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些父母把爱用宠爱来表达,或用嘴巴来表达,或用拳头来表达,其实表达爱意最好的方法就是信任和鼓励。
一百个女孩有一百个样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鲨鱼和普通的小鱼放到一个水池中,中间用玻璃把两种鱼隔开。刚把他们放到一起的时候,鲨鱼会对小鱼发起猛烈的进攻,结果鲨鱼总是撞得头破血流,但是它并不放弃,而是一次次地朝玻璃撞过去,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经过无数次撞击后,鲨鱼就变得聪明起来,它宁愿饿着,也不再撞玻璃了,因为它知道这样做是白白耗费体力,还不如在自己的领域里歇一会儿。当看到鲨鱼不再攻击小鱼时,心理学家就把水池中的玻璃取走了,这时,鲨鱼仍然在自己的领域里游动,尽管小鱼已经进入它的领域,在它眼皮底下来回穿梭,它也不再想攻击这些小鱼。最后,虽然周围有食物,但鲨鱼还是饿死了。其实,这时的鲨鱼不是没有能力吃到食物,而是它不再相信自己能吃到食物了。
在教育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发生,阻止孩子成长的其实往往是父母的偏见,这种偏见就像故事中的玻璃一样,看似没有,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可能由于自古就有的重男轻女的现象,所以父母对女孩的偏见似乎要多一些,这让女孩多少有些不自信,而女孩想要有所成就,也要跨越更多的障碍。此时,家有女孩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她们扫除这些障碍,而不是用冷眼和偏见对待女孩,否则只会让你的孩子变得更像“弱者”。父母应该让女孩知道,她们不是天生的弱者,可以说每个女孩都有一定的潜质需要父母去开发和赏识,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节奏感、形象思维能力等都是女孩的强项。
女孩和男孩相比,确实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可是这并不表示女孩就要受某种局限性的影响。常常听人说“女孩就得有个女孩样”,其实如果父母不拿那些“女孩样”束缚孩子的成长,你的孩子会给你更多惊喜。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父母要耐心地发现、欣赏女孩的优点,并让女孩知道,你对她充满希望。就像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人们最深切的希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赏识。”当父母以赏识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女孩时,她也会因为你的鼓励和赞赏变得充满自信,因为女孩天生的敏感让她们对父母的评价十分在意,如果父母对女孩的批评多于表扬,她们往往会表现得不自信;如果父母对女孩的表扬多于批评,女孩则会表现得自信。所以,在对女孩的自信教育上,父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善于发现女孩的闪光点
家长要激励女孩树立自信,即使你的孩子胆子很小,也会偶尔做出些大胆且漂亮的举动,这也许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可作为她的父母一定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其必要的鼓励和表扬。
2对女孩的性格进行观察和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逐渐有了自我意识,会对自己有一个评价,但是因为女孩年龄还小,自我分析的能力不是很强,所以容易在分析自己的时候走极端,从而走向自卑,这就需要父母帮助女孩分析并改变她们的自卑心理。
3让女孩自发地对生活充满热情
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女孩讲一些关于自信的故事,并引导女孩和自信的孩子一起学习或玩耍,这样能让女孩很快意识到自信的优点,从而愿意重新塑造自己的性格。
4父母要有对生活热情的心态
荣格说过:“最强烈的影响环境,尤其影响孩子一生的,莫过于父母丧失活力的生活。”父母在培养女孩对生活的热情时,自己首先要有热情的心态,因为父母的态度往往是女孩形成积极性格的重要因素。如果父母经常唉声叹气,喜欢对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情钻牛角尖,用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女孩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父母的消极,这对她今后的生活很不利。
女孩男孩大不同
家有“小公主”是父母的幸福,怎样把家里的“小公主”培养成独立、睿智、优秀的女人呢?这里面是有学问的。女孩和男孩除了生理结构不同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们先从男孩和女孩的差异说起:
从妈妈受孕之日起,决定性别的那条染色体就已经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宏伟蓝图。从根本上区别,是染色体里所包含的荷尔蒙不同。这也正如那句古老的童谣所说的:男孩是用剪刀、青蛙和小狗尾巴做成的;女孩是用糖、香料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因而女孩大多安静、喜欢合作,男孩则相对爱冒险、调皮捣乱。
除了荷尔蒙带来的差异,女孩和男孩由于大脑的细微差距以及大脑中某个部位的发育先后顺序及程度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差异。首先,女孩比男孩更敏感。相比较于男孩,女孩更善于“听”,对噪声的反应更强烈,同一种声音在女孩听来要比男孩听到的响亮两倍;在触觉方面,即使是最不敏感的女孩也要比最敏感的男孩更敏锐;在黑暗中,女孩的视觉记忆更好,看得要比男孩清楚;女孩的味觉和嗅觉也比男孩敏感,这是因为女孩有更多的味蕾,更容易受到气味的吸引。综上所述,女孩总是更擅长调动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捕捉到男孩发觉不了的微妙的信息以及更为具体的细节,建立起自己的直觉系统。
其次,女孩与男孩的表达和行动方式不同。在生活中,女孩表现出对人的兴趣明显大于男孩,她们在摇篮里就喜欢与人交流。这种先天需求是因为她们需要感觉到支持,先交流后行动是女孩习惯的方式。因为女孩的语言能力相比较男孩有一定的优势,因此这种交流倾向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女孩总是很早就学会了说话、书写、造句,有良好的语言推理能力,并且很少出现阅读方面的问题。
最后,女孩的空间感和抽象思维能力弱于男孩。女孩在感知物体形状、选择正确路径等方面弱于男孩。美国科学家做过一项部件组装测试,要求男孩、女孩把不同的火花塞和瓶塞分别插到对应的内燃机、瓶子上,在这次测试中,男孩的成绩总是高于女孩。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建筑师大多都是男性的原因。女孩更为薄弱的抽象思维能力使得她们在数理方面的学习较男生困难,因此,家长不妨有意识地让女孩多玩三维立体积木和游戏,以增强她们的空间思辨力。
根据女孩区别于男孩的种种特质,父母在教育中应该多加注意。
父母总是希望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淑女”,觉得女孩就应该含蓄、温柔,这种审美观当然符合女孩的先天特质,父母也因此会不由自主地给女儿设下重重限制,如女孩应该干净一点、爬格子不是女孩玩的……这往往不利于女孩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记住,父母应当积极地鼓励她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如果你的公主要打扮成牛仔,你要对她说可以!如果从小就开始限制她,那么长大后女孩就不敢去尝试任何事情,也少了自己的特色。
此外,对女孩应该多一些鼓励。男孩的世界充满动作,喜欢探索新奇,女孩与其不同的是,她们关注更多的是人,因此相比较来说,女孩的心思更为细腻。她们更加重视父母的看法,也更容易受他人看法的影响,因此,父母应当对她们进行鼓励与保护,防止女孩产生自卑心理。
还要让女孩多做一些运动。女孩同样需要健康的身体,父母应当积极地鼓励女孩去做一些看似粗鲁、高强度的游戏,其实这也是强健体魄的好方法。千万不要把女孩过度地保护起来,女孩也应当去攀爬、去跑跳,这些都能提高女孩的协调能力。当然,在游戏中保证安全还是第一位的!
那些女孩没说的事
成功的交往就要以了解对方的内心为基础,在教育孩子上也是如此,只有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家长才能成功地教育他。
当男孩正在想自己如何才能打败别人的时候,女孩已经开始观察她与周围一切事务的关系了。女孩思考的重点常常是与她们接触最多的家庭关系。刚刚产生这种意识的时候,女孩会想:“我是爸爸妈妈的乖女儿。”在她们接触到一些事后,她们会想:“我是家里的小公主。”而且女孩似乎天生就倾向于有爱的生活方式,大家都知道,男孩大多靠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女孩则更喜欢用语言表达想法,她们希望在和父母沟通的过程中来感受父母的爱。
可以这样说,女孩大都是通过和父母的沟通才能感受到理解、关心、尊重和安慰,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女孩大多是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发现自我,多与父母正面交流会让她们变得自信。
(2)沟通可以改变心情,释放不良情绪。女孩最害怕没有人理会她,和父母的交流可以使女孩感到情感上有所依托。
(3)与父母保持亲密的关系。女孩潜意识中相信和父母交流能提升和父母的感情。
了解了女孩的这些心理特征之后,父母就会明白女孩更需要他们的关爱,而表达这种关爱的最佳手段就是和她们交流,这就要求父母做到以下几点:
(1)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女孩的心事。每个女孩都渴望被理解,所以常常会向人诉说。可事实上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这样的现象:大多数人都不太爱听别人谈话,而喜欢别人听他说;大多数人喜欢谈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而不是谈和对方有关的事情,父母在教育中也常常会犯这种错误。倾听是一种能力,父母应该用这种方式和女孩交流,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到一份真实的感情,发现女孩隐秘的心语,进而得到她的尊重和信赖。
(2)适时表达自己的爱。家长在与女孩交流的过程中要善用赞美,因为女孩比较敏感,而赞美则是鼓励她们最好的方式。即使在女孩做得不是很好的时候,父母在对女孩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也要少用批评、多用赞美,尽可能多地给女孩以充分的肯定,这能使她们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感。
总之,父母要想让女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就应该时刻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多么爱她、多么在乎她。当然,家长要记住,这种爱是充满理性的爱,绝对不是溺爱。
女儿不是私有财产
思想家卢梭在谈到教育时这样说:“孩子的人生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如果连最基本的平等都无法给予最爱的人,就不要妄谈教育。”父母不应该把自己未完成的目标寄托在孩子身上,更不能因此对他们施加压力,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往往比限制他们好得多。
为了应付古筝考级,周末时,古筝老师让所有孩子都加紧训练。那天在古筝老师的家里有9个孩子,18个家长,本来宽敞的屋子被挤得水泄不通。
因为小越报考的级别最低,她的父母坐在人群中感觉有些难为情。当轮到小越在众人面前表演的时候,小越的爸爸特别希望她能超常发挥。也许是因为人太多的关系,教古筝的老师一反平时温和的态度,先是说小越没弹出味道来,又说她指法不对。在老师严厉的指导下,小越又弹了一首曲子,可是依旧没什么改进。这时小越有些担心地看了看远处的父母,从她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她的情绪很紧张。
爸爸看到小越的表情,为了不给女儿压力,他立刻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可是,小越妈妈的脸上却明显带着不满,于是爸爸悄悄地捅了一下妈妈。在小越弹完离开椅子后,她已经满头大汗了。爸爸看小越脸上有些汗,便帮她擦了一下说:“你已经尽力了,没关系的。”听完爸爸的话,小越顿时平静了许多,她又看了看妈妈,发现妈妈也没有生气,她这才放松下来听别的孩子演奏。
过了一会儿,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别人演奏的时候哭起来,小越的爸爸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家长看自己孩子的表现不好,有点恨铁不成钢,就打了她一下,以示“警告”。可是孩子不懂掩饰,就哭出声来。本来就有些烦躁的老师用余光看了那位家长一眼,示意他带着孩子出去。这时小越也跟着一起出去了,爸爸跟在小越后面,发现她原来是要去安慰那个孩子。
9个孩子都弹完一遍后,老师开始评价这些孩子。其中只有一个孩子弹得很好,受到了老师的称赞,于是老师把那个孩子的妈妈也请到台上。那位妈妈不善言辞,但脸上明显写着骄傲,其他家长都充满敬意地看着她,并向她请教教子经验。她骄傲地说:“我没有什么特长,但是我一定要让女儿有一项特长,所以我对她很严厉,如果她弹不好,就不许她吃饭。”
走出老师家后,小越很小声地问爸爸回家后她要把曲子练习几遍。这时,小越的爸爸回答的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说:“练到你不喜欢练为止。如果你不喜欢弹的话,爸爸妈妈是不会逼你的。”后来,女儿反而越来越喜欢古筝了。
现在很多家长都不允许孩子玩耍,他们认为玩耍只是浪费时间,还会耽误学习。其实,这只不过是家长对孩子玩耍的一种误解。玩耍也是孩子学习知识的过程,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小洁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让妈妈很满意。她从小就是个乖巧可爱的孩子,妈妈让她学习的时候她从来不跑出去玩。
但近期妈妈却发现小洁有些不对劲,她变得有些内向,不太爱说话了。直到有一天,小洁对妈妈说:“我在学校一个朋友也没有,我不想上学了。”当妈妈问起小洁不想上学的原因时,小洁说:“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出去玩了,只有我一个人在教室里待着,没意思。”
妈妈说:“那你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玩呢?”
“同学们都玩羽毛球,我一点儿都不会,他们嫌我打得不好,这多丢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