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感恩工作为了谁
361000000025

第25章 坚守良知,成就职场完美人格 (1)

感恩之心,激发人性善的力量

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所追求的,是每一个人作为他一切行为的目的地。

——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

感恩之心源于内心的善,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个内心善良的人,他的本性造就了他的品质;感恩之心激发人性中的善,爱从心里产生,然后流到别人的心里,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一条长长的爱心之桥。

感恩之心往往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善良的力量,他的善良一旦流入工作中,必定激发起他职场中的完美人格,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自己的完美业绩。

在身受重伤的危急时刻,她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湖南省湘潭市年轻女导游文花枝在生死关头,用人性中最真的善赢得了人们的敬意。

2005年8月28日,突如其来的车祸发生在欢歌笑语的旅途中,让原本气氛轻松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这时,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束光,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看到生的希望。事后许多亲身经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

其实,在这起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但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在死神面前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施救人员一次次走向她,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

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多次昏迷的她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4、5、6、7根肋骨骨折。在危险到来的时候,文花枝真正做到了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地处理事故的交警赞叹说:“这个导游真不错,少见的顽强啊!”

因为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而在她花枝出事后,许多人为她捐款,有一家公司想资助她的弟弟上大学,却被她谢绝了。

所有见过文花枝的人,都会深深地记住她那灿烂的笑容。如今,当提到她今后的打算时,花枝依然是一脸阳光般的笑容。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生存的世上,不仅有阴暗的角落,也有黑暗的地带;不仅有着流血和死亡,也有着欺诈和虚伪,但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无视善良和爱的存在的理由,也不是我们能够忽视自己本性善的借口。

相反,我们应该时刻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在自己的心底洒下一颗颗爱和善良的种子,利用强大的内心力量将内心不好的东西清扫干净。即使我们不能使所有人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至少也可以使自己的世界变得更高尚和纯洁。

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加入那个传播爱的队伍,在同事遭遇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公司危难时不离不弃,在老板困惑的时候给予一个鼓励的眼神……你慢慢就会发现,内心的善拥有传染的魔力,可以波及任何人的心灵,然后让更多人的美好的品质从沉睡的生命里醒来,这样一切都开始变得美好起来。

阅读思考:

1.你在工作中曾感受过“善”的力量吗?

2.你觉得“善”给你的工作带来了哪些实质意义上的好处?

工作是一份良知,爱护公司是一件良心事

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英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在一个下雨天,丰田员工基德在下班回家的途中,发现一辆丰田轿车的刮雨器失灵了,车主正在车窗那儿修理。或许是麻烦比较大,车主放弃了修理,而到路边去询问附近有没有近一点的修理点。

而此时,基德直奔那辆丰田轿车,拿出工具进行修理。车的主人返回时还误以为基德是偷车贼,差点报了警。片刻之后,丰田员工基德在雨中将车刮雨器修好了,并且拒绝收车主给的小费。基德的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这位车主。

而就在这之后的一天,基德在回家路上突然发现公司生产的又一辆小汽车停靠在路边,车上溅了一些泥点。基德马上走过去掏出手帕仔细地擦起来。此时,一位警察觉得奇怪走过来问:“这是你的车吗?”

“不是!”基德回答说。

“那你为什么在这儿擦别人的车?”

“因为我是丰田人,这辆车是我们生产的!”

一时之间,丰田公司的美誉传遍整个日本。

很多时候,一个公司的运营要靠每一位员工的良知。一个成功的企业其实是一群具备良知之心的人的集合体。感恩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心善的力量,感恩的人更容易以一颗有良知的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对于公司,这样的人往往比一般人表现出更多的忠诚和爱心。

韩国某大型公司的一个清洁工,本来是一个最被人忽视、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一天晚上与偷窃公司保险箱的小偷进行了殊死搏斗。

事后,有人为他请功并问他的动机时,他的答案却出人意料。他说:“公司的总经理从我身旁经过时,总会不时地赞美我,‘你扫的地真干净’。”

工作是一份良知,爱护公司是一件良心事情。我们的工作良知是企业与员工相互感恩的结果。公司对于员工的感谢,激发员工更强烈的责任心,对公司则是爱护有加;员工对公司的感谢,赢得公司对于员工的重视,员工对公司的认可程度一步步加深,爱护公司自然成为顺其自然的事情。这是一种良性的循环模式,是企业与员工都必须懂得并且为之实践的准则。

感恩的员工永远是在为自己的良心工作,当一个人时刻听从内心良知的召唤并付诸行动时,他对于公司的热爱又超出了良心,他已经与公司融为一体,公司成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这样,他才会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效率,也能更迅速、更容易地获得成功。

只要你能时刻把良知视为一种天赋的使命,你就能时时刻刻爱护公司的点点滴滴、维护公司的利益,并且在工作中能忘记辛劳、得到欢愉,同时也能获得企业回报给你的最高荣誉。

阅读思考:

1. 你会不会因为利益关系离开自己的公司?

2. “工作是一份良知”,你觉得这句话的意义在哪里?

因为感恩,所以时刻自律

我的血管里流的不是血,是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公司创始人 艾萨凯德勒·甘特拉

自律是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和素质,是内心修养的外在表现,而感恩是内心修养的一种方式。有了感恩之心,你才能将别人的给予当做一种快乐;有了感恩之心,你的内心会产生一种定力,你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始终保持自律。

诙谐作家杰克森·布朗比喻得好:“缺少了自律的才华,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眼看动作不断可是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还是原地打转。”如果你知道自己有几分才华,而且工作量实在不少,却又看不见太多成果,那么你很可能缺少自律。

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陶侃任浔阳县“监鱼梁”(主管渔业生产的小官)时,部下见其生活清苦,便从鱼品腌制坊拿来一坛糟鱼给他食用。孝顺的陶侃为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便趁同事出差之机,顺便让他给母亲捎上这坛糟鱼。

陶母收到信物,甚为儿子的一片孝心高兴。但陶母得知糟鱼是下属送的后,便喜去忧来,将糟鱼坛口重新封好,叫客人把糟鱼带回给陶侃,并附书责备儿子:“尔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陶侃收到母亲送回的糟鱼与责书,万分愧疚,深感辜负了母亲的训导,发誓不再做让母亲担忧之事。从此,陶侃为官更加公正廉洁,公私分明,深受百姓爱戴。

自律的力量来自于感恩,而感恩的本质是一种爱的意愿。在工作中时刻自律,是将对公司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自己心智的成熟。

因此,常怀感恩之心,就会使自己“三思而后行”;爱公司,就会让自己“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警、自励,对于职场人来说,尤其重要。

小王和小李到一家公司应聘,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复试阶段。招聘公司总经理交给小王一项任务,要他去指定的那家商场买一打铅笔。距离要去的商场只有一站路,总经理建议他乘公交车去,自己买车票,回来报账。

过了一会儿,总经理好像忘记了一件事,又吩咐小李去那家商场买一瓶墨水。他们两个先后回来了,在总经理面前报账。小王除了买铅笔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2元;而小李除了买墨水的钱,来回坐车的钱是4元。

原来,时值盛夏,天气酷热,小王坐的是普通公交车,所以票价是1元;而小李坐的是空调公交车,来回就要4元。所以,小李的车票钱和小王的车票钱不一样。

工作无小事,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都算是做大事,固守自己的本分和岗位,就是为公司作出了最好的贡献。只有每一名员工都将自律意识根植于心中,树立“花公司的钱,要像花自己的钱”、“公司的形象就是自己的形象”的意识,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领先于其他公司。

自律也是优秀员工成功路上的通行证。优秀员工有着更为广阔的职业空间和个人前途,要想避免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人”,力争做一个领导重视、企业里不可替代的“重量级”员工,自律是唯一的实现通道。

自律是一名员工的立身之本,也是让自己更加优秀的金钥匙。如果你想有所作为,那就从自律做起吧。

阅读思考:

1.你是一个自律的人吗?

2.老板在不在公司你都会努力工作吗?

忠于公司即是忠于自己

你若想证实你的坚贞,首先证实你的忠诚。

——英国诗人、政论家 约翰·弥尔顿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发现一个小汽车公司的一名员工对汽车业务非常熟悉,他只要站在车边,听一听发动机的转动,便可判断发动机哪个部位有怎样的故障。于是,福特公司以愿意满足该员工提出的任何要求为条件,邀请该员工到福特公司工作,但该员工婉言谢绝了,理由很简单,即企业对他有恩。

该员工的举动,表现的是一种忠诚,一种源自于感恩之心的忠诚。

企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在为企业奉献青春、奉献智慧的同时,企业也在为我们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在增长着阅历,丰富着自我,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感谢企业,感谢企业培养我们,感谢企业让我们成长,感谢企业给予我们一片展示自我的天地。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忠诚企业的具体行动,用守候家庭的心态去守候我们赖以生存的公司。

作为世界500强某中国公司的部门经理,郑同能说会道,深得老总的赏识和器重。经熟人介绍,他认识了一位港资企业的刘老板。一天,他受邀来到一家星级饭店,与刘老板喝酒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