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有出息男孩的100个细节
3684000000015

第15章 责任感浇灌优秀男孩: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埋单(4)

小康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妈妈的朋友来家里做客。这个朋友刚刚从国外回来,特地给小康带来了礼物。小康很高兴,跟阿姨说了谢谢,甚至还恭敬地给阿姨送来一杯茶。看着懂事的小康,妈妈很得意,觉得自己的教育真不错。

朋友也很喜欢小康,不停地拉着他问长问短。这时,妈妈就对小康说:“小康,你看阿姨长得多漂亮啊!”

没想到小康抬头很认真地看了朋友一会儿,说:“我看,也就一般吧。”

大家一听这话,都觉得很尴尬,妈妈斥责小康:“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啊!”

后来朋友走后,爸爸悄悄地把妈妈拉到一边,提醒道:“我觉得你刚才对孩子的教育不合适。”

“怎么了?我不就是想让小康学会赞美别人,给人以快乐吗?”妈妈说。

“你的想法是对的,但孩子还小,不能理解在不违背做人原则的前提下善意地赞美他人与必须讲真话的区别。他们只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说不说真话无所谓,关键是要讨大人们高兴才好,这样才会被表扬。要是长此下去,孩子还会相信我们说的做人要有诚信吗,他会有责任感吗?”

听了爸爸的意见,妈妈这才意识到,方才自己误导了孩子。于是,妈妈连忙找到小康,对他说:“妈妈刚才做错了。”

“不,妈妈,你没错。爸爸已经和我说了,妈妈让我说阿姨漂亮,是想给她一个好心情,让她开心!但诚实是我们的美德。”小康像个小大人一样说道。

听了小康的话,妈妈点点头笑道:“对,小康真懂事。妈妈只是希望你学会欣赏别人,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美的地方,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

小康点点头,想了想说:“对了,妈妈,我想起来了,那个阿姨的眼睛又大又亮,还挺好看的。”

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小康爸爸的话是对的。人每说一句话,都有一份责任。对孩子来说,他还不能理解大人的一些“言行不一”“言过其实”的行为,这个时候,不宜让孩子去说违背诚信的话,当然,如果孩子已经能够理解,则另当别论。

教育心理学家也普遍认为,高层次的逻辑思考学习是在孩子9岁之后才逐渐展开的。换言之,成人世界的一些行为方式、处世道理,是很难被年幼的孩子所理解和体会的。大人不能超越孩子的成长时间表,把年幼的孩子当成“小大人”,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讲大道理,或者用一些成人的方式对待孩子,否则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美国《时代周刊》有一次对一个罪犯进行采访,提了一个问题:“你小时候,妈妈做的哪件事情对你一生影响最大?”

这个罪犯说到一件事情:有一次,妈妈端来一盘大小不一的苹果,弟弟抢着说要大的,遭到妈妈的批评。他自己虽然也想要大的,但是怕说了会挨批评,于是就违心地说要小的。结果,妈妈很高兴,就把最大的苹果给了他。

他说:“从此以后,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最多,就得说假话。”

有句名言:“当你说了一个谎言,就要说另一个谎言来弥补。”如果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说谎,而不懂得为自己的言语负责,那么他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为什么人类这么注重承诺呢?因为承诺不仅需要诚信,更代表了一种责任。如果一个人不诚信,谎话连篇,谁能相信他的承诺呢?

因此,家长必须从小对孩子进行诚信教育,当然,这不仅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还要求家长从孩子的心智发展水平入手,用孩子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诚信教育,千万不能以为只要一味地表扬孩子的诚信行为就万事大吉了。

曾参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德行高尚,平时很注重自身的品格对孩子的影响。

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去集市上办点事情,孩子闹着要跟母亲一起去。曾参的妻子为了让孩子不吵闹就对他说:“如果你能听话,在家好好玩,娘就将家里的猪杀了给你吃。”孩子听了就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曾参的妻子从集市回来后就忘记了杀猪的事情,然而曾参却没有忘记,他把家里的猪真的拖出来杀了。

妻子看到曾参这样当真,就对他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才谎称杀猪的,你怎么能当真了呢?”曾参严肃地说:“孩子不懂世事,很多事情都以父母做榜样。如果父母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学会欺骗,失去诚信的品格。”

诚信不仅是孩子需要培养的品格,更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切实执行的一个教育原则。

本杰明·鲁迪亚德说:“没有谁必须要成为富人或成为伟人,也没有谁必须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但是,每个人必须要做一个诚实的人。”真正成功的家庭教育,必少不了诚信这一课。然而,很多父母都忽视了诚信教育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培养,教育孩子讲诚信,必须让孩子懂得诚信中的重大责任,这才是诚信教育的正确方向。如果忽视了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无论你怎样大讲诚信,孩子也绝不会具有诚信的品质。

帮助男孩改掉说谎的毛病

诚实是一种美德。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对自己坦白诚实,可是,即使在极为严格的教育下,也有些孩子会说谎。说谎有时是人的自保意识,但说谎反映了人的教养,会影响个人形象,让人失去信任感。家长不能让男孩养成说谎的习惯,如果孩子有说谎的毛病,家长应该帮助他及时地改正。

男孩说谎的原因很多。有的男孩说谎是因为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界线,比如有个小孩神气地对别人说:“我叔叔来了,给我带来许多好吃的东西,大苹果、巧克力、冰淇淋……”但实际上是邻居家孩子的叔叔来了,给他带来一些好吃的东西。

男孩心里很想有这样的叔叔,于是在他的嘴里,别人的叔叔就变成了自己的叔叔。有的男孩是被迫说谎,还有的男孩则由于诱导而说谎。而大部分男孩都是因为模仿成人而说谎的。

说谎可分为不道德说谎和应付生活情境的说谎。家长不能说不道德的谎言,但有时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情境,权衡之下不得不说一些善意的谎言。

尽管父母一直教育男孩要诚实,但是那些不得不说的善意谎言也同样会让男孩学会说谎。有位父亲生病了还带着男孩去看望风烛残年的奶奶,为减轻老人的焦虑,父亲对老人说:“我身体很好,昨天还在上班。”

男孩听了感到很奇怪,他知道自己的爸爸在对奶奶撒谎,但是他还理解不了爸爸说谎是为了减轻奶奶的心理负担。这样,家长就有可能在无意中影响男孩,使男孩在行为上失去标准,模仿成人说谎的行为。因此,孩子说谎往往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对于男孩说谎的行为,家长不要总是以成年人的道德标准去责难男孩。男孩说谎的动机不见得是为了损人利己。家长应该认识到男孩可能会因为现实与臆想混淆不清而说谎,如果是这样,轻易地用道德标准指责男孩,很容易伤害他的自尊心,从而影响其人格发展。

所以,家长要分清男孩说谎的原因,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家长不要诱导男孩说谎。有些家长为了引导孩子做一件事,往往会许下诺言,但是很多时候大人对于那些诺言总是忘得很快。这种言而无信的行为会让孩子失去诚实的性格,因此,家长在纠正男孩说谎之前,最好先检讨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尤其是信用方面。

有一个男孩趁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地拿了5元钱买了把小水枪。男孩正玩得高兴,妈妈忽然出现在他面前。

妈妈问他:“哪儿来的小水枪?”

男孩指着不远处的商店小心翼翼地说:“那里。”

妈妈又问:“哪儿来的钱?”

这时,男孩心里有些害怕,便撒谎说:“捡的。”

“哪里捡的?”

“在学校里。”

“为什么不交给老师呢?”

“老师下班了。”

“捡了多少钱?”

“5元。”

“水枪多少钱?”

“5元。”

“这么巧?”

经过一轮盘问,男孩终于看到了妈妈的笑容,心里不由地松了口气,以为没事了。

没想到,妈妈在打开抽屉的时候,突然问:“怎么少了5元钱?”男孩紧张地说:“不知道。”“你爸爸回来过?”“不知道。”就在这时,爸爸下班回来了。

妈妈把男孩带进里屋,问:“钱到底是不是你拿的?”

男孩没有出声。

妈妈继续说:“我也知道,以前你就想要那支水枪,5元钱也不算多,即使你拿了也不算大错。”

男孩心动了,这时妈妈又说:“我不想为5元钱惩罚谁。”

男孩精神一振,终于说:“是我拿的。”

这个时候,妈妈转身拿来一块板子,对男孩说:“伸手。”

男孩委屈地问:“你不是说不惩罚吗?”

妈妈说:“我不是惩罚你偷拿5元钱,而是惩罚你为此撒谎。”

男孩说:“妈妈,你说过不惩罚,但是言而无信,不也撒谎了吗?”

家长不要企图用谎言去诱导孩子,谎言永远无法纠正和弥补撒谎的过失,那样只会让谎言变得更大,让谎言在孩子心中生根。男孩有时说谎是被迫的,比如为了躲避一场严厉的惩罚而说谎。如果第一次男孩因为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并因对家长说了实话而遭到了打骂,那么第二次男孩就可能会为打翻墨水而说谎。这是成人造成的一种无形的胁迫导致男孩学会了说谎。

人一生总会犯很多的错误,但是比起掩饰错误的行为来说,这些所犯的错误又很渺小,因为真正的大错往往诞生在小错之后。家长不要让男孩从小养成说谎的坏习惯,否则会贻误他的终生。对于他的说谎行为,家长应该多加纠正,但不要采取极端的行为。另外,家长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能忽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作用。只有这样,男孩才能养成诚实的好习惯。

越信任,男孩越负责

男孩和女孩一样,都是带着对关心和信任的需求来到世上的。当男孩还是一名小婴儿时,他需要父母更多的关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对关心的需要减少了,对信任的需要渐渐增多。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小男孩从妈妈的怀抱里挣脱出来,固执地要去爬一座玩具山——虽然他没有能力爬上去。即使此时他还没有掌握挑战世界的技能,也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希望大展拳脚了。

此时,男孩需要父母给予更多的信任,以证明自己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有能力追求成功。

然而,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恰恰给予了男孩太多的关心而不是信任,以至于男孩觉得父母不承认他的能力,不相信他能够把事情做好。

世界足坛名将、一代球王贝利的成名得益于父亲的培养。父亲不只注重他足球的长进,还很重视对其品质的培养。

一次,贝利出于好奇,和一群小伙伴吸一种完全没有烟味的巴西出产的干菜叶做的烟卷,被父亲知道了。父亲把他叫到身边,贝利以为父亲一定会打他。然而,父亲没有这样做,而是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对贝利说:“你踢球很有天分,以后你也许会成为一个高手。要是你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了,到时候就没有足够的体力实现你的理想,这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然后,父亲伸手拿起破旧的钱夹子,从里面拿出几张皱巴巴的钱,递给贝利,说:“如果你要抽烟,最好还是抽你自己的烟。老是讨别人的烟抽很丢人。你自己买烟需要多少钱?别全花了,我只有这么多。”

贝利当时很羞愧。从那以后,贝利就再也没有碰过香烟了。许多年过后,贝利回忆说:“当时父亲要是狠狠地打我骂我,可能我会和他对着干,也许从此我就会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烟鬼。”

当你给孩子以信任,让他自己决定怎么做的时候,他往往能够理解你的苦心;而如果你不信任他,对他的行为直接加以干涉,则最大的可能就是激起他的抗拒心理,让他失去对个人责任的考虑。

男孩对信任的需要是结合着责任感而发展的。如果男孩感觉父母不信任他,他就会变得脆弱,对父母漠不关心,因为他会这样想:“我做什么都不能使父母开心,那我还来做什么?”相反,倘若你能够给他信任的感觉,他就会静心思考:“我要做到让父母幸福。”并且信心百倍地继续关心他人,承担责任,因为你的信任就是对他的激励。要求一个不被信任的男孩去承担责任,照顾自己,关心别人,这是很难的。而如果孩子被你的信任所震撼,那就完全不同了。

责任感是男孩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当父母给了孩子信任之后,他才有机会前进。事实上,男孩在幼儿阶段就表现出主动尝试的愿望,这就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如幼儿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

如果你能够给孩子一点信任,让孩子去体验,自己去决定,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会收获一份充满关爱的责任。

当男孩要求发展自己的爱好,要求用自己的方式处理问题,要求交自己的朋友,要求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时,家长不妨逐步放手,给予男孩相应的信任,帮助他提高自我意识,这样才能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这样,男孩的责任心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循序渐进地培养起来。不要做“驯兽师”,更不要过分严苛地对孩子,如果家长不懂得及时放手,男孩就会克制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变得越来越冷漠,失去责任感,甚至可能因此走向悲剧的人生。

有担当是男孩的气度

人们常常说某人“有担当”,“担当”是一种男子汉的品质,有了它,男孩才能有责任心,才会变得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