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雪球专刊第020期:梦幻特斯拉
3615100000005

第5章 特斯拉,看上去很美!

马猴,个人投资者,发布于2013/8/23

特斯拉,很巧妙地利用了汽车、环保、互联网、金融奇迹等数个关键词吸引了眼球无数。笔者不经意间关注特斯拉半年有余,发现股价像坐了火箭直奔150(美元)而去。看了很多关于此股的讨论,感觉大多都是从金融或者互联网的角度出发,确实言之凿凿200(美元)可期;唯独从汽车角度讨论不多,小有遗憾,笔者也小说两句,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先说其电动车技术,从目前各种公开的信息来看,特斯拉的电池续航里程和安全性似乎都比同行领先很多,可能它真的有独门秘方?我还是更相信是因为传统车企和传统电池企业在产品正式上市之前担心影响自身的燃油车销售,而不愿公开技术细节所致。而且特斯拉的电池也是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发,在现今的行业背景下,电池并不算是新兴产业,其技术壁垒和差距不可能有想象的那么大。那为什么特斯拉在北美如此受欢迎?个人觉得主要是其产品定位准确,从美国前7个月电动车销量排名上来看,除特斯拉外,其余车型几乎全部定位在经济型车或中低级车的级别,唯有特斯拉公开表示其竞争对手是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其定价也迎合了美国精英阶层们彰显环保理念又不失个人身份的价值观定位,因此销量如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投资,为什么销量排名第三的特斯拉受到如此追捧,而排名更高的日产、通用或者车型更多上榜的丰田、福特仍然原地踏步?因为它新!企业新,理念新,销售方式新,当然最主要的是推广模式新。这里的推广模式,不是指产品,而是指股票。用互联网销售的模式,一下子迎合了现今电子商务的热点;过多地宣传现金流巨大,零补贴盈利,也更像是电商宣传,而不像是车企宣传。众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甚至完全没见过特斯拉什么样的中国个人投资者)完全用金融技术分析就得出了此车必然改变全球汽车行业的结论。从这一点来说,不得不佩服美国人的营销手段;也从这一点来说,特斯拉更像安利,一个是像传销卖蛋白粉,一个是像传销卖股票顺带卖车。当然投资者从股票市场挣了钱,反哺一下特斯拉,买几台车当玩具,很有可能是未来特斯拉新的销量增长点。但是就怕的是像段总一样的投资客,卖了车买股票。

最后回到汽车行业本身,说说特斯拉没有解决的问题。第一,质量和产品类型。现在没有事故,不代表以后没有。单一的产品类型,面临巨大的质量风险,一旦出现车毁人亡的事故,有可能对产品声誉造成致命的打击。第二,渠道。汽车行业销售渠道和服务网点的重要性几乎可以和产品并驾齐驱。特斯拉选择互联网销售可以说是创新,但是恐怕更多的是无奈。跟传统车企对比起来,其渠道劣势属于先天不足。在北美目前的销量和售后服务需求,还看不出渠道劣势,但是随着销量的激增和开拓欧洲和中国市场的方针,渠道发展之谜待解。第三,壁垒。特斯拉7月开始进军欧洲市场,目前生死未卜。但是可以料到的是,以日产雷诺为代表的日(法)系和奔驰宝马大众为代表的德系必将对其展开生死阻击。特斯拉的电池技术能否获得众多欧洲国家技术标准的认可尚不得而知,而从来不把美国车当回事的欧洲客户如何接受特斯拉豪华车的定位也是很大的疑问。再说中国,虽然特斯拉近日已经高调开始接受中国客户预订,但是如果说欧洲市场是高山险壑,那中国市场更像暗礁密布。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公安部、车管所、国税总局……试问特斯拉,已经过了哪几关,那些个批文、公告、目录、证书,拿到了哪些?当然也可能特斯拉已经闷声搞定,但是搞定哪些拿出来展示一下进展总比隔空叫卖有市场说服力吧。看看日产有全美销量第一的电动车型,又有工信部部长的大力支持;宝马有新生强力车型i3,又有地方政府全面扶持;奔驰有北汽股东身份,又有比亚迪的本土后盾。这些车企都没在中国高调喊出卖好电动车,试问特斯拉,凭什么?顺便说句,靠互联网销售,特斯拉大概不知道中国马上开始执行的汽车“三包”是什么吧?就算这些都解决了,最后一个问题,特斯拉在中国的产品如何定位?按照特斯拉老大的说法,在中国跟北美同样售价,那么请问是报关税前还是税后?如果真的比照北美的售价,国内六七十万人民币的价格有点尴尬,按照环保的理念,这价格不够经济,按照豪车的定位,这价格不够奢侈。当然,前些天媒体报道特斯拉总裁马斯克抨击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不管真假,只能说总裁先生,中国没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