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的阴谋?”德川秀忠大惑不解,“关白大人莫非真正要对付的敌人并不是朝鲜和大明?”
“是啊,为父也有这个怀疑——他或许是想借刀杀人!”德川家康慢慢伸手抚摩了一下“三叶葵”家纹战旗,满面忧色地说道,“如果不出为父所料,丰臣秀吉此番征伐朝鲜、大明,应该不会过多地动用自己嫡系家将的兵力,而会从各州大名手中抽调人马出来为他效命——这是他极为阴险的‘一箭双雕’之计,既损了朝鲜、大明的国力,又伤了各州大名的元气。对他这一招,为父不可不防啊!”
一直似木头人一般沉默着的羽柴秀康这时又点了一句:“关白大人,可能还觉得日本国内的土地不够分封给手下的大名们了,所以打起了开拓海外疆域的主意……”
“父亲大人真是神机妙算!想得如此周密、深远……”德川秀忠听了他俩的话,顿时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关白大人既然用心如此阴险毒辣,父亲大人……那……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不要担心,为父自有安排,”德川家康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这样吧,秀忠我儿,你今晚立刻易服秘密潜回我们德川家所辖的关东,让武藏、上野、伊豆等地的家臣们伺机起兵攻打盘踞在本地的那些浪人、流寇——但是,你要记得吩咐他们:对那些浪人、流寇的攻势既不能太重,亦不能太轻。要恰到好处,要闹得‘雷声大,雨点小’……这样的话,为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以‘征外必先安内’的理由来保存实力,半推半拖地让丰臣秀吉无法抽调我们德川家的兵力了……”
“是!”德川秀忠在榻榻米上伏下了身,恭恭敬敬地应道,“孩儿一定切实照办!”
“秀康我儿,你就继续潜伏在丰臣府里,为我刺探各种密情。”德川家康又向羽柴秀康吩咐而道,“他一有异动,立刻给我禀报!”
羽柴秀康弯下了腰,无声地磕了磕头。
关白御前大会
关白府的议事厅里,丰臣秀吉昂然端坐在首席榻位上。他右手边坐着被他收为养子的当今日本国周仁天皇之皇弟——年轻的八条宫亲王。因为丰臣秀吉主持召开的是“关白府御前大会”,所以不得不请八条宫亲王这样的皇室成员代表天皇陛下列席。
不过,谁都懂得:无论丰臣秀吉装出一副多么尊重日本皇室的姿态,他在骨子里实际上一直都把周仁天皇、八条宫亲王等人当作傀儡来操纵和利用的。前来参加此次“关白御前大会”的人很多:日本国内第一流的大名们基本都已到齐,日本朝廷从三品以上的要员亦无一缺席。德川家康就坐在丰臣秀吉左侧首席。自他以下,分别是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宇喜多秀家等另外四位辅政大老。丰臣秀吉右侧,坐着丰臣秀吉的外甥兼养子丰臣秀次以及石田三成、小西行长、福岛正则、加藤清正等丰臣氏的家臣、家将。
而丰臣秀吉对面席位上坐着的便是岛津义弘、大友义统、龟井兹矩、伊达政宗、上杉景胜等诸位大名和朝廷要员。
见到各位大名和朝臣都差不多到齐了,丰臣秀吉这才端起日本关白的架子,举手扬了一扬。
“当”的一声,厅门处悬着的那座羊脂玉钟被他的家臣大野治长举起金棍轻轻地敲了一下。清越悠长的钟鸣过后,会场里顿时鸦雀无声。
丰臣秀吉抬头环视了会场一圈,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诸位大人,今日本关白奉天皇陛下之命,召集诸位前来,是为了共同商议决定一件关系我日本国数百年、数千年国运的大事!”
一听他开篇讲话便是这般耸人听闻,会场中那些不明底细的大名和朝臣们不禁一惊,一个个把诧异的目光投向丰臣秀吉,恭敬地听着他继续说下去。
丰臣秀吉停顿一下,举目四顾,看到各位大名和朝臣们都是一副肃然关注的样子,心底甚是满意,便又继续说道:“这件大事,就是倾我日本举国之力,在数年之内,饮马海滨、扬威域外、俯取朝鲜、征服大明!”
“啊?”会场中那些事先并不知情的大名和朝臣们一个个失声长呼,下巴都惊得快要掉下来了。
在这一片乱哄哄的惊呼声中,丰臣秀次肃然出列,跪伏在大厅当中的地板之上,奏道:“属下恳请关白大人三思:如今我日本国战乱刚息、天下初定,关白大人应当念念以与民更始、休养生息为重才是!此刻,您若劳师远征,只怕人心不安、四方扰动,反而会得不偿失啊!”
他此言一出,议事厅内顿时静了下来,静得连地板上掉一根羽毛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因为丰臣秀次与丰臣秀吉有着特殊的亲戚关系,他自然可以不像别的大名和朝臣那样由于敬畏丰臣秀吉而缄口不言——于是,他一下便将昨夜黑田如水指点他反对出征的理由抛了出来劝谏丰臣秀吉,以求先声夺人。而厅中各位大名与朝臣见状,便一个个只是盯着丰臣秀吉,也不跟风进言,且看他如何反应。
丰臣秀吉高高地坐在首席榻位之上,脸上如无波的古潭,让人测不出深浅来。他听完丰臣秀次的话,沉默了许久,并不正面作答,只是伸手向其他大名和朝臣虚招了一下,淡淡地说道:“本关白说了,这是一件关系到我日本国数百年、数千年之国运的大事。这件事成功与否,与在座诸君都有着莫大的关系。你们也都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嘛!无论你们今天在这里说什么,本关白都不会怪罪的。”
终于,在一片沉默之中,前田利家和小早川隆景两位大老开口了:“秀次君言之有理。关白大人须三思啊!”
这时,另一位辅政大老兼丰臣秀吉的养子宇喜多秀家也讲道:“据属下所知,朝鲜有海峡天险可恃,大明有百万雄师可用——我日本国武士纵神勇过人,但众寡悬殊,也难有胜算啊!”
听到三位辅政大老都不赞成出征,厅下的各位大名和朝臣们顿时窃窃私语起来,个个摇头皱眉,亦是为难之极。
丰臣秀吉见此情形,再也按捺不住,直接点了手下素有“铁胆虎将”之誉的小西行长的名:“小西君!你一向最是骁勇善战、不畏强敌——这西征之事,你的意见如何呢?”
小西行长是关西堺港巨商家族出身,他父亲当年就是靠与朝鲜、大明走私的海盗们暗通贸易才大发横财的。由于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小西行长对朝鲜、大明的情形比较熟悉。而且,尤为难得的是,他会讲几句生硬、拗口的汉语,这在日本国已属难能可贵了。
他听得丰臣秀吉猝然点名向自己发问,丝毫不敢大意,急忙深思片刻,方才小心翼翼地说道:“关白大人,您也许看过一本大明国的奇书吧?”
丰臣秀吉面无表情,冷冷问道:“什么奇书?”小西行长屏气敛息,躬伏在地,缓缓说道:“这本奇书的名字叫《三国演义》,是大明国一位姓罗的师傅写的。”“《三国演义》本关白没阅过,但是听西笑大师讲解过,”丰臣秀吉蹙起眉头回忆了片刻,悠悠说道,“本关白记得,那书里边那个诸……诸葛亮当真是计谋百出,了不得、了不得啊!”
“还有关羽、张飞的‘万夫不当之勇’啊!”小西行长急忙接过话头说道,“我日本国的武士哪个比得过他俩的厉害?”
“你这是什么意思?”丰臣秀吉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不禁有些不悦,“不要弯弯绕绕的,有话直说。”“关白大人!”正在这时,丰臣秀次插话进来说道,“其实小西君的言下之意已经很清楚了:大明国地大物博、人才济济,其中必然不乏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这样的贤臣良将……若是贸然与之为敌,我日本国岂有十足的胜算?”
“这……”丰臣秀吉顿时语塞了一下,沉吟片刻,仰天深深一叹,“是啊!今日之大明国,还会有诸葛亮、关羽、张飞这样的贤臣良将吗?如果有的话,我日本国自然不会轻易出兵了。”
他讲到这里,话音一顿,用手抚了抚自己领下那绺稀疏的须髯,忽又哈哈一阵大笑,道:“实不相瞒!诸君!十年前,本关白就已打探到大明国曾经有一位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的‘关白’……哦,用他们的汉文来讲,应该是‘丞相’——他叫张居正!他手下还有一位像关羽一样智勇过人的大将,名叫戚继光!”
“戚继光?”在座的日本关西一带年老的大名们听了,仿佛触电般失声惊叫起来,“他的确很厉害啊!二十年前,他把我们那些先行潜入大明国境内的浪人、武士们打得一败涂地……他们逃回来后,提起他的名字就吓得直哆嗦……大明国有他在,谁……谁敢再去送死啊?……”
丰臣秀吉看着他们一个个惊恐万状的表情,顿时十分恼火,便提高了嗓门儿喝道:“你们怕什么?他们都已经死了!”
“死了?”那些年老的关西大名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死了?”在看到丰臣秀吉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后,他们一个个又不禁鼓掌欢呼起来:“太好了!太好了!那真是太好了!”
“十年之前,张居正就病死了;五年之前,戚继光也病死了。大明国目前当政的,只是一个和秀次君、石田君他们年龄一般大的小皇帝,”丰臣秀吉坐在榻席上,仰天纵声哈哈大笑,“天照大神垂恩于我日本国,一下便为我们除去了两个大敌……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我们千万不能再错过了!”
德川家康坐在一侧听得清楚,心中不由一动:古语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丰臣秀吉是从哪里打探到这些消息的?他看起来对大明国朝廷的情况了如指掌啊!
看到诸位大名和朝臣惊疑不定的模样,丰臣秀吉笑容一敛,脸色一肃,缓缓举起手掌,“啪啪”地拍了两下。
掌声刚落,他身后的洒金樱花屏风背面,无声无息地转出两个人来!这两个中年汉子蓦地一现身,竟令在座的诸位大名猛吃一惊!只见其中一位身穿黑色劲装,面目冷峭,眉宇之际煞气逼人;而另一位则是身着青色宽袍,圆脸胖头,憨态可掬,一双瞳仁却如鼠目一般转动生光,颇有几分商贾之气。
他俩绕行到厅堂当中,恭恭敬敬地坐到丰臣秀吉对面席位之上,伏地行礼,不敢抬头。
“来!来!来!”丰臣秀吉向他俩招了招手,朝着在座的各位大名介绍道,“这两位可是为我日本国进击朝鲜、大明而立下头功的功臣啊!——你们就向各位大人介绍一下自己吧!”
那个黑服壮汉半跪着抬起头来说道:“多谢关白大人抬爱。各位大人,在下在日本国的名字是服部正全,在朝鲜国的名字是金完用,在大明国的名字是何全忠。”
“服部正全?”小早川隆景听罢,不禁抬眼看了他一眼,诧然问道,“原来阁下是服部忍者世家的人。服部半藏正成是你什么人?”
“正是家父。”黑服壮汉恭敬地答道。他这一答,在场诸人都是吃了一惊。原来,当今日本国中,忍者界内分四大流派,各有四大统领执掌:伊贺一派,由百地丹波执掌门户;服部一派,由服部半藏正成执掌门户;风魔一派,由风魔小太郎执掌门户;杂贺一派,由杂贺孙一执掌门户。而四大忍者世家流派之中,尤以服部一派最为著名。服部正全既系服部半藏正成的嫡子,其人的忍术自然远非常人能及。大家刚才又听到他自称在朝鲜、大明均有化名,由此可见他实是行踪诡秘,更是高深莫测了。他们正在惊诧之间,却听那另一个青袍胖汉躬身说道:“各位大人,在下在日本国的名字是来岛通明,在大明国的名字是胡图汉。至于朝鲜国那边,在下倒从未涉足过。”“来岛通明?”小西行长颇感意外,“关西大名来岛通久是阁下的什么人?”“正是家兄。”青袍胖汉缓缓答道。原来,来岛世家是关西一带靠与朝鲜、大明进行走私贸易而逐渐壮大起来的海盗家族。来岛通明既是来自这一家族,自然可以在大明国内来去自如了。望着来岛通明全身上下一派汉人打扮,诸位大名和朝臣亦是惊疑莫名,面面相觑。
这时,却见丰臣秀吉满面含笑,向他们说道:“诸君有所不知,服部正全、来岛通明都是本关白在二十年前派驻在朝鲜、大明的两个间谍首领……若不是他们二十年如一日地给本关白送有关朝鲜、大明的各种情报,本关白何来‘俯取朝鲜、进击大明’的底气?”
“二十年前他们就已经潜入朝鲜和大明了?”在座的大名和朝臣们大吃一惊,“关白大人二十年前就开始谋划‘俯取朝鲜、进击大明’了?”
“不错,”丰臣秀吉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早在二十年前,织田信长大人在世的时候,本关白身为他的首席辅臣,就已经向他提出了‘养精蓄锐、窥伺天下、俯取朝鲜、进击大明’的方略。织田大人对这一方略十分赞成,当时就让本关白物色了许多日本国的‘忠臣卫士’,舍身为国,抛家离乡,易服改容,潜入朝鲜、大明等国,刺探敌情,伺机而动。”
“现在,我日本全国兵精粮足,完全可以腾出手来‘饮马海滨、扬威域外、俯取朝鲜、进击大明’了!所以,在今日御前大会上,本关白专门召回了服部君、来岛君,为在座各位大人详细介绍朝鲜、大明的内情,然后再请大家共同商议如何调兵遣将、择机进发!”
德川家康听到丰臣秀吉二十年前便已开始窥伺朝鲜、大明,心中顿时微微一震:此人为了西征朝鲜、大明,竟是这般苦心孤诣、费尽心机,倒是不可小觑了!且看服部正全、来岛通明打探到的朝鲜、大明消息如何?一念及此,他屏住了声息,只在一旁静观其变。
这时,服部正全先是向丰臣秀吉伏身行过一礼,然后转身面向各位大名与朝臣,侃侃而谈:“诸位大人,在下这二十年的大部分时间是潜伏在朝鲜,所以对朝鲜的情形更清楚一些。现在,在下就斗胆向各位介绍一下朝鲜的内情。”
“朝鲜李朝近二百年一直臣属于大明国,为大明国东北之外藩。自其开国之君李成桂主政时起,每一代朝鲜君臣都对大明国忠心不二。朝鲜国中的礼仪、典章、图籍、制度,无一不是效法大明,素有‘小中华’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