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3681400000009

第9章 救寒莫若重裘,止谤莫如自修(3)

曾经有一个老先知让自己的弟子分别到各地去修行,其中有一个弟子,在经过一番苦修后,练成了“在水面上行走”的绝技,这让他很得意,不断地在其他师兄弟面前讲得眉飞色舞,还兴奋地问老先知:“老师,您看我有多厉害!大家都应该向我学习!”

老先知不发一语,只是带着大家来到了河边,叫了只船,领着众人一起坐船。众人均不知道老先知到底要做什么,只能继续跟着老先知。

到了对岸,老先知问船家:“要多少钱?”

船家说:“两文钱。”

这时,老先知微笑地转过身,对那位心高气傲、不可一世的弟子说:“年轻人,你那引以为傲的新本事也不过值两文钱而已。”那位弟子听了之后顿时羞红了脸,从此,他努力地培养自己的品德,几年之后,终于成了一个既谦虚又有能力的人。

谦恭是许多有能力者缺乏的美德。我们每个人都会拥有不同的才能,你拥有的这些只能代表你在这方面比别人高明,并不能代表你在其他方面也比别人高明。因此,你绝对不要看不起别人,或许他出众的地方正好是你一窍不通的地方。不管我们拥有多大的能力,都不要心高气傲,更不要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也不要觉得别人都该效法自己,否则,我们就会变成“骄傲”的俘虏!

我们通常所说的谦虚是指自知之明和谦恭。自知之明乃是智者的标志之一,而我们更应看重的是谦恭。谦恭跟傲慢一样是在人际互动中表现出来的,但是方向却正好相反,如果说傲慢是一种愚蠢,那么谦恭就是一种优良的品格。

谦恭的人首先应该具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的地位和条件,如果有优于别人之处,也只把它当成是暂时的、相对的,如果不继续努力,我们就会向下滑行,甚至前功尽弃;如果别人在此时努力,很快就能在这些方面超过自己。所以,其实任何人都是无以为荣的。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有任何的优越感。

如果你真的有能力,最好永远保持谦恭。面对同样的目标,谦恭的人会承认自己还需要准备很多的条件才能获得,于是他会努力地去准备,最终达成目标。而骄傲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能力获得,还把不屑于达成目标作为自欺欺人的借口,这样,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努力准备条件,最终更不可能达成目标。谦恭者是用言行证明自己的有礼,自恃者则是用言行证明自己的无用。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不因学问博雅而狂妄自大,也不因地位显赫而养尊处优。谦恭不是卑下,也不是懦弱,更不能把它看做是无能。谦恭者学问越深越能虚心谨慎,地位越高越能以礼待人,体现出的是一种境界、一种气质。而且谦恭还是一种修养,那种脸上没文化、肚里无墨水的鲁夫莽汉是不会谦恭的。能与谦恭者在一起,犹如领略大自然旖旎的风光一般,让你流连忘返;就像喝陈年老酒一样,让你回味无穷。

心胸放宽,人生路也会宽

有人说:世间有五种人,第一种人创造环境,是神圣;第二种人改变环境,是人杰;第三种人适应环境,是智者;第四种人对抗环境,是莽夫;第五种人埋怨环境,是庸人。你是哪种人呢?

可以肯定地说,第一种人,不在人间行走;第二种人,世间只有少数,都是大能力者,基本上也很难成就;至于剩下三种人,不能做莽夫,也不能做庸人,毫无疑问,智者才是最好的成就。

智者的行事法则就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能改变大环境,就先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就好像水一样,遇方则方,遇圆则圆,遇热化成气,遇冷变为冰。

古代某个国家,所有的人都是赤脚行走。有一天,国王去偏远的乡间游玩,路上有很多碎石头,把他的脚硌得生疼。

国王大怒,回到皇宫后就下令将国内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觉得这样做,不仅自己不会再受苦,全国的百姓也都可以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

国王的愿望是好的,问题是哪儿来那么多牛皮?就算把全国所有的牛都杀了,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这还不算用牛皮铺路所花费的金钱和动用的人力。但既然是国王的命令,谁敢说个“不”字呢?

就在大家为此发愁时,一个聪明的大臣大胆地向国王谏言说:“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这样不就免受石头硌脚之苦了吗?”

国王一听,当下醒悟,于是立刻收回命令,采纳了这位大臣的建议。于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开始有了穿鞋的习惯。

生活中,很多人其实都会犯类似的错误,抱怨大环境,妄想以一己之力改变环境,却往往被现实碰得头破血流。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改变自己。在你没有能力去改变环境时,尤其是环境不利于你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自己先顺从环境、适应环境。

任何抱怨环境不好的行为都是徒劳无功的,任何的感叹和等待环境的改变也是于事无补的。当现实不可更改时,我们不妨以包容的心态学会坦然地接受,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生存和发展。

智远和尚收了两个弟子,一个叫能忍,一个叫能慧。

智远和尚教徒弟十分严格,每逢弟子们在静坐时打盹或在诵经走神时,他不是用禅杖去敲击他们的脑袋,而是把他们赶到禅房外去罚站。

这年深冬,外面下着鹅毛大雪。智远发现能忍静坐打禅时睡着了,便将他轰出室外,罚站三个时辰。能忍知道自己错了,感到很内疚,就按师父的教训直挺挺地站到门外的深雪里,一站就是两个时辰。

多亏细心的智远及时出来把他叫进室内,不然,他的双腿就有可能被冻坏了,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又一年冬季。这次,能慧在修业时偷懒,被智远抓住了,然后就被赶到禅房外的风雪里罚站。

能慧没有能忍的身体好,但是他很聪明,马上在风雪中练起智远教给他的罗汉拳,而且练得非常认真,虎虎生威、出神入化。

两个时辰之后,当智远出来观望时,能慧依然气喘吁吁地打着罗汉拳,一招一式比先前有了明显的长进。飞舞的雪花和脚下的积雪被能慧挥舞、踢打得纷纷扬扬、生动异常,大有落地生风之势。

智远和尚目睹此情此景,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地笑了,还走上前去指导了几个不太规范的招式。

后来,能忍成了受人敬重的戒律院首座,而能慧则成了住持方丈。二人都成为一代文武双全的高僧大德。

无论是能忍,还是能慧,无疑都有着优秀的个性和品质。他们在困境中依然能够昂扬不馁、坚韧不拔地去锤炼自己。能忍的坚毅忍耐令人钦佩。在风雪中,他能够毫无抱怨地坚持。当然,我们更加欣赏能慧的智慧,他能够主动地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而不仅仅是忍受。

生活中,有人宁愿每天梦想明天的美好、批驳现实的残酷,也不愿通过实际行动去改变自己;有人宁愿每天去抱怨工作环境有多么不好、成功的机遇有多么少,也不愿意去适应环境。最终他们只能成为莽夫和庸人,无法拥有更高的成就。

若想要获得成就,就不要抱怨环境的不如意,有些事情并不是你能改变的,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当你无法改变现实环境时,只有积极地调整自身适应环境,迎接挑战,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不理会谩骂,它就伤害不到你

在人世间,估计还没有人能不被人骂的,即使是再好的人,也有不得人意的时候,挨骂也就在所难免了。挨骂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如何对待谩骂。当别人谩骂你时,你是据理力争、不断辩解,还是以牙还牙、以口还口呢?

寒山和拾得两位禅师常以诙谐幽默的智语妙音启迪众生,而为人们所喜爱。有一次,寒山禅师问:“若世间有人无端地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样做才好呢?”

拾得禅师回答他:“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过几年,你再看看他。”

寒山禅师又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处世秘诀可以避免别人恶意地纠缠吗?”

拾得禅师说了一首弥勒菩萨的偈子,其中有这样几句:“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寒山和拾得的境界当然不是普通人能达到的,只说唾面自干这件事情,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忍得住。但是寒山和拾得所教导的有关于忍辱的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别人的谩骂,大可不必太在意,更不要斤斤计较。当别人骂自己的时候,你就想象一下这样一个情景:有一条疯狗咬了自己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当然,这样想,境界就低了。但是,这样确实能够让你的心里好过一些,能有效地帮助你平息心中涌起的怒火。

记住,恶语永远不要出自于我们自己的口中,不管对方有多坏、有多恶。你越骂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这样骂你,其实是因为不了解你。你也可以这样想,他骂你实际上就是在帮助你放下心中的嗔念。

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我们一定要保有一个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北宋名臣吕蒙正从不喜欢记别人的过失,即便有人骂自己,他也能当做没有听见。在他初任参知政事时,有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

吕蒙正就好像没有听见这句话。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追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

吕蒙正急忙阻止他们,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追查。

吕蒙正则对他们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

慈受禅师有《退步》诗曰:

万事无如退步人,

摩头至踵自观身,

只因吹灭心头火,

不见从前肚里嗔。

做人要学会退让和忍耐,不能那么冲动,仿佛火药一样,一撩拨就开炸的人是很危险的。一旦爆发怒火,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

面对别人的谩骂,你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事情因何而起,到底孰是孰非,都应该弄清楚,然后想办法去化解冲突和矛盾。一旦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现实,自然就可以找出化解矛盾的方法,一场可能发生的争吵或灾难,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有理智。别人不理智时,你要学会理智,否则,大家都失去理智,事情只会越来越糟糕。所以,要学会忍耐、退让和宽容,要让自己大度起来,这样不仅是为了教化别人,更是为了帮助自己。

心无芥蒂,坦然面对他人的评价

在生活中,对于批评,人们有些反感。许多人觉得,被人批评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常言道:“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人要面子,树要皮,所以人们对于伤面子的事情向来都是深恶痛绝的。

然而,有些伤面子的事情却是很有必要接受的,批评就是其中之一。而在佛门弟子眼中,放下面子本来就是一种必须经历的过程。因为只有放下面子,你才能去除内在的慢心。

刚入佛门的弟子,首先就要受得住别人的使唤,别人使唤你,你不能傲慢,不能有怨言,更不能有怨恨的心。当别人批评自己时,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当与人发生矛盾时,要学会主动向别人致歉,承认自己的过失。

俗家人将之看做一种胸怀和高尚的品德,而在佛门弟子看来,这是应该深入每日生活的功课,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从佛门弟子的修行生活中,我们可以学习到那种胸怀,从而帮助我们放下自己的面子和慢心,学会宽容地对待批评。

当你能放下慢心时,接受别人的批评,你就会发现,其实别人的批评不仅不能伤害你,反而对你大有裨益。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但要宽容地对待批评,更要感谢批评。因为有针对性的批评,能够帮助我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古人倡导“闻过则喜”“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都是在感谢批评。

能够开口批评你的人,其实是你的贵人。你要知道,现在很多人都明哲保身、圆滑世故,自然不会批评他人;有的人表面一团和气,私下却说三道四,更不会当面批评人;还有的人自身不正,未等批评别人,自己先矮三分,当然不会自讨没趣地批评你。

你不要觉得批评的话不好听,更不要以为批评让自己没面子。你要想到,其实批评自己的人是在帮助自己改正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