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和会计科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是:账户的名称就是会计科目的名称,它们的核算内容是一致的。其区别是: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不能核算会计要素增减变动的情况,它没有结构和格式,而账户不仅是对会计要素所进行的分类,而且能核算其增减变动情况,它既有一定的结构,又有一定的格式。
怎样看总账和明细账
总账就是总账账户,又称一级账户,是用货币量度对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费用和收入的增减变动及其结果,总括地进行反映的一种账户。这是按照一级科目分别开设的。老板通过看总账,可以概括地了解和考核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总账是它所属的明细账的统驭账户,对它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作用。它反映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应与它所属的各个明细分类账户的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合计额相等。按照总分类账进行的总括核算,称为总分类核算。老板可以通过看总账了解总分类核算的情况。
明细账是对某一总分类账户按其具体组成内容分户登记和反映增减变化与结果的一种账户。明细账是总账的明细记录,其账户是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中小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一般都设置了必要的各种明细账。例如,为了详细地反映各种材料的收、发、结存情况,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下,就按照原材料的品种分别开设了明细分类账户。老板要知道,明细分类账户的登记,除了用货币量度外,有时还用实物量度。它们所提供的明细核算材料,对其所属的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说明作用。
老板可以用根据某一总分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或连同本期发生额和期初余额)编制的明细账户余额表(或本期发生额明细表),去与各类分类账户的余额进行核对,以检查登记有无差错。老板要看懂总账和明细账,还要了解总账与明细账的关系。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应该是平行登记的。这就是说,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既要登记有关总账账户,又要同期登记其所属明细账账户。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必须具体。要点:(1)同期登记。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既要登在有关总分类账户上,又要同期登记在其所属一个或几个明细分类账户上。(2)方向一致。登记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时,其记账方向应是保持一致的。(3)余额相等。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应与记入其所属二级账户金额之和相等。
怎样看资金账
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筹集资金和运用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是老板经营运作的重要任务。看资金账,主要是要了解资金来源账户和资金占用账户。
资金来源账户是反映资金来源的增减变动和结余情况的账户。例如,自有资金、银行或信用社的借款、应付购货款等账户。公司资金的来源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投资者权益,具体包括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以及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公益金和未分配的利润等;二是公司的负债,具体包括借入的资金及应付未付款项等。对于资金来源的增加数,增(或贷)记在有关资金来源账户;对于资金来源的减小数,减(或借)记在有关资金来源账户;资金来源账户的余额反映各项资金来源的结余数。老板通过看资金来源账户,知道了这个结余数,就知道了你手中还掌握着多少资金。
资金占用账户又称为资金运用账户,是反映资金运用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的账户。例如,固定资产、原材料、现金、银行或信用社存款、应收销货款等账户。对于各项资金运用增加数,增(或借)记在有关资金运用账户上,对于各项资金运用减少数,减(或贷)记在有关资金运用账户上;资金运用账户的余额反映各项资金运用结存数。老板通过看资金占用账,就可以了解本公司的资金运用情况。
怎样看成本账
正确进行成本计算,可以分析和考核某项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费用支出,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十分重要。成本是指完成某项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成本计算则是按照已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汇集和分配各项费用支出,计算完成某项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要准确地了解成本,必须学会看成本账。
成本账户也叫做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归集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费用,用以计算和确定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账户。例如,“材料采购”、“生产费用”、“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等账户。这些账户的增(或借)方登记所归集的费用,减(或贷)方登记购入材料,完工产品或完成作业、劳务的实际成本,如有余额,则反映未完成采购过程的材料、未完工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成本。通过看成本账户,可以了解和考核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费用的发生情况,确定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
怎样看财务成果账
财务成果账是用来计算和确定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活动最终经营成果的账户。例如,“利润”账户,“利润或亏损”、“损益”账户等。在设置“利润或亏损”账户时,它的增方登记销售利润和营业外收入,减方登记销售亏损、营业外支出和资金占用费等。余额如在增方,反映利润;余额如在减方,则反映亏损。通过看财务成果账户,可以了解和考核公司利润的实际情况。
那么,利润总额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公司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数,称为利润(或亏损)总额。公司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包括:基本业务利润(即产品销售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即其他销售利润)。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后的余额。营业利润的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各种流转税及附加费
投资净收益是指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损失后的余额。投资收益包括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投资包括投资到期收回或中途转让取得款项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等。投资净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净收益=对外投资收益-对外投资损失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出售净收益,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赔偿金,违约金等。营业外收支净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怎样看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以会计核算资料为依据,集中总括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或时点上)财务状况及其成果的报告文件。与公司有关的人员可以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资料中,了解必要的经济信息,监督和评价公司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老板可以通过看财务报表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检查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掌握必要的数据和情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找出差距,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经营管理工作。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通过看财务报表了解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作为其投资和借款的重要依据。
经营管理者要想看懂财务报表,首先必须掌握资金的平衡关系。
资金平衡的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资本+累积利润)
资产是指对公司的目前和未来经营有用的任何东西,并由此产生的归属于公司的经济利益。它可以是有形的房屋、机器和产成品,也可以是无形的商标、专利以及应收账款和政府、企业的各种投资等等。只要有助于公司经营,公司有权而且不必再负担什么费用,就能使用它们,则构成企业的资产。负债是指将来要在一个固定的,或可以确定的日期,用现金、劳务或其他资产予以偿付的那些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权。例如,经营者需要引进设备,但苦于资金不足,于是就必须贷款。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贷款,只要有,负债这一栏数字就往上升。股东权益是指股东对企业资产提出要求的权利。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作为股东权益所列示的金额,乃是企业全部资产扣除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即股东权益越资产原负债。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某公司的资产总额为3500000元,负责总额为800000元,股东权益为圆700000元。假设该公司从银行贷款200000元购置机器,那么目前资产负责表情况就是这样的:目前资产总额为3700000元,目前负债总额为100000元,股东权益仍为圆700000元。从这个例子中,我们除了清楚地认识到资金的平衡关系外,还得知从一定意义上讲,股东权益是一个平衡数,即股东原投资额加上企业自开办以来所累积的未分配收益。从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其一来自外部借款(负债),其二来自股东投入和累积利润。而且,无论是资产,还是负债和股东权益,都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侧面,反映资金从哪里来和用到哪里去,它们的关系如同矛盾的双方而对立统一,永不分离,它们的总额则永远相等。
经营管理者要想看懂财务报表,还得了解财务报表的种类。
公司财务报表根据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资金报表和利润报表两类。资金报表是反映公司一定时点或时期资金来源和运用情况的会计报表。除我们以上讲到的资产负债表外,还有财务状况变动表。利润报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利润(或亏损)实现和利润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如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公司财务报表按反映的资金运动状态不同,可以分为静态报表和动态报表两类。静态报表是反映公司某一时点各类会计要素的构成和分布情况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动态报表是反映公司某一时期经营成果和财务指标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如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利润分配表。公司财务报表按编制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月度报表和年度报表两类。月度报表是按月终了编制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年度报表是按年,即于年度终了编制的会计报表,如财务状况表、利润分配表。
经营管理者在看财务报表时,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要注意数字是否真实。要注意财务报表所列数据资料,是否根据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填制的,有没有弄虚作假或任意估报数字或先报表后补记账的现象。二要注意计算是否准确。要注意财务报表各项有关经济指标之间相互关系是否清楚明了,各财务报表之间的有关指标数据是否衔接一致,本期财务报表与前期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是否衔接一致。三要注意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全面反映本公司的财务状况。要注意各种财务报表应当填列的项目是否填写齐全,是否漏项,对于某些重要的会计信息,如果在报表主体部分难以反映时,是否单独加以清楚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