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3682500000041

第41章 美味语言,为孩子筑起心灵防护墙(5)

正是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母亲的攀比心理“传染”给了孩子,孩子也学会“攀比”了。家长应该改正自身爱攀比的毛病,要做到用科学的方法和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积极指引。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需要父母尊重他的一切,而“攀比”恰恰打碎了对孩子的尊重。正如一位中学生说的那样:“我们本身没有多大压力,都是父母太爱攀比了,我们觉得处处都不如别人,压力非常大。”

孩子迷茫时,我们应该和他们多商量,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犯错时,要指正他的错误,同时告诉孩子,相信他下次能做得更好。另外,让孩子多和同学、伙伴接触,促进共同进步,只有在群体中成长的人,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掌握语言技巧非常必要,我们要多说一些鼓励的话,把“跟人家学学”“看看人家孩子”之类攀比性的话抛之脑后,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给孩子一个安全的语言氛围

我的同事要去外省培训1个月,她爱人也经常出差,他们就把3岁的女儿玲玲送去奶奶家住了几天。等同事回来以后,发现玲玲变化很大,不像以前那么活泼了,不开灯不敢睡觉,不敢一个人上厕所,有时半夜还会偷偷溜进她的房间要跟她一起睡。

孩子的反常引起了母亲的警觉,她跟婆婆打电话交流之后才知道,玲玲到奶奶家很不习惯,总是吵着要爸爸妈妈,奶奶好话说尽还是不起作用,后来奶奶很严肃地说:“你再哭,大灰狼来把你叼走。”玲玲果然不哭了,可是胆子却变得很小。

很明显,是奶奶的一句话给玲玲带来了恐慌,对于年龄还小的孩子,语言既能起到抚慰情绪的作用,又能引起情绪的波动,所以应该给孩子创建一个安全的语言氛围,让他们快乐地成长。

玲玲奶奶用威胁的语言与孩子讲话,给孩子带来了“不安全”的信号。在幼儿时期,孩子不会理解太复杂的情绪,只能根据大人面部表情、语言、动作来判断,他们会把父母的话当真。如果父母说离开,他们会认为真的离开,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都会用威胁的语言,殊不知这种方式对孩子的心灵造成损害,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而且,孩子一旦识破了父母的假招数,认为反正是假的,以后更会任性胡闹,越发不听话。

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家长没有认真对待的话,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可能会发展为多方面的身心症状,比如头疼、发热、频繁咳嗽,甚至会演变成神经系统的疾病,比如抑郁症、人群恐慌症、厌食症、强迫症,等等。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就是在孩子年纪尚小时,家长没有给他们创造安全的氛围。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在影响着孩子。语言作为沟通的重要工具,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给孩子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

什么是安全的语言环境呢?就是抛弃那些含有威胁、恐吓、粗暴的语言,改为亲和、关切、温柔的语言。安全的语言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放心、安心地成长。

有一次我去超市,看见一个几岁的小男孩正跟爸爸撒娇要东西,爸爸不给他买,他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围观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当父亲的觉得很没面子,佯装抬手打孩子,说“再不听话我打你了!”孩子的哭声非但没停止,反而闹得更凶了。

气愤至极的父母经常在动手前警告:你如果不听话我就打人了。这样的话不乏空洞,起不到什么实际效果。恐吓不利于塑造孩子的良好品质,却能造成孩子懦弱、胆小的性格,不要忘记,打骂是失败的教育手段。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在成年以后,容易养成极端的性格。

周末的时候,我在电视里看了一部纪实片,名字是《折翼的天使》,片中那个叫佳薇女孩的命运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今年20岁的佳薇在家里排行老二,她有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从小就缺少足够的关注和爱。父母把爱都分给了家里唯一的男孩和最小的妹妹,使得佳薇夹在中间,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父母对佳薇是极为暴躁的,家里条件不是太好,佳薇高中辍学在家务农。同龄的朋友想和她一起去城里打拼,可是佳薇害怕,没有文化又非常柔弱的她很自卑。每次面对父母的打骂,她都是退缩的,因为只要她表现出“不服气”,父亲又是一阵毒打。

佳薇从不会反抗,她是那么乖巧,甚至连父母给安排的亲事也没有推脱。可就在她结婚的前两天,佳薇选择了自杀。

“我不满意,可我不敢说。”自杀未遂的佳薇虽然捡回一条命,却落下了终身残废。

据邻居反映,佳薇非常懦弱,即使是去杂货店买东西,她都不敢主动跟老板谈话,老板只能看她的视线停留在什么地方,问她是不是要什么,她想说是,又不敢说,最后还是父亲等急了,去杂货店把佳薇领回来,自然又是少不了责骂的。

佳薇长期在父亲恐吓和威胁的语言中,已经变得极度懦弱,养成什么都“不敢”的性格,美好的青春也在她缺乏安全感之中度过,丧失了独立人格。

爱和安全感是人格健康的基础。好的教育方式能帮助孩子成长,坏的教育方式则牵绊了孩子幸福。孩子是很敏感的,父母的一些问题会深刻引起孩子的心理变化,特别跟孩子是否有安全感相关联。好的父母懂得遇事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在跟孩子的沟通法上不用威胁与回拒,给他们安全的成长空间。

我带妮妮去朋友家玩,妮妮看到琳琅满目的玩具很开心,很快就和朋友的孩子玩到一起了。我和朋友聊天时,无意中发现原本还兴高采烈玩着的妮妮一脸失落地站在门口,我招呼她过来,然后问:“妮妮,怎么不继续跟小哥哥玩了呢?”妮妮小声说:“他总是占着玩具不让我玩,我不想跟他玩了,我们回家吧。”一听妮妮这么说,朋友很尴尬,到了她儿子的房间劈头就是两巴掌:“为什么不给妹妹玩,你这孩子真自私,一边待着去。”小男孩惊恐地退到了一边,朋友又哄妮妮说:“去玩吧,他如果还霸占你的玩具,你就告诉阿姨,我教训他。”妮妮又开心地去玩了,朋友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动都不敢动。

我知道小男孩是害怕了,看妮妮的样子,也是不会管这个小哥哥的感受的。我拿着糖果走到妮妮身边,说:“宝贝,把这些糖果给哥哥吃好不好?哥哥也希望玩到玩具,你想个什么办法让哥哥也能玩呢?”妮妮偏着小脑袋想了想,接过糖果递给朋友的孩子:“哥哥,吃糖吧,我们一起玩,卡车是你的,拼图是我的。”两个孩子又重归于好了。

我们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体谅别人的情感,这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像我朋友那样带有威胁的话语并不可取。有时,孩子不愿意把东西给别人,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不应该强迫他。首先我们要懂得尊重孩子,再施加一些小技巧让他转移注意力,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信任我、爱我的,他们不会强迫我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等到孩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建立起安全感以后,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其实是很愿意配合我们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孩子互相学习的道路,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用爱心缔造美满的生活,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以后,回望年少的路,感觉到温暖和幸福,我们的教育才称得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