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打不骂巧教妙养
3683200000008

第8章 不打不骂,一样可以达到目的(3)

唐尧在外婆家一住就是几个星期。妈妈打电话来叫他回家,他也不听,他跟外婆说:“妈妈太伤我的自尊心了,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揭我的短。”妈妈见唐尧这么久都不愿意回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来到外婆家,主动向唐尧道歉,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做类似的事情了。她和唐尧说:“妈妈要跟你定一个君子协议,你好好学习,成绩提高了,再怎么和同学玩,妈妈也不会说你,即使说,也不会当着别人的面说了。”唐尧原谅了妈妈,他决定按照和妈妈约定的那样做。

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强,孩子有缺点,父母要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指出改进的措施。这样的批评,一般来说孩子都能接受。父母当众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损伤,更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敌对心理。

有不少冲动型的家长,一见孩子做了什么淘气的事,或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时,马上火冒三丈,难听的话接踵而至。不管有多少人在场,都会没轻没重地批评孩子,有的甚至还对孩子棍棒相加,说孩子“不打就记不住疼”。其实家长们不知道自己这样笼统的辱骂和否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的家长甚至经常会辱骂和恐吓孩子,不管父母实际上怎么爱孩子,辱骂与吓唬孩子都是一种粗暴行为。对孩子来说,遭到辱骂会感到紧张、恐惧、没有安全感,心理上会受到很大伤害,自尊心遭到践踏,从而产生自卑感,由失望、对抗到渐生敌意。

家长批评孩子是要让孩子真心诚意地接受自己的意见。合理的批评才能使孩子从心理上产生接受感,这样才能抑制孩子的很多缺点。这就要求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把事实搞清楚,事实不清或者夸大其词的批评都会使孩子产生拒绝心理。生活中,有的孩子之所以对父母的批评产生不满的情绪,就是因为父母批评的理由不充分,甚至夸大其词,使孩子产生反感。

父母批评教育孩子,不一定要针对孩子的人格和尊严。比如经常说:“我看你屡教不改,将来是没什么大出息了。”“像你这个样子,总是丢三落四,以后能做什么?简直就是废物一个。”这些都是伤害孩子人格的话,父母即使很气愤的时候,也不能说出这样的话,因为这对孩子的伤害的确非常深。

家长一定要知道的是,批评孩子一定要针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不要针对孩子的人格。针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和孩子一起分析他们犯错误的原因,这样才有利于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如果家长一味地攻击孩子的人格,这不仅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还让孩子无法明白该如何改正错误。所以这样的批评根本就等于没有批评。批评没有达到效果,教育也不算是成功的教育。

站在孩子的高度,走进孩子的内心

大人因为社会关系复杂的缘故,思想变得不再简单。但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需要摈弃一切复杂的思想,这样才是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才能了解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的是什么。

孩子有孩子的语言、思想和感情。父母放下架子,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才能与孩子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只有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实现成功的亲子沟通。

有很多孩子都喜欢和父母以外的人交流沟通,有很多家长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感到难过。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不亲近,却喜欢和别人说心里话。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太像父母,太有威严,太喜欢约束孩子。诸多的表现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了距离感,所以孩子自然不喜欢亲近父母。

果果刚上小学三年级,平日里最喜欢到自己的朋友蕾蕾家里玩。她经常和蕾蕾说:“你爸爸妈妈真好。”好在什么地方,果果也说不清楚。因为她觉得,每次到蕾蕾家里玩的时候,蕾蕾的父母总是笑呵呵地对她们俩说:“你们写完作业,来吃水果啊。”

不仅如此,蕾蕾的父母还会夸赞:“果果字写得真漂亮,蕾蕾这一点不如果果。但是,蕾蕾很细心。你们两个要互相学习,这样才能共同进步,知道吗?”

蕾蕾的父母还喜欢和她们一起讨论动画片里的人物,比如电视上热播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几只羊是什么样的性格,灰太狼到底哪里比较可爱,他为什么那么搞笑,等等。果果觉得待在蕾蕾的家里,就让她感到温暖愉快。

看看自己的家里,父母每天忙着工作。如果发现果果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爸爸总是不断地呵斥。妈妈回家的时候也不怎么和果果说话,如果她在看动画片,妈妈就会说:“你干什么呢,看这么幼稚的动画片有什么用,赶紧写作业去。”

父母除了让她学习,就是让她练钢琴或是参加课外补习班。他们整天在果果面前谈论的话题都是“考上重点中学”、“钢琴要过几级”、“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自己家的孩子这么不争气”。果果每天都在被要求,即使她做得好,考试考得好,父母也说:“没什么好骄傲的,这是你应该做的。”只要父母在身边,果果就感到周围的空气都让自己感到窒息。

她对父母越来越反感,在寒暑假的时候,她基本上不愿意待在家里。有时候去爷爷奶奶家,要不就是去蕾蕾家。在蕾蕾家里,即使是写作业都让她感到非常愉快。蕾蕾的父母也会对他们的作业进行检查和纠正,但是从来不批评她们,只是温和地指出她们到底错在了什么地方,需要怎样做才能改正。

而果果的父母也渐渐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面前,最常提起的就是蕾蕾的父母。蕾蕾的父母怎样亲切,蕾蕾的父母会和她们做游戏,蕾蕾的父母会陪她们一起看动画片,蕾蕾的父母还会和她们开玩笑等。有一次,妈妈发现果果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道:“我多希望像蕾蕾一样,有那样好的父母。”

蕾蕾的父母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想法。果果的父母决定到蕾蕾的家里去进行拜访。结果,真的是令他们大吃一惊。蕾蕾父母的教育方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果果的父亲对蕾蕾的爸爸说:“和孩子怎么能做朋友呢?这样孩子会无法无天的。”

蕾蕾的爸爸却说:“和孩子做朋友,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知道她们的需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她们。让她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尊重,什么是谅解。这样教育孩子比严格要求孩子、整天绷着脸对孩子效果要好得多。”

果果的父母仔细地观察蕾蕾,发现蕾蕾果然非常懂事,而且也很活泼开朗。而相比之下,自己的孩子果果则比较内向,整天心事重重,根本不在他们的面前笑,也不会和他们撒娇。果果的父母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真的是有问题,他们决定改进方法,像蕾蕾的父母学习,让果果变得活泼开朗、快快乐乐的。

其实,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喜欢用一本正经的方法。有些父母对待孩子像上下级那样,从来是只顾及自己的尊严,根本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不管孩子做得对错,统统都是一副严厉的表情。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破坏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对待孩子应该持有民主的态度,而不应该独断专行。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和耐心的教育,而不是不近人情的呵斥和要求。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同等的位置来教育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和信服。

有些父母一听说要尊重孩子,要和孩子交朋友,就会大吃一惊。孩子不打不骂没有规矩啊,怎么能和孩子交朋友,孩子本来就应该被管教,否则就会无法无天。其实,父母应该仔细想一下,那些无法无天的孩子,并不是因为和父母做朋友才变成那样的,而多数是由于父母的溺爱。

和孩子做朋友并不是要对孩子溺爱,和孩子做朋友是为了能和孩子更亲近,这样才能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并且针对这些想法,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因为有些时候,孩子的想法难免是错误的,或者是幼稚的,家长要更正孩子的想法,要做正确的引导,要和孩子做更好的交流,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做朋友。得到孩子的信任,自然也就能够顺利地帮助孩子纠正自己的想法。

小托尼回到家里的时候,非常气愤地对父亲说起自己在学校里受到老师批评的事情,托尼先生对儿子说:“你是不是在学校里做了什么错事了?”

小托尼气愤地看着父亲说:“当然没有,我并没有做错任何事情。”

托尼先生认真地说:“那么儿子,我敢肯定的是,老师错怪你了。”

小托尼听见父亲这样说,脸上立即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他认真地说:“老师真的错怪我了。因为那个错误并不是我犯下的,而是另一个同学。老师以为是我,所以不分青红皂白的把我说了一顿。”

托尼先生拍着儿子的肩膀说:“你觉得老师是一个不讲理的人吗?”

小托尼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他说:“老师平时不是这样的。”

托尼先生微笑着对儿子说:“没关系,老师也许是遇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没准,明天他就会给你道歉的。”

小托尼看着父亲问:“爸爸,老师也会有不开心的事情吗?”

“当然,大人也会不开心的。”托尼先生回答儿子说。

隔天放学以后,小托尼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和父亲说:“爸爸,您真厉害。老师真的向我道歉了。”

托尼先生笑眯眯地看着儿子说:“是吗,怎么回事,说给爸爸听听。”

小托尼说:“早上上课之前,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向我道歉了。我说‘没关系,您昨天一定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所以才会那样的。我爸爸说,大人也有很多不开心的事情。’老师表扬了我,并且说谢谢我对他的理解。”

托尼先生说:“是的,孩子你真棒,你能理解老师,爸爸为你骄傲。”

孩子的心思并不难猜,孩子的感情也很简单,他们需要的是最直接的赞美和表扬,以及最直接的理解和尊重。得到孩子的信任,尊重孩子其实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需要费太多的心思,只要站在孩子的高度,用他们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自然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最亲近的人。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判断

丁女士说:“孩子还那么小,懂得做什么选择啊,判断更是谈也不用谈。还是我们大人帮助他们判断和选择要好得多。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常常会走错了方向。”

其实,像丁女士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丁女士的女儿夏夏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但是夏夏学钢琴的时间已经比她上学的时间要长了。在夏夏刚开始记事的时候,丁女士就常常抱着夏夏来到钢琴边,让女儿熟悉琴键。

那个时候,夏夏还小,并不知道钢琴是什么,对黑白色的琴键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丁女士认为女儿之所以对钢琴有兴趣,是因为她有这方面的天赋。于是,在夏夏5岁的时候,丁女士特地请来了一位老师,教导夏夏练习钢琴。

随着夏夏年龄的增长,她对钢琴渐渐失去了兴趣,觉得每天面对枯燥的乐谱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练习,简直就是一种酷刑。面对女儿的反感,丁女士并不以为意。因为她觉得每一个天才的成功之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过艰难的磨砺。

然而,两年过去了,夏夏并没有在钢琴上有多少进步。教夏夏练习钢琴的老师,也并没有称赞夏夏在钢琴方面有多少天赋,老师只是说,如果夏夏一直练习的话,钢琴过八级应该不是问题。老师的话和女儿的表现,并没有让丁女士意识到她是在浪费女儿的时间。

有一天,夏夏和母亲说:“妈妈,我不愿意练习钢琴了,这真是没有意思。我喜欢画画,我喜欢把水彩涂在纸上。”夏夏的画画得真是不错,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称赞。老师还曾经建议过丁女士,可以请一位有实力的画家教夏夏学习画画。

画画有什么用处啊?丁女士想,画家在出名之前都是很穷的人。而女儿现在学习钢琴,到时候无论怎样还可以做一名钢琴老师。丁女士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为女儿来考虑。但她不知道的是,她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愿,让女儿夏夏变得越来越厌恶钢琴。

夏夏每天都要被迫练习很久的钢琴,不能玩,也不能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画画。渐渐地,在练习钢琴的时候,夏夏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不集中。不仅如此,她还养成了很多坏毛病。比如说挤眼睛、努嘴巴、耸肩膀,有的时候胳膊腿还控制不住地乱动。

夏夏的班主任和丁女士说:“不知道为什么,夏夏最近的变化十分大。上课的时候总喜欢挤眉弄眼,还摆肩膀,而且经常突然尖叫,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非常快。”

听了老师说的话,丁女士很生气。她先是把女儿叫到面前训斥一番。然后,不由分说,强迫夏夏每天继续练习钢琴。终于有一天,夏夏在练习钢琴的时候,忽然全身抽动,然后昏了过去。丁女士把女儿带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夏夏患上了一种叫做抽动症的病,这种病一般都是因为精神长期被强迫造成的,如果治愈的话需要很长时间。丁女士这才感觉到了后悔,但是后悔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