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华严纲
3644900000082

第82章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佛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等法界无量回向。

第十等法界无量回向。于中长行。先位行。后位果。前牒名广释中释名。谓称法界起大用故。等者入义。故本分中名入法界。法界无量即是所入。何法能入。略有其四。一所回行法。谓法施之行称法界施故。二所行行体。广大无边故。三能回之智。四所回之德。谓以称法界之大智。回等法界之善根。向同法界之大用。成法界之行体。此则位满至极。故标法界之名。当法受称。等何法界。此通四义。一等理法界。故经云如法界性。二等事法界。经云欲见等法界无量诸佛调伏等法界无量众生。三等理事无碍法界。经云愿一切众生作修行无相道法师。以诸妙相而自庄严。则相无碍。皆其类也。四等事事无碍法界。经云一切佛刹中现一切佛刹。然其四事全等四种法界。融而无二。故此能等即是所等。非有二物而可依之。故上称入。入无所入。本业但云法界无等。入言即斯意也。释云。觉一切法第一义谛。中道无相。一切法皆一相照故。第一中道。即是所入。皆一相照即是能入。此二无二。即是法界。故不可但以事法界为名。言无量者。约理则无分量。约事则无数量前回向明依体起用。此明体用无碍。圆极自在即以法施及诸相应普贤自在大善巧德。为其位体。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离垢缯而系其顶。住法师位。

第二广释中。大文分三。初明所回善根。二以此善根下摄将回向。三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回向时安住下回向成益。初中先明行依身位。第二广行下依位起行。今初言离垢等者如十地得离垢三昧。受智职位。内得此定灌心首故。外示表彰白缯系顶法从喻称。名离垢缯。但有此相知得彼定。表位成满。方能云雨说法以益羣生。名法师位。然此位满。总有五重。一信满如贤首品说。使得灌顶而升位等。二约解满如灌顶住。三约所满如第十行。入因陀罗网法界等。四善巧愿满。如此位辨。五约证满如十地说。此五重内随一成处。必具理行内相应故。皆名位满。若约圆融。但一位满即是究竟。更不待余。又若得一即得余位。总一法界受职之位随门差别。五位不同。法体融通。全摄无碍。

广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常行饶益。无有休息。以菩提心长养善根。为诸众生作调御师。示诸众生一切智道。为诸众生作法藏日。善根光明普照一切。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修诸善行无有休息。心净无染智慧自在。不舍一切善根道业。作诸众生大智商主。普令得入安隐正道。为诸众生而作导首。令修一切善根法行。为诸众生作不可坏坚固善友。令其善根增长成就。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法施为首。发生一切清净白法摄受趣向一切智心。殊胜愿力究竟坚固。成就增益具大威德。依善知识心无谄诳。思惟观察一切智门无边境界。

二依位起行中二。先明起行。后佛子下显其行成。又前即利他。后明自利。又前明自分。后显胜进。今初中十一句。初总。余别。别显慈等皆是法施。夫法施者生解之妙方。起行之根本。入圣道之阶渐。越苦海之津梁。古德云此经中托人以弘道。多叹法师之胜德。寄行以表法。每引普贤为末篇。故知法施之功。过财施之难喻。于中十句。一慈悲安物。二益物无息。此二即广大心。三大心长养。四究竟调御。此二即第一心。五法日普照。六等劝修善。此二即常心。常爱众生同于己故。名为平等。七心净无碍即不颠倒心。八示果宝渚故云商主。然宝渚即涅盘菩提之果。九导以万行之因。此二即第一心。十增长不坏为护念也。始令发心。终令成就。有始有卒者其唯圣人乎。次云佛子此菩萨以法施为首下显其行成。初牒前法施。摄受下五句。正显成相。然所向者特此善根耳。

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愿得修习成就增长广大无碍一切境界。愿得于佛正教之中乃至听闻一句一偈受持演说。愿得忆念与法界等无量无边一切世界去来现在一切诸佛。既忆念已修菩萨行。又愿以此念佛善根为一众生于一世界尽未来劫修菩萨行。如于一世界。尽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皆亦如是。如为一众生。为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以善方便一一皆为尽未来劫大誓庄严终无离佛善知识想。常见诸佛现在其前。无有一佛出兴于世不得亲近。一切诸佛及诸菩萨所赞所说清净梵行。誓愿修行悉令圆满。所谓不破梵行。不缺梵行。不杂梵行。无玷梵行。无失梵行。无能蔽梵行。佛所赞梵行。无所依梵行。无所得梵行。增益菩萨清净梵行。三世诸佛所行梵行。无碍梵行。无着梵行。无诤梵行。无灭梵行。安住梵行。无比梵行。无动梵行。无乱梵行。无恚梵行。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能为己修行如是清净梵行。则能普为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皆得安住。令一切众生皆得开晓。令一切众生皆得成就。令一切众生皆得清净。令一切众生皆得无垢。令一切众生皆得照明。令一切众生离诸尘染。令一切众生无诸障翳。令一切众生离诸热恼。令一切众生离诸缠缚。令一切众生永离诸恶。令一切众生无诸恼害毕竟清净。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自于梵行不能清。净不能令他而得清净。自于梵行而有退转不能令他无有退转。自于梵行而有失坏不能令他无有失坏。自于梵行而有远离不能令他常不远离。自于梵行而有懈怠不能令他不生懈怠。自于梵行不生信解不能令他心生信解。自于梵行而不安住不能令他而得安住。自于梵行而不证入不能令他心得证入。自于梵行而有放舍不能令他恒不放舍。自于梵行而有散动不能令他心不散动。何以故。菩萨摩诃萨住无倒行。说无倒法。所言诚实。如说修行。净身口意离诸杂染。住无碍行灭一切障。菩萨摩诃萨自得净心。为他演说清净心法。自修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令他和忍以诸善根调伏其心。自离疑悔。亦令他人永离痴悔。自得净信。亦令他得不坏净信。自住正法。亦令众生安住正法。

第二摄将回向下文总有二十一门。大文分三。初九门别对十一句善根以明回向。即自分。次四门通显回向之意。三有八门更以异门别明回向。即胜进。今初。即为九段。第一愿闻法见佛。修二利行。对前二句。于中初一愿总明。余皆别显。今初初句牒前。次愿得已下正显愿辞。一切境界者。文局初段。义总该于二十一段回向。皆一切境。此一切境广大如法界。理事事事皆无障碍。如此境界。皆得增长成就。次别显中二。初云愿得于佛正教之中一行经愿闻法受持。即成上广行法施之义。次云愿得忆念下一行半经。愿念佛修行。成上饶益无休。于中先正明念佛之行。次又愿以此善根下四行经。回念佛善成二利行。于中亦二先总为一切。徧于时处修菩萨行。后一切诸佛下别明修行梵行。为万行之本。故偏明之。于中有三。初一行余经。总举所愿。次所谓不破梵行下四行半经。列所修之行。于中有二十梵行。与智论所列十界多同。谓不缺。不破。不穿。不杂。随道。无着。智所赞。自在。随定。具足。通用性戒而为根本。今开十为二十一。疏依经次第。会论十戒。经不破在初者。谓持四重十重。若犯此者。犹破器无用故。二不缺者。谓持僧残。残如器缺犹可修补。三不杂者谓持方便。若念破戒事染心共语。闻环钏声皆名为杂。四无点者谓持波逸提。如白圭之点。虽则可磨亦不为也。六无失者定心相应。乃至吉罗亦不误失。六缘不能坏。上三皆不穿戒。穿如漏器。不堪受道。前六皆律仪。七即智所赞。八无依者不依名利果报。九无得谓不得能持所持。次增益下三。皆随道戒。十拣小道。十一显是佛行。十二兼能通达非道。故云无碍。十三无着。即见真成圣。次无诤下四。即具足戒。谓观中道具事理故。一事理无违。二顺理而行则心常不灭。三心能诣理。故云安住。四对余超胜。故云无比。次无动已下皆随定戒。谓首楞严定。不起灭定现诸威仪。虽示十法界像。无戒不行而寂然不动。顺境不能乱。违境而无恚。次云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能为已下七行经。第三通难释成。有伏难云菩萨期心先人后己。今先自行岂不相违。故下释云但自修行即为益物。此亦成上安立众生。于菩提心。及以菩提心长养善根。文中二。初正明。二重徵释。今初。若能一句总明。次令一切下别显。有十二句。总显持犯。次何以故下徵释中二。初正徵反释。后重徵顺释。今初正释中有八行经。文有十句。徵意云自他行异如何自行便是为他。释意云自身不正。其令不从。故上自行便为利物。次何以故下重徵顺释。有六行经。徵意云石虽不利而能利刀。自虽不行何妨利物。今云不能益者其故何耶。释意云若自犯教他。便成颠倒。菩萨无倒。必言行相符。故要如说而行方能如行如说。文中先总明。后菩萨下别显。

初门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我获得一切诸佛无尽法门。普为众生分别解说。皆令欢喜心得满足。摧灭一切外道异论。愿我能为一切众生。演说三世诸佛法海。于一一法。生起一一法义理。一一法名言。一一法安立。一一法解说。一一法显示。一一法门户。一一法悟入。一一法观察。一一法分位。悉得无边无尽法藏。获无所畏具四辩才。广为众生分别解说。穷未来际而无有尽。为欲令一切众生立胜志愿。出生无碍无谬失辩。为欲令一切众生皆生欢喜。为欲令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净法光明随其类音演说无断。为欲令一切众生深信欢喜住一切智辩了诸法俾无迷惑。作是念言。我当普于一切世界。为诸众生精勤修习。得徧法界无量自在身。得徧法界无量广大心。具等法界无量清净音声。现等法界无量众会道场。修等法界无量菩萨业。得等法界无量菩萨住。证等法界无量菩萨平等。学等法界无量菩萨法。住等法界无量菩萨行。入等法界无量菩萨回向。是为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而为回向。为令众生悉得成就一切智故。

第二门愿得广演以益自他。亦成上文为调御师示一切智道。文中有三。初以法施一句。牒前起后。次所谓下正明中有二。初一愿总明得法。文有四节。一得法。二解脱。三益机。四摧灭。次云愿我能为下别明演法。释前文四义。文有五节。初二句总明。次于一一法下明得法。三获无所畏下明能演。四为欲令一切下四行经。明所为机。五作是念下五行半经。明自修成德。即为物勤修自成己德。成十种德。初二云徧。徧于理事。余八云等。兼等无碍。次云是为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下总结中。上成自德。亦为摄生。故复重云为令众生成一切智。

上第二门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为欲见等法界无量诸佛。调伏等法界无量众生。住持等法界无量佛刹。证等法界无量菩萨智。获等法界无量无所畏。成等法界无量诸菩萨陀罗尼。得等法界无量诸菩萨不思议住。具等法界无量功德。满等法界无量利益众生善根。又愿以此善根故令我得福德平等。智慧平等。力平等。无畏平等。清净平等。自在平等。正觉平等。说法平等。义平等。决定平等。一切神通平等。如是等法皆悉圆满。如我所得。愿一切众生亦如是得如我无异。

第三门愿得二利行圆。成上作法藏日。获智见佛等。皆普照故。文中二。初有五行余经。先通二利。次云又愿以此下四行经别明二利。即成上文于诸众生其心平等。初以自等于理。后我所得下令物等自。

第三门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善根如是回向。所谓如法界无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所得智慧终无有量。如法界无边。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见一切佛无有其边。如法界无限善根回向亦复如是。诣诸佛刹无有齐限。如法界无际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于一切世界修菩萨行无有涯际如。法界无断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住一切智永不断绝。如法界一性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与一切众生同一智性。如法界自性清净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究竟清净。如法界随顺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悉皆随顺普贤行愿。如法界庄严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一切众生以普贤行而为庄严。如法界不可失坏善根回向亦复如是。令诸菩萨永不失坏诸清净行。

第四门愿行。称法界。成上心净无染。及智慧自在。以动合法界。故无所染。是以末云永不失坏诸清净行此章多同理法界。如智因理发。故同法界。即向实际也。

第四门竟。

佛子。菩萨摩诃萨复以此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以此善根承事一切诸佛菩萨皆令欢喜。愿以此善根速得趣入一切智性。愿以此善根徧一切处修一切智。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往觐一切诸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能作佛事。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恒得见佛不于佛事生怠慢心。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喜清净无有退转。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心善解了。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不生执着。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了达无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得见佛成普贤行。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现在其前无时暂舍。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出生菩萨无量诸力。愿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常见诸佛于一切法永不忘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