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3683700000038

第38章 感恩的心是精神的宝藏(1)

哈佛大学的遗憾

如果评选世界大学中的“首富”,那非哈佛大学莫属。哈佛大学真正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因为它所获得的捐赠比世界上很多中小国家年生产总值都要高。

哈佛毕业生有一个传统就是捐助哈佛。哈佛资金的1/3都来自捐助,这是哈佛实力的基础。哈佛毕业生们如此慷慨解囊,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毕业生们事业成功,有实力捐赠。二是毕业生们当年在哈佛读书时,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对学校怀着感激之情,成功以后,就像孝敬父母一样,给自己的母校捐款。

可是,你知道吗?哈佛曾经面对着一笔巨额捐赠,但是由于当时校长的疏忽,不仅导致了捐赠的流失,更为自己增添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也成了哈佛永远的遗憾。

几年前,有一对老夫妇,女士穿着一套褪色的条纹棉布衣服,而她的丈夫则穿着布制的便宜西装,他们没有事前预约,就直接去拜访哈佛大学的校长。校长的秘书在片刻间就断定这两个乡下人打扮的老人根本就不可能会与哈佛大学有业务来往。

老先生轻声地说:“我们想要见校长。”

秘书很礼貌地说:“他每天都很忙!”

女士回答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过了几个小时,女秘书一直不理睬他们,希望他们知难而退,自己离开。老夫妇却一直等在那里。秘书终于决定通知校长了,她来到校长办公室,请示说:“也许他们跟您讲几句话就会走开的。”于是,这位有着很高声誉的哈佛大学校长同意接见了。但他却是很有尊严且不情愿地面见了这对老夫妇。

女士告诉校长:“我们有一个儿子曾经在哈佛大学读过一年书,他很喜欢哈佛大学,他在这里的生活也很快乐。但是去年,他出意外去世了。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园里为他留一个纪念物。”校长并没有被他们感动,反而觉得可笑,他说:“夫人,我们不能为每一位曾在哈佛大学就读而后死亡的人竖立雕像。如果我们这样做,那么,我们的校园看起来会像墓园一样。”女士说:“哦,不,不是的,我们并不是要竖立一座雕像,我们是想要捐一栋大楼给哈佛大学。”校长仔细地看了一下他们:粗糙的穿着,木讷的谈吐。然后他叹了一口气说:“你们知不知道建一栋大楼要花多少钱?我们学校的建筑物,每一幢都超过750万美元。”

这时女士沉默了。哈佛校长很高兴,心想:“这次总算可以打发他们了。”

没想到女士转向她的丈夫说:“亲爱的,只要750万美元就可以建一座大楼,那我们为什么不建一座大学来纪念我们的儿子呢?”

就这样,斯坦福夫妇离开了哈佛大学,留下了坐在那里目瞪口呆的哈佛大学校长。后来他才知道,原来这对老夫妇竟是当时有名的加州铁路大王、曾担任加州州长的老利兰·斯坦福和他的妻子。后来,斯坦福夫妇回到了加州,把自己用来培训优种赛马的8180英亩的农场土地拿出来作为学校的建筑用地,然后建立了斯坦福大学来纪念他们的儿子。

斯坦福大学如今已经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让这位校长没有料到的是,这对夫妇用其儿子的姓名建立的学校后来会与哈佛大学齐名。更难想象的是,斯坦福大学一位名叫博克的毕业生后来竟成为哈佛大学的校长。

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当你们取得成就的时候,不要忘记前人给予的帮助,学会感恩才能学会做人。”哈佛教授常常给学生这样的忠告。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拥有健康人格的表现,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无论在生活、工作或学习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给你帮助的人,父母的哺育、师长的教诲甚至陌生人的帮助,这一切才造就了现在优秀的你。所以,要学会感恩,感谢生活的赠予。要知道,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哈佛毕业生肯特·鲍恩教授曾经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萨拉。她出身贫寒,却非常热爱学习。十几岁时,就读完了镇图书馆的所有书籍。她心灵手巧,能做出最漂亮的手工。14岁时,萨拉接管了父亲的一小群奶牛。在她的悉心照料下,获利颇丰。她没有把钱留为己用,而是帮3个上大学的哥哥支付学费。

以萨拉的智力和努力,她足以在学业上取得巨大成就。她也许会成为律师、大学教授,或更出色的职位。但是相反,高中毕业后,才十几岁的她就出嫁了。萨拉成了家庭主妇。

萨拉将她的才能尽用于养儿育女。她教导孩子们写作文,不仅注重语法和修辞,还注重逻辑和思想,她能使晦涩的学术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萨拉在管理方面也游刃有余,她会邀请在学校闯祸的小孩到自己家里,以及时教育自己的孩子们避免犯错。她极善于激励,深谙学习之道,她的教导总能极大增强他人的信心。

尽管并不富裕的萨拉要养育8个孩子,但她还是不停地周济别人。她收养了一个本地的小孩,还给来自乡村的一对表姊妹安排住所,并使她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在萨拉还不到40岁的时候,丈夫由于心脏病去世了,萨拉独自抚养5个尚未成家立业的孩子。她面临着独撑家庭的艰巨挑战,因此她选择了一份对孩子们而并非对自己而言最佳的工作——做一个看门员。

她在市政大厦打扫地板、倒垃圾以谋生养家。为了补贴家用,每周有几个晚上她都会延长工作时间帮助孩子们赚取一点零用钱。虽然收入微薄,但每天孩子们上学前或放学后,她都能在家陪伴孩子们。

肯特·鲍恩教授说:“我就是萨拉的一个孩子。

“8年来,从我进入青春期到高中毕业,我的母亲一直做着看门员的工作。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我本应为母亲的适应能力和勇气,尤其当她面对失去丈夫时的坚强感到自豪,但是我没有。相反,我却感到羞耻,认为母亲的工作是自贬身份、自取其辱。在熙熙攘攘的社区里,我有时陪着她在众目睽睽之下到市长办公室打扫卫生,收拾醉酒后的残羹冷炙。我闷闷不乐地帮助母亲做那些使我们家维持生计的体力活。但是当我满腹牢骚或愤愤不平的时候,她就会率直而平淡地告诉我:‘我们必须做这个工作,我们靠它生活。’

“许多年后,我才意识到真正应该感到羞耻的是我的想法和行为。我曾经为母亲的看门员工作感到羞耻,而今天,我真正懂得了她,一个为我做出巨大牺牲的女人。”

是的,父母给予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不求回报的爱。他们牺牲了一生,也牺牲了自己的梦想、抱负和自尊。除了父母,还有你的老师,你的朋友,甚至还有陌生人,都曾经在你需要的时候给予你最无私的帮助,对于他们,你难道不应该怀着深深的感恩之心吗?

哈佛有着尊师的传统。哈佛的教授有可能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可能是某学科的奠基人,或者是盛名海内外的专业怪才。正是在这些名师的指导和无私教诲下,哈佛学生才能够学习到更深入、更专业的知识。正是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学生们才更容易接近真理,更容易获得成功。

哈佛大学历史系的一位女博士,在她的一本书里记录了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罗尔斯教授——

“一次,有位朋友远道而来,他心仪罗尔斯教授已久,意欲随我去旁听。波士顿初秋的下午,夕阳斜照,有点暖意,最适合听哲学讲演。罗尔斯教授那天很卖力地论述他对康德哲学的解释,意在反驳20世纪‘功利主义’大师穆尔的论点,这真是毕生罕见的世纪大对决。

“罗尔斯教授讲到紧要处,适巧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照在他身上,顿时万丈光芒,衬托出一幅圣者图像,十分眩目。

“学期结束,罗尔斯教授讲完最后一堂课,谦称课堂所谈全属个人偏见,希望大家能做独立思考,自己下判断。语毕,便走下讲台。全部学生立即鼓掌,向他致谢。

“罗尔斯教授本来就有点内向害羞,他频频挥手,快步走出讲堂。可是在他走出后许久,掌声依旧不衰。冬天拍手是件苦差事,我的双手又红又痛,问了旁边的美国同学到底还要拍多久,他答说:‘直到罗尔斯教授听不到掌声为止。’

“哈佛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在此流露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