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鼓励孩子犯错”的观点受到很多父母的排斥,家长都觉得这样做不可理喻。其实,鼓励孩子犯错不过是一种手段,培养孩子的“悟性”才是目的。孩子的悟性都是从错误中得来的,这和“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古训如出一辙。当然,这里的“错误”并非违法乱纪等原则性的错误,而是孩子在求知的过程中因认知能力薄弱而多走的弯路和经历的失败。比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前,也经历过无数次失败,正是他犯的无数个错误,才使他最终“悟”出了“钨丝”的作用,最后发明了电灯。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聪明,希望他们永远做一个乖孩子。然而,这种愿望是美好的、充满爱意的,同时也是错误和自私的。父母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切勿以个人的喜好左右女儿的成长,应该以女儿的成长需要为根本,辅助她们身心的发展和统一。每个女孩都应该在孩提时代多犯一些错误,父母对此应该抱着宽容的态度,小时候犯错是为了保证女孩在踏入社会后少犯致命的错误。
然而,却很少有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每当女儿犯错之后,父母轻则一番痛心疾首的指责:“你这个孩子,人家的女儿都那么乖,你却调皮得像个男孩,怎么都教不好,小错天天有,大错常不断,你真给我们丢脸……”重则一番惩罚,让女儿幼小的身心饱受摧残。其实,这些做法并不是真的为孩子好。
父母们是否想过,当女儿一开始犯错的时候,如果她们知道自己做错了,是否也会试着去改正呢?但是小女孩毕竟没有太多经验,遇到一些没发生过的事情,她们在新事物面前总会表现出不知所措。她们带着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愿望,却不知道该怎么做、该怎么处理。这个时候,她们会出自本能地保护自己,很可能会因此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措施,从而好心办坏事,甚至伤害别人。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分析其犯错误的原因,引导女孩找到正确的做法。假如只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女孩,只会让她们失去信心,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孩子,觉得自己永远也改不好。这样一来,也许一个真正的坏孩子就诞生了。
谁都难免犯错,而父母需要做的是如何把孩子“犯错”过程中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的、合理的因素。当然,这不是说放任孩子犯错,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或置之不理,可是父母也不能时刻规范孩子的言行,绝不允许孩子犯错。这两种做法都是极端错误的。
某市的一所中学,一个女中学生因为期末考试时夹带了纸条,被监考老师识破,按照校规,她要受到处罚。当然,在当天,她也没少被父母责骂,这个女生在给父母和学校留了一份检查后,便离家出走了。
这个女孩在学校和家里一直都是以“乖乖女”的形象出现,她性格内向,不轻易向同学、父母和师长敞开心扉。在班里,只有两个女孩和她关系比较密切。
在这份检查中,这个女孩写道:“爸爸妈妈说我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我不敢想以后,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品格问题,以前的骄傲荡然无存。敬爱的爸爸妈妈和老师,我知道这件事对我的人格污辱有多大,也知道这个污点是我自己涂上去的。当我发现我做错的时候,我没有办法原谅自己,我是个坏孩子,是不可能变好的。”
父母和师长总是过分地要求孩子十全十美,不犯错误,孩子们当然也不想犯错,但是当他们发现自己犯错,并且几经努力难以改变时,这些孩子必然会悲观失望,不是出走,就是自认为是破罐而破摔。女孩的敏感让她们对父母和师长的态度更为关注,所以更易走向极端。因此,明智的父母会给女孩成长的空间,允许她们犯错误,给女孩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而不是把她们逼向绝路。
逼着女孩吃点苦
家长当然希望孩子对生命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但是也要在适当的时机让孩子体验生命不是一帆风顺的,让孩子体验悲伤是生命的一个历程。女孩身娇肉贵,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疼还来不及,怎么舍得让她受苦受难?男孩是父亲生命的延续,被寄予了很多希望与重托。“富养女,穷养男”,多少父母觉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父母会错意的结果是把女孩养在玻璃瓶中,一旦走出父母的呵护,女孩便无法生活。
一位妈妈正在给女儿讲安徒生童话中《豌豆公主》的故事:一位公主迷路了,无意中走到了邻国的城堡。邻国的皇宫中自然没人肯相信她是公主。为了验证她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公主,聪明的皇太后在让人为公主铺床时,在7层厚厚的床垫子下面放了一粒豌豆。第二天早上起来,公主就抱怨说:“床底下有什么东西,它让我整整一晚上都没睡好,浑身都痛死了。”于是,皇宫里的人都肯定面前的这个女孩是一位真正的公主。
讲完故事,妈妈告诉女儿:“你看这位可怜的公主,因为没经历过苦难,她一辈子都只能生活在皇宫中,有一点磨难她就会受不了,这样下去,即使再好的生活都不能让她满足,她整天吃不香、睡不着,是非常痛苦的。”
妈妈给女儿讲完这个故事后不久,家里安空调没安在女儿的卧室,女儿委屈得哭了,她说夏天练钢琴太热,她也需要空调,而且她们班上学钢琴的同学的房间里都装了空调。妈妈觉得女儿说得有一定道理,于是把钢琴搬到有空调的屋子,这就解决了女儿练琴的问题,但女儿的卧室依然是最闷热的房间。
当然,小女孩对此是想不通的,于是妈妈就打开安徒生童话中《豌豆公主》那一页放在女儿的床头。第二天,女儿便不再提装空调的事了。几年后,他们再次搬家时,3个房间只有2台空调。女儿主动说:“3个房间2个空调,你们都用了吧,我用电扇就可以。钢琴也搬到我自己的房间吧,我可不想当豌豆公主。”
其实,这位妈妈正是每时每刻都在向女儿传达一种经历挫折的理念。一位教育学家说:“吃苦”是一种心理承受力。一个人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的不是环境,而是自己。“逼”着女孩去“吃苦”,她们自己不乐意,其忍耐力就会降到最低点;加上她们心里明白,父母逼她们去“吃苦”,是父母对自己平时怕苦的一种惩罚,于是更加强化了“负面意识”。还没让孩子吃苦就失败的原因在于父母平时对女孩传达的吃苦意识不够,她们没有意识到吃苦是为了自己好。其实,让女孩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对女孩不要太溺爱,应该让她们吃点苦、受点罪;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她们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她们自己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
有些父母很容易走极端,自从知道吃苦对女孩好,就拼命让女孩参加“吃苦夏令营”之类的活动,其实,这种短期的吃苦教育效果并不好。只要父母真正认识到应该怎样爱孩子,那么,自然就会想出许多办法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比如让女儿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也许女儿会在集体活动中遇到一些挫折,但这种挫折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她们会在和别人的交往中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适应这个团体。有的父母认为自己可以把经验传授给女孩,不必让孩子亲自去体验,但是她们亲身体验到的东西和父母所讲的东西往往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只有在具体的活动中才能掌握一些技能。为了女孩的未来,要让她们学会吃苦。
有些路终要自己走
有位捕鱼的人,他拥有非常好的捕鱼技术,人们都尊称他为“渔王”。可是没过多久,“渔王”就老了,此时他感到十分苦恼,因为他三个孩子的捕鱼技术都很差劲,不要说跟他比,甚至连普通渔民都比不了。
于是,他经常对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就是弄不明白,为什么我捕鱼的技术这样好,可是我的3个儿子没有一个跟得上我,甚至比别人还差?我可是从他们刚懂事的时候,就把捕鱼技术传授给他们,从最简单的东西教起,先教他们如何织网才最容易捕捉到鱼,再到如何划船才不会惊动鱼,最后教他们如何下网才最容易让鱼进来。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我又开始教他们如何识别潮汐和辨鱼汛。我把这些年捕鱼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几个孩子,可是他们的捕鱼技术却一点儿不高,现在居然比不上那些技术比我差很多的渔夫的孩子!”
一位过路人恰巧听到了这个渔夫的话,他问:“你是一直手把手地教你的孩子吗?”
“当然,他们是我的孩子,为了让他们学会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非常仔细,而且很耐心。”
“你的孩子一直跟着你出海吗?”
“为了让他们少绕一些弯子,我一直让他们跟我出海学习,”渔夫又抱怨说,“可是我这么用心,他们却不争气。”
过路人说:“在我说出自己的看法前,你先听一个故事吧。”
在一艘轮船卸货返航时,不幸遇到大风暴,船长立刻下命令:“打开所有船舱,马上往里面灌水。”
船员们感到很奇怪:“往船舱中灌水,这不是险上加险吗?简直是自寻死路!”
船长镇定地对船员说:“你们看到过很粗的大树被风刮倒吗?那些被刮倒的树多是根基很浅的小树。”
船员们半信半疑地按照船长的话做了。尽管外面的暴风和巨浪依然十分猛烈,可是随着船里的水越来越多,货轮竟然渐渐平稳了。
船长对那些松了一口气的船员说:“如果是一只空桶是很容易被打翻的,可是假如是一只装满水的桶,则是很难被风吹倒的。在空船的时候,其实是最危险的,而船在负重的时候,其实是最安全的。”
渔夫听完,似乎有所领悟。此时过路人说:“人生也是一样的,压力和教训往往就像装满水的桶。而你的孩子没有好的捕鱼技巧,也不能全怪他们,错误可能在你。你这些年都只是传授给了他们捕鱼技术,却没有让他们接受一些实质的教训。人们有时是需要教训的,没有教训和没有经验是相同的,没有经历过教训的人也很难有所成就。”
这个故事所说的道理和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结论是相同的。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有非常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经历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感到非常痛苦,有些孩子甚至难逃因能力低下而被社会淘汰的命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不但有父母的呵护,还有爷爷奶奶的宠爱,于是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家长不容他们受到一点儿委屈。很多家长甚至觉得,挫折是成年人的专利,和孩子无关,因为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讲,稚嫩的他们心灵太脆弱,经受不住各种各样的打击,即使打击是微小的。男孩还好,对于女孩,则更是百般呵护、千般关怀。除了对她们的学习坚决不肯妥协外,其他事情都持“好商量”的态度,只要女儿有求,父母就必有应。
家长对女儿过度爱护,使其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一丝一毫的风雨,只要女儿觉得有一点儿不如意,就可能大吵大闹地离家出走。这种情况的出现究竟是谁之过?责任当然在父母身上,这是父母用“爱”之心为女儿设置了将来立足于社会的障碍,扼杀了女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感于现实的种种事例,一位妈妈从小便开始对女儿进行挫折教育。女儿跌跤了,哪怕摔得鼻青脸肿也让她自己爬起来绝不去搀扶;女儿想要的东西,如果是无理的要求就当面拒绝;女儿要出去玩,妈妈就会提前和她说好让她自己走,不然就马上回去;对于女儿的哭闹乃至赖地打滚,这位妈妈坚决不予理睬……经过这么多的挫折训练,这个女孩已经不会像同龄女孩一样喜欢无理取闹了,而且在处理问题上,她也比同龄女孩成熟得多。
女孩面临的所有挫折为她的成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增强了她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教会她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困难。这无疑对女孩健康人格的培养非常有益,未来,她也会更坦然地面对挫折和困难。
父母们不妨想一下,一个从小到大没经历过哪怕最小挫折和些许委屈的女孩,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突遇稍大些的困难,她怎么能不惊慌失措?而经常经历小挫折的女孩,往往能在突如其来的大挫折面前镇定自若。而那些一点儿没经历过挫折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把他击倒,从此一蹶不振。
谁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孩子未来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面对挫折,既然孩子没有办法躲开它,那么就教育孩子直面它、承受它。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让女孩自己面对,多让女孩自己处理问题,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时不是简单地告诉女孩该怎么做,而是应启发和引导她“怎样做”。经过不懈的努力将挫折和困难战胜后,她们就有一种成就感。通过对挫折和困难的反思,可以使女孩懂得:遇到困难,害怕和回避是无济于事的。当女孩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来后,她们的心理素质就得到一次锻炼,生命就会得到一次升华。
遇到困难挺胸抬头
一个能够承受挫折的人,他内心一定有一种坚韧的力量,这让他敢于面对生活。可是由于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一出生就注定要受到父母加倍的宠爱,然而正是这种宠爱让孩子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