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3681700000023

第23章 禅是生命的境界(2)

送出一轮明月

耕云先生说:“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详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能用自己的宽容和善良去感染、去改变那些迷失了方向的人,使他们明辨人世间的是非善恶,帮助他们最终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位住在深山茅屋中修行的禅师,一天在皎洁的月光下来到林中散步,在幽幽的山林中呼吸着清凉的空气,他突然领悟自性,便喜悦地走回住处,刚到门口,看见自己的茅屋里有一个小偷光顾。

忙活了半天,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决定要离开的时候,看见了站在门口的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很清楚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所以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这时小偷看见禅师,不禁心里一阵惊慌,正感到惊愕的时候,禅师先开了口对小偷说:“你走这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现在夜深天凉,你穿上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顿时不知所措,只好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默默地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哎,又是一个可怜的人呀!但愿今晚我能送

一轮明月给他。”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自己住的那间茅屋里打坐,他望着窗外的明月,渐渐进入空境。第二天,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禅师从极深的禅境里睁开眼睛,这时他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送给别人一轮明月,令人感受一份温情。不要吝惜自己的仁慈与包容,因为对悟者来说,他的灵魂也会因之而升华,因之而顿悟,因之而有了明月一般的佛心。

滴水功德

细壤虽小,积累万年便会有峰峦的气势;小善虽轻,持之以恒便是无上的功德。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珍惜它就是使自己的生命价值保值、增值,荒废它就会使人加速损耗自己的价值。

有一天,仪山禅师在洗澡的时候,觉得水有些热,就命令弟子提桶冷水过来兑水。这时一名小和尚奉师命提了一桶水过来,倒进澡盆,等师父说水的温度刚好的时候,便顺手把剩下的水倒掉了。禅师看到这个情况,不禁语重心长地说:“世界上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大是小,是贵是贱,都有它各自的用处,你怎么能这么浪费呢?水也是有生命、有价值的,只是价值大小不同而已。即使是一滴水,如果把它浇到花草树木上,不仅花草树木会眉开眼笑,水本身也不会失去它的价值,而且水还会因此永远地活着,人在沙漠中行走,一滴水足以救命,所以不要小看每一滴水的用处,更加不应该去浪费每一滴水。”

小和尚听后很有感触,于是把自己的法名改成“滴水”,后来成为非常受人尊重的“滴水和尚”。有人问他:“什么功德是最大的?”滴水和尚不假思索地说:“滴水!”那人又问:“佛说:‘虚空包容万物’,那什么能包容虚空呢?”“滴水!”滴水和尚还是这样答复。他也是从那次顿悟之后,就把自己的心和滴水融在一起,虚怀若谷,所以说滴水也可以包容虚空。

万物皆有所用,不管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株卑微的小草;不管是浩瀚的大海,还是渺小的一滴水,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

人生在世,有多少祸福,我们自己不得而知,祸有一就足以亡身,福有一就足以贵身,“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所以不要觉得家财万贯就可以挥霍无度;也不要觉得家徒四壁就破罐子破摔。其实人生就像银行存款,合计金额的多少,在于支取与储蓄。只取不蓄,终有用尽的时候,只蓄不取,则有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本了,即使取或蓄的只是“滴水”之多,滴水虽微,大海却是由滴水所构成。

仪山禅师那句“水会永远活着”的说法,就如同我们的生命一样,当自己的一生被重视了,就千古不死。

佛门之爱

佛曰:“大爱无疆,大德无私。”众生平等,无论高低贵贱,皆有爱憎之情。施给别人一份爱心,对人而言是一种关怀,对己而言是一份大德行。

死心和尚是江西一座寺庙的住持,每次见到都城皇家寺庙里的觉范禅师都严厉地批评一番。后来觉范禅师因得罪了皇上,要被流放到岭南去,路过江西的时候,死心和尚立刻专门派人把他接到自己的庙上,盛情款待了好几天,临走时又送了他路费。这件事让很多人都不解,因为之前大家都知道觉范禅师在飞黄腾达的时候,经常受到死心和尚的批评,可今日他落到了这步田地,反而却被死心和尚奉为上宾,所以大家都觉得死心和尚是个喜怒无常、幸灾乐祸的人。死心和尚听到别人的议论后就说:“觉范禅师是个有悟性、有德性的和尚,真是万里挑一,非常难得的好,以前我之所以很严厉地批评他,正是因为我非常爱护他,为的是不让他太过锋芒外露,恐怕他在皇上身边会招惹什么灾祸。但是如今他既然已经结下了这恶缘,遭此灾祸,我当然应以寺庙中的道义来接待他,没有别的什么不正常的原因。”

众人听了死心和尚的话,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才知道死心和尚这么做心地是公正的,没有什么私心。真是爱之深,责之切啊。所谓的批评是出于爱心的一种爱护、一种关心、一种责备,当那个人一旦遭难,这种爱心就会表现出另外一种惋惜和爱怜,因他的处境不同,爱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同,这种爱才是真爱。

“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有大德行的人高尚、无私,规谏别人的过失,检讨自己的错误,其大善温暖众人,慰藉众生。

喜爱一个人,正因为喜爱他,希望通过严厉对待他而让他更好地成长或是变得更加优秀,这是一种大爱。

珍惜每一天

马克思说:“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节约时间,是古往今来最常说的一个话题,有人说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事,会充分地利用时间就是一种节约;也有人说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做事从不拖延是一种节约。

一个小和尚在一座名山古刹担任撞钟一职。他觉得早晚各撞一次钟,如此的简单重复,谁都能做,况且钟声只是寺院的作息时间,在他看来没什么大的意义,实在是单调乏味。就这样,他敲了半年钟就感到无聊至极,喃喃自语:“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吧。”这天,方丈对众僧宣布要调他去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之职。小和尚一听就不高兴了,很不服气地说:“难道我撞的钟不够准时、不够响亮吗?”方丈对他说:“你的钟撞得声音很响,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有力量。在你的心中根本没有把‘撞钟’这项看似简单却代表着深刻意义的工作当回事。钟声不仅仅是寺里作息的准绳,更重要的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为此,钟声不仅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不虔诚、不敬业,怎能担当如此神圣的撞钟工作呢?”时间对世上的每个人而言都是极为短暂的,我们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绝不能像小和尚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宋朝神宗年间,宗本禅师应召住持洛阳慧林寺,因多次进宫说法,备受礼遇。所以到了晚年,以老乞归。在他离开洛阳城的时候,前来送行的王公贵族人头攒动、车马相接。临分别时,宗本禅师告诫他们:“岁月不可把玩,衰老、疾病随时可能来到。一定要记得勤于修习,千万不可懈怠。”

有人说:时间是永恒的,短暂的是我们。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不管你如何养生,顶多只是将生命延续,但死亡终究是免不了的。如何才能不虚度此生呢?唯有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努力、再努力。

时间对于每个人都很公平,它不会因为你地位高、权力大、富有而多给你一分一秒,也不会因为你地位卑微、权势小、贫穷而少给你一分一秒,关键是你自己如何去把握。大诗人、思想家歌德先生说:“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鲁迅先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也曾说:“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说:“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努力地工作,让每天都过得充实而快乐,既不浪费自己的时间,更不浪费他人的时间。

在对待时间的问题上,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要把“空闲时间”和“空白时间”分清楚,切不可混为一谈。例如,你要在两点钟去见一个人,但你在一点钟离开家门,准备顺道赶在两点钟之前去拜访一位朋友。不巧的是,那位朋友不在家。这时,你该如何安排两点钟之前的这段时间呢?是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还是在咖啡馆里坐一会儿?如果是一个会利用时间的人,一定会在这段时间做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比如翻开袖珍手册记几个单词,又或者是打开电子书看会儿资料……如果你不想让时间出现空当,会发现有很多充分利用时间的好方法。但无论如何,你应该明白,与其呆呆地不知该做什么,不如效仿一下别人,有效地去分配时间。

爱人之间应相敬如宾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了今生的擦肩而过。”所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佛是在用他唯美的文字告诉世人应该懂得珍惜。

两个陌生人之间产生了爱情,并最终走到了一起,我们称之为缘分。两人在一起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只要能以宽容的心去接纳对方的缺点,少一些苛求,你将会发现,你的生活原本是多么的美好。

几位女士坐在一起讨论人生,不约而同地都对自己的婚姻生活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她们听说某寺院里住着一位得道高僧,专门为人指点迷津,为了寻找婚姻与爱情的答案,于是这几个女人便带着心中的疑问和不满,前往禅师那里去求教。

了解来意之后,禅师问道:“女士们,你们对丈夫都有什么不满呀?”甲忧郁地说:“我丈夫和我沟通的越来越少了,他总是不明白我心里在想些什么,最近连我喜欢什么都忘记了,我觉得现在我们之间的距离很大,已然出现了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禅师便问:“那你当初为什么要嫁给他呢?”甲说:“那个时候可不一样,他对我可殷勤了!”乙愤恨不平地插话:“你的丈夫只是不知道你心中想些什么而已,相比之下我丈夫简直是可恶极了,他明知道我心中想些什么,对他如何期望,可就是偏要和我抬杠。我让他往东,他就要往西,怎么不顺我的心怎么来。”禅师问:“那当初他是怎样打动你的心的?”乙还是愤愤地说:“当初他可知道讨好我了,以我喜欢的方式来爱我,并且愿意为我做任何事,可是现在,他却喜欢以自己的方式来爱我,只做他自己喜欢的事,有时候真要被他气死了!”禅师笑了笑,说:“最初他投你所好,是缘于形势。现在是还我本色,真我的流露呀。”

接着,丙幽怨地说:“你们俩还好,我的丈夫才不像样。别人给妻子家用,都是付出家用的全部,可是我丈夫非常计较,不论什么都只给一半。哪有男人只付出一半家用的呢?况且他赚钱比我多,为何就不能大方一点,自己担负全部的家用呢?他这么小气,真怀疑他在外面是不是有别的女人了?”禅师问:“你赚多少钱?”丙回答:“每月七八千吧。”禅师又问:“当初你们恋爱的时候,他是怎么帮你付账的?”“那个时候我们是AA制,各付各的。可是现在不同啊,我是他的妻子了,为什么就不能为我牺牲呢?况且他又不是付不起!”丙有点哽咽地说。禅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好吧,情况我已大概了解了,现在给你们一个锦囊,一定要按锦囊里的妙计去行事,一个月后,情况必定会有所改善,那个时候你们再来找我。”大家接过锦囊后打开一看,是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把爱人当做朋友。”几位女士面面相觑。

一个月后,这几位女士果然是兴高采烈地来找禅师了。甲开心地说:“禅师的锦囊果然了得。那天我生日,丈夫送我一朵荷花那样大的绢花,说实话,我最讨厌绢花了!要是在以前我一定很生气,可是,我想起禅师说的话,试想如果朋友能记得你的生日,更何况还知道你喜欢花。虽然不是鲜花,但这份心已经很难得了,又何必得寸进尺地过分地要求呢?所以我感到非常开心。”乙接着说:“可不是嘛,自从得了禅师的锦囊后,脑筋顿时开窍,哪有要求朋友投我所好的道理啊?我也从不喜欢勉强朋友做他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对朋友无所求,便觉得无所失,彼此往来,就轻松多了。”丙也说:“我历来是很少向朋友借钱的,更不要说用朋友的钱了。我自己又不是负担不起家用,何必要丈夫养我呢?真是自寻烦恼!”禅师微笑着点点头,说:“你们都有慧根,你们的婚姻一定会幸福的!”这几位女士谢过禅师,便欢天喜地地离开了。

把爱人当做朋友,给彼此留下一点空间去安置自己,给彼此多一点空间去呼吸,保留一些弹性,双方就会感到很愉悦。

禅无杂邪

佛经上说:“世间万物皆为虚空。”一切因缘而起,一切因念而存在,当我们执著于某一事或某一物时,便会患得患失,烦恼也会接踵而来,如果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便会无所惧。

云居禅师拜百丈明照禅师为师,并因百丈明照禅师指点而得度。云居禅师静心参禅,每天晚上都独自去荒岛上的洞穴坐禅。有一天,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躲藏在云居禅师去洞穴的必经之路上,路的两侧有粗大的树木,等到禅师过来的时候,从树上垂下来一只手,扣在禅师的头上。

那个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会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凭年轻人扣住,只是静静地站立不动。如此出乎意料之举,反而把年轻人吓了一跳,就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神情自若地离去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第二天,这几个年轻人又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他们一起到云居禅师那里,问道:“大师,最近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淡定地说:“没有!”

“真的吗?但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突然被飞来的魔鬼用手按住了头。”

“那根本不是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大师怎么知道不是鬼,为什么这么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怎么可能有那么宽厚温暖的手!”

禅师又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一个人如果将生死都已经超脱,怎么还会有恐惧感?”

听了大师的一番话,这群年轻人顿时大悟。

大智大勇者最宝贵之处就是有一个极好的心态,他有对世事变幻的足够心理准备和良好的应对能力。

从禅学而言,就是有大悟。禅就是一颗如水的平常心,没有一丝浑浊,平淡如水,纯净如水,不为世间的色彩迷惑,不被人生的百味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