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3683700000036

第36章 最好的不一定最合适,最合适的才是最好(1)

不要参加同学聚会,那是很危险的事

一位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课上忠告他的学生们:“如果几年之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求你回校来参加5年一次的同学聚会,那是一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

为什么?同学聚会怎么成了一件危险的事?教授认为,同学聚会会逼着你回头审视自己在刚毕业的短短几年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是以你同学们的标准,而不是以你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功标准来评判的。

试想,在同学聚会的晚餐之前,你开车驶进校园停车场,斜眼打量着周围汽车的品牌与款式,努力地猜测着你的同学们在毕业后生活得如何,你自然会比较你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在鸡尾酒会上,当你听说哪位同学已经做了高级副总裁或成为百万富豪时,你只能默默地计算着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整个同学会将会引发你关于职业成功与个人价值的巨大焦虑和徒然的担忧。

更糟糕的是,对5年后同学重聚场景的设想会影响你现在做出的决定,你很可能会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以便在短期内获得更显赫的资历,或是期待很快就赚大钱,以便能衣着光鲜地去参加同学聚会。你会将那些心中规划已久但是不会马上实现的梦想束之高阁,而去从事那种实际上你并不喜欢,但却让你有钱买得起高级轿车的工作……

所以,不要参加同学聚会!哈佛商学院的教授真是用心良苦,他不希望学生失去自己的职业目标或对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视而不见,不希望有天分的人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头衔响亮、待遇丰厚的职位上。

是的,当许多人都在追逐“待遇丰厚”“显赫地位”时,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正在离最初的理想越来越远?一个人的成功并不以金钱和职位来衡量,不要用别人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那些最好的不一定最适合你,也不一定是你最想要的。只有那些最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才是你最应该去付出时间和精力不懈追求与坚持的。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坐标

在哈佛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是为了找到好工作,有人是为了权力,有人是为了出人头地,有人是为了寻找人生的意义……多年前,哈佛大学神学院曾经录取了一个“很奇怪”的学生,说他奇怪,是因为他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各方面都非常杰出,他的理科成绩几乎是满分,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已可以直接进纽约交响乐团,被著名的朱利亚音乐学院录取。

无论是上麻省理工学院还是搞音乐,他都是大有前途,都可以在毕业后找到高薪的工作,但他却在最后选择了哈佛大学神学院。因此有人称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要知道,“钱”途比一个神学院的毕业生要远大得多,从哈佛神学院毕业的学生很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为什么他非要坚持进神学院呢?很多学生包括教授都不解。看看这个“怪人”是怎样回答的,他说:“我现在还年轻,金钱总是可以挣到的,可以慢慢来。但是,对于信仰的问题,神是什么?人何以才能超越?这些都是我人生的功课,这些功课不做,我就觉得每活一天都不得安宁。我读书并不是为了职业,而是为了我的人生。”无独有偶,多年后,一位来自中国北京的哈佛学生丹尼也和这位“怪人”一样做出了相同的选择。

丹尼考入哈佛大学后选择的专业是主修哲学。他的双亲是北京人,多年的含辛茹苦终于把聪慧过人的独生子送进了世界顶尖的名校深造,丹尼成了他们的骄傲。当丹尼被哈佛大学录取后,丹尼的母亲还被华人家长会邀请,与大家分享她如何培养哈佛儿子的成功经验。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丹尼在完成了大一的学业后,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要从二年级开始,主攻佛学。

得知儿子的决定后,从来没有宗教信仰的父母犹如挨了当头一棒,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省吃俭用,辛辛苦苦,每年交五万多美元的学费,难道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和尚”?于是,丹尼的父母决定用拒付学费的方法来迫使丹尼改变主意。

还没等父母张口谈学费,丹尼就主动告诉父母,以后就不必再为筹集学费的事情发愁了,因为他已经向有关机构申请了资助,如果获得批准,他就可以去印度留学,一心钻研佛法,这样,既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更有助于自己的学习,实在是一举两得。

听到儿子的这番话,丹尼的父母更是目瞪口呆:这哈佛大学到底是怎么回事,才一年的时间就让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一下子走火入魔似的像变了个人,成了愚蒙固执的玄奘?眼看儿子就要步玄奘的后尘,去印度“取经”了,丹尼的母亲也顾不得斯文,痛哭流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出浑身解数来劝说儿子,但还是不能奏效。看到母亲的软硬兼施,丹尼感到从未有过的厌烦。本只是出于对佛学的兴趣,才有了进一步研究的打算,现在让丹尼越发坚定了摆脱各种羁绊,走自己道路的决心,他要尽快落实脑海里越来越清晰的想法:如果没有功名利禄做动力,一个人究竟还能够走多远?

丹尼的这个想法是在进入哈佛大学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从懂事以来,丹尼觉得自己十几年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进入哈佛大学为目的的。一味地上学读书,不管喜不喜欢,还必须学琴、学画、学英语、学游泳,只是为锻炼进入哈佛的竞争能力,甚至连回馈社会服务大众的做义工,也是为满足哈佛对学生的要求而做。所有这些都不是出自自己纯粹的兴趣,只有赤裸裸的功利,丹尼一直为这些感到非常痛苦。

他不能理解,趋利避害的确是人的本能之一,但人活着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生物的本能吗?在来到哈佛大学以后,自由、包容、求实、多元化的学风感染了丹尼,哈佛提倡个性、鼓励独立思考的气氛使丹尼看到了过另一种人生的可能性:他要把向着功利无限开放的心思,转移一部分用来追求真理、认识真理。

他想知道,不只是佛学,在所有对人类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学说里,究竟包含了多少真理,90%?50%还是10%?答案只有在深入学习研究后才能知道。而中国唐朝的玄奘对于“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是值得他学习的。

丹尼主修佛学,只不过是万里行程的第一步。在关乎世道人心的真理中蕴含着无限的奥秘,丹尼只想做一个有心的探索者。丹尼的父亲冷静下来,在认真听完了儿子的想法后,他不仅理解了儿子,而且很感动:谁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过一些功利之外的理想呢?谁没有过对真理的渴望呢?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功利就占据了全部的理想和渴望,推动着人们走上了功利之路。而年仅19岁的丹尼却敢于抛弃一切羁绊,坚定地走向理想之路,作为父亲应该为儿子骄傲,支持并祝福他才对。

于是,丹尼终于带着父母的期望踏上了赴印度留学的路程。他想像唐朝的玄奘大师那样,在追寻真理这条人迹稀少并且坎坷不平的小路上,一直走着,坚持着,他想看看自己到底能走多远,他知道真理的殿堂其实就在前方。

丹尼敢于坚持自己的选择,不为功利心所动,努力做一个有信仰、有追求的人。他是一位真正的勇者,他听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选择了自己真正喜欢的道路。他的人生也因此拥有了伟大的意义,那就是对真理的寻求。可以说,丹尼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中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坐标,这比什么都重要。

排除干扰,坚持最初的梦想

哈佛商学院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每位教授在课程结束前的最后一课都要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并把它作为送给学生们的特别礼物。杰弗里·F·瑞波特教授在他的最后一课中为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关于人生的珍贵经验教训。

大二下学期,我选修了动物学的课,可我对动物学一点兴趣都没有,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选这门课。尽管这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