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3684400000028

第28章 教育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2)

在家里,金浩的表现更像一个小女孩。他不敢一个人待在自己的屋子里,总是要和妈妈一起睡。妈妈强迫他自己睡觉的时候,他也总是开着灯。金浩也很喜欢穿花衣服,妈妈带他去服装店的时候,他总是在女孩的衣服那里打转,还告诉妈妈哪件衣服好看。金浩从来不会像别的男孩子一样大声大气地说话。金浩妈妈非常发愁,对她的亲戚说:“我们家金浩一点没有男孩子的样子,这可怎么办啊?”

其实,金浩的问题就是因为长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使他形成了性别定义上的模糊概念。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尤其是对男孩子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父亲的存在有利于男孩子塑造自己的男性性格。男孩从父亲的身上学习说话的方式、与女性相处的方式,他们还会注意到父亲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时是怎样做的。对父亲的性别认同,会让男孩渐渐培养自己的男子汉气概。如果在这个时候,父亲的形象缺习的话,男孩子虽然模糊地认识了自己的性别,但是由于身边没有可以参照的对象,无疑就造成了他性别意识的模糊,使其没有正确的性别定位。

同样的,在幼年的时候,女孩会对父亲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感。父亲让女孩子觉得有安全感,而在与父亲的沟通中,女孩子也会变得坦然大方。在她以后的成长岁月中,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女孩子可以大方得体地和异性沟通和相处。

可以说,父亲是孩子性别定位的指南针,对孩子的自我认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爸爸要做男孩的榜样

周先生是一个非常喜欢喝酒的人,每天下班后,他都要到离家不远的小酒馆去喝点酒,而且经常喝醉。有一天,下起了大雪,纷纷扬扬的雪花很快就将路面覆盖起来。周先生下班以后还像往常一样,下了公交车就往酒馆走。走着走着,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叫爸爸。周先生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儿子在叫他。

儿子说:“爸爸,你站在那里别动啊。我要踩着你的脚印走过去。”看着儿子一步一步地踩着自己的脚印走向自己,周先生忽然想到,如果自己到酒馆去喝酒,儿子也会踩着自己的脚印走到酒馆里去的,这样只会让儿子看到自己嗜酒如命的样子。这样一想,周先生对走过来的儿子说:“儿子,我们回家去吧。”说完牵着儿子的手,父子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从那以后,周先生改掉了爱喝酒的毛病,他再也没有去过小酒馆,更没有喝得酩酊大醉地回家过。

父亲是孩子的榜样,尤其是男孩子。如果父亲是个稳重、顾家、有责任心的男人,孩子自然也能健康成长,而凡事就知道躲避、退缩的父亲自然就会教出性格软弱的男孩。

晓勇的父亲是一个普通工人,在晓勇的眼里,父亲就是一个遇到事情特别喜欢躲避、退缩的人。家里的事情父亲从来都不管,晓勇的妈妈身体一直都不好,父亲也不闻不问。过年的时候,晓勇和妈妈在大扫除,父亲就坐在一边看电视。妈妈生病了,也是晓勇陪着妈妈去医院。

晓勇记得家里装修的时候,要把一堆堆装修材料从一楼搬到三楼的家里,这自然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情,但是如果把这些材料放在外面,很容易被人偷走了。母亲同父亲商量说把这些材料搬到家里。当时,父亲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听见妻子这样说就直接嚷嚷着说自己腰疼,不能搬重东西。母亲看见父亲这样,只好一个人下去搬运材料。

晓勇跟着妈妈下楼帮着搬运,邻居也过来帮忙,父亲看见邻居来了才不好意思也下楼帮忙。晓勇悄悄地和妈妈说:“爸爸并没有腰疼啊。”母亲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晓勇觉得这样的父亲让自己很厌恶,他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的父亲。因为在晓勇的成长过程中,他从来没有看见父亲对家表现出责任心,而且父亲也从来没有关心爱护过自己和妈妈。在晓勇的心里,父亲的形象就是一只纸老虎,父亲的话对他从来没有震慑力,如果父亲要求晓勇做什么,晓勇总是在心里说:“你还没有把你自己要求好,就不要来要求我了。”

有一次,父亲要求晓勇把自己的袜子洗一洗,但是晓勇就像没有听见一样,继续在屋里做作业。

父亲跑过来说:“我说话你没有听见是不是?”

晓勇仍然低着头写作业。

父亲生气地打了晓勇一巴掌,晓勇抬起头来说:“你每次都把脏衣服带回家里让妈妈给你洗,我为什么就得自己洗袜子呢?”

父亲被晓勇问得愣住了,他根本没有办法来说服儿子,因为他比儿子做得还要差劲。

一个家庭里,父亲的角色包含着很多意思:责任心、坚强、顾家、保护家人等。如果父亲不能做到这些方面,总是表现出懒惰、懈怠、没有责任心的样子,男孩就会在生活中失去了成为男子汉的榜样,没有榜样的参照,自然也就没有上进的可能。

男孩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大,通常情况下男孩会把父亲当做本性别的典型代表。他会不断从父亲的身上学习男性特有的气质,也会模仿父亲的举止神态。如果父亲是一个优秀的人,男孩自然会从优秀的父亲身上学到很多优秀的东西,但是如果父亲是个懒散没有上进心的人,那么给男孩造成不好的影响是必然的事情。

在男孩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应该给男孩树立积极、健康的榜样形象,让孩子在父亲身上看见优秀的品质,因为言传大于身教。

女孩的自信心来自哪

父亲是女孩第一个接触的男性,特别是年纪小的女孩,父亲在她们心中的形象是最伟大的男性。所以,父亲不止对男孩才有影响,对女孩的影响一样非常的巨大。女孩子的气质、择偶标准等都和父亲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自信”。父亲的夸奖更容易让女孩子建立起自信。

马先生就是一个非常会夸奖女儿的父亲。马先生的女儿马卉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在学校里,马卉不但学习成绩非常好,性格也活泼开朗,和同学、老师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很多同学都喜欢和马卉交朋友,他们一致称赞马卉说她是个热情、开朗又喜欢帮助同学的人。

马先生说,其实马卉上小学的时候并不是个多么优秀的孩子,她甚至还有一些自闭。马卉上小学的时候因为长得特别瘦小,而且头发有点黄,脸上还有不少的雀斑,很多淘气的小男孩都说马卉像一个外国的丑小孩。马卉为此非常自卑,她曾经哭着回家问妈妈说:“妈妈,我不是外国人,为什么他们都说我是‘外国丑小孩’呢?”妈妈不知道怎样安慰女儿,只有抱着女儿叹气。

这个时候,马先生走过来说:“卉卉,爸爸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叫你。”

马卉看着爸爸问:“为什么啊?”

马先生说:“卉卉的英语不是很好吗?你不要忘了,你在少儿英语班的成绩可是第一名呢。这多棒啊,说你的那些孩子是因为嫉妒你的成绩啊。”

马卉听见爸爸的夸奖以后破涕为笑。但是,过了一会儿她又难过起来,她说:“爸爸,我是个丑小孩吗?”

马先生知道女儿瘦小的原因是因为她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便这样和女儿说:“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很丑的,长大了就会变得很漂亮。卉卉不是读过丑小鸭的故事吗?”

马卉听见爸爸的话,笑着点点头。

马先生又跟马卉说:“卉卉想快点变漂亮吗?”马卉赶紧点点头。

马先生摸着女儿的头说:“那么卉卉从明天早上开始就得早点起床,然后跟着爸爸去跑步。”

就这样,无论严寒酷暑马先生都带着女儿一起跑步。锻炼了一年后,马卉的食欲好起来,气色也渐渐变好了,原来又瘦又黄的小脸变得红润了。很多人见到马卉都夸她变得漂亮了。马卉高兴地说:“爸爸果然没有骗我。”

因为马先生经常带着马卉锻炼,马卉的体育成绩也大有长进。马卉每捧一个奖状回来,不管是什么活动的奖状,马先生都会对女儿竖着大拇指说:“你做得好,非常棒。爸爸为你感到骄傲。”

父亲的称赞让马卉更有自信,她不但学习非常努力,其他的方面也发展得非常好,英语更是突出,尽管只是个初中生,但是马卉已经获得了很多英语方面的等级证书。亲戚朋友们都羡慕马先生有马卉这样优秀的女儿,马卉的班主任也请马先生到学校给其他家长谈教育孩子的经验。

马先生说:“马卉其实不算聪明,她并不是传说中的天才。她对很多事情的领悟能力甚至比其他孩子都要慢,这一点她自己也非常清楚。有的时候,马卉也会因为做不出一道题而焦急哭泣。这个时候,我就会和她说‘天才有的只是一颗聪明的脑袋,你有的是努力和用心,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由此可见,你比天才厉害多了。”

马先生说,他不但经常这样鼓励女儿,还经常向女儿竖大拇指。每次女儿一看见父亲对自己竖起大拇指就会非常快乐。马卉说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是因为爸爸不断给自己信心,是信心让她不断战胜困难,取得了很多的成功。

父亲给女儿好的评价为什么能帮女孩子建立自信呢?因为女儿平时和母亲接触的机会比较多,而父亲和女儿接触的机会比较少,对于一些小事,父亲一般不会做过多的评价,所以,父亲的评价对于女儿来说会更具有分量。特别是将要步入青春期的女孩,这个时候是父亲帮助女孩建立自信的最佳时间。

父亲不应该吝惜对女儿的赞扬,应该鼓励的时候鼓励,应该赞美的时候赞美,女儿听到父亲的赞美,自然会变得自信起来。

父母不要因孩子翻脸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的角色很重要。如果父母扮演的角色不对,就会影响教育的效果。但在现实中,总有许多父母认为,要管教孩子,必须是一个家长要“严”,另一个要“慈”;另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才能教育好孩子。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所以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时,常常是父亲先打骂,母亲来庇护,或者是父母严格管理,爷爷奶奶阻拦。更有甚至,一旦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方式不一致,父母就相互指责,这就造成了父母在主观和客观上的教育态度的不一致。

其实,红脸白脸相配合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孩子在严厉的父母面前很老实,战战兢兢,唯唯诺诺,有话也不敢说,有理也不敢申辩,有事也不敢做,而当着温和的父母的面则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言行放肆,为所欲为,一点规矩也没有,其结果很可能使孩子欺软怕硬、见风使舵、看人脸色行事,容易形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事风格。

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态度不一致,相互指责,一方面很可能使孩子学会钻空子,出了事只告诉护着自己的一方,长此以往,孩子在家里找到了保护伞,以致家庭教育失去了约束力,父母在孩子心目中会因此而失去威信,而家庭成员之间也很容易因此形成彼此间的不信任;另一方面还会使孩子对家庭产生不安全感,而这种家庭氛围正是教育孩子最大的弊端。父母要在孩子教育中扮演好角色,并不是说两者的角色不能一样。相反,父母也好,爷爷奶奶也好,双方之间的教育态度都必须保持步调一致、互相合作,而不能彼此矛盾、相互拆台,更不能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而故意贬低另一方。即使一方对孩子的要求不合理,也不能自己单方面出面更正,而是应该与对方交换意见,由他自己出面更正。这样,既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维护父母的威信。

所以,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尽量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共同寻找解决问题最科学的方法,而不是相互指责。

和田已经上初中了,但他却非常不喜欢学习。为此,和田的妈妈决定为他请一个家教,而和田的爸爸觉得与其请家教,还不如控制住孩子玩电脑的时间,周六、周日送他去补习班,因为孩子每天都花许多时间在玩电脑上。就这样,双方意见发生了分歧,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而且本来是针对孩子的学习问题而争执,后来吵架的内容却涉及他们生活中的矛盾。

这时,和田的爷爷站出来解决了这一切。老人严厉地说:“你们的出发点很好,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可是你们为什么要相互指责呢?不能好好说吗?”

经和田爷爷这么一询问,和田的父母沉默了。在爷爷的带领下,全家人坐在了一起,商讨提高和田学习成绩的办法,最后他们做出了一个共同的决定,从根本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大家还为此做了明确的分工。

此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和田的父母也总是效仿这件事解决,再没有“脸红脖子粗”的现象发生。最令他们欣慰的是,和田很喜欢他们统一后的意见,他也开始对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

在每一个家庭中,由于生活背景、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夫妻双方在很多问题上都会出现分歧,这是很正常的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意见不统一时不要单纯地固执己见、否定另一方,也不要以孩子为筹码,去恶性攻击对方,说些伤害性、抱怨性的话。那样,不仅会破坏良好的夫妻关系,还会使本来好的初衷不能获得好的结果。正确的做法是抱着解决、商讨的态度,站在孩子的位置上进行思考。父母也可以找第三方来评判,求同存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父母之间在教育方式上有矛盾是难免的,只是有了矛盾要背着孩子协调,切不可把矛盾暴露在孩子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