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导购应该这样做(新手入门)
3680700000017

第17章 接近顾客的技巧(3)

所谓介绍接近法,是指导购员看到顾客对某件商品感兴趣时,直接向顾客介绍商品的方法。如果一个顾客正在仔细观看一种商品,表明他对这件商品很感兴趣,这时导购员应该立即走过去拿起那件商品和顾客搭话。你可以告诉顾客:“这种是今年最流行的品牌”“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这是今年新上市的商品”等等。

这种直接介绍商品优点的方法几乎使顾客没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导购员却获得了进一步与顾客交流的机会,因此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接近顾客的方法。不过,导购员在使用介绍接近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不要征求顾客的意见

导购员在运用介绍接近法时,千万不要征求顾客的意见,以“需要我帮您介绍一下吗”“能不能耽误您几分钟,让我为您介绍一下呢”开头。因为你那样问的话,顾客很可能本能地回答“不需要”或者“不用了”,这不但会造成尴尬,还会让你丧失与顾客进一步交流的机会。当然,导购员在进行商品介绍时也要注意顾客的表情和语言动作,要观察顾客对你的介绍是否感兴趣并及时调整策略。

把商品的特色与顾客的需求联系起来

商品介绍不仅仅是把商品拿给顾客看看就行了,它需要导购员把商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介绍给顾客。这就要求导购员必须具备娴熟的技巧和业务知识,全面透彻地了解商品的主要特色,并且能把这些特色与顾客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因为只有当商品的某些特色与顾客的实际需求相吻合时,才能激起顾客的购买欲,促进交易的达成。

让顾客感受商品

导购员在向顾客介绍商品的过程中,还可以鼓励顾客进一步了解商品,这样更容易丰富顾客的联想,提高顾客的购买欲。比如,导购员可以一边让顾客触摸商品,一边渲染商品的特色(以白酒为例):“贵府系列精选高山云雾糯高粱,优质大米、糯米、小麦等,配以双眼井泉水,经百年老窖,古法精酿,三重回蒸,又经卧龙洞封藏而成。其酒质晶亮如珠,窖香独特幽雅,酒香纯正,口感醇和,甘爽回香,为浓香型白酒的典范之一,素有‘贵府三绝,滴滴回香’的美誉。”心理学家分析指出:人们对亲身实地参加的活动能记住90%;对看到的东西能记住50%;而对听到的只能记住10%。由此可见,在人的五种感觉中(视、听、嗅、味、触),触觉对人的影响最大,因此,导购员不仅要将商品介绍给顾客听,拿给顾客看,更要让顾客亲手触摸或试用商品,充分调动顾客的多种感官,以达到刺激顾客购买欲望的目的。

让顾客觉得商品有价值

导购员必须记住这一点,当你观察顾客时,顾客也在观察你,顾客时刻都在注视着你对待商品的态度。对一件商品来说,不管它的价格是高是低,导购员都应该轻拿轻放、小心谨慎。假如你对待商品乱扔乱放、马马乎乎,就会给顾客这样一种错觉:“导购员都不把这东西当回事,它肯定不值钱,买了肯定吃亏”。相反,如果顾客看到你对商品十分爱惜,就会觉得该商品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去买。为了让顾客觉得商品有价值,导购员除了在对待商品上要仔细慎重以外,还可以通过衬托的方式来显示商品的价值。一般来说,商品如果摆放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容易让人觉得有价值。

按从低档品到高档品的顺序拿商品

导购员在给顾客看商品时,应该先拿价钱较便宜的款式或品种,然后再一步步将高级品拿出来。这样,对于想买低价商品的顾客,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时间,而对于想买高价商品的顾客,还有再满足其需要的机会。如果按照相反的顺序先拿高档商品,对于那些想买低价商品的顾客来说,由于他们一般不好意思问:“有没有稍微便宜一点的?”所以成交的可能性就很少。他们可能会找各种借口借机走掉。因此,在不知道顾客打算买什么价位的商品时,导购员一般要先拿低档品,再拿高档品。

多拿几款商品给顾客看

目前,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花样繁多,顾客购买商品时往往喜欢“比来比去”,以求在众多同类商品中挑选出一件他最中意的。所以,当顾客要求导购员拿商品给他看时,导购员不应该“小里小气”,只拿出一两件商品给顾客看,而应当将不同颜色、款式、功能、价位的同类商品多拿出几样供顾客挑选,以满足顾客“择优购买”的愿望。

当然,从理论上讲,给顾客出示的商品应当越多越好。但实际上,如果让顾客看的商品太多的话,反而会令顾客眼花缭乱,犹豫不决。因此,导购员在拿商品给顾客看时,最好一次不要超过三种。当三种仍然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时,再向外多拿,具体拿几种合适,还需要导购员见机行事。

用商品接近法让顾客的心“动起来”

导购员在接近顾客时,商品接近法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所谓商品接近法,是指导购员直接利用所推销的商品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从而实现交易的接近方法。由于商品接近法是以商品本身作为接近媒介的,因而又被称为实物接近法。

导购员直接把商品摆在顾客面前,给顾客一个亲自体验和摆弄商品的机会,既可以给顾客多重感官刺激,又可以满足顾客深入了解商品的心理需求,而且还能顺便激发顾客的购买欲,因而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接近方法。

一位消防用品导购员在做商品促销时,并不急于开口说话,而是拿出一件防火衣,把它装入一个大纸袋,然后用打火机点燃纸袋,等纸袋烧完后,里面的衣服依然完好无损。这一戏剧性的表演,使在场的顾客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多顾客纷纷上前询问防火衣的价格和使用方法。

一般情况下,商品的实际效用是最具有吸引力的,用商品的力量吸引顾客,远远比导购员喋喋不休的介绍要强得多,有时候甚至能让顾客化静为动,主动去接近导购员和商品。

不过,导购员在使用商品接近法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商品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足以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接近顾客的目的。对于那些毫无特色,毫无魅力的一般商品,最好不要使用商品接近法。一般来说,商品接近法最适合于那些功能比较独特的商品,比如防火衣、防盗玻璃等,因为这种商品很容易吸引顾客的目光和诱发顾客的询问。

第二,商品本身必须小巧轻盈,便于导购员操作,也便于顾客亲手操作。笨重的、不易拿放的商品不宜使用商品接近法。例如房地产导购员、汽车导购员等,就不太适宜使用商品接近法。不过,导购员可以利用商品模型、商品图片等作为媒介接近顾客。

第三,适宜用商品接近法的商品必须是有形的实物商品,即可以直接作用于顾客感官的商品。对于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商品或服务,如理发、洗澡、人寿保险、旅游服务等,都不能使用商品接近法。

第四,使用商品接近法的商品必须质地优良,经得起顾客反复接触和试用。导购员应该准备一些专门用于接近顾客商品样品,平时注意保养和护理,以免在顾客操作时出现问题或毛病,影响营销效果。

缩短与顾客的空间距离,拉近与顾客的心理距离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种个人“领地”和“领空”的现象,也可以称为自我的一个“小圈圈”。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这样一个无形的“自我保护圈”。这种“自我保护圈”,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拉大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一般情况下,人待在自己的“自我保护圈”里就会觉得很安全,而且只有自己最亲近的人才可以接近这个“小圈圈”。如果一旦有人走进了他的“小圈圈”,就可以证明他们是非常亲密的人。而对于陌生人来讲,当你处于他的“小圈圈”之外时,对方是不会产生警惕和戒备心理的;如果你走进他的“小圈圈”之内,对方就会感到一种不安全感,甚至会有一种压迫感,他会试图拉开和你之间的距离。但当你已经成功进入了对方的“小圈圈”之内时,就会让对方产生一种你是他的亲密者的错觉。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只要男女开始勾肩搭背,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是情人了!的确,人与人之间有了直接的身体接触,彼此间的距离就会一下子缩短很多。在很多影视剧里都会有这样的情节:一对尚未确定恋爱关系的青年男女一起过马路时,男方通常会乘机拉住女方的手,两个人的心就在这一刹那间迅速拉近了,也就是在这短短的一瞬间,两个人也就心照不宣地确立了恋爱关系。

由此可见,缩短空间距离,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与对方有身体上的接触,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防备心理,拉近彼此内心的距离。

20世纪50年代,几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对麻省理工学院17栋已婚学生的住宅楼进行了调查。这些楼房均为两层,每层有5个单元住房。住户住到哪个单元是偶然的,哪个单元的老住户搬走了,新住户就搬进去,因此随机性很强。

心理学家在进行调查时,所有住户的主人都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居住区中,和你经常打交道的最亲近的邻居是谁?”统计结果显示,居住得距离越近,交往得次数就越多,关系也就越亲密。在同一楼中,和隔壁的邻居交往的概率是41%,和隔一户的邻居交往的概率是22%,和隔三户的邻居交往的概率仅有10%。多隔几户,实际空间距离根本增加不了多少,但亲密程度却大有不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往往视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而定。空间距离越近,心理距离就越近;空间距离越远,心理距离也就越远。因为,彼此空间距离缩短的同时,双方的戒备心理也在放松,而且同时会产生亲密感的心理倾向。在销售实践中,导购员完全可以使用这种技巧来拉近同顾客的心理距离。

有位心理学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天,他到一家商场去买裤子时,导购员小姐立即拿皮尺走过来说:“我帮您量一下尺寸吧。”

这位心理学家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她的方法真不错,我是上当了。”因为他明白,当导购员小姐帮他量尺寸的时候,此时的导购员必须与他靠得非常近,有时候甚至要接近情侣之间才可以达到的距离,所以会使他产生好像与情人在一起的感觉,而此时的他便很难拒绝导购员小姐向自己推销的服饰。

面对陌生的导购员,顾客难免会本能地带有警惕和戒备心理。因此,如果你想迅速地拉近与顾客的心理距离,你应该首先制造出自然地与顾客身体接触的机会,尽量缩短与顾客之间的空间距离。

总而言之,导购员若想在短时间内接近顾客,缩短与顾客的心理距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创造与顾客身体接触的机会。

接近顾客,不要把顾客“赶跑”

所谓压力,就是让顾客感觉不舒服!一般来说,顾客进店以后,让顾客感觉不舒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顾客最敏感的事情,即让他往外掏钱,或者说导购员迫不及待地想把商品卖给他;二是侵犯顾客的私人空间,或者说导购员死缠着顾客不放。

上述这两点是顾客最反感的事情,因为现在的顾客大都喜欢把购物当做一种享受的过程,他们不希望自己的钞票那么快就被别人“掏走”;而且,现在的顾客越来越自我,越来越讲究私人空间的自由,他们希望自由自主地去选择自己想要的商品,而不希望自己这种自由被人打扰和侵犯。

然而,这两点也是现在的导购员最常犯的两种错误。他们急功近利的言行常常给顾客莫大的压力,让顾客本来就怀有戒备的心理变得更加封闭,以致于让顾客产生这样的想法:不能理会导购员,要快速寻找自己想要的商品,没有的话就赶快“转移”!由此可见,导购员这种急功近利的接近顾客的方式无异于“临门一脚”,不过“这一脚”是把顾客往门外“踢”,而导购员自己却浑然不知。

那么,怎样接近顾客才能让顾客没有压力呢?或者说把顾客的压力减到最低?

第一,不要紧跟着顾客,不要“死死揪住”顾客不放,应该与顾客至少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不要阻挡顾客前行的通道,要管住自己的脚,不要给顾客制造任何障碍。

第二,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尽量避免使用提问的语句接近顾客,比如“您好,您是买××商品吗?”“需要我帮忙吗?”“如果喜欢的话,可以体验一下。”“您喜欢什么风格的?”“您喜欢什么款式的?”等等诸如此类的发问都会使顾客产生很大的压力, 以致于顾客用“我随便看看”来保护自己。

导购员正确接近顾客的话术应该是这样的:

“先生,您真有眼光,这是我们的××商品,这个款式风格很独特……”(采用赞美的方式接近顾客)

“小姐,这款商品现在卖得非常好,我来帮您介绍一下……”(单刀直入,开门见山)

“小姐,您好,这款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不但彰显品味,而且质地也很特别……这边请!我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突出新款的特点)

“先生,您眼光真好,这款商品是公司最新推出的,非常适合您这样的高级人士,您不防感受一下!”(引导顾客体验商品)

当然,导购员还可以借势探寻顾客的需求:“请问先生/小姐,您是喜欢颜色浅一些的还是深一些的呢?”这样,导购员就可以深入了解顾客的需求,并进一步针对顾客的需求进行介绍了。

总而言之,成功接近顾客而不给顾客压力,这是导购员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第一步,也是考验一个导购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因此,每一个导购员都应该掌握这方面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