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说做事的道理
3618400000073

第73章 起心动念处不可起一个恶念

起心动念处不可起一个恶念,更不可有伤害众生的行为。

一位惯窃老父想把他的独门技术传给儿女,让他们日后衣食无忧。

有一天,他带着最小的儿子到一个没有人的家里偷东西。他对儿子说:“当第一流的小偷,要先学习把风,你在外面看守,如果有什么风吹草动,你要赶快通知我,这样我们才能安全地逃走。”

当他正在主人的卧房,翻箱倒柜地寻找值钱的东西时,忽然听到儿子的叫声: “爸爸,有人看到我们啦!”他马上抓着儿子的手落荒而逃,离开现场。

走了一段路以后,他就问儿子:“孩子,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人呢?”儿子天真地回答:“爸爸,月亮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直看着我们呢!”

孩子天真烂漫的一句话,令惯窃的老父感到羞愧。是啊,世间有哪一件事能不被看到呢?不但是太阳月亮看到我们,宇宙的森罗万象,也都见证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古人说“君子慎独”,就是说要活得光明,活得坦坦荡荡,不论临众或独处,都没有半分伪装巧饰。一个人能够“不欺暗室”,心中有天地神祗,有法度规范,才能保持人品的正直。

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那么举心动念,就不敢逾矩,失去操守的分寸。这轮明月会令我们身心洁如水月,纤尘不染。

一个真正修行的人,他的心地清净、平等、慈悲,没有一个恶的念头,没有一个不善的行为。

人有物欲是人的本能,无论是谁,看见了眼前的利益都想伸手取得。在这一刹那间,可能不起善恶的判断,贸然地去取得了。但是事后如果觉得是不正当的行为,静静地考虑一下,发现这是私利私欲,不合乎真理,那么赶快放手,仍不算太晚。如果执迷不悟继续做下去,就越陷越深,终至不能自拔了。

无论对什么事,在心意初动的时候,切莫因私欲而种下祸根,更不可不加思考而贸然从事,这样就不至于做错事而坏了人品。

为善或是作恶,在最初的一步都不能不格外谨慎。最初要是走错了道路,踏入邪途,再想回到原来的正路,就非常困难了。做坏事的人最初偷了一文钱,认为是开玩笑,被人见着也没有关系,接着又偷了一块钱,认为这也不会构成多大的犯罪。最后他可能会犯抢劫杀人的大罪,那时追悔就来不及了。

日本古代有一个著名的强盗石川五史卫门,是一个富豪之家养大的公子哥儿。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石川以开玩笑的态度偷了客人的钱物。他的乳母不但不责备他,反而称赞他机敏。后来,五史卫门渐渐养成了偷盗的恶习。

最后,他受他人指使,行刺丰臣秀吉大关白,被捉住正法了。

可见,人正是由浅入深,一步步走上恶路的。作恶并不限于所谓犯罪的行为。由佛教的道德立场而言,连拒绝布施、心性吝啬的人,所行都不是善道。而真正的修行,是在起心动念处,不可起一个恶念,更不可有伤害众生的行为。古人云,“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就是教人要去私欲存天理。当临事动心的时候,如果感觉到心倾向私利私欲方向,就要赶快扭转方向,改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我们处事待人、起心动念都要谨慎,要有高度的警觉,绝不要起一个坏念头,绝不要害人。这个心不可以有,行为更不可以有。许多人不晓得这个道理,所以嫉妒、嗔恨、互相残害,还认为这是正常的。

佛教的偈语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佛所教。”无论行善还是作恶,都会遭到相应的因果报应。我们对于自己的每一个念头都应该认真对待,珍惜自己的每一个善念,并争取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