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3684300000012

第12章 坏孩子都是妈妈打骂出来的(6)

当孩子生气时,你可以用轻柔、同情的语气说:“我看你现在好像很伤心、很生气,告诉妈妈发生了什么事?看到你这样我心里也很难过。”这样说表明了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他不开心你也难过,因为你很心疼他。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更容易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当孩子胡乱发脾气骂人或摔玩具时,你要让他遵守行为规范,让他明白不良的言行是不对的,是不能被别人容忍的。你可以对孩子说:“你刚才骂我,已经伤害到我了,刚才还想摔东西,就更不好了。好孩子要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妈妈要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很糟糕的,已经对别人造成了伤害。更重要的是,妈妈要引导孩子想办法平复情绪,帮助孩子做出最好的选择,如果有必要,妈妈不妨以愉快的态度参与孩子的解决过程,让他觉得自己并不孤单。

妈妈错了也要道歉

真诚的道歉就和香水一样,它可以一瞬间消除委屈、愤怒、仇恨的臭味,并散发出谅解、信任、尊敬的香味。

——佚名

有一则寓言:一个人驾着马车运了一袋豆子进城。到了城里,这个人却发觉装豆子的口袋已经空了。他很生气,狂暴地抽打那匹拉车的马,说是它偷吃了豆子。可怜的马辩解说,它被套在前面拉车,不可能偷吃后面的豆子。后来,那个人仔细检查后才发现,原来口袋上有个破洞,而豆子就是在颠簸中漏掉的。这个人对马说:“豆子固然不是你偷吃的,但我也没有打错你。首先,你有嫌疑;其次,豆子漏光了你也有责任——你拉着车,车的重量减轻了,你为什么没有发觉呢?”马反驳道:“你不也在车上吗?要说有嫌疑,你首先就有,要说有责任,你更有责任。”那个人很生气,回答道:“就凭你这个态度,也说明我打你打得对!”

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要道歉,像寓言故事里的这个人,明明是自己错了,却要把过错强加给别人,在事实面前无理可说时,又以强调别人的态度不好来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这种强词夺理、文过饰非的做法实在让人笑掉大牙。可是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犯了错误,却固守着家长的权威和尊严,不愿向孩子道歉。

人无完人,孩子会犯错,妈妈也会犯错,尤其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因为妈妈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心理,常常会误会孩子,这是很正常的事。但一般情况下,孩子犯错误,妈妈就会要求他认错。然而妈妈犯错误,却很少对孩子说声“对不起”。

在吃肉还是一件奢侈事的年代,有个妈妈收到了朋友送的一块野猪肉,她当即就做了一碗好吃的肉丸子,准备留着晚上全家人一起吃。可等到吃晚饭的时候,她却发现肉丸子不见了。原来是儿子拿去送给了和他一起玩的小朋友。

妈妈当即火冒三丈狠狠地训了儿子:“你这个坏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孩子在一旁低着头,不敢说一句话。

事后,妈妈觉得问题似乎没有那么严重,难道送了几个肉丸子就能证明儿子是个坏孩子吗?其实儿子的做法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那就是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这应该是值得赞赏的,为什么自己不仅没有赞赏他,还要大加训斥和责难他呢?斥责的结果是什么呢?只会让他反省自己,觉得自己做错了,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而他也很可能因此变成一个自私的孩子。想到这一点,妈妈才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自己的口无遮拦差一点把孩子引入了歧途,于是赶紧向儿子道歉。

其实,和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并不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和面子。孩子如果看到你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不仅不会看低你,反而会更加尊重你。因为一个道歉反映出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不管是谁,只要是错了,都要道歉。作为妈妈,若能以身作则,日后孩子一旦犯错,也会勇于承认——因为妈妈已经给他做了一个好榜样。

妈妈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孩子年龄还小,不懂事,是不会“记仇”的,就不把道歉当一回事,长此以往,妈妈很容易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如果妈妈做错了,还不愿意当着孩子的面道歉,孩子就会以为“妈妈总是让我把事做好,实际上她自己却总是犯错”。久而久之,妈妈对孩子的正确教导也会被孩子置之脑后,妈妈的威信不仅难以树立,还会丢失得更快。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妈妈为人处世的影响和言传身教打下的烙印。心理学家认为,妈妈说的诸如“你怎么这么傻”“我对你真是彻底失望了”等话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有时甚至会让孩子情绪崩溃,即使通过长期的心理治疗都无法纠正过来。

因此,妈妈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处事准则,犯了错误要及时道歉。只需一句“妈妈错了”,你和孩子的矛盾就能马上化解,孩子受到的委屈也会得到安慰,他会觉得你是一个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真诚的人,是可以信赖的好妈妈,从而更愿意接近你,更佩服你,而这样做也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品德,何乐而不为呢?

用幽默消除与孩子的代沟

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

——松林

鲁迅曾说过:“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味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父母与孩子的代沟似乎与生俱来,有的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的形象,对孩子严加管教;有的父母却倾向于对孩子放任自流,培养孩子的自由个性。无论是“严”还是“松”,父母和孩子之间似乎总是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比如有的妈妈喜欢偷看孩子的日记,趁孩子不在家,就乱翻他们的东西。这种做法,在妈妈看来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让孩子更好地成长。但是,在孩子看来,妈妈的这种“偷窥”行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孩子甚至会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把日记本锁上甚至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一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就会越来越深,想要了解孩子也就更难了。

曾有一则新闻说,一个高中女孩把自己所有的秘密都写在了日记本里,并锁进了书桌。可是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日记本找不到了,正在着急时,妈妈走了进来,把她的日记本狠狠地摔在了桌上。女孩不敢相信妈妈竟偷看了自己的日记,伤心欲绝,最后竟然用自杀的方式抗议妈妈的这种行为。

这样的悲剧让人扼腕,但话又说回来,父母与子女之间为什么会产生代沟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沟通不够,才会导致彼此的隔膜越来越厚。

其实,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孩子,就应该经常与他们交流,打成一片,而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就是运用幽默。

和谐的家庭生活少不了幽默,幽默可以调节家庭气氛,增进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生活到处都流淌着笑声。

有一位爸爸很幽默,一天,他看到7岁的儿子又没有按时起床,便来到儿子床前,对他讲睡懒觉的坏处。爸爸说:“有这样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你知道它的意思吧?”

儿子当然明白爸爸的意思,却也很聪明地反驳道:“那么,虫子起得早岂不是太傻了吗?”言外之意是在为自己睡懒觉找借口。

爸爸却回答说:“不是虫子起得早,是它们还在睡懒觉。恩,你现在知道睡懒觉的坏处了吧?”

面对孩子爱睡懒觉的坏习惯,聪明的爸爸不会大喊大叫,或是对孩子运用高压手段,直接将其从被窝中拽出,这些是愚蠢的方法,聪明的爸爸只是用一句幽默,不动“一刀一枪”就达到了目的。

剧作家沙叶新很有幽默感,他的女儿也天生具有幽默细胞,还在童年时,沙叶新的女儿就对“女大不中留”有过一番妙论,她说:“我认为‘女大不中留’的意思就是女儿大了,不在中国留学,要到外国去留学。”后来她果然去了美国留学。

一次,沙叶新的女儿回国探亲,和父母聊起了同在美国留学的弟弟,说弟弟想娶一个黑人姑娘。妈妈听了不由得大吃一惊,脸上似有不悦。

女儿便说:“妈妈怎么还有种族歧视呢?黑人女孩是黑珍珠,身材好极了,长得也很漂亮。”

“我倒没有种族歧视,”沙叶新插话道,“我就是担心他们以后给我养个黑孙子,送到上海来让我们给他们带。万一晚上断电,全是黑的,找不到孙子那不急死我们呢!”

女儿连忙解释说:“那没关系,断电的时候您可以叫孙子赶快张开嘴巴,那不就找到了!”一句话让全家哈哈大笑。

在父女二人幽默的唇枪舌剑中,作为爸爸的沙叶新显示了他开阔的胸襟与年轻的心态,而女儿更是青出于蓝,她机灵的回答,狡黠的反击为谈话增添了更多的欢乐。

有一个8岁的男孩因为痴迷于武侠电视剧,整天冲冲杀杀的,让父母有些担心。一天,男孩又在商店里看中了一支新式玩具步枪,便缠着妈妈要买,而家中的武器玩具早已经堆积如山,妈妈对儿子的请求无可奈何,爸爸却低下头幽默地对男孩说:“儿子,你的军费开支也太大了,现在可是和平时期,咱们裁减点军费开支如何?”男孩听了“扑哧”一声笑了,没有再要求父亲买武器玩具,而是主动拉着妈妈的手离开了商店。

在家庭中,每个孩子都喜欢有幽默感的父母,幽默感可以淡化年龄的差距,让父母和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样开玩笑地玩耍。家中常有幽默,欢笑油然而生,烦恼自然会溜之大吉。

女诗人舒婷和儿子相处得非常好,对儿子的成绩、爱好等,舒婷也都一清二楚。一天,儿子考完试回来,看到舒婷紧张的神色,便说:“妈妈,今天有两条消息,一条是好的,一条是坏的,要先讲好的还是先讲坏的?”

做妈妈的自然是愿意先听好消息。

儿子清了一下喉咙说:“好消息就是,英语考卷发下来了,我考了个全班第一。”

舒婷听了很高兴,接下来问道:“那坏消息呢?”

儿子回答:“非常遗憾,那条好消息是假的。”

听到儿子这句幽默的回答,任舒婷心里再生气也会笑出声来,哪还舍得去责骂儿子又没考好呢?

孩子犯了错误或提出无理要求,妈妈不应该严肃地责骂,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甚至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妈妈要做的是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生活环境,用幽默化解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幽默体现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一个充满欢笑的家庭必然有一个宽松的教育氛围,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