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
359600000002

第2章 感恩,成就生命和事业的高度 (1)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品味命运的馈赠

杯子里只有半杯水了,一个人看见会说:“唉,只有半杯水了。”而另一个则说:“啊,还有半杯水呢!”这就是对待事物的不同心态。前者是抱怨而悲观的,而后者是感恩而乐观的。我们应该要养成积极的心态,确信天黑透了,就能够看见星星,而不是去抱怨没有太阳。

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为什么有人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不停地抱怨,而有的人觉得很轻松?为什么有的人觉得这个世界很丑恶,而有的人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可以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心态的不同。

“是荒漠很好啊,因为有一天我会让它变成绿洲的”、“是小职员很好啊,因为我还有向上升职的空间”、“被老板批评很好啊,因为他仍旧关注我的成长”——抱着这样的感恩心态,会将一切都视作命运给予的馈赠,是得之不易的礼物,从而排除各种抱怨和懒惰心理的引诱和干扰,让我们更坚定地向着心中的目标前进。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当时的总理李光耀打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连续多年,旅游收入列亚洲第三位。

与旅游局的消极眼光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李光耀总理对上帝赐予新加坡的一切心存感谢。即使是一缕阳光,那也是上天的恩赐,新加坡正是抓住了阳光,做大了阳光产业,从而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员工也应如此,一定要心怀感恩: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感激,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充满感激。

在我们身边总是有抱怨的声音环绕着自己。怀着抱怨态度的人对所有的事务极尽抱怨和挑剔,工作时间太长,午休时间太短,上司太啰唆,假期太短,福利太差,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事也让他们抱怨连天。

心怀感恩,生活里才会少一些怨恨和烦恼。其实,只要我们愿意扭转思维方向,就会发现我们生活的地方不是地狱,而可能是天堂。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有一个法国人,他独自生活在法国东南部一块荒凉的土地上。这里没有人烟,草木稀疏,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但这个法国人并没有对此感到绝望,相反,他发现这里的土地可以种植一些生命力强的树木,只是以前从来没有人想过要种罢了。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他感到非常兴奋。在他眼中,这片土地是上天对他的一份馈赠。因为,这里将有一片美丽的绿洲,并且是他创造的绿洲。一想到这一点,他就感到内心充满喜悦。于是,这个法国人给自己定了一项快乐的任务——每天都出去种树。

无论天气如何,无论多么艰辛,年复一年,他就这样不辞辛劳,一粒粒地播种。尽管刚开始时,树苗因为扎根不稳而常常被风刮倒,但他仍一次次将树苗扶稳,再种进去。渐渐的,他种的树开始越长越高,越长越繁茂。

又是几年过去了,树开始长成森林,保存住了土壤里的水分,于是其他的植物也能够生长了,鸟儿们可以在这儿筑巢了,小溪可以流淌了,这儿终于成了他心中那构想的最美丽的绿洲。

临终前,他用自己的辛勤劳作,完全改变整个地区的自然环境。许多人都搬到这里,幸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这位法国人是一个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是一个真正懂得欣赏生活、品味生命的恩泽与命运馈赠的人。他懂得生存中艰辛与快乐的转换,懂得心灵中不幸与幸福的变迁。他用自己的行动,将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变成最美丽的绿洲。

无疑,他是幸福的。他内心装着对上帝的感恩,装着对这土地的美丽期盼,装着对世界的一份份爱。而他辛勤的劳作,全部都用于无私地回馈生命的厚爱,他眼里“令自己快乐”的工作,可能简单而普通,却可以为他带来价值感和幸福感。

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每天努力工作,为自己也为他人播种希望,培育幸福。他们心神安详,充实快乐,他们拥有希望的。看起来再悲惨的命运,也因他们的这种心态而产生神奇的改变。

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够明确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工作环境要比想象中美好,能够明确感觉到周围的人带给自己更多的是优待,能明确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最终,在工作里发现无穷的乐趣。

体会命运带给我们的幸福与和谐,品味生活中每项工作的意义,相信,当你能够持续地以一颗微笑和感恩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会为自己的存在感到幸福和自豪,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和欣喜。即使你的生活现状再艰辛,你的工作再卑微,都会让你感受到,这些是你与他人生命相互见证的明据,是你能用充满感情的心去领受关爱和温情的唯一联系。

秉持感恩之心:知恩、感恩、报恩

“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这就是感恩的定义。按照这个描述,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强烈程度的心理感受,将感恩分成三个境界,即:知恩、感恩、报恩。

“知恩”是第一重境界,是对感恩的最初认知。一个人在接受他人帮助、受惠于他人后应该感受到他人的真切之情、关爱之心,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这种发自肺腑的感受,就是知恩。

1964年,谭铁牛出生在湖南省茶陵县一个并不富裕的乡村。穷困的现实使他从小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几把锄头挖不出一个富裕生活,一根扁担挑不出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出路在于掌握知识,依靠科学。谭铁牛性格坚韧执著,他发愤刻苦学习。在煤油灯下推导数学公式,半山坡上记忆英语单词,黄牛背上背语文课文。1978年谭铁牛高考入学成绩全县第一,本以为可以如愿地上高中,但家里贫困的现状无情地将他的愿望打碎。县政府和茶陵一中得知此情况后,破例减免了他的学杂费,同时给予最高助学金,让他顺利地完成了两年的高中学习。谭铁牛牢记这段经历:“没有家乡人民的支持,便没有我的今天。祖国和人民恩重如山,乡村学子终生不忘!”

后来谭铁牛如愿地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并于1985年获得教育部的资助,获得了到世界著名的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求学深造的机会。在经历了几年的异国求学后,已身为海外高级人才的谭铁牛毅然辞去高薪职位,带着妻子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

有感恩之心的人,不会忘记曾经得到过的恩典,会经常用这种甘露来滋润自己的心田。别人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作为接受玫瑰者更应该受人以惠心存感激,用善良的心去感受世上的光明和温暖,对曾经的一切恩泽,即使不会时时想起,但也从来不应忘记。

“感恩”是第二重境界。只有当人的内心被深深打动时,才会在内心油然升起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感恩比知恩来得要深,是对世事产生的一种美好感情,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感恩是内心流过的一阵暖流,是在心里立下的一个誓言。

2008年5月13日早晨, 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北川男孩——3岁的郎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这个只有3岁的孩子名叫朗铮,是北川县曲山幼儿园的小朋友。

这个瞬间被记者拍下,照片公布后,一个三岁小男孩敬礼的动作打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23日,温家宝总理专程到医院看望了小朗铮,称赞他“坚强、勇敢”。

“感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是连一个三岁的孩子都能做的事情,却有许多人很不容易做到这点。他们内心中似乎总有一种忧虑,认为别人小小地提醒了自己或帮助了自己,就会变成沉重的人情债。当这样的善意发生时,他们宁可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件小小的帮助,没有别人我一样可以做得好。殊不知,当他们无意中表露这样的心迹时,他们已经向失败的方向前进了。

“报恩”是第三重境界,也是感恩的最高境界。一个受惠于他人的人,要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去回报那些有恩于他的人。

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傍晚时,他感到疲惫万分,饥饿难挨,而他推销得很不顺利,以至于他有些绝望。这时,他十分饿,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却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令男孩感激万分。许多年后,男孩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曾给他恩惠的女子,因为病情严重,当地的大夫都束手无策,便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外科大夫为妇女做完手术后,惊喜地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激情地给过他帮助的年轻女子,当年正是那杯热奶使他又鼓足了信心,完成了学业。那位女子心想这次费用一定很贵,当她鼓起勇气看时却惊喜地发现:手术费单上有一行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恩报德”之类的古训从小就印在大家的脑子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未被遗忘。只有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报恩之举,才会变得豁达淡定,宽容慈善,坚毅从容,才能用知足常乐、有所不欲的心态去面对事业和人生,去战胜困难和挫折。

每个人在一生之中,一刻也离不开其他人的劳动,在衣食住行的每个环节里,都凝结着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既然如此,就要心存感恩,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充满爱,社会才会更和谐,世界才会更美好。而一个能够感恩的人,他的人生必定是丰富而富足的。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该如何报恩呢?一个受惠于企业、受惠于老板的员工要用行动感谢公司和领导,为企业带来利润。脏活、累活都不逃避,有钱、无钱都不计较,工作的巨大动力是出于对企业的感恩。感恩已经不再只是语言或者自己的内心独白,报恩就是将感恩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