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3684400000013

第13章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5)

同样,如果父母一味喋喋不休地表达自己的期望,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父母的愿望,被动地去做自己的事情。事实上,孩子可能会陷入两种极端,一是孩子人云亦云地盲目听从却没有实质性的斗志;二是对什么都很无所谓,父母期望孩子这样,可孩子偏要那样,与父母反其道而行之,形成“你越是要我这样,我越是要那样”的强烈逆反心理。孩子第一次听父母讲理想的话,可能会斗志勃发,而第十次孩子可能已经听不进去了。在一个适宜的时间与场合与孩子一起探讨学业,启发孩子的人生理想,这样的效果要远远胜过一日十次的重复。

父母应该留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包括日常的生活料理,减少对孩子的包办,多让孩子自己判断、选择,并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因为孩子终究要学会过自己的生活,承担各种各样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教育孩子也是这个道理。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有的家长总说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也还可以,但是自信心不够,以致孩子的成绩总是停留在现在的水平。

张女士说她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在中上游,张女士想让孩子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所以一直很关注孩子的学习。张女士慢慢发现,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自信心不够,所以她就尝试着多次表扬孩子,可孩子并没有好转,甚至有的时候还非常反感妈妈的话,全然不把妈妈的良苦用心当一回事,张女士一直很烦恼。

其实张女士的这种烦恼大多数家长也遇到过,关键在于她的表扬方式不对,孩子有辨别能力,家长的那点儿“伎俩”是很容易被识破的,况且孩子也知道自己所做的哪些事情肯定会得到家长的赞赏,哪些事情家长肯定会反对。

烦恼的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你的表扬方式。

1。家长关注孩子真正的进步

家长要找到表扬的最佳时机,针对孩子学习中真正的进步,家长会不会表扬比表扬多少次更重要。家长1次恰到好处的表扬要比泛泛的表扬10次有更好的效果,家长往往只是看到孩子的分数有所上升才给予其表扬,但是事实上他真正的进步作为家长的你是否看到了呢?孩子最近的两次考试分数一次高,一次低,是该表扬第一次呢还是该批评第二次呢?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如果孩子摸透了家长的脾性,对家长的表扬司空见惯,表扬就起不到丝毫鼓励的作用。针对孩子的这两份试卷,高分固然应该给予表扬,但低分也不一定就非得批评不可,表扬的标准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绝对的。孩子的分数尽管降低了,但是通过仔细分析他的试卷,因为粗心马虎而丢失了本应该能轻松得到的分数,家长可针对性地表扬孩子确实是努力了,表扬孩子的做题思路极富创造性,这样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同时也会知道自己哪儿出了问题,下次如果孩子确实在这方面有了改进,家长可以再继续鼓励孩子。家长不能单纯以成绩来评判孩子,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2。“出乎意外”的表扬

有时候,“出乎意外”的表扬会让孩子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9岁的李宏在班里成绩很差,平时自然很难得到老师的表扬,然而新学期开学后情况就开始变了。开学没多久,新来的班主任突然点了李宏的名字,不过这次老师并没有批评他而是表扬了他。原来李宏每天早上都提前来到学校,在擦自己桌子的时候总是连同桌的桌子和椅子也给擦得干干净净,有时值日生忘了擦黑板或黑板擦得不够干净,李宏都会主动去擦干净黑板。班主任很细心地注意到了李宏的这些细节,在同学面前表扬了他积极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总是默默无闻地为班集体做贡献,李宏当时很不好意思,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举动会得到老师的表扬。由此李宏的信心多了一些,在班上成绩好的同学的帮助下,李宏的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3。表扬的目的要明确

为了激励孩子进步,表扬的目的要明确。不能将表扬的原因归因于孩子这次考试成绩比某某同学好或让老师在家长会上点名表扬了等,这样会给孩子误导,将孩子引向与他人竞争或讨同学、老师喜欢等方面。对孩子的表扬应该严格限于孩子的进步和优点,以此来将孩子的意识引向重视能力、态度、品行和创新等方面。值得老师和家长注意的是不要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评判孩子及孩子的表现,否则就很可能让孩子变成“看家长、老师脸色行事的小滑头”。

4。切忌陈词滥调

日复一日地用一套表扬的措辞,孩子都可以背出来了,用同样的词语来表扬孩子,孩子从内心肯定不会接受甚至会有失落的感觉,久而久之,也就不会再在乎家长的看法,失去了跟父母沟通的信心。表扬不只是说称赞的词语,它应该是让孩子能够亲切地体会到家长真的对他们的进步给予了关注和全面的考虑。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内心的满意与口头上的表示应该是一致的,不要给孩子家长只是假意表扬来鼓励自己的印象,否则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孩子希望得到的是一种真实的表扬。

家长不必过分注意辞藻或过分渲染,简练而直白、自然而坦率的表扬要比那些夸张、戏剧性表演的表扬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除了口头表扬之外,若家长能够辅以适当的表情和身体语言,那么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表扬的效果会更强一些。例如,家长以赞许的目光注视孩子和拥抱或亲吻孩子会加深两代人之间的默契程度,让孩子感到更加欣慰。

让孩子接受自己的与众不同,靠孩子自己的力量生活,不放弃、不气馁,就能获得快乐。

去掉“差生”的称谓

差生是人们给学习成绩不好、调皮捣蛋学生的特定称谓。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一旦提及“差生”就会头痛不已。殊不知,很多“差生”其实并不差,只不过他们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而往往是家长和老师错误教育出来的结果。

家长或老师将孩子定义为“差生”,往往都认为孩子不容易改变,甚至无药可救,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差生”的定义会将孩子“一棍子打死”。“差生”的称谓不仅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给他的心灵带去沉重的负担,将他们的心灵笼罩在阴影之中,严重者会给家庭带来精神伤害。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导致错误的做法,老师和家长应该彻底改变自己对孩子的定性认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全面地了解孩子,特别是后进生,只要他们有少许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加以肯定,及时表扬他们,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对他们自身的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心平气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像朋友一样与他们沟通,从而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融洽父子母女的关系,以此培养出好孩子。

夸奖一个孩子就等于塑造一个好学生,厌弃一个孩子无异于毁坏一个好学生。由此可见,家长、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万华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老师,对批改作业这项工作深有感触,她每次批改作业都会因人而异,特别对于那些“差生”,她会做出特别的批语,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幸福,使其在激励中前进。

一次,上课铃声刚响,万华抱着一摞作业本站在讲台上,她习惯性地扫视教室一圈,然后举起手中的作业本微笑地说:“昨天听写课,许多同学都全对了,我非常高兴,其中有一个同学进步非常快,他是谁呢?”学生们都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猜疑的样子,于是,万华亲切地说:“他是季语。”

此时,孩子们都面露惊色,于是,万华打开他的作业本,只见一页清晰、端正的字体映入同学们的眼中,下面是万华用红笔批示的一个“好”字,而且还加盖了一张笑脸。此时,万华率先鼓起了掌,顿时,热烈的掌声响彻全教室。

此时,被表扬的季语看着万华,眼睛眯成了一条小缝,他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的。听写是他以前最头疼的课,每次50个单词总要错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这次他全能写对,不知在课后用了多少功,难道这样的孩子不应该得到表扬吗?

季语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万华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以前,这个孩子写作业总是邋邋遢遢,而且错误连篇,听写更是一塌糊涂,写对的单词犹如凤毛麟角。有一次,万华要求学生们当堂背诵单词,然后再要求他们默写。季语居然对了一大半,此时,万华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

自此,每次课后,万华都将他带到办公室给他讲题,于是,他进步很快。

在一次家长会上,万华从他妈妈的口中得知,他每天除了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会要求父母听写单词……由此可见,他的进步非同一般,是他用心取得的结果。

面对这份高质量的试卷,万华非常珍惜,于是她在他的本上工工整整写上一个“好”,还印上一张可爱的笑脸,这次的鼓励对季语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鞭策作用。

其实,季语的进步过程就是一部将“差生”转变成“潜能生”的成功案例。

在教育那些“差生”时,家长、老师首先要改变“这个孩子不可救药”的观念,对任何一个孩子而言,家长、老师都应为其树立自信心。孩子之所以被称之为“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的许多问题、困难,需要长辈们的关注和帮助。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切记不要对他们失望。反之,放弃了这些孩子,就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责任。在教育那些“差生”时,首先要让他知道,他不是“差生”,更不是坏孩子,而是父母和老师眼中的“潜能生”。

家长树立“潜能生”的关键在于,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树立自信心。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家长往往找不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真是令人悲哀至极!在这些家长眼中,通常都过分执著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或是其自身的不足,往往将学习成绩作为判断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这样使家长们失去了判断的理性而流于表面。

孙女士总是指责孩子不够优秀,就是因为她的儿子小培学习成绩不好,总是排在班级后几名,所以她就认为孩子做什么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小培非常聪明,而且理解能力也很强。有一次,小培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小黑点,然后拿给他的妈妈看,问道:“妈妈,你在纸上能看到什么?”妈妈说:“看到一个黑点。”“为什么那么大一张洁净的白纸,妈妈只看到一个小小的黑点呢?”此时,被儿子“点拨”的孙女士恍然大悟。从此之后,她转变了关注的角度,开始挖掘孩子的优点,不仅儿子的学习成绩蒸蒸日上,而且他们母子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为何要强求孩子都成为人中“龙凤”呢?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因为在他们诞生之前就通过成千上亿次的竞争,然后他们才能够脱颖而出。每个人的人生并非一定绚烂夺目、五彩缤纷,所以,家长不应强人所难,对孩子吹毛求疵,只要孩子过得开心、快乐、健康,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就足矣。

“潜能”一词是对后进生的肯定和鼓励。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家长的鼓励会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心态中对生活充满动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应该立即行动起来,抛弃旧有观念,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展现优势,为孩子的幸福生活插上理想的翅膀。

要挖掘孩子的潜能,家长就要放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

以前,有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请求校长让他上学。校长先是问:“你数学学得好吗?”学生诚恳地摇摇头。然后校长又问道:“那你经济学如何?”学生继续摇摇头。校长又问道:“那你理、化呢?”学生干脆低下了头。

最后,校长说道:“那你把名字留下来吧。”学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羞愧地准备离开。此时,却被校长叫住了:“你的字迹非常漂亮,这是很大的优点,简直太好了。”得到表扬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第一次觉得自己也有优点了。受到鼓励的孩子,在心中将自己的优点慢慢放大,最终写出名振世界的经典著作,他就是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让我们多给孩子一些赞赏和鼓励,让孩子的心灵感受到爱的阳光,孩子才会进步,才会感到温暖。家长只有会爱孩子,才能真正体会到教育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