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3683200000029

第29章 聪明说话,孩子会更听你的(3)

艾伯特先生的做法,让孩子学会了很多技能,也学会了体谅父亲。同时,孩子的责任心也在这样的实践中慢慢增强。其实,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走向社会以后,要想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必须有很强烈的责任心。一个学生想要学习成绩优异,也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孩子总是要长大,总是要有自己面对问题、承担责任的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问题,家长不可能帮助孩子一辈子。所以,当孩子询问父母有没有什么苦恼的时候,家长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对孩子进行一次很好的教育,包括工作上的事情,生活的建议甚至人事往来都可以和孩子说。请孩子想办法,出主意,让孩子和你们一起分担,让他们懂得大人如何的不容易,这样他们才能更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知道,有时候,孩子的成长速度往往大大出乎家长预料。向孩子倾诉烦恼,可以使孩子用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让孩子变得有责任心,稳重、懂事。

对他说,你很高兴是他的家长

一年级的周波问妈妈:“妈妈,我是不是一个坏孩子啊?你一定很讨厌我吧。”

周波之所以这样问妈妈,是因为他确实是一个非常调皮,不断犯小错误的孩子。在学校里,因为太调皮,周波总是被老师骂,小朋友也不喜欢他。

渐渐地周波觉得很孤独,老师当着周波母亲的面也批评过他:“周波这个孩子实在是太调皮了,真是让人伤脑筋。你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把他转到别的学校里去,或者带他到医院里检查一下,看看他是不是有多动症之类的问题。”

周波听到了这些批评,心里自然不是滋味,不要看他年纪小,其实他什么都明白。所以,在回家的路上,周波就问了妈妈,自己是不是一个坏孩子。

孩子是调皮,对于这一点母亲也非常头疼。但是妈妈却没有这样说,她微笑着对自己的儿子说:“你不是坏孩子,你只是比较调皮罢了。很多人都说调皮的孩子比一般孩子聪明,妈妈因为你的聪明而为你感到骄傲。周波,你可以让老师喜欢你,让同学们敬佩你,只要你用你的聪明智慧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就可以。”

周波有些疑惑地问妈妈:“妈妈,我如果那样做的话,老师真的会喜欢我吗,同学也不会讨厌我了?”

妈妈拍着周波的头说:“当然,我一直为有你这样聪明的儿子而骄傲,你变得优秀,别的家长一定会羡慕妈妈的。”

母亲的话让周波改变了,虽然说一年级的孩子还不懂得很多道理,但是母亲的话让他有了信心。妈妈一直为自己感到骄傲,妈妈希望自己被别的家长羡慕,而他自己也希望做出成绩不让老师和同学讨厌自己。所以,他开始认真听课,努力学习,改掉了很多坏毛病。

一个学期以后,周波成为班里的第一名。妈妈看着周波的成绩高兴地说:“周波,妈妈没有说错吧,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妈妈一直都觉得我们家的周波是最棒的。”

周波也高兴地和妈妈说:“老师也表扬我来着,同学也不那么讨厌我了。”

妈妈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本来就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只是以前你用错了方法。周波,妈妈真为你感到骄傲啊。”

一句话可以改变孩子的坏毛病,一句话可以让孩子脱胎换骨。孩子都不笨,只是家长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即使你的孩子有天生的缺陷,只要你告诉他,你为有他这样的孩子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孩子也可以创造奇迹。

拿破仑小时候也是一个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无论什么坏事家里的人都会毫不怀疑地认为是他做的,虽然很多事不是他做的。误会和伤害,让他变得更坏了。父亲和哥哥都非常讨厌他,没有人觉得他是一个有希望的人。

直到有一天,他的继母出现了。父亲向继母介绍拿破仑:“他是我们家最坏的那个孩子。”而这个时候,拿破仑正用眼睛使劲地瞪着继母,一点欢迎的意思也没有。而继母则走到拿破仑的面前,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眼睛里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她温和地说:“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继母的话让拿破仑永生难忘,这句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心里的一道门。从此以后,继母开始对拿破仑进行引导式教育,而这样的教育让他终身受益。

父母在抱怨孩子笨、不省心、调皮捣蛋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检讨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出错了。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千百次的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小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完全取决于周围人的评价,特别是父母的评价,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对孩子产生终身的影响。

8岁的周强在自己的家里和在奶奶的家里完全就是两个人。在奶奶家里,周强是一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奶奶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但如此还会主动帮助奶奶干活,因为奶奶总是和周强说:“你真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真是奶奶的乖孙子。别人家的孙子都没有我们家强强这么乖,这么懂事呢。”

而回到了家里,周强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因为妈妈每天都会批评他:“玩具又乱放,书包也不整理一下。你看看你,裤子弄得这么脏。你怎么就这么不省心呢,你能不能自觉一些?”

再看看周强,依然是我行我素,有时候甚至还会变本加厉地调皮捣蛋,故意让妈妈生气为难。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后来妈妈了解到周强在奶奶家里的表现后,不禁开始奇怪,为什么孩子在自己的身边和在奶奶的身边差别这样大呢?

教育专家提醒周强的妈妈,因为她用了不当的教育方式。事实证明,周强可以变成一个懂事、听话、体贴人的好孩子,是妈妈的抱怨和批评让孩子有了这么大的变化。奶奶总是表扬他,总是称赞他做得好,增强了他的信心,同时也帮助他看到了自己的优势。而在妈妈的面前,他就变成了一个浑身是缺点的小孩,他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可言,加上妈妈每天打击他,所以他变得破罐子破摔,越来越放肆。

两种不同的教育态度会使孩子判若两人,在生活中,这样的孩子其实有很多。周强不过是最典型的代表罢了。

孩子可能有很多缺点和不足,甚至会有先天的缺陷。如果家长面对这样的孩子只会摇头叹气,或者整天抱怨不满的话,即使是活泼聪明的孩子也会变得木讷、沉默,最终会庸庸碌碌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家长要知道,即使是荆山之玉,如果没有经过雕琢和打磨,也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谢先生虽然从事教育工作,但是对自己儿子的教育却不怎么成功。谢先生的儿子小时候不太爱说话,而且反应比较慢。做教育工作的谢先生觉得自己的儿子很笨,儿子做不好作业,他非打即骂,也常常感慨:“我怎么生了这么一个笨孩子?”

谢先生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加沉默和自卑,最后发展到看到课本就讨厌,甚至不想去上学。面对儿子,谢先生束手无策。这样的孩子以后怎么办呢?有朋友提醒谢先生说:“你既然觉得你儿子比较笨,那么就带他去测一测智力吧,看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笨,这样也好采取相应的办法。”

谢先生带着儿子去测试智力,测试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原来孩子的智力并不低,相反,还高于普通人,虽然没有达到天才的标准,但是好好培养的话,将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而孩子现在的表现,都是因为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是啊,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谢先生虽然读过爱因斯坦小时候被别人说成是笨蛋的故事,但是事情一发生在自己儿子的身上,怎么就忘记了教育的方法了呢?

所以说,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俗话说:看花容易,种花难。看别人教育孩子容易,换成自己,却不知道怎样教育了。这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

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把自己的天赋表现出来,让家长知道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一个可塑之才。但是有些聪明的孩子,表现往往是相反的,他们可能会表现得很调皮或者很沉默。家长不能单单看孩子小时候的表现,就否定孩子的将来。孩子就是一块玉石,是不是价值连城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家长要懂得如何雕琢这块石头。即使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如果家长雕琢方法得当,也就是说教育得好,孩子也可以成为米开朗琪罗的著名雕塑“大卫”。

方法对了,孩子自然会改正错误

孩子就是孩子,不犯错误的孩子很少。面对犯错误的孩子,一些家长通常会立刻用严厉的眼神,用呵斥的口吻命令孩子改掉自己的错误。其实,很多孩子在犯错误以后,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所以,家长皱着眉头的样子,家长的语气都令他们十分反感。有些生性倔强的孩子,不但不会从此改掉错误,而且会变本加厉,越不让他做什么,他越做什么。

4岁的张南和邻居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因为抢夺玩具,结果两人打了起来。在一边看着儿子玩耍的刘女士看到这样的情形赶紧跑过去,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张南竟然张口骂了邻居家的小朋友。

刘女士听到儿子骂人自然十分生气,她一把夺过儿子手里抢到的玩具,然后狠狠地打了儿子一下,呵斥道:“你怎么学会骂人了?不许骂人!”儿子被刘女士打得直流眼泪,一边哇哇哭着一边说:“我就骂他们,就骂他们,谁让他们一起和我抢玩具的。”

显然,刘女士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没有奏效,在这次打骂以后,儿子并没有改掉骂人的毛病。这让刘女士非常担心。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骂过人的属于少数。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也是孩子经常会犯的错误。孩子骂人一般会有以下几种表现:觉得好玩,有口无心;或者是怒不可遏,发泄不满;还有随口而出,根本不知道骂人是错误的。

刘女士的儿子显然是属于第二种情况,很多家长也和刘女士一样,把孩子骂人视作是洪水猛兽,除了呵斥孩子,打骂孩子以外,有的家长还会严厉地惩罚孩子。其实,这些做法都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

孩子有错误一定要纠正,但是纠正孩子的错误也要讲究方法。时间、地点、气氛这些条件对纠正孩子的错误来说都非常重要。

比如要纠正孩子骂人这个错误,像刘女士一样打骂孩子一顿就可以让孩子不再骂人了吗?显然不是,下次孩子再遇到这种情况,还会在愤怒的时候说出骂人的话。

假设一下,如果刘女士当时没有打骂孩子,而只是劝说孩子将自己手中的玩具还给邻居小朋友,然后把儿子带回家里,耐心地和孩子说:“南南,你知道你刚才做错了两件事情吗?”

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已经渐渐平静了下来。母亲的提问会引起孩子的警觉。刘女士继续问儿子:“你知不知道你做错了哪两件事情呢?”

孩子说:“我没有做错事情,是那些孩子和我抢玩具的。”

母亲说:“那么,那些玩具是你的吗?”

孩子摇摇头,表示那些玩具不是他的。

母亲继续说:“不是你的玩具,别的小朋友不想把玩具给你玩的时候,你不能抢人家的。比如说,你和表妹都喜欢吃蛋糕,但是表妹吃完了,你还没有吃完。那么表妹过来抢你手中的蛋糕,你会高兴吗?”

孩子看着母亲,摇摇头说:“不会。”

母亲点点头,继续和孩子说:“对了,表妹抢你的蛋糕你会不高兴,那么如果表妹抢不到你的蛋糕,就骂你的话,你会生气吗?”

孩子想了想,然后点头说:“我会生气。”

妈妈趁机说道:“你为什么会生气呢?”

孩子说:“因为表妹抢我的蛋糕,而且还骂我。”

“表妹是不是犯错误了呢,她犯了什么错误?”

孩子说:“她抢我蛋糕,然后又骂我,都不对。”

妈妈这个时候摸着儿子的头说:“南南真是聪明啊,能找到错误了。那么刚刚你是不是和表妹一样犯了错误呢?”

孩子想想,觉得妈妈说得对。他点着头说:“是,我不应该抢小朋友的玩具,也不该骂小朋友。”

这个时候,妈妈觉得时间对了,然后她和孩子说:“南南,你知道吗,抢别人的东西不但会让别人讨厌,而且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骂人更加是。骂人是对别人不尊重的行为,你骂别的小朋友,别人也会骂你,你们互相伤害,以后就不能在一起玩了。因为你犯的两个错误,让小伙伴都不和你在一起玩了,这多么不值得啊,是不是?是你的错误,你就要和小朋友们承认错误;如果不是你的错误,你也不要生气,要等待小朋友来向你承认错误。不能互相打骂,知道吗?”

在母亲合理的建议和劝导下,孩子会意识到骂人和抢别人的东西都是不对的,虽然他可能不会知道不对在什么地方,但是只要他意识到这两种行为是错误的,就会改正错误。因为孩子都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孩子的吸纳性本来就很强,对什么都会很好奇。生活中难免会受到不良的影响,也许孩子本来没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因为周围某些大人或是小孩的影响,孩子会沾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惯。要改掉孩子的这些习惯,打骂绝对是一个错误的方法。要改正孩子的习惯,需要耐心、方法、合适的时机等因素。方法对了自然就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方法不对,不仅不能改正孩子的错误,还会影响父母和孩子的关系。

很多父母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迷上了看小说,而且自己越反对,孩子看得越凶。黄先生就面临这样的问题,他的儿子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看小说的。发现了儿子看小说以后,黄先生十分生气,当时他就从儿子的手中夺过那本小说,当着儿子的面,把小说给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