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3683400000020

第20章 充分利用鼓励的力量(2)

有些孩子天生内向或是资质平平,但是又很要强,每天一回到家就一头扎进书中埋头苦读。一般来讲,这种孩子心理压力较大,所以家长要想办法鼓励他多跟其他同学或朋友交流,玩耍能够减轻孩子学习给心理带来的压力和过重的负担。当孩子做完功课时,家长可以说:“要学会劳逸结合,既然功课做完了,你就可以出去玩一会儿,让大脑休息一下。”

鼓励并不是不讲究原则和方法的,最佳的办法就是先了解孩子的性情,再“对症下药”。

上帝咬过的苹果家长教育孩子,最关键的就是要善于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需要鼓励。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赏;当孩子遭受挫折时,家长要及时对孩子的身心给予安慰和鼓励。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将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然后按照这面镜子的建议规划自己的人生。孩子的性格就是在家长的鼓励中培养出来的,学会鼓励孩子是家长需要做的重要课题。

有个盲童,从小就为自己不能看到世界的缺陷而烦恼,他沮丧地认为这是老天在惩罚他,所以悲观的他认为此生毫无指望了。直到他遇见一位教师,老师开导他说:“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只是有的人缺陷较为明显,这些缺陷较大的人只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芳香。”

盲童听完之后大受鼓舞,从此就将失明看成是上帝对自己的特殊钟爱。于是,他渐渐地从自己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开始重新生活,振奋自己的精神,并向命运发出挑战。经过不懈地努力,他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盲人推拿师,为许多病人减轻或是解除了病痛。

将缺陷、不足看成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乍看起来不乏有点自我安慰的精神,可是面对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大人尚且需要寻找安慰的理由,何况是承受能力有限的孩子呢?想想这个善解人意的理由,对孩子的鼓励有多大。

成功和失败往往不在于个人资质的差别,要知道,一些成功的人是在别人放弃的时候才开始成功的。在学习和生活中,孩子有时会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这时父母要告诉他们不要放弃自己的选择,不管那条路多么难走,也要记得,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失败、挫折的打击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在失败后重新站起来,继续坚持下去,失败但不放弃,孩子就有成功的希望。当孩子遇到失败的时候,任何自责和后悔都无济于事,家长应该做的不是帮助孩子扫除前进道路上的荆棘,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使他们不断地战胜困难。

孩子在成长中总会遇到一些不称心如意的事情,此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忘记不如意的事情,这样也许还有弥补的机会,如果仅是为了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后悔,则会阻碍孩子前进的步伐。就像牛奶已经被打翻洒了一地,与其只会哭泣也无法改变现状,还不如找些别的事情重新开始。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成功必然由许多失败积累而成,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孩子能不畏惧困难,坚持朝自己的方向走下去,那么胜利就会出现在孩子面前。

当孩子因自身缺陷自暴自弃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像那个老师一样去安慰孩子,勉励孩子,告诉他们:只是因为上帝偏爱你,才会不断地磨炼你的意志,但是你不要退缩,应该积极勇敢地面对。

命运是如此的顽皮,它常常用挫折、困难和缺陷与孩子们开一些玩笑,这时,如果家长不及时鼓励孩子,勉励他们与命运作斗争,孩子很可能因为绝望而失去斗志。家长要教会孩子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失去的东西。

面对失败怎么办美国某心理学教授曾对失败的心态做过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三种模式的心态会造成人们的无力感,使人失去奋斗的信念。第一种是把一时的失败看做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这无疑是在时间上把失败的痛苦延长,使自己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另一种因为一个方面的失败,就认为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不会成功。这其实是把失败无限扩大了,会把自己束缚在失败的阴影里而看不到希望;最后一种是认为自己能力不够,只会一味地否定自己,从而削弱了自己的斗志,使自己无法振作。

柳东从小在爷爷奶奶家长大,因为父母工作忙,所以很少有时间顾及他。柳东上初中时,父母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将他接到省里来上学。因为家里离学校很远,为了节省时间,爸爸就为柳东买了辆自行车。

柳东开始学习骑自行车。小孩子学骑自行车最困难的环节就是跨上自行车。柳东为了能够完成这个动作,连人带车连续摔了好几次,这些苦头在他以前的生活中是从来都没有尝过的。因为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成长的孩子都有些娇生惯养,柳东也不例外。

始终站在一旁教柳东学车的爸爸,看见他再次摔倒时,就大声地训斥柳东,并责骂他:“没出息,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柳东本来就胆小,爸爸的训斥使他不但没有进步,反而表现得越来越差,最后连上车的勇气都没有了。从此以后,骑自行车就成了柳东的一块心病,他始终对学骑自行车充满恐惧,虽然后来也尝试过几次,但总是无法走出失败的阴影。

失败本来就是令人沮丧的,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家长的一句“笨蛋”“不争气的东西”可能会比失败本身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如果家长过多地打击失败的孩子,就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结果很可能成为什么也不会的“笨孩子”。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梭鱼放在盛有很多条小鱼的鱼缸中,他们发现只要梭鱼饿了,张张嘴便可以吞掉很多条小鱼。过一段时间,科学家用玻璃将梭鱼和小鱼们分开,开始时,小鱼在一边游走,梭鱼还会向前冲,企图吃掉隔壁的小鱼,但是每次都会撞到玻璃壁上。慢慢地,梭鱼减少了冲撞的次数。最后梭鱼完全绝望了,便放弃了任何捕食小鱼的机会。然后科学家将玻璃从中取走。这个时候备受打击的梭鱼已经毫无斗志了,即使周边有小鱼自由自在地游走,甚至从它嘴边游过,梭鱼也没有再张开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鱼就这样被活活地饿死了。

其实,这条梭鱼并不笨,捕食那些小鱼对它来说是天生的本领。在实验前,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鱼类,可是经过数次失败后,梭鱼已经失去了捕鱼的能力。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渴望成功,但是很多事情当他们努力尝试以后,等待他们的未必是成功。有些时候,即使是尝试和努力了十几二十几次也未必会成功。因为孩子的承受能力有限,所以当他们遭遇失败或是碰壁时,自然会出现沮丧、失望、悲观等情绪。此时,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及时给予他们激励,让孩子再一次鼓起勇气,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家长应该有“失败即教育”的意识,如果把孩子的失败看成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就会忽略失败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只有孩子失败以后,才能从中获得“痛苦的体验”,才能获得“抵抗力”,懂得今后如何避免失败。

孩子从失败走向成功是一个自身锻炼,渐渐成熟的过程,也正是由于这个过程他才会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家长应该明白,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对孩子来讲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逆境对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

人生免不了失败,想享有永久性的成功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应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即使家长知道成功的几率很小,也要让他们尝试着做一下,如果失败了可以告诉孩子:“失败了没关系。能在失败中锻炼胆识,摸索出经验,那么,这个失败就是值得的。”

现实生活中,多数家长常常为孩子的错误和失败担忧,唯恐孩子下一次再犯错。所以,看见孩子做事不成功就会不自觉地警告孩子:“你到底要失败多少次?”看似简单、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孩子造成一种“不许失败”的压力,从而增加他的心理负担。这样的警告不但不会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反而会越陷越深。

相反,如果家长对失败的孩子说:“这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放手一搏,你一定能够战胜它!”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鼓励,就能够使孩子从失败的恐惧感和挫折感中快速抽身而出。

鼓励也要讲科学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物极必反的道理也正是如此。表扬孩子,对孩子的成长确实能起到积极的效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不恰当的表扬孩子,不仅容易助长孩子的毛病,还很容易挫伤孩子,致使教育的效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