他们自己是正确的而别人都是错误的。别人如果不能同意他的观点,他便会因此而显得十分不满甚至是愤怒。因为他们被这种想法左右,致使他们以为自己是最完美无敌的。在他们的心中自己应该是永远的“赢家”,但事实上,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也就没有了改进的余地,致使在通往成功的路径上设下了障碍,无形之中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我们每个人的身世与环境不同,因而对于同一事物,我们的观点也会是千差万别的,意见也是各种各样的。这时,就需要我们虚心地听取旁人的观点,综合利弊,最后决定谁对谁错;相反,如果固执己见,就会阻止自己的成长和进步,酿成悲惨的下场。
如何去避免固执己见呢?答案很简单,只要你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听听别人的想法,只要肯向别人伸出友谊的手,学习别人的长处,就可以走出你心里的死胡同。因为固执己见是一种消极的癖性,心胸开阔是治它的最好的良药。
我们看那些最终成功了的人,都普遍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即能够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他们很多时候都懂得倾听,不断地接受、采纳各种意见,他们不怕被下属左右,相反,他们认为被下属左右更好,更能广泛听取、接受意见。他们也不在乎接受别人的意见影响自己存在的价值,公司是大家的,只要对公司有益就可以接受,而唯一要做到的就是对众多的意见进行比较、鉴定,以其是否有价值为标准来取舍。高明的领导偏爱那些敢于直言的人,尤其是重用那些当初建议未被采纳而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下属。
美国19世纪诗人罗威尔说过的一句话:“只有蠢人和死人,才永不改变他们的意见。精明的人都懂得去改变。”道理很简单,因为生命就是时刻不停地在变化,自然界因四季的变换而依序进展,我们也随时间的流动而时刻变化,这一点我们是无法抗拒的。而你若想要想从有限的生命中求取更多的生活,你就必须要从小开始革除顽固、刚愎、忌妒与惰性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能使你丧失抵抗力,最终走向灭亡,只有保持谦卑,懂得接受别人的意见,你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当然,有些人可能会不服气,认为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其实,我们应当相信自己,假使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你信任的呢?只有相信自己,才会建立起成功的信心,才会取得成功。
很多人不自信是因为自卑心理,自己认为自己不行,自己都放弃了希望,那么又能期望从别人那儿获得希望吗?所以我认为相信自己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听起来固然十分潇洒,但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诚然,我们应当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为外人所干扰,但当别人是真诚地向你提出建议时,我以为我们应当虚心接受。
相信自己而不盲目自信,谦虚地接受别人意见而不盲目听从,要充分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擅长的方面,在能够自信并且擅长的方面充分地相信自己,而在不太了解的领域或是不太懂得的时候适当地听取他人的意见,结合自己的想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千万不要因为惧怕别人给了自己错误的意见而关闭掉“进谏之门”,即使接受了错误的意见也是必要的。因为接受别人的意见可以让他们获得被认同的感觉,你的虚心会极大地赢得他们的好感。
一味地坚持自己和一味地相信别人,都不是正确的处世态度。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首先认知自己的位置和想法,再仔细地思考他人的意见,将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结合起来,然后迈出你人生的脚步。如果你能这样去做,那么脚下的玫瑰之花一定会更加芬芳!
人生的道路十分漫长,前进中布满了荆棘。如何迈每一步都要我们自己作出抉择。我们必须依靠自己,必须相信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并无悔地走下去。我们不能依靠他人,但我们可以征求他人的意见,寻找最好的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渐明白如何相信自己,正如听取别人善意的建议那样,我们走着自己的道路,接受别人理性的指正,道路似乎不再崎岖,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彼岸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