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3684400000023

第23章 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2)

父母首先不能忽视孩子的想法,更不能无视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学会循循善诱,对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进行指引,这样才能逐渐弱化孩子的缺点,强化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从小就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了父母说的这些优点,孩子就会更加优秀!

让孩子直面挑战

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势必会变得弯曲;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都不敢抬起头,那么,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走路,需要挺起胸膛做人。

有这样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众所周知,自信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因为他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而自卑的孩子会畏惧一切。

刘琦总说自己是“一个无用的女孩”。正值花季的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刘琦说:“我本来想在初一第一次考试时一举夺魁,考出一个好成绩。结果我不仅失败了,而且只考了67分,这对于向来是优等生的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小学的任何一次考试中,我从来没考过低于80分。”

这次考试使刘琦丧失了认真学习的信心,也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从此之后,她总是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太没用了?”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导致刘琦自卑性格的原因。对于那些特别敏感、心胸狭窄的孩子来讲,他们更容易自卑。有时候,家长、老师、同学的建议或是提醒,都有可能令这些孩子受不了,觉得好像有人在歧视自己,因此就产生了自卑心理。也正因为如此,同学们才会故意疏远他、冷落他,因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学习太累了。如此一来,就会加剧这些孩子的自卑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孩子自卑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当他们遭遇困难或挫折时,或是听了别人的负面评价之后,如果既找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又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会渐渐地自卑。

自卑孩子的心头都佩戴着沉重的十字架。因为自卑的存在,他们会在家长、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继而独自品尝自卑的苦涩滋味。

一个孩子说:“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我彻底失望了。路在我的眼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堵墙,我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种罪恶……”

孩子一旦产生了自卑心理,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漆黑的,他们对生活的唯一感受就是煎熬。

当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时,孩子可能正为其他事情而自卑不已。他们想认真学习,但是改不掉粗心、自制力差等毛病;他们想多结交一些朋友,但是发现很多同学都躲着他;他们想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出色,但是努力过后依然不见起色……加上别人的负面评价和家长的不信任,有些孩子开始痛苦地怀疑自己。

小菲在日记中写道:这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不太理想,妈妈就黑着脸斥责我说:“你呀,也就是我的孩子,要不然你该上哪去上哪去,我是不愿看见你,烦死了。”爸爸则板着脸说:“早知道你这么不争气,还不如当初不让你读高中呢!我告诉你,我现在看见谁都比看见你高兴。”

听到这样的话,孩子能不自卑吗?一个连父母都嫌弃的人,能自信起来吗?一个总是听父母说自己不好的人,能自信起来吗?对此,专家呼吁,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帮助自卑的孩子点燃自信的明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了解孩子,多帮助孩子做分析,多开导孩子,切忌打击孩子。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的心声:“我平时学习不错,可一到考试就紧张、不自信。”其实,这些孩子并不差,如果家长能够及时帮助孩子做分析,且有效地开导他们,那么孩子面对任何事情都不会自卑、胆怯。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先改变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孩子身上肯定存有需要家长指正的缺点或不足,问题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以及语气指正。

孩子最讨厌家长使用辱骂、批评、否定的语气指出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如果家长对其使用了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孩子就会与家长对着干,或是对自己彻底失去信心。相反,如果家长在孩子的不足中找出闪光点,就会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小豪是个非常贪玩的孩子,一玩起电脑游戏就废寝忘食,妈妈叫他吃饭,他就说不饿;让他睡觉,他说自己不困;但是,父母一让他看书学习,他就无精打采的,还总说自己“注意力差”。爸爸对他说:“儿子,你玩游戏能够废寝忘食,这说明你注意力非常好,关键是你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如果你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你的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不信你试试。”

听爸爸这么说,小豪决定试一试,结果小豪真的发现自己能集中精力学习了。

贪玩原本是很多孩子共有的一个缺点,但经过爸爸的劝说,反而让小豪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

孩子的个性在重建信心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个性,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教育孩子。比如,对那些开朗的孩子,家长说话做事可以粗放一些;对于那些敏感的孩子,家长说话做事则要细腻一些;此外,对那种敏感、心胸狭窄的孩子,家长在讲究方法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孩子改变这种个性。

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即使孩子努力了,也不能立即改变现实,如外貌欠佳、家境贫寒等。此时,家长就应该让孩子知道,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也不是所有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变好,但是,“上帝关上了这扇门,总会打开那扇窗户”。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正视现实,接纳自己,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找回属于自己的快乐。

从“补强法则”开始

“补强法则”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林提出来的。他这样解释其中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那么,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同样,当孩子受到他人的认可时,孩子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会不断地重复这种令人满意的行为举止,直到成功地摆脱自卑心理,成为积极上进的好孩子。

根据这种理论原则,孩子需要在心理上不断地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以便获取前进道路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让孩子走出自卑的心理阴影,重新树立起自尊与自信,在这一过程中,自我肯定无疑显得更重要。下面就给家长提供几个简单易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此来帮助孩子学会自我肯定。

方法一:家长适当降低标准,鼓励孩子大胆去做

其实,有些孩子一开始并不自卑,或是自卑心理并不严重,之所以后来会变得自卑甚至越来越自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些家长的要求过高,事事都要求孩子做得周全细致,稍有不如意便会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指责。长时间如此,孩子就会在潜意识中对自己做出否定:我的脑袋不聪明;这个事情我很可能会做不好;别人就是不大喜欢我……

解决之道:要让这类自卑的孩子学会自我肯定,首先要帮助他们从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获得一定的满足和动力。家长千万不要奢求孩子面面俱到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应该先鼓励孩子大胆去做,在孩子做事情的过程当中,家长要细心地观察,哪怕是发现一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家长都要当面给予表扬,从而慢慢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要让孩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做该做的事情,并要努力把它完成好,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功,同时也是对自身价值最高的肯定。

方法二:变更表扬的主语

家长在夸奖孩子时,往往会这样说:“你今天用彩笔画出了这么漂亮的画,我真为你感到自豪!”

其实这种表扬方式的力度并不大,且不能够充分有力地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是值得肯定的。

解决之道: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变更表扬的主语,学会将“我”改成“你”,把家长对孩子的赞扬改变成孩子对自己的赞扬。例如:“你今天用画笔画了这么漂亮的画,你一定为自己感到自豪吧!”虽然这是一种简单的变化,但是能让孩子充分地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就会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敢于大胆地去实践自己心中的想法及理想。

方法三:鼓励孩子正确对待批评

作为家长,往往很清楚孩子的想法,当孩子存有极强的自卑感时,家长就要在他的身边不断地鼓励他、支持他,让他听到更多表扬的声音。但是,当孩子离开家长的身边,走进幼儿园或学校的时候,老师和小伙伴、同学就不一定会了解他的想法,更不可能总是鼓励他。

刘群是个开朗乐观的孩子,但两年前的他却是个很内向的孩子,不愿意在人群前出现,不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默默地躲在教室的一角,静静地低着头看书,这一切都是因为老师对他的一次评价引起的。刘群有先天性口吃,所以他的表达不是很流畅,但并不影响日常交流。但是,在刘群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发现他讲故事不如其他同学流利,所以就说:“你需要加强口语锻炼,否则就与其他同学相差更远了。”从此之后,刘群就不愿意开口说话,因为他觉得老师不喜欢他,而且同学也经常笑话他说话慢。

孩子在离开父母以后,老师或伙伴们对他的缺点很可能就会“实话实说”,甚至有些调皮的同学还会故意拿孩子的缺点批评他。这时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不能惧怕这些批评,更不能选择逃避,因为逃避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解决之道:当孩子因为做错事情或因某些缺点而受到批评的时候,家长不妨直接告诉孩子,对待批评的最好办法就是去面对它,从中找出错误的所在,并及时改正。明智的家长会告诉孩子,错误和失败是前进的阶梯,因为改正错误之后,你才会取得新的进步,而且在以后的道路上,每当再遇上同样的困难时,你就知道该如何面对了。

让孩子正确看待批评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看清自己,对自己做出全面客观的认识,之后更有助于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不断前进的动力。

方法四:强化孩子的自我肯定

许多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其实往往是很偏激、不正确、不稳定的,很可能刚刚才建立起来的自信心,由于受到外界某件事情的刺激,顷刻间自信就又会瓦解。针对这种情况,孩子很需要得到外界经常且持久的自我肯定。

解决之道:强化孩子自我肯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将一本精致的日记本取名为“功劳簿”,家长可以要求孩子在这个特殊的本子上记下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即使孩子取得的成绩不是很好,进步也不是很多,但也要让孩子全部记录下来。告诉他,你付出的努力已经很多了,所以只有你有资格记下自己小小的“功劳”;还可以采用激励法,给孩子准备一些特别但实用的小礼物,如画册、玩具、小人书等,每当孩子取得一定的进步或是做了一件令他感到自豪的事情时,他就有资格获得礼物;第三种办法就是教孩子以一种“自言自语”的方式不断地对自己做出赞扬或是肯定,特别是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的时候,更要鼓励他对自己说:“我不是一个害怕困难的孩子,来吧,让我再试一次。”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自我肯定有着独特的作用,但它并不是一剂万能药。家长千万不要鼓励孩子在任何时候都使用自我肯定,一定要跟孩子解释清楚,使用自我肯定是需要把握一个度的,也就是说在使用自我肯定的时候,要学会分清时间、场合以及具体的事件,针对具体情况的不同,需要使用不一样的处事原则、标准和尺度。

家长要清醒地意识到,世界上即使有再好的良药,但如果服用的剂量过多、过猛的话,就会不利于病情的好转,所以要防止孩子过多地使用自我肯定。假如孩子没有分清其中的界限,那么,就很可能变成一个没有自知之明、不分是非、甚至唯我独尊的小霸王。这样的话,自我肯定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结果也会适得其反了。

给他心灵正能量

所谓自卑是指一个人严重缺乏自信,常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常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具体体现在遇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办起事来爱前思后想,总怕把事情办错被人讥笑,而且缺乏毅力,遇到困难畏缩不前。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这是一种人格上的缺陷,一种失去平衡的行为状态。

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妒忌、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拒绝交朋友、自暴自弃、回避竞争、焦虑等。自卑使人变得十分敏感,经不起任何刺激。一个孩子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发挥。

田艳是一个上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卷曲。性格内向、腼腆的她,在人面前不苟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她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很小,而且脸涨得通红。下课除了上厕所之外,她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只会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遇到节假日,父母想带她一起出去玩或是到朋友家做客,她都不去,她甚至连外婆家也很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