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3683400000012

第12章 不要将孩子“棒杀”(2)

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强,孩子有缺点,父母要积极帮助孩子改正而不是一味地揭孩子的短,最主要的就是在外人面前不要批评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应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这样的批评,一般来说孩子都容易接受。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中学生马军邀请同学到家里聚会。他跟同学说:“中午我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们可以吃火锅。”同学们都很高兴,过来的时候就买了很多材料。大家分好工,谁择菜,谁洗菜,谁准备碗筷以及吃完以后谁洗锅,忙得不亦乐乎。吃完饭以后,又有人提议唱歌。于是,马军把家里的音响打开,大家拿着话筒你一首我一首,唱得很开心。正在这个时候,马军的妈妈回来了。妈妈进屋就发现沙发的靠垫被弄得乱七八糟,地板上有很多水渍,茶几上摆着许多吃的。再去看厨房,垃圾桶里堆满了垃圾,地上有很多菜叶没有打扫干净。

马军的妈妈从厨房出来,看着他说:“我让你在家里好好打扫自己的房间,你不打扫也就算了,还把屋子弄乱。学习成绩不好,还总是天天想着玩。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有时间就多看看书,你就是听不进去,你看看,马上要考试了,我看你能考成什么样,考不好我们再算账。”

马军的妈妈不在乎同学都一脸尴尬的表情,还在旁若无人地批评他。同学们只好跟他说再见,然后纷纷离开了马军家。马军很气愤地看了妈妈一眼后进了自己的屋子,狠狠地摔上门。

第二天,马军到学校的时候都不好意思跟同学们打招呼,还是同学主动上前询问情况才缓解了马军的尴尬。放学的时候,马军没有回家,他径直去了外婆家。

马军在外婆家一住就是几个星期。妈妈打电话叫他回家,他也不听,他跟外婆说:“妈妈太伤我自尊心了,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揭我的短。”妈妈见马军这么久都不愿意回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来到外婆家,主动向马军道歉,并保证以后再也不做类似的事情了。这才把马军劝回家。

父母要尊重孩子,错怪孩子的时候,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父母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他们就会对父母心怀不满甚至心生怨恨,这样就影响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把道歉变成批评。有的时候,家长因为顾忌自己的面子,在道歉的时候会不小心把道歉变成批评。这样孩子就会感觉到很委屈,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总之,家长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会对孩子造成很坏的影响。只有在被尊重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能学会尊重别人。

“监管式”教育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上中学的杨飞说:“我就是掉一根头发,我妈都要说上半天。”说话的时候简直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感觉。杨飞的说法并不夸张,杨飞的很多同学都知道他有一个很厉害的妈妈。杨飞的爸爸是个军人,工作比较忙,不怎么在家。平时家里就杨飞和妈妈两个人。杨飞很聪明,学习成绩也非常好,但是有一点,就是没有好朋友。

其实杨飞在学校是个很热情的孩子,喜欢帮助同学。如果有同学就学习的问题向他请教,杨飞一定会耐心地给同学讲解。但是,他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只是局限于在学校里。在课余的时间,杨飞根本就没有机会和同学交往。

开始的时候,有很多同学打电话到杨飞家,向他请教问题或者邀请他出去玩。这时,如果是杨飞的妈妈接电话,一定会跟打电话来的同学说:“杨飞现在没空儿,正在学习呢。”或者说:“杨飞没有时间和你出去玩。”杨飞的妈妈和杨飞说:“出去玩就是浪费时间,你在家里看看书、看看电视、玩玩电脑都比跟他们出去玩要好。出去了磕着碰着就不说了,我就是担心你被别人带坏了。”总之,妈妈就喜欢让杨飞在课余时间里都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待着。那些很想和杨飞做朋友的同学知道杨飞有一个厉害的妈妈以后,都不再打电话到杨飞家里了。

妈妈还不让杨飞在外面吃东西,说是不卫生。就连矿泉水也不让杨飞喝,说不干净。平时,杨飞上学的时候都带着一个保温瓶,瓶里是妈妈装好的白开水。杨飞如果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3个小时的话,妈妈最起码要进来6次。一会儿给他送杯水,一会儿又给他削个苹果,一会儿问他饿不饿,要不要吃点东西等。杨飞虽然很烦,但是又不忍心拒绝妈妈的好意。

上高中的时候,杨飞就开始住校了。他以为这下可以摆脱妈妈的监管了。但是,因为杨飞的家离学校比较近。所以,妈妈总是在中午的时候把饭菜送到杨飞的学校。有的时候,妈妈甚至会带着早餐到学校去给杨飞吃。妈妈说:“学校的饭菜不卫生,我不放心让你吃。”最后,妈妈主动找到老师,希望可以让杨飞回家里住。

不仅如此,杨飞的妈妈还隔三差五地请杨飞的老师吃饭,她和老师说,希望老师能在学校里盯着杨飞,不要让他和坏孩子接触。平时上课的时候要多提问杨飞。

杨飞回家住以后,他妈妈还是经常往学校里跑,跟老师谈话,询问杨飞的情况。而且无论刮风下雨,晚自习结束的时候,杨飞的妈妈一定会等在学校的大门口。

很多同学都说杨飞是被妈妈“从头管到脚”。杨飞早就对这样的生活厌倦了,他渴望有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妈妈的“看管”让他有透不过气的感觉。在高考临近的那段时间里,杨飞的妈妈更是变本加厉地“看管”杨飞。杨飞哪怕有一声咳嗽,妈妈都要把他领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这样本来就很紧张、很有压力的杨飞彻底崩溃了。他跑出了家,躲在一个同学家里,不愿见到妈妈,也不愿意参加高考了。

孩子平时在学校里学习,受到的是学校的监管。学校里有学生守则来约束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回到家里,孩子希望有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独立的空间,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再对孩子进行监管式教育,无疑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徐斌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是某中学三年级的学生。他平时的学习很努力,班里小测验时,他成绩一向都非常出色。但是,有一点,就是一遇到大考,他的表现就会非常差。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眼看着就要参加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了,如果徐斌一直维持这样的状态,是根本不可能考上重点高中的。徐斌的父母为此特别着急,他们带徐斌去看了心理医生。但是,徐斌说自己根本没有心理疾病,他考试的心理素质也不差。他之所以会这样做,就是想让父母失望,不再管自己。

徐斌的父母都是老师,对他的期望一直很高。在小学的时候,父母就给徐斌定下了考上重点大学的目标。自那以后,父母的眼睛没有一天离开过徐斌。

不管是大事小事,父母都为徐斌办了,父母对徐斌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学习。徐斌的生活一直就像例行公事一样,没有一点乐趣可言。几点钟起床,吃什么样的早餐,穿什么样的衣服等,他统统没有选择的自由。父母只给徐斌吃他们研究过的营养早餐,对记忆力好的蔬菜、水果等。平时看的书,也是父母为他挑选好的,他没有选择的自由,因为父母说和重点大学无关的东西都不要看。

同学们在一起讨论有趣的事情,徐斌根本就插不上话,因为他不知道同学们在说什么。但是,徐斌很想和同学们一起痛快地交流,希望能和同学成为好朋友。徐斌很喜欢参加学校的大扫除,因为在大扫除的时候,他觉得身心都是自由的,非常快乐。他根本不想回到家里,回到父母的“监视”中去。为了让父母失望,徐斌就想出了这个方法,每次大考的时候,他就故意考得很差,因为父母失望的眼神让他有了可以解放自己的希望。

每个人都喜欢自由,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平时在学校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就比较严格了。回到家,如果孩子感觉家里的环境竟然比学校还要严格,他们幼小的心灵就会感觉非常疲惫。父母的怀抱应该让孩子感到温暖、安全,如果父母一味地对孩子采取紧迫盯人的方式,就会让孩子的心灵承受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孩子势必会做出反抗。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成才,当然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为了实现自己给孩子制定的目标而对孩子进行“监管式”教育就大错特错了。孩子需要有心灵上的自由,需要有支配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家长希望孩子完成目标的前提是要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

沟通要“以听代说”许瑞放学回家时,看到妈妈正在厨房做饭,他来到厨房,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告诉你一件事……”

许瑞的话还没说完,妈妈就大声说:“你作业做完了吗,就在这里跟我啰唆!”

显然,许瑞刚放学回家,还没有做完作业。妈妈看见许瑞不回答,呵斥他说:“作业没有做完就不要说了,快去把作业写完。你有什么话,就等作业写完再来和我说。”

妈妈的话让许瑞感到非常沮丧,他只好无奈地回到房间。虽然许瑞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写作业,但是心里却非常郁闷。

孩子说话也需要家长用心倾听,父母首先要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听众的角色。因为家长必须明白,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基石。

很多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人员在长期研究中发现:孩子说话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要与人分享自己的心情,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二是希望通过说话来让别人为自己做些事情,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某种需求。所以家长要懂得倾听的艺术。

做孩子的忠实听众,既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增强孩子与父母之间情感和心灵的沟通。

孙先生的女儿今年12岁,在学校是个“风云人物”。除了经常参加一些演讲和知识竞赛以外,如果学校里组织歌咏比赛或者书法比赛,都要让他的孩子去当主持人。

很多邻居看见他把孩子培养的这样优秀,都纷纷来向他取经。孙先生说,其实自己和妻子都不是喜欢说话的人,也没有在语言方面对女儿进行特殊训练。只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夫妻都喜欢做孩子的听众,听孩子说话。

孙先生说,在女儿一岁的时候,他便开始给她订阅各种适合婴幼儿阅读的画报和刊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又给女儿订阅适合儿童阅读的杂志。孩子就是有喜欢看花花绿绿的小人书的天性,孙先生的女儿也不例外。在孩子看这些小人书的过程中,孙先生渐渐地发现,尽管孩子认识的字不多,但记忆力却很强。如果他或妻子给女儿讲故事,女儿听两遍之后就能复述下来。

孙先生的女儿并不仅仅是把这个故事背下来,还喜欢把父母讲的故事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而且还把在幼儿园里老师讲的故事记下来回家讲给父母听。而孙先生夫妇无论多么忙,当女儿兴致勃勃地给他们讲故事的时候,他们总是很认真地听,并不时地问孩子一些问题。比如“这是怎么回事”、“兔子为什么这样说”等,让孩子在记住故事的同时也读懂故事的含义。孩子见父母对她讲的故事很感兴趣,就更乐于对父母讲述她在幼儿园里的所见所闻。

女儿在上小学的时候,孙先生又给她买了《世界五千年》和《上下五千年》等历史丛书。那时,女儿认的字已经不少了,基本上可以看懂这些书中的内容。于是,每个周末吃过晚饭以后,孙先生就和妻子坐在沙发上,听女儿给他们讲历史故事。女儿常常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把故事讲得声情并茂。这样的讲述使夫妻俩听得很入神,以至于在周末几乎都忘了看电视。就这样,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提高。

孙先生夫妇和女儿的关系也特别好,因为他们有什么问题都会坐下来好好沟通。家长能理解孩子的意思,孩子也能理解家长。所以,孙先生家的家庭气氛非常好。

孩子不但需要赏识和理解,更需要倾诉的对象。孩子最好的倾诉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父母是最值得信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