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山西面制品加工技术
3628600000011

第11章 小麦面制品加工技术(7)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擀面→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将面粉放入盆里,一手加水(四季均用冷水),一手和面,打成穗子和成面团,再揉匀揉光。

②擀面、煮制将和好的面团,放在面案上,用擀面杖压扁,将两头折回,再擀压成长方形,先从四角中的一角擀起,待擀4~5下后,打开再擀另一角,如此将四角都擀得厚薄一样,扑匀面扑,用擀面杖卷起,双手边擀边从中间向两旁用力推按7~8次,将面展开,再撒上面扑,再从另一头卷起,仍用双手从面杖中间向两旁推擀7~8次,这样将面擀到0.4cm厚时为止,然后将擀好的面折起来,切成象竹帘子上的竹条粗的细条,用手把面条上层的头端向上揪起,一手握头,一手握中间抖出面扑,下入开水锅煮熟即成。

【产品特点】

产品筋滑,利口,易嚼,易消化。

(十二)切板条

切板条为晋中平遥、祁县一带人民的家常吃法,制作简单、而口感甚佳,食时可浇配各种荤素浇头、亦可配以荤素佐料,煎炒而食,或做成汤面也很有风味。此面制法与普通擀面条制法有相似之处,但口感要比擀面条好。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500g。

配料:水250g。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饧面→成型→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饧面将面粉放入盆内,加水和成面团,稍饧。

②成型、煮制面团放案板上揉光,用擀面杖擀成0.4cm厚的大片,再用刀切成10cm宽的大长片。锅加水上火烧开,用刀将宽面片切成竹帘棍粗的小方条,用刀直接铲入开水锅中,用筷子在锅中将面条搅开,以免粘连,煮熟捞出即成。

另一种制法是将面擀成约1cm厚,宽10cm的大长片,放在一小木板上,架在锅沿上用刀切成1mm厚的小薄片,直接切入锅内煮熟即成。

【产品特点】

产品口感光滑有筋,入碗不浓不黏。

(十三)漏面

漏面为晋中、晋东南部分地区人民的传统面食,在制作中为了增强面团筋力,可掺入适量豆面。此面形如粉条,自始一根,制法别致。吃时可浇配各种荤素浇头,亦可做成炝锅面或汤面。因制法较复杂费时,现已基本失传。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2000g。

配料:水1600g。

调料:精盐少许。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漏面→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将面粉放入盆内,加入精盐,再加入1000g水和成面团。再将剩余的水分几次用手淋洒在面团上扎光扎净,直至面团成为有筋骨的稠糊状。

②漏面、煮制将面倒入一个特制的葫芦飘内(瓢底有一个小孔),吊置在锅的上中央,锅内添水大火烧开,水沸后,拨开瓢底小孔塞,面如一根细丝顺流不停地漏入锅内,边漏边煮,边煮边捞直至漏完为止。

【产品特点】

产品口感软绵,光滑,利口有筋。

(十四)转面

此面为山西高平县传统食品,制法独特,风味别致,冷热适宜,为四季主食。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500g。

配料:面肥(酵面)少许,清水适量。

调料:碱15g,盐15g,植物油少许。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饧面→煮制→成型→浇卤→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饧面把面粉倒入盆内,加入面肥,再把碱、盐加入清水内,溶化后调入面内和成硬面团,再用小杠子把面压得光滑发亮为止。揉成饼形,把植物油抹在上面,放到盆里饧30min。

②煮制面团饧好后,放案板上再揉匀用擀面杖擀开(擀时撒干面扑防止粘连),擀成约0.4cm厚的大薄片叠起来用刀切成细长条(500g面切180刀)。再用手抓起面条抖几下,去掉粉面渣,用手抓住面条的一头盘成圆形,放入木箱里用布盖住(不要透风)。24h后,面条发出香味,摊开晾3~5min后放入开水锅煮熟即成(注意面条放入开水内腾空而起,发起小泡,点水、泡落,说明面条发透了,不发透不好吃)。

③成型面条煮熟捞出放到冷水中过凉,抓成小把即成转面。

④浇卤热食再过开水中氽一下,浇卤(最好是牛、羊、炖肉卤);冷食可以冷拌(加入卤和精盐及醋、芝麻酱、黄瓜丝等配料)。

【产品特点】

产品清香味美,吃着利口。

(十五)蘸片

此面为太原人民家常吃法,制作简单并能适应多种口味。食时可根据不同口味,喜好,蘸以不同卤汁,如番茄卤汁、五香麻辣汁、红油醋卤汁,辣酸菜汁等。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500g。

配料:水250g。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饧面→成型→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将面粉放入盆内,再倒入水打穗、拌匀和好。

②饧面将和好的面团饧10min。

③成型、煮制在案板上反复揉光,然后分成3~4小块,分别用小擀面杖,擀成05cm左右厚的大片,再用刀切成棱形大块(约茶杯口大),下沸水锅煮熟即成。

【产品特点】

产品光滑柔软,易于消化。

(十六)柳叶面

柳叶面,面宽而厚,比较耐煮,较长时间存放或水泡也不粘不浓。晋中和晋东南地区人民特别喜吃“和子饭”(即小米稀粥内煮面条、南瓜、土豆、豆角等),其中所煮面条一般常为柳叶面。另外吃汤面、炝锅也多用此面。亦可吃捞面,浇配各种荤素浇头即可。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500g。

配料:水250g。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饧面→成型→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将面粉放入盆内,加水(水温:夏凉、冬温)和成面团。

②饧面、成型面团稍饧后,放在案板上揉光。然后用擀面杖擀成15mm左右厚的大薄片,撒上面扑后全部裹在擀面杖上,然后从中抽出擀面杖成为多层叠在一起的长条。随后采用斜花刀法(即切面时左、右、中相互交叉各切一刀,俗称三刀柳叶面),将面切成柳叶形。

③煮制将切好的柳叶面,下开水锅煮熟捞出,或直接煮入小米稀粥内。

【产品特点】

产品滑、润、利口。

(十七)搓豌

“搓豌”形似珍珠、洁白如雪,加上绿菜红椒,色泽鲜艳,相映成趣,为晋南地区人民喜庆欢宴,祝寿待客的传统美食。此面食做工精细,用料讲究。因为它小如豌豆,形似两粒豌豆连在一定,故称“搓豌”。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500g。

配料:水200g,瘦猪肉100g,菠菜、豆角、粉条、西葫芦各50g,海带少许。

调料:食油50g,葱、姜、蒜、醋各少许,辣角、酱油、盐适量。

【工艺流程】

配料处理

面粉→和面→饧面→制搓豌→炒配料→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饧面将面粉放入盆内,加水和成面团,稍饧后,在案板上揉光。

②制搓豌用擀面杖擀成1mm左右厚的大长薄片(越薄越好),再切成4cm见方的小片,然后逐片捏豌,先将一对角捏合在一起,再从对合的地方横捏一下,呈空心元宝状,即成搓豌。

③配料处理将猪肉切丝或片;豆角、西葫芦切丝;菠菜切段。葱、姜、蒜、辣椒切成末;海带切丝,粉条煮泡至软。

④炒配料锅上火加入食油,油热后放入花椒,随之放入肉丝煸炒,肉丝发白时再放入葱、姜、蒜与辣椒稍炒,再放入切好的各式蔬菜及酱油、盐、味精等。菜炒至七成熟时加汤,放入粉条、海带丝,待汤烧开片刻后,菜即炒成。

⑤煮制另起一锅上火加入清水,待水浇开后,将捏好的“搓豌”放入锅内,煮熟后捞出放入菜锅内,食时盛入碗内,调入醋即可。

【产品特点】

产品麻辣可口,味道鲜美。

(十八)大刀切面

大刀切面为晋南临猗县的独特传统面食,制法虽不复杂,但和面、擀面颇为费工费力,制出的面条不粘不连,可以较长时间存放。一般喜庆欢宴、祝寿待客及公共食堂均可采用。食时可浇配各种荤素浇头或打卤,也可吃汤面,颇有风味。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5000g。

配料:水1750g。

调料:盐,碱少许。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饧面→成型→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饧面将面粉倒入大盆内,加入碱、盐、水(夏凉冬暖、春秋温),打成穗子,搅拌均匀后,揉成粗团,盖湿净布饧05h。

②成型面团取出放在案板上,用擀面杖反复压,待面团压光后,用两个大擀面杖从四角擀起,相互对擀成0.4cm厚的大片,撒上面扑,折叠成30cm左右宽的大条。

③煮制用特制的切面大刀(长85cm、宽20cm,形似锄草刀)将面切成竹帘上竹条粗的细条。切面时刀尖不离菜板,刀把抬起压下,形如锄草。然后将面条的上层头端揪起,一手握头,一手握中间,抖出面扑,下沸水锅煮熟即成。

【产品特点】

产品口感筋道利口。

(十九)搓条面

搓条又称拉条,是晋中平遥、介休一带人民常吃的一种面饭,特别是中青年人喜欢吃。口感比其他面食更为筋韧,食时可浇配各种荤素浇头。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500g。

配料:冷水250g。

调料:盐、食油少许。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成型→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将面粉放入盆内,加盐少许,倒入冷水和成面团。

②成型面团上案揉匀,不需过多揉、扎,撒少许面扑擀成筷子厚的大片,再用刀切成筷子粗的条。

③煮制双手蘸食油少许,取面条用双手手心搓成长香柱条,并不断用手拉(长约1m,一般是边搓边下锅,亦可在案板上搓制),煮熟捞出即成。

【产品特点】

产品筋、韧、滑、利口,不糊汤。

(二十)切鱼鱼

切鱼鱼,形如小鱼,食感较筋,是晋中平遥、介休一带民间常食面食。食用时可浇配各种荤素浇头。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500g。

配料:水250g。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饧面→成型→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饧面将面粉放入盆内,加水(冬温夏凉)和成面团,揉匀盖湿布稍饧。

②成型、煮制取1/2面团上案揉光成圆饼状,撒少许面扑擀成厚约04cm的大圆片。再撒匀面扑,对边折两次,成三角扇形。然后用刀沿扇弧边,转切成长1.5~7cm、两头尖、中间粗的小条(注意不要切得过宽),投入沸水锅内煮熟捞出即成。

【产品特点】

产品筋、韧、有嚼劲。

(二十一)白面窟垒

白面窟垒在山西太原、晋中、吕梁、雁北地区广为流行,又称“拌烂子”,是当地群众喜食的家常面食。在通常制作中,除使用白面(即小麦粉、面粉)外,还普遍使用红面(即高粱面)、玉米面、莜面或者混合面(白面、红面、玉米面),口味各异。另外,用蔬菜制作也非常广泛,除可用各种常见蔬菜外,民间还有用野菜(如苜蓿、灰条、甜苣等)、槐花、榆钱等制作。

【原料与配方】

主料:面粉500g。

配料:土豆(或胡萝卜,或两样混合)1000g。

调料:食油100g,葱50g,花椒、五香粉、食盐少许。

【工艺流程】

原料处理→蒸制→炒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原料处理将土豆(或胡萝卜)洗净,用擦子擦成碎丝。然后放入盆内,加入食盐、五香粉,再放入面粉拌匀,搅拌时可不断淋入少许清水使面粉均匀地裹在土豆丝上,防止面粉成团或拌成死疙瘩。

②蒸制窟垒生坯拌匀后倒在笼屉上(下垫湿笼布)旺火蒸20min即熟。

③炒制锅上火加食油、花椒,油热后投入葱花,将熟窟垒倒入锅内进行翻炒,入味后撤锅即成。

【产品特色】

产品软嫩葱香,易于消化。

(二十二)捏钵钵

捏钵钵是晋中晋东南粮食产区的家常面食之一。食时浇配荤素浇头或打卤。捏钵是山西一种特制的地方炊具,捏钵形似玻璃杯大小,铁制圆柱体,有底无盖,呈圆筒形,捏钵底布满小圆孔(也有的为扁长孔),形如饸饹床槽。捏钵的上端,带有一圈钵沿,捏托为木制圆柱体(形如饸饹床压托),但上端带有托沿,压面时双手按压钵沿和托沿,即可将面挤出。

捏钵之形如饸饹床,但其形小巧玲珑,便于家庭使用。另外,捏钵多宜制作混合面面食(使用单一的小麦面粉筋韧性过大,不宜压制)。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300g。

配料:豆面100g,红面100g,温水300g。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饧面→成型→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饧面将三种面粉(俗称三合面)同时放入盆内搅匀,加入温水300g和成软面团,揉匀后蘸水稍扎,盖湿洁布饧约20min备用。

②成型、煮制揪一块面团(约200g),搓成小圆柱,放入捏钵槽中,再将捏托压在面团上,双手执钵沿和托沿,用力捏压,将面由钵底小孔中压入沸水锅内,煮熟即成。

【产品特点】

产品滑韧利口。

(二十三)面叶

面叶宜吃汤面,俗称面叶汤,是晋东南、晋南地区经常食用的汤面。食时碗中兑入酱油、盐、味精、香菜(或韭菜)、虾皮、熟菠菜叶、胡椒粉、香油等,加入鸡汤,捞入面叶即可。家庭制法常用煮面汤,俗称原汤面叶。

【原料与配方】

原料:面粉250g。

配料:水125g。

【工艺流程】

面粉→和面→饧面→成型→煮制→成品

【操作要点】

①和面、饧面将面粉放入盆内,加水(水温:春夏秋凉,冬稍温)和成面团,盖上湿布稍饧。

②成型、煮制在案板上反复揉搓,把面团的面筋揉出,然后用擀面杖把面擀成0.5mm厚的大片(越薄越好),随后撒匀面扑,用力划成菱形大块或切成1.5cm宽的长条或小方块,下开水锅煮熟即成。

【产品特点】

面叶薄而有筋骨,味道清香,易于消化。

(二十四)白面碗托子

白面碗托与其他面类碗托相比,在味、感方面均有不同,是晋中平遥县的独特风味小吃,深受群众欢迎,也是春秋之季的畅销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