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华严纲
3644900000134

第134章

所谓无边色。无量色。清净色。庄严色。普徧色。无比色。普照色。增上色。无违逆色。具诸相色。离众恶色。大威力色。可尊重色。无穷尽色。众杂妙色。极端严色。不可量色。善守护色。能成熟色。随化者色。无障碍色。甚明彻色。无垢浊色。极澄净色大勇健色。不思议方便色。不可坏色。离瑕翳色。无障闇色。善安住色。妙庄严色。诸相端严色。种种随好色。大尊贵色。妙境界色。善磨莹色。清净深心色。炽然明盛色。最胜广大色。无间断色。无所依色。无等比色。充满不可说佛刹色。增长色。坚固摄受色。最胜功德色。随诸心乐色。清净解了色。积集众妙色。善巧决定色。无有障碍色。虗空明净色。清净可乐色。离诸尘垢色。不可称量色。妙见色。普见色。随时示现色。寂静色。离贪色。真实福田色。能作安隐色。离诸怖畏色。离愚痴行色。智慧勇猛色。身相无碍色。游行普徧色。心无所依色。大慈所起色。大悲所现色。平等出离色。具足福德色。随心忆念色。无边妙宝色。宝藏光明色。众生信乐色。一切智现前色。欢喜眼色。众宝庄严第一色。无有处所色。自在示现色。种种神通色。生如来家色。过诸譬喻色。周徧法界色。众皆往诣色。种种色。成就色。出离色。随所化者威仪色。见无厌足色。种种明净色。能放无数光网色。不可说光明种种差别色。不可思香光明超过三界色。不可量日轮光明照耀色。示现无比月身色。无量可爱乐华云色。出生种种莲华鬘云庄严色。超过一切世间香焰普熏色。出生一切如来藏色。不可说音声开示演畅一切法色。具足一切普贤行色。

后别显不同。有一百三种。或从色相立名。或就德受称。可以意求。然皆是称法界之色。不同变碍。但随所显以立色名。

佛子。菩萨摩诃萨深入如是无色法界。能现比等种种色身。令所化者见。令所化者念。为所化者转法轮。随所化者时。随所化者相。令所化者亲近。令所化者开悟。为所化者起种种神通。为所化者现种种自在。为所化者施种种能事。

二双明所为中。初结前。后令所化下显其所为。有十句。

是名菩萨摩诃萨为度一切众生故勤修成就第八无数色身智神通。

第八无数色身智神通。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智神通。

第九一切法智通。初标名。从所知真俗等法受称。

知一切法无有名字。无有种性。无来无去。非异非不异。非种种非不种种。非二非不二。

二释相中二。初明知法。即内证事理。后此菩萨下明演法。即外益众生。亦是前明即是恒理。后明即理恒事。用寂寂用无障碍故。今初又二。初约离言显实。次无我下约二空显实。今初。初三句一向显实。一名无得物之功故。二缘成无性故。三体绝去来故。下有三句相对显实。然此三对释有三义。一唯约实。则相待而空故异。相互无故云不异。遮异言不异。亦无不异可得。云非不异。二约双显。体则不异。相非不异。三约双遮。相即性故非异。性即相故非不异。又相非相故不异。性非性故非不异。故离二边不住中道。

无我无比。不生不灭。不动不坏。无实无虗。一相无相。非无非有。非法非非法。不随于俗。非不随俗。非业非非业。非报非非报。非有为。非无为。非第一义。非不第一义。非道非非道。非出离。非不出离。非量非无量。非世间。非出世间。非从因生。非不从因生。非决定。非不决定。非成就。非不成就。非出。非不出。非分别。非不分别。非如理。非不如理。

二约二空显中。亦初三对。一向显实。无比者无有我所与我为比对故。无实下且约显实以释。一虗实皆缘显故。二法性不并真故。一相一亦不为一故。无相有无皆法对彼。故无法与非法。但假施设。并就实而求。能治所治无不双寂。

此菩萨不取世俗谛。不住第一义。不分别诸法。不建立文字。随顺寂灭性。

二演法外益中三。一牒前成智。为起用所依故。

不舍一切愿。见义知法。兴布法云。降霔法雨。

二正明演法。

虽知实相不可言说。而以方便无尽辩才。随法随义次第开演。以于诸法言辞辩说皆得善巧。大慈大悲悉已清净。能于一切离文字法中出生文字。与法与义随顺无违。为说诸法悉从缘起。

三寂用无碍。于中三。初寂不碍用。

虽有言说而无所着。演一切法辩才无尽。分别安立开法示导。令诸法性具足明显。断众疑网悉得清净。虽摄众生不舍真实。

次用不碍寂。

于不二法而无退转。常能演说无碍法门。以众妙音随众生心。普雨法雨而不失时。

后寂用无二。

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一切法智神通。

结名。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灭尽三昧智通。

第十灭定智通。于漏尽以慧定分九十二通。此中三。初标名。云一切法灭尽者。谓五聚之法。皆当体寂灭故。斯即理灭。不同余宗灭定。但明事灭。唯灭六七心心所法。不灭第八等。但事灭故。不能即定而用。证理灭故。定散无碍。由即事而理故不碍灭。即理而事故不碍用。是以文云虽念念入而不废菩萨道等。亦非心定而身起用。亦不独明定散双绝。但是理事无碍故。上七地云虽行实际而不作证。能念念入亦念念起。及净名云不起灭定现诸威仪。皆斯义也。事理非一。故一切法灭尽之神通。非异故灭尽即通。通二释也。

于念念中入一切法灭尽三昧。

释相中二。先明即定体用自在。后此菩萨住三昧下。明入定时分自在。前中亦二。先标入定。

亦不退菩萨道。不舍菩萨事。不舍大慈大悲心。修习波罗蜜未甞休息。观察一切佛国土无有厌倦。不舍度众生愿。不断转法轮事。不废教化众生业。不舍供养诸佛行。不舍一切法自在门。不舍常见一切佛。不舍常闻一切法。知一切法平等无碍。自在成就一切佛法。所有胜愿皆得圆满。了知一切国土差别。入佛种性到于彼岸。能于彼彼诸世界中。学一切法了法无相。知一切法皆从缘起无有体性。然随世俗方便演说。虽于诸法心无所住。然顺众生诸根欲乐。方便为说种种诸法。

二明不碍用。于中初二句总。未作不退。现作不舍。正简事灭。以显真灭。余句别显可知。

此菩萨住三昧时随其心乐。或住一劫。或住百劫。或住千劫。或住亿劫。或住百亿劫。或住千亿劫。或住百千亿劫。或住那由他亿劫。或住百那由他亿劫。或住千那由他亿劫。或住百千那由他亿劫。或住无数劫。或住无量劫。乃至或住不可说不可说劫。

二明入定时分自在。中三初长短随心。

菩萨入此一切法灭尽三昧。虽复经于尔所劫住。而身不离散。不羸瘦。不变异。非见非不见。不灭不坏。不疲不懈。不可尽竭。

二威仪不忒。

虽于有于无悉无所作。而能成办诸菩萨事。所谓恒不舍离一切众生。教化调伏未曾失时。令其增长一切佛法。于菩萨行悉得圆满。为欲利益一切众生。神通变化无有休息。譬如光影普现一切。而于三昧寂然不动。

二不碍起用。定散双行。于中先法后喻。光影普现。寂然无心。随器亏盈。体无来去。

是为菩萨摩诃萨入一切法灭尽三昧智神通。

三结名。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如是十种神通。一切天人不能思议。一切众生不能思议。一切声闻一切独觉及余一切诸菩萨众如是皆悉不能思议。此菩萨身业不可思议。语业不可思议。意业不可思议。三昧自在不可思议。智慧境界不可思议。

大文第三总叹胜能。中二。一形劣显胜。劣不测故。

唯除诸佛及有得此神通菩萨。余无能说此人功德称扬赞叹。

二以胜显胜。谓佛等方测故。

佛子。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神通。若菩萨摩诃萨住此神通。悉得一切三世无碍智神通。

大文第四结数辨果。

上十通品竟。

十忍品第二十九

初来意者。为答前普光十顶问故。前二已明定通用广。今此辨其智慧深奥。故次来也。二释名者。忍谓忍解印可。即智照观达。寄圆显十。三宗趣者。智行深奥为宗。为得佛果无碍无尽为趣。然此忍行约位即等觉后心。为断微细无明。若约圆融。实通五位。寄终极说。体即是智。不同余宗。忍因智果。虽是一智。随义别说。二三四五等。诸教不同。今此圆教故说十种。

尔时普贤菩萨。告诸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忍。

四正释文。文有长行偈颂。前中四一举数叹胜。二列名显要。三依名广释。四总结其名。今初。

若得此忍。则得到于一切菩萨无碍忍地。一切佛法无碍无尽。

后叹胜。到无碍地。即自分因圆。佛法无碍。即胜进果满。

何者为十。所谓音声忍。顺忍。无生法忍。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

二列名显要中。初徵数。次列名。后显要名中。前三约法。后七就喻。三中。初一约教。谓忍于教声。从境为名。音声之忍。次一约行。顺诸法故。顺即是忍。三无生忍者。若约忍无生理。即无生之忍。若约无生之忍。及烦恼不生。则无生即忍。通二释也。又此三忍。约通相说。前二皆是无生忍之加行。顺向无生。后一方契。若约当位。三忍迢然。不应此位方有顺无生忍。故顺但顺理。不是顺忍。若尔。何异无生。顺忍通顺事理。故不同无生。经云。法有亦顺知等。又依五忍。位当寂灭。今约三忍明义。故当无生。后七约喻中。并是依主。谓如幻之忍等故。然此七喻。有七家所释不一。谓光统贤首摄论远公金刚大品楞伽皆明此喻。初光统云。前四喻。音声。电即今之影与化喻。顺忍。空喻无生。又云幻者。起无起相。焰者境无境相。梦者知无知相。响者闻无闻相。电者住无住相。今既云影。应云现无现相。化者有无有相。空者为无为相。此则能喻局于一相。所喻义通多法。在文虽无。于理无失。次贤首云。观识如幻想如焰。受如梦。声如响。行如电。色如化。总观一切蕴界处等。毕竟空故如虗空也。三若依摄论第五。八喻皆喻依他起性。然并为遣疑。所疑不同故所喻亦异。疑有八转。并后四家互相发明。文繁不录。今经多同前通。而偈所喻亦有局者。显义无方故。已释列名。

此十种忍。三世诸佛已说。今说。当说。

次显要。要故同说。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音声忍。谓闻诸佛所说之法。不惊不怖不畏。深信悟解爱乐趣向。专心忆念修习安住。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一音声忍。

大文第三依名广释。即为十段。前七皆三。谓徵起释义结名。初忍释中十一句。初句总举所闻。谓三无性等法。余显能闻入法。谓闻无相不惊。以解徧计无所有故。闻无生不怖。以解依他必无生故。闻无性不畏。以解真如无性性故。又释于真空法闻时不惊越。思时不续怖。修时不定畏。又闻有无所有不惊。闻空无所有故不畏。并如诸般若论说。深信者闻慧之始。悟解者闻慧之终。初信久解故。专心忆念者修慧之初起加行故。修习为终。正明造修。至定根本故。安住者依定发慧证理相应故。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顺忍。谓于诸法思惟观察。平等无违。随顺了知。令心清净。正住修习趣入成就。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二顺忍。

第二忍。释中有四重止观。一创修止观。谓止思一境。观观事理。二渐次止观。谓止安事境。顺其理故。名平等无违观达事理。名随顺了知。偈云。法亦有顺知。法无亦顺知故。三纯熟止观。谓止惑不生。名令心清净。观彻前境。为正住修习。四契合止观。寂冥理境。名为趣入。智显于心。故云成就。上四皆止观俱行。如是方为真实顺忍。

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

第三无生忍。分三。初徵起。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

释中有二。先总明。后何以下徵释。今初。

何以故。

后徵释中徵意有二。一云何以得知无生灭耶。二云既称无生法忍。何以不见法灭。

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