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日看尽长安花
3675000000035

第35章 青山几度夕阳红(4)

5. 情节结构上的不同。

话本和拟话本都注重故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楚;力求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这方面是大致相同的。但拟话本的情节安排更加完整、严密、复杂;有时甚至突破了话本单线条贯穿始终的局限,更加丰富。如《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后半部分,写了两条线交叉进行,曲曲折折,而又有条不紊。但也有缺点,表现在有些篇刻意求奇,情节上处处巧合,显得不太真实。

6. 语言上有所不同。

总的说来,话本和拟话本语言上都比较通俗生动。但拟话本因为出自于文人之手笔,所以书面语言多一些,有时还夹有少量的文言成分,也很有艺术表现力。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描写鸨母劝说妓女接客,软硬兼施,巧舌如簧。另外,话本中的语言往往很鲜明、个性化、而且有棱有角,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写周胜仙自报家门的那一段,声口毕肖。但缺点是有时过分口语化,还带有特殊方言,不太好懂。拟话本的语言比较简洁流畅,比较规范化;但缺点是不如话本生动,生活气息淡一些,而头巾气浓一些。

总而言之,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相比,有提高,有进步;但也失去一些本色的东西,各有特色,各有长短。

在拟话本中,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表现得最为突出的,要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它不仅仅在拟话本中出类拔萃,而且在所有的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中,也可以说是首屈一指,无出其右。我们不在这里细细分析了。虽然不能以这一篇来概括和拔高拟话本的整体成就,但拟话本创作的全面繁荣,则是产生这篇优秀小说的基础——正如同如果没有喜马拉雅山的群峰连绵,就不可能有珠穆朗玛峰的一峰柱天一样。

明代戏剧

明代前期,戏剧创作处于低潮。《大明律》中有《禁止搬做杂剧律令》,明确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所以,明代前期的戏剧,在内容上不再保存元杂剧的现实性和战斗性,而成为消遣娱乐或歌功颂德的工具,或者成了宣扬封建道德的简单传声筒。

到了明代中后期,杂剧和传奇都有了大的发展。杂剧有北方的王九思的《杜甫游春》、康海的《中山狼》。后来南方杂剧有徐渭的四个杂剧:《狂鼓史》(又名《渔阳弄》)、《玉禅师》(又名《翠乡梦》)、《雌木兰》、《女状元》,合称“四声猿”。它们在结构上严密井然,剪裁得当,曲文高爽,说白流畅,是南杂剧中的优秀作品。

明代中后期,东南一带南戏日益兴盛,新的体制传奇剧更加繁荣,产生了演唱传奇的“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影响很大;极大地推动了传奇的发展。李开先的《宝剑记》为传奇创作拉开了序幕,接下来是梁辰鱼的《浣溪沙》,王世贞的《鸣凤记》。传奇创作走向鼎盛的,就是“吴江派”的沈璟和“临川派”的汤显祖,这两派互相对立,旗鼓相当。当时人王骥德在《曲律》中说:“临川之于吴江,故自冰炭。吴江守法,斤斤三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拙。临川尚趣,直是横行,组织之工,几与天孙争巧,而屈曲聱牙,多令歌者咋舌。”沈璟著有《属玉堂传奇》17种,最有名的是《义侠记》,写武松故事。我们下面重点讲一讲汤显祖。

汤显祖乃“绝代奇才,冠世博学;才思万端,似挟灵气”。他是传奇黄金时代的杰出代表,其影响不但弥漫当时,而且笼罩后世。时代造就了汤显祖,汤显祖也创造了一个时代。

汤显祖受“泰州学派”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影响,文学上主张诗要言情:“世总为情,情生诗歌。”主张文学作品要生于情而“形于神”,而要想形神兼备,关键要求“奇”。在戏剧理论上,汤显祖重意趣,重文采,反对以律害意。他的传奇代表作是“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其中最有名的是《牡丹亭》。

《牡丹亭》全称《牡丹亭还魂记》,也称为《还魂记》或《还魂梦》、《牡丹亭梦》,是汤显祖的杰作。剧情就不复述了。其思想成就主要是明确地反对封建礼教,热情地歌颂冲破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这种深刻的主题思想,在杜丽娘的形象塑造上表现得尤为光彩夺目。作者赋予杜丽娘新的思想、新的精神,她不惜用生命来反抗封建礼教;即便死了,灵魂仍然在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心中人,追求自己理想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现实中找不到,就到梦境中去找;活着找不到,死了依然在找——为情而死去,又为情而重生;用杜丽娘入死出生地追求自由理想的爱情,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和升华。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新的思想的热情赞扬,将正面人物形象理想化,生动地描绘超现实的梦境等等。对于这部不朽的著作,作者汤显祖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又一高峰。

明代诗文

明代初期的“台阁体”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就不说了。明初诗文作家主要有宋濂、刘基、高启。

宋濂,被明太祖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道合一”要“师古”的理论,影响了明代文学复古主义的思潮。他的散文代表作是《送东阳马生序》,叙述自己年轻时候于贫寒中刻苦求学的经历,真实动人。人物传记有《秦士录》、《王冕传》等。

刘基,是开国功臣之一,曾被封为“诚意伯”,自号郁离子,有寓言散文集《郁离子》三卷,其中《狙公》、《樵渔子对》、《卖柑者言》等政治性寓言,表现了他渊博的学识和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特别是《卖柑者言》,揭露了贵族官僚们“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腐朽本质,抒发了作者满腔愤世之情;语言犀利,生动有力。其小诗《玉阶怨》,构思新颖,含有微讽。诗曰:

长门灯下泪,滴作玉阶苔。

年年傍春雨,一上宫墙来。

因为泪滴玉阶而玉阶生苔,一可见泪流之多;二可见泪流之不断,因泪长期滋润而生苔;三可见来人之十分稀少;因为如果常有人来来往往的践踏,玉阶上就不会生苔了。沉寂、孤独、凄凉之情溢于言表。尤其令人不堪的是:那小小的苔,尚且能够年年依傍着春雨,生长出宫墙之外,而宫中的人啊,却被锁在深宫之中得不到自由,永无出头之日。宫门深似海,人却不如苔——令人辛酸,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