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华严纲
3644900000185

第185章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九逝多园林重阁会说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初辨分来者。名依人证入成德分。由前两番研穷六位因果。以依信发解。行起解绝。苟无证入之人。则前解行俱为虗设。夫行因证立。证藉行深。前既托法进修行成。故此依人证入亦为远答解脱海问。故有此分来。

次言会来者。乃在逝多园林。此是人间舍卫国中。只陀太子与给孤长者同舍园林。请佛说法之处。乃化佛释迦牟尼。现前说法之所。然前因位行门。俱在普光及天上而说。而此证入深法界门。在人间常居而说者。有其二义。一要依人证入。如裴公云。修罗方嗔。诸天躭乐。可以整心虑。趋菩提。唯人道为能耳。若欲依人。必要在人间以便亲近知识请问法门。即善财南询百一十城。参五十三大善知识。非在人间广参知识博问先贤。何以能成己德。故此一品有本末二会。本会显示所证法界。末会显能证之人。此一义也。二者卢舍那佛是报身佛。所居报土乃华藏庄严微妙佛刹。现法界身云。说此法界圆融无障碍法门。然二乘在座犹如盲如聋。况五浊业垢众生而能堪此法耶。所以居此说者。正显圆融法界染净融通。即此娑婆就是华藏。即此化身便是报身。正显真应不二染净融通生佛平等。意在直指现前此法皆是法界无障碍境但随机所见不同。故佛及菩萨所见者即此重阁广博包含。量法界。即此园林庄严全是华藏。十方海会无尽重重。而二乘与人见之。但是人间寻常园林重阁。而法会所集。直是人天八部而已。此是下文经中所说二乘不见说喻可知。所以如此显示者。只就诸人直下顿证顿入无障碍法界。不离目前。不离日用。全是一真佛境界耳。即此说法之会。全彰法界理事事事圆融之妙。不必向外驰求也。故此一品。疏分本末二会。然本会意显顿证。末会意在渐修。本末一际。顿渐圆融。此会之来意也。

三品名入法界者。入乃能入之智行。法界乃所入之境界。若依人为能证者。即文殊根本之大智。普贤法界之妙行。及诸佛菩萨善友知识已能证入之人。一一皆以净信正解正修行三门。为能入之具。今善财乃未证之人。今从文殊发起净信。参多知识。决择正解。一一皆得一种解脱。是为正修行路。一一随行证入。是为证得。直至见普贤方证圆满。故疏首列净信正解修行证得圆满五者。为能入之人与法也。然所入之法界。义有多门。难以具列。若究其宗本。唯以一真无障碍法界为宗。通一法身而为其体。良以法身普遍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是上至诸佛。下及六道一切众生。内而正报根身。外而依报世界。皆依法身建立。以有圣凡依正理事之分。一一区别不同。故转法身之名而为法界。不出理事二种。故疏释理法界而有五义。一者性义。以法身流转五道名为众生。故在有情而为佛性。一切众生即法界故。在无情是为法性。即诸法之实体。以一切世界依真而立故。二者因义。一切圣人四念处等法缘此而生故。三者藏义。为诸妄法之隐覆。非凡夫小乘所能缘故。四者真实义。以是众生之佛性诸法之实相故。五者甚深义。以圣凡平等依正互融无障无碍。故为甚深。上乃理法界也。若约事法界。复有持义。谓一一能持自性。又持诸法之差别种类。不相杂乱。又种族义。即十八界。上通理事。又分齐义。即缘起事法。各各区分不相杂乱。此上通言理事二种法界也。今经所明有四重法界。谓一理法界。二事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谓一真之理。全成有相之事。即十法界圣凡依正因果等事。由事揽理成。故理不碍事。理能随缘。故事即理。如全波即水。全水即波。不相妨碍。故为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者。谓具显圆融。以理所成之事。即事事皆理。故理既徧而事亦徧。是以一尘一毛能含无尽之事。由事事即理。故一一事法。随理而融通。是以一尘一毛。不但能含。亦能随理而徧。故一一尘毛由此含徧之力。故一尘一毛一一皆能含能徧能摄能容。故重重重重无障无碍。以六相圆融。具显十重玄门。故成事事无碍法界。正是今经所说。法界深玄妙极于此。是为毗卢遮那所证之法界。故文殊之大智所照者照此法界。普贤之妙行依此而修。依此而证。故曰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是为此经之宗极。然善财之所证。如下入弥勒楼阁。入普贤身等。皆一生顿证此无障碍法界。故名所入之法界也。然前信解成行两番因果。皆依此无障碍法界而说。故今证入。亦入此而已。若欲穷源。具载本疏及法界观门。故疏多义。亦不出此。

尔时世尊在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与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其名曰光焰幢菩萨。须弥幢菩萨。宝幢菩萨。无碍幢菩萨。华幢菩萨。离垢幢菩萨。日幢菩萨。妙幢菩萨。离尘幢菩萨。普光幢菩萨。地威力菩萨。宝威力菩萨。大威力菩萨。金刚智威力菩萨。离尘垢威力菩萨。正法日威力菩萨。功德山威力菩萨。智光影威力菩萨。普吉祥威力菩萨。地藏菩萨。虗空藏菩萨。莲华藏菩萨。宝藏菩萨。日藏菩萨。净德藏菩萨。法印藏菩萨。光明藏菩萨。脐藏菩萨。莲华德藏菩萨。善眼菩萨。净眼菩萨。离垢眼菩萨。无碍眼菩萨。普见眼菩萨。善观眼菩萨。青莲华眼菩萨。金刚眼菩萨。宝眼菩萨。虗空眼菩萨。喜眼菩萨。普眼菩萨。天冠菩萨。普照法界智慧冠菩萨。道场冠菩萨。普照十方冠菩萨。一切佛藏冠菩萨。超出一切世间冠菩萨。普照冠菩萨。不可坏冠菩萨。持一切如来师子座冠菩萨。普照法界虗空冠菩萨。梵王髻菩萨。龙王髻菩萨。一切化佛光明髻菩萨。道场髻菩萨。一切愿海音宝王髻菩萨。一切佛光明摩尼髻菩萨。示现一切虗空平等相摩尼王庄严髻菩萨。示现一切如来神变摩尼王幢网垂覆髻菩萨。出一切佛转法轮音髻菩萨。说三世一切名字音髻菩萨。大光菩萨。离垢光菩萨。宝光菩萨。离尘光菩萨。焰光菩萨。法光菩萨。寂静光菩萨。日光菩萨。自在光菩萨。天光菩萨。福德幢菩萨。智慧幢菩萨。法幢菩萨。神通幢菩萨。光幢菩萨。华幢菩萨。摩尼幢菩萨。菩提幢菩萨。梵幢菩萨。普光幢菩萨。梵音菩萨。海音菩萨。大地音菩萨。世主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徧一切法界音菩萨。震一切法海雷音菩萨。降魔音菩萨。大悲方便云雷音菩萨。息一切世间苦安慰音菩萨。法上菩萨。胜上菩萨。智上菩萨。福德须弥上菩萨。功德珊瑚上菩萨。名称上菩萨。普光上菩萨。大慈上菩萨。智海上菩萨。佛种上菩萨。光胜菩萨。德胜菩萨。上胜菩萨。普明胜菩萨。法胜菩萨。月胜菩萨。虗空胜菩萨。宝胜菩萨。幢胜菩萨。智胜菩萨。娑罗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象自在王菩萨。梵自在王菩萨。山自在王菩萨。众自在王菩萨。速疾自在王菩萨。寂静自在王菩萨。不动自在王菩萨。势力自在王菩萨。最胜自在王菩萨。寂静音菩萨。无碍音菩萨。地震音菩萨。海震音菩萨。云音菩萨。法光音菩萨。虗空音菩萨。说一切众生善根音菩萨。示一切大愿音菩萨。道场音菩萨。须弥光觉菩萨。虗空觉菩萨。离染觉菩萨。无碍觉菩萨。善觉菩萨。普照三世觉菩萨。广大觉菩萨。普明觉菩萨。法界光明觉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此诸菩萨。皆悉成就普贤行愿。境界无碍。普徧一切诸佛刹故。现身无量。亲近一切诸如来故。净眼无障见一切佛神变事故。至处无限一切如来成正觉所恒普诣故。光明无际以智慧光普照一切实法海故。说法无尽清净辩才无边际劫无穷尽故。等虗空界智慧所行悉清净故。无所依止随众生心现色身故。除灭痴翳了众生界无众生故。等虗空智以大光网照法界故。

室罗筏即舍卫国。此云闻物。以此国中多出聪明博达名闻人物故。逝多即只陀。此云战胜。太子之名也。给孤独。梵云须达多。此云赈济无依。长者之名。以长者能行惠施赈济孤贫。故得此美称。五百菩萨此法会之伴众。然数标五百。而下列名有一百四十一人。以名标德。各有所表。文殊乃大智。普贤乃大行。正是入法界之主故。以前有四十一位。每十人表前四十位。初十幢表十向行。次十力表十行。次十藏表十住。次十眼表十地。次天冠下一百人。表十地位十波罗蜜。然每地有十者。显一一地中具足一切诸地功德。以彰圆融故。此诸菩萨皆是已入法界之人。故下叹德云皆悉成就普贤之妙行。各具文殊之大智故。前六明智用普周。后四明智用离障。结叹云等虗空智。以大光网照法界故。

及与五百声闻众俱。悉觉真谛。皆证实际。深入法性永出有海。依佛功德。离结使缚住无碍处。其心寂静犹如虗空。于诸佛所永无疑惑。于佛智海深信趣入。

此列在会声闻众也。问曰此华严法会所说最上一乘圆融法门。独被上根。何以列有声闻之众耶。况下如盲如聋。既不闻见。即非当机。又何必列此。答曰此甚深妙义最难通会。若据此经宗趣。则是佛以称法界身云。一时普现。一音说法异类齐解。本无权实之分。此称本法界之大用也。若约建化门头。则此法门独被上上根人。二乘绝分。则所化不普。故曰唯有一门而复狭小。若欲普度三根。必须应身。故前示现八相成道。下生人间。乃特为接引三根齐成佛道之意也。然佛虽化身。乃即法报所垂之化身。而在座当机。岂博地凡夫无信阐提而能鼓扬法化耶。故须大乘菩萨示现声闻以为辅翼。乃能节拍成令。所以灵山上首。皆大权示现。故疏于叹德中。以本迹二门释之。又引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复有无量百千亿菩萨现声闻形而来会座。其名曰舍利弗等。由是观之。灵山一会。不独十大上首。即凡所示现者皆大权也。故特先建言此会。以为垂迹之张本。所谓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然若逆若顺。若邪若正。皆法界之大用。诚种种方便引入佛慧也。

及与无量诸世主俱。悉曾供养无量诸佛。常能利益一切众生。为不请友。恒勤守护誓愿不舍。入于世间殊胜智门。从佛教生护佛正法。起于大愿不断佛种。生如来家求一切智。

此集世主众也。然此法会广大无边。而所集世主略标而已者。以初会世尊初成正觉。法界人天世主普会道场。而经初所列异生之类。有四十众。一一具佛一德。是大会已集矣。今此九会只园。未起初会之处。是则一会俨然。今略标者。但新集而已(上序分竟)。

时诸菩萨大德声闻世间诸王并其眷属咸作是念。

此下正宗初请分也。众集本为闻法。故皆念请。然声闻下如盲聋而此亦念请者。且此念请总标菩萨以为上首。应为请主。而声闻在座。无论知与不知。不妨同举。今在本门亦当同请。

如来境界。如来智行。如来加持。如来力。如来无畏。如来三昧。如来所住。如来自在。如来身。如来智。

此下列念所请也。请文有六十句。初十句后二十句。乃所请之法。中三十句但是请仪。其所请法多同初会四十句问。皆果海中之德。前初会所请者。通一部始终以答。乃已成之果德。今所问意虽同而意在本会之所证者。乃当成之果德。即由前智行为能证。此果为所证故。今初念德中十句。正念果法。然此果法前出现及不思议法品已答初问。俱一一答明。疏引对辨。智者详之。

一切世间诸天及人无能通达。无能趣入。无能信解。无能了知。无能忍受。无能观察。无能拣择。无能开示。无能宣明。无有能令众生解了。

此十句明所请之法玄妙难思。人天莫测。非思量分别之境。故非闻思修三慧之所知。亦非四无碍辨所能宣说。极言妙出言思也。

唯除如来加被之力。佛神通力。佛威德力。佛本愿力。及其宿世善根之力。诸善知识摄受之力。深净信力。大明解力。趣向菩提清净心力。求一切智广大愿力。

此十句所念果法微妙难思。缘会可了。意在仰仗佛力为缘。容有可入之机。故前一一法门。皆云承佛神力。

唯愿世尊。随顺我等及诸众生种种欲。种种解。种种智。种种语。种种自在。种种住地。种种根清净。种种意方便。种种心境界。种种依止如来功德。种种听受诸所说法。

此十句请佛随机宜随器所堪。种种方便而为说之。此请虽在当会。而意在普摄三根。开权之意已兆于此。故法华云。我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而为开示。但为一乘。引入佛慧。皆由于此。

显示如来往昔趣求一切智心。往昔所起菩萨大愿。往昔所净诸波罗蜜。往昔所入菩萨诸地。往昔圆满诸菩萨行。往昔成就方便。往昔修行诸道。往昔所得出离法。往昔所作神通事。往昔所有本事因缘。

此十句请说佛之往因修习行门及本事等。意在知佛所行。当依之造修其中之义。疏引配初会十海。可以意得。

及成等正觉。转妙法轮。净佛国土。调伏众生。开一切智法城。示一切众生道。入一切众生所住。受一切众生所施。为一切众生说布施功德。为一切众生现诸佛影像。如是等法愿皆为说。

此十句问佛果用。以初成正觉。终至变化度生。皆果用之事。今并问者。既知佛之往修胜行。则当知佛之利生妙用。乃菩萨所当学当修当成者。故一一问之。疏引此十对初会十海。其名虽异。其义多同。对详可知。然上诸问。具在后如来现相以答。以果海离言。但示相以显。要人目击现证而已。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大悲为身。大悲为门。大悲为首。以大悲法而为方便。充徧虗空。入师子频申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