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传统米制品加工技术
3626400000003

第3章 米粉加工技术(3)

4.粉碎或磨浆

在干法生产中,利用粉碎机将米粒击碎,制取大米粉末;在湿法生产中,利用磨浆机将米粒与水研磨成浆液,再脱去多余的水分,制取大米粉末。干法和湿法粉碎的方法虽不一样,但目的都是得到水分和粗细度适宜的大米粉末,进入下一道蒸粉工序。

(1)粉碎的作用与要求粉碎就是利用机械的方法,克服固体物料内部的凝聚力,将其分裂成所需粗细度的粉末。干法生产中,利用粉碎机高速旋转的捶片强力冲击、碰撞、搓擦等作用,使米粒粉碎。

(2)粉碎的作用

①为下一道蒸料工序打基础:经过润米后的大米,若不粉碎而直接蒸米,必然时间长、熟度不均匀、蒸不透、耗能大、糊化均匀度差,无法连续生产。

②为挤压成型工序打基础:经过润米后的大米,若不粉碎蒸料,很难想象会挤压成粗细均匀、富有弹性和韧性、外表光滑的粉条体,挤压出来的则是成粒米饭的混合体。

③有利于米粉的化学成分混合均匀:大米是一个有机整体,根据有关研究,大米表层由外至里,其化学成分不尽相同。越是米粒中心,淀粉的含量越高。通过粉碎作用使米粉的原料大米粉末有一个成分均匀混合的过程。

④有利于水分平衡:颗粒状的大米虽经润米,但其水分含量依然很难达到平衡。从米粒外表至米粒中心,存在一个由高至低的水分梯度。粉碎后,粗细度在60目以上,粉体经拌粉后水分很容易互相渗透,达到平衡。

(3)粉碎的要求

①粉末的粗细度:在米粉生产中,粉碎后的大米粉末至少应通过60目的筛绢。由于粉碎机粉碎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应在粉碎后道设置检查筛,筛下物进入下道工序,筛上物重新入机粉碎。

②粉末的水分含量:大米粉末含水量的高低,对粉碎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水分太低,粉碎后粉末粗糙不均。粗细度达不到要求;水分太高,易堵机糊筛,产量明显降低。一般要求含水量控制在26%~28%较好。

(4)影响粉碎效果的主要因素

衡量粉碎机工作性能指标有二:一是耗能少;二是产量高(质量需符合要求)。影响粉碎机性能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被粉碎的米粒的性质;二是粉碎机的技术参数及操作方法。

5.蒸粉

蒸粉,也就是应用蒸汽,在相应的设备上,使大米淀粉糊化的过程。蒸粉和日常煮饭原理一样,但要求不同。蒸粉并不是越熟越好。可以说,蒸粉工序是所有米粉生产中的关键,若糊化不当,将严重影响品质。糊化有三个决定性因素:水分、温度和时间。

(1)蒸粉的作用和要求大米经过洗米、润米和粉碎,米粒只发生物理变化。如果把大米粉末与水混合并挤丝,不经高温,很难想象可以生产出米粉。只有通过蒸粉,才能使相互间无黏性的大米淀粉颗粒糊化,使淀粉分子膨胀、伸展以致达到相互交联。且具有一定流变性和可塑性的淀粉凝胶,挤压成丝状后,有一定的形态和韧性。

(2)一般蒸粉要求粉料的含水量应为36%~38%。水分含量过高,则蒸粉时间短、熟化快、榨条时会粘条;水分含量过低,则蒸粉时间较长、熟化慢、榨条时粉条泛白。

6.挤粿和榨条

在榨粉生产中,糊化后的粉料一般经过二道串联的螺旋式榨条机才能压榨成米粉。前一道工序挤压成直径较大的粗长条,称为挤粿;后一道工序挤压成直径较小的丝状长条,称为榨条,也叫榨丝、挤丝或出丝。

(1)挤粿

①挤粿的作用和要求:一是使糊化后松散的大米粒变紧密、坚实、有韧性,并排除粒料之间的空气。淀粉糊化后,颗粒松散,互相间的间隙也较大。只有通过外力的挤压才能使其紧密地胶合在一起,并除去大部分空气,使淀粉凝胶成为有弹性和韧性的粗条。二是为下一道榨条(丝)工序打下基础。单靠一次挤压,很难保证米粉淀粉紧密、坚实的要求。如果一次压榨成丝状,粉条易糊汤、断条,没有咬劲。三是进一步充分糊化。通过挤粿,在螺旋推进器作用下,不断摩擦,产生较高的温度,使原来的熟度、韧性、密度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四是挤粿成粗条,有利于下道榨条工序投料均匀,从而保证米粉的质量。

②挤粿的方法:将蒸熟的粉料送入榨条机内,在机内螺旋轴不断揉搓、挤压推进下,从出料孔成条状排出。如果发现挤出的粿条透明度不足,呈泛白色,可返回榨条机再挤,以提高熟度。这种情况,在刚开机时往往发生,因为此时机内物料少,机体温度低。

(2)榨条

①榨条的方法:将挤压后的粗米粉均匀地送入榨条机内,通过机内螺旋轴推压粉料穿过出丝板而成为米粉。

②榨条的作用和要求:

榨条是继挤粿之后又一道使粉料紧密、坚实,排除空气的工序。通过榨条,可以确定粉条的直径、形状、规格。根据市场的需求,米粉形状可圆可扁,直径0.5~1.2mm不等。

榨条的要求:米粉条形,匀直饱满,不弯曲,不结粑,富有弹性和韧性,光洁透明。

7.冷却和松丝

在榨粉生产过程中,蒸粉、挤粿、榨条三道工序完成了粉料的糊化作用。冷却工序则是降低米粉的温度,同时完成粉料的回生过程。即淀粉α化向β化转变的过程。它是榨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对产品的吐浆率、断条率、口感等质量指标均有重大影响。松丝是米粉冷却后的整理工序,目的是使米粉相互之间不粘连。

冷却一般分两步:强制冷却和自然冷却。

强制冷却榨条机出丝时,用风扇对着米粉吹风,使米粉降温,时间较短。其作用是减少米粉之间的粘连,吹干米粉表面的黏性凝液。自然冷却是强制冷却后,自然放置较长时间进行冷却。

冷却的要求:冷却后的米粉松丝时、易分开,不粘连。食用时口感好,耐煮,韧性强。松丝就是将经榨条冷却后的米粉进行梳条整理,确保相互粘连着的米粉丝松散开来。

8.蒸煮

在榨米粉生产中,米粉的糊化作用,必须分两个步骤:蒸粉和蒸煮。如果在蒸粉、挤粿、榨条后,α化就达到90%以上,则挤出的粉丝粘连成团,不能分开,无法制得松散的米粉。

(1)蒸煮的作用、要求和方法

蒸煮包括蒸条和煮条两种,是对米粉进一步糊化的方法。蒸条也叫蒸丝或复蒸,是把冷却搓散后的米粉送到复蒸设备内,由蒸汽直接加热,使米粉进一步糊化,特别是米粉表层的完全糊化;煮条则是把刚从榨条机出丝的米粉直接投入沸腾的水中,使其再次糊化的过程。

①蒸煮的作用:是使米粉继续受热吸水升温糊化。将α化提高到90%以上,特别是表面进一步糊化。它能使米粉光润滑爽,提高光泽透明感,蒸煮后的米粉看上去像涂抹了一层油似的。蒸煮不好的米粉,易吐浆、断条,汤汁混浊,口感差。因此,蒸煮工序是保证品质优良的重要环节。

②蒸煮的要求:米粉α化在90%以上,米粉表面光洁透明。

(2)蒸煮的方法连续式常压复蒸法:从榨条机出来的米粉落到输送带上,由输送带送入复蒸器内。米粉受蒸汽高温糊化的同时,随输送带从进口往出口处移动。连续复蒸法机械化强度高,但能耗大。

间歇式常压复落法:该法通常是在蒸柜内进行,柜设多层,放入米粉后,关闭柜门,通入蒸汽蒸条。这种方式多用于排米粉生产。该法时间较长,蒸汽消耗大,手工操作多,劳动强度大。

间歇式高压复蒸法:指用压力容器来复蒸米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间歇式常压复蒸法,唯一的区别是有无压力之分。高压蒸条,处于密闭状态,蒸汽消耗少,温度高,可缩短时间。

水煮法:将榨条机挤出的米粉送到保持微沸的锅(或水槽)中,糊化后立即捞出成型。水煮法与豆类、薯类粉丝传统生产中水煮法是一致的。经水煮后的米粉,洗去表层淀粉,同时进一步提高α化,因此,它口感爽滑,吐浆率低,韧性好。但淀粉损失大,产品生产率低,水煮后米粉含水量高,烘干能耗大。

9.切条和成型

(1)切条的作用和要求米粉的切条比较简单,它包括两个地方的切条:一是榨条出丝时,米粉达到一定长度后需要用锋利的剪刀剪断,而且动作要快,以防切口处黏结成块;二是直条米粉经干燥后,需要切割成较短的长度(一般22cm左右)。切条对米粉的内在质量无多大影响,但对米粉的外观质量和产生粉头子的数量有极大影响。切条是直条米粉生产中产生粉头子最多的环节。

切条的作用主要是将米粉切成所需长度,便于成型和产品的包装。其要求是长短一致,断头少。

(2)成型成型是米粉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序。成型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干燥前的成型(通常是排米粉),使其松散、透气性能好,便于烘干脱水;干燥后的成型(通常是直条米粉),使其粗细均匀,长短一致。二是对最终成品外观的造型作用。米粉成型后,即已决定包装的外形。因此,要使产品携带方便、包装新颖、受消费者青睐,就必须认真研究米粉的成型,使其造型美观大方。

成型的要求随成型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的要求是成型规则,尽量减少次品。榨粉条的成型都是手工成型,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无规则块状成型:用一个长方形的金属框(或木头框),将长度在15~30cm的米粉抓入框内,再用一块大小正好能放入方框的木块压实。用托盘把米粉条和金属框一起送到蒸框内复蒸,然后干燥脱水。

无规则块状成型的特点:米粉块重量大致相同,均为长方体外形,对长度要求不高,产生的粉头数量少,但手工操作较烦琐,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

②直条(扁条)状成型:此类米粉是利用出孔筛板的孔形、孔径挤压而成,孔为圆形,米粉为圆状;孔为扁形,米粉为扁状。冷却后将米粉挂到竿上晒干或烘干,干燥后切断即可。

直条状成型持点:成型简单,产品长度可随要求取定,但揉搓松丝需要较大劳动量。

③手工折叠成型:手工折叠是把蒸煮的米粉冷却一段时间后,用冷水冲洗掉表面的淀粉,装在有水的浅容器内,一只手拿竹筷挑着米粉,用另一只手梳松米粉,梳松后折叠成长方体,最后干燥成型。广东东莞、福建厦门等地厂家的出口产品,都是用这种成型方法。

手工折叠成型的特点:米粉条经过水洗,油润光滑、糊汤少。经过手工梳条,粘连少、成型规则、包装方便,但产生的粉头子较多。折叠式成型要求操作人员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和较熟练的操作技巧。

10.干燥

榨米粉的干燥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利用太阳能的露天烘干;固定式隧道烘干;移动式隧道烘干;索道式烘干。其中索道式干燥在自熟榨粉机中使用最多。

干燥方法分为三步:

(1)预备干燥阶段也称冷风阶段。就是用室温的风力来初步固定湿米粉的形状。刚入烘房的米粉有一定的自重,悬挂过程中使米粉自然拉伸,使米粉自然拉直,但过度拉伸容易拉断。因此要尽快除去湿米粉表面的水分,减少自重,使湿米粉固定形状。预备干燥阶段占总干燥时间的10%左右,温度为室温,相对湿度为85%~90%。

(2)主干燥阶段干燥阶段是湿米粉干燥的主要阶段,也是关键阶段,占总干燥时间的60%左右。可划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保湿出汗”;后期是“升温降湿”。

当湿米粉从预备干燥阶段进入主干燥阶段的前期时,开始升温。此时,热空气的温度要比米粉高,因此将热量传给米粉。米粉受热后,表面的水分开始蒸发且提高了自身的温度。随着干燥的进行,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增大,但还是小于外扩散。此时采取调整温度和控制排湿的方法,保持烘房内的高湿度。以控制米粉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使内扩散与外扩散的速度逐渐趋向平衡。湿米粉内扩散的道路流畅,形象地称为“保湿出汗”。这个阶段为后期的“升温降湿”准备了条件。“保湿出汗”的温度为32~48℃,相对湿度为70%~80%。

在“升温降湿”阶段,由于内扩散的道路通畅,这时必须进行升温排湿,降低烘房内相对湿度,使那米粉的大部分水分在高温低湿状态下及时蒸发。这个区域介质温度为45~55℃,一般超过55℃时容易使米粉发脆。相对湿度为50%~55%。

(3)最后干燥阶段经过主干燥阶段,大部分水分已蒸发。这一阶段主要是控制温度,蒸发完剩余的水分,使米粉达到成品要求。最后干燥时间为总干燥时间的30%左右。

三、切粉加工技术

(一)基本原理和加工方法

切粉生产和榨粉生产不同之处在于,切粉生产不需挤压,只需将米浆片蒸熟,然后切成长方形细条状。

切粉生产的基本原理:将含有55%以上水分的米浆利用高温充分糊化,由于水分高,摊浆厚度薄。因此熟度高。经冷却后,大米淀粉部分β化,成为整块细嫩洁白的凝胶薄片。

切粉的加工方法:将大米精选去杂。经清洗浸泡后,用磨浆机磨成17~20°Bé的米浆,米浆过80~100目的筛绢,滤去粗粒。然后用泵输送到立式米浆储罐中。为了避免米浆沉淀,储罐上装有叶片式搅拌器。调好的米浆,经粉层厚薄调节器,使米浆均匀地涂布干浆料带上,随浆料带进入蒸料机蒸熟,蒸熟的粉片冷却后切割成5mm左右宽的细长条,即成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