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359600000012

第12章 抱怨不如感恩,体会工作中的成长快乐 (2)

米小为本是国内某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但是工作5年来,他不仅没有得到晋升,甚至在金融危机来临之际,他正面临着失业的厄运。是什么导致了他这样的境遇?

凭心来说,刚进公司的米小为是个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年轻人。但是,他来到这家工厂后,发现现实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对工作、企业都产生了抱怨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学历比别人高,能力比别人强,却屈尊在小厂里,于是终日抱怨,老板、上司、同事、工作环境等,都成为他抱怨的对象。

在米小为的抱怨声中,同事们渐渐远离了他,上司也对他产生了看法。而米小为却因此而更加愤恨自己的企业,对待工作漫不经心。5年时间下来,米小为的工作能力并没有提升多少,和同事们的关系却很僵,上司已经越来越不满意他的表现了。

宽容地讲,抱怨实属人之常情。然而抱怨之所以不可取在于:抱怨等于往自己的鞋里倒水,只会使以后的路更难走。它对事情没有一点帮助。

几乎在每一个公司里,都有“牢骚族”或“抱怨族”。他们每天轮流把“枪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们的眼中处处都能看到毛病,因而处处都能看到或听到他们的批评、发怒或生气。殊不知,他们这种行为在他人眼中是多么可怕的习惯。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满腹牢骚的人相处。太多的牢骚只能证明你缺乏能力,无法解决问题。当所有人都开始厌弃“爱抱怨的人”时,他们也就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与其抱怨,不如将怨气转化为志气、化抱怨为抱负,用超然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任何人都有选择抱怨或者不抱怨的权利,但是,当你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进步。把不抱怨的态度融入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时,你会发现迎来的将是另一番新的景象。

况且,抱怨是失败的“预警”信号。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人因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获得奖励和提升。而你也很难找到一个成功人士会经常大发牢骚、抱怨不停。如果你仍继续被动工作,带着抱怨的态度去做事,那你在公司的地位永远都不能变得更加重要,因为你根本就不能做出重要的成绩。

身为一名员工,你应该时刻记住这样一点:你要对自己负责,要主动地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要让自己有追求卓越的野心。同时,也要拒绝被动和抱怨,因为它们不能为你赢得任何竞争中出线的机会,只会让你把生命浪费在一个普通的职位上!

坦然面对得失,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委屈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鼓励员工时说——在布满荆棘的道路尽头,等待你的会是美丽的花园。你们应当相信:目前所拥有的工作,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自己最好的磨炼和考验。若能如此,你才能在得失和委屈面前依旧心存喜乐,高效工作!

从很早开始,基恩· 罗德伯瑞就一直梦想创作一部关于到太空旅行的科幻系列片。可是,他的这一想法却没有得到电视台的支持,电视台的人认为基恩的想法过于离奇,不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在这种情况下,基恩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他始终坚定地认为高质量的科幻片肯定会受到美国电视观众的欢迎。为了得到电视台的支持,他从剧务开始做起,踏实地做好每一份交到他手里的工作,从不计较得失。他陆续参与制作了几部低成本的科幻电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电视台开始重新考虑他的想法。如今,距离他的《星球之旅》首播已有30 多年了,这部片子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剧中的不少台词也正进入我们的日常用语。《星球之旅——未来人类》也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

基恩· 罗德伯瑞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一个能够坦然面对挫折,承受工作中的委屈的人,一定能顶住压力,在职场上取得卓越的成就。他们不是天生的强者,却是有着有优良品质的卓越者。他们从未将工作中的得失、委屈看做是一种痛苦,而是不断地调整、适应,为自己争取一个个可以成功的机遇。

每天的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遭遇一些得失和委屈。曾有过这样一个绝妙的比喻,企业好像是一棵大树,树上攀满了猴子。站在树上,左右看都是耳目,往下看都是猴子的笑脸,往上看都是猴子屁股。要想少看见屁股、多看见笑脸,唯有多往高处攀升。

但是,正如树杈的分布一样,在企业内,越到高处,可供盘踞的位置就越少。因此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恐怕一辈子只能是仰起笑脸看上头的屁股;碰到待人苛刻或脾气暴戾的老板,更不免要经常挨训受气。

当这些向我们袭来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显然,抱怨绝不是正确应对之道,它只会让自己的工作状态走向持续恶化。有一些年轻气盛的人,在工作单位受了一点点委屈,就想不开、闹情绪,最终发展到辞职不干。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

如果因为工作失当或绩效不彰,受到上司和同事的批评或者讽刺,对谁都是痛苦和可怕的体验。纵然如此,我们也不应将不满的情绪写在脸上,将工作成为自己的出气筒。

此时,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或许,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情绪才会容易激动。这种激动不仅不能有助于工作,反而会让我们不快乐,厌弃工作。问题是,工作本身并没有任何可被责怪之处,你也“不是为了要生气而来公司的”。这样想,你就会在内心萌生出一种安详,在对待人和事情上分得更加理性和清晰。即使是拥有一份充满委屈的工作,也会正确对待。毕竟,工作是你赖以生存的生活来源。而其他事情,只是外部影响你的环境,只要你不受到影响,就没有任何人能阻止你打造一份完美的工作。

美国联合保险公司有一位名叫艾伦的推销员,他很想当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从很早以前,他就认为自己具有推销的天赋,他也确信自己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

在刚进入保险公司的时候,由于学历低,经验有限,艾伦常常受到同事们的讽刺和排挤。冷嘲热讽的话语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时常会有到手的好任务,被别人抢先获取。不过,他并没有计较这些,相反,为了积累经验,他甘愿接受这些别人不愿意接受的任务,而目的仅仅是为了锻炼自己。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在划分推销区域时,很多同事都向上司申请在市区附近工作,这样可以快点回家休息。而最终讨论的结果,是艾伦由来负责哪些距离远、人口少的区域。艾伦什么都没说,而是立即起程,尽管他知道,以前在这个区域还没有谁推销成功过。

但是,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你们等着瞧吧,我一定会成为明星推销员的!今天我会再次拜访那些顾客,我会售出比你们售出总和还多的保险单。”基于这种心态,艾伦回到那个街区,访问了每一个人,结果售出了66张新的事故保险单。这确实是了不起的成绩,而这个成绩也不断激励着他,让他最终成为了真正的明星推销员。

作为一名推销员,艾伦的表现是出色的,他在工作中受委屈时,没有自哀自怜,没有自暴自弃,相反,踏踏实实地工作,终于成了一名“金牌”推销员。他的经历也提醒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遇到的情况虽然不同,却都是会面临得失,经受委屈的。对于同样的问题,有的人消沉委靡,怨天尤人,有的人却能更加积极,更加正面地去处理。一味纠缠在这些小事上,只会消磨自己的时间,浪费原有的机会。

事情或许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言,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一项工作中,有委屈、有得失是一种常态,你不应该要求避免。以后在面临这些常态的时候,要正确地去处理,尽可能维持原本感恩、喜乐、安宁、反省的状态。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当一个人习惯用温和的态度面对得失和委屈,他身上的这种难得的品质和工作上优秀的业绩自然而然地会被凸显出来,也必然会受到公司和上司的肯定。请记住这样一句话,忍住一时的不顺,必将收获长远的发展!

驱除心中抱怨的“恶魔”

一名懂得感恩的员工应该明白,生活从来就不可能一帆风顺,工作也不可能简简单单。想成为一名职场强者,唯有用实力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去抱怨别人、抱怨环境没有任何作用。需知抱怨只会为你设置牵绊而绝不会助你成功!

汤岩是公司的业务精英。在年终业绩评比时,他的业绩名列整个集团公司的第五名。按照惯例,业绩在公司前六名的员工可获得2万元年终奖金。对此,汤岩兴奋极了,甚至已经允诺为儿子买个笔记本。

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公司公布的获奖名单上竟然没有他的名字!第七名都入围了,唯独裁掉了他,凭什么?汤岩怒气冲冲地去找上司讨个说法。上司看到汤岩来找他,一点也不奇怪。上司安慰地拍拍汤岩的肩膀,说:“这次绩效考核,不仅看业绩,而且看平时的表现。很多同事反映你的牢骚太多了,影响了公司的团队士气,甚至让同事间彼此产生很多误会,甚至导致一些客户丢失。你自己的业绩完成比较好,但你的抱怨却又从整体上影响了公司的业绩。因此,公司决定取消你的奖金资格。”

上司的一番话,像一记炸雷撞击着汤岩的心。他先是诧异、继而愤怒,接着是羞愧。其实汤岩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刚来这家公司时,他就有些不情愿,一进公司就怨天尤人,让上司和同事都觉得不愉快。再加上他觉得一身才气没有受到重用,便不免牢骚满腹。从上司到同事,他从来都是不合作、不屑与不满的态度,走到哪里都在发牢骚。虽然他的业绩完成得很好,但同事把他的一些行为反映到公司上层那里,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结果。

汤岩的爱抱怨给同事们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了自己在公司中的绩效评比。或许,这是他一开始并没有想到的。看来抱怨,有时不仅没有现实意义,甚至还会成为工作中的绊脚石。

然而,工作中,我们却总能听到这样或那样的抱怨。抱怨自己的机会少,抱怨自己的薪水低,抱怨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如此之类,不一而足。俗话说“全壶摇不响,半壶响叮当”,盛装了半壶灾难的人一直都在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公平,而盛装了一壶灾难的人,却默默不语地忍受着,前进着,努力着……在工作中一味地抱怨,只会让自己离优秀越来越远。

汤姆森是一个小药店的老板,一直想找一个能干一番大事业的机遇。然而,好长时间过去了,他认为的机遇并没有出现。但是,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他并没有去研究市场,经常不是在朋友中抱怨,就是在花园里去做所谓的“散心”,而他经营的小药店也为此门庭冷落了。

有一天,他突然下定决心摆脱自己以前的那种怨天尤人的心态,就从自己的药店做起,他的事业逐渐有所起色了。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做的:

“在我和艾森克夫人通电话的同时,我指挥着伙计们,让他们把顾客所需要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来。而这时负责送货的人,脸上带着笑容,正忙着穿外衣。在艾森克夫人说完她所要的东西之后不到一分钟,送货的人已带着她所需要的东西上路了。而我则仍旧和她在电话中闲谈着,直到等她说:‘呵,汤姆森先生,请先等一等,我家的门铃响了。’

“于是我笑了笑,手里仍拿着话筒。不一会儿,她在电话中说:‘喂,汤姆森先生,刚才敲门的就是你们的店员,他给我送东西来了!我真不知道你怎么会这么快,这太神奇了。我打电话给你还不过半分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