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3684500000029

第29章 主角的亮相——列强登上历史舞台(3)

在蒙克为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扫清了道路之后,查理·斯图亚特于1660年5月率领一群长期亡命国外的保王党踏上了返回伦敦的道路,不久登上了王位,称查理二世(1660年-1685年在位),也有人称他为“进口”的国王。就这样,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

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查理二世一上台,立刻翻脸,把当初的宣言忘得干干净净,对参与革命的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并把克伦威尔的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重新施予绞刑,然后挂在审判查理一世的威斯敏斯特厅里示众。由于这一时期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时期,查理二世实行的一些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再加上他流亡期间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庇护,所以在执政后仍然受到路易十四的支配。他还一意孤行地把克伦威尔从西班牙人手中夺得的敦刻尔克廉价卖给了法国。这就使英国的对外贸易遭受了很大损失,他的独裁与残暴逐渐引起了资产阶级及人民的不满。

1685年,查理二世在资产阶级和民众的责骂声中去世,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即位。但詹姆士二世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其骨子里的残暴与反动比查理二世尤胜一筹。他即位后实行的一些措施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更遭到广大人民的反对。到了1688年,反抗运动相继兴起。由于詹姆士二世还残忍地迫害主教,所以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广大人民的愤怒情绪日益激烈,一次新的革命一触即发。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最终必须发动一次政变,结束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1688年6月10日,詹姆士二世的王后生了一个儿子,导致王位的继承权发生了变化。30日,英国议会向信奉新教的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威廉发出邀请书,邀请他立即到英国来保护他们的自由,此次邀请得到了威廉的同意。

1688年11月5日,威廉协同妻子玛丽来到英国,他们的到来受到了新贵族和乡绅们的欢迎,许多高级军官亲自去迎接。詹姆士二世眼见众叛亲离,只好无奈地再次逃往法国。

1689年2月,议会宣布威廉为英国国王、玛丽为女王,英国开始实行双王统治。随后,议会又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一系列的法令都是以有利于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宗旨。由于此次政变是没有经过流血而完成的,所以又被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彻底结束了专制主义统治,英国从此开始了君主立宪制的统治。

唯我独尊——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一种制度或者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存在,是需要一定的土壤才能生存的。法国的专制王权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而法国新的阶级关系的形成,为这种专制王权再次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地理大发现以后,工商业迅速发展,加之“价格革命”的爆发,使得贵族地主的固定地租收入减少,经济地位也在不断下降。由于他们依旧保持着各种政治特权,而这种特权又需要强大的王权来做后盾。新兴资产阶级是靠购买公债、向政府贷款和充当纳税人等手段聚敛财富的,这也是法国原始资本积累的主要特点。富有的资产阶级开始购买破落贵族的爵位及其产业,使自己步入贵族的行列,以便在经济和政治上与王权的联系更加紧密。为了能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做后盾,他们也极力主张加强王权。这样,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年-1483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很快就建立和发展起来。到法兰西斯一世统治时期(1515年-1547年)专制制度最终确立。法兰西斯一世铲除割据势力,停止召开三级会议,有什么重大的国家问题都由他和少数近臣做出决策。他还逐渐脱离罗马教廷的控制,实现教会的民族化,并使法国教会成为专制统治的工具。

法兰西斯一世统治时期制定并施行了一系列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策,如扶植本国毛纺织业,禁止进口外国呢绒,为本国商人争取土耳其各港口贸易的特惠权等。这样,资产阶级得到王权保护的同时,又巩固了自己的封建专权。此时,加尔文教在法国各地广泛传播,法国南部的封建贵族企图利用宗教改革来对抗君主专制,希冀恢复其往日的独立地位。而北部的封建贵族则以“保卫王权,保护天主教”为口号,同南部对立,两派势同水火,最终于1562年爆发战争。因为加尔文教在法国被称为胡格诺教,所以这场战争在历史上也叫“胡格诺战争”。天主教徒在王室的支持下于1572年的圣巴托罗缪节(8月23日)之夜,大肆搜捕屠杀巴黎的胡格诺教徒,导致南北矛盾更加尖锐,国家处于分裂状态。1589年,法王亨利三世在混战中遇刺身亡,胡格诺集团的波旁·亨利即位,称亨利四世,从此波旁王朝开始了在法国的统治。为了获取北部贵族的支持以及巩固自己的王位,亨利四世皈依了天主教,并把天主教立为国教,同时还允许胡格诺教徒享有信仰自由及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亨利四世还通过实行鼓励发展农业、扶植手工工场、发展海外贸易、保持关税等措施,使王权逐渐得到了巩固。

亨利四世死后,其子路易十三继承了王位(1610年-1643年)。路易十三任用首相黎塞留进行改革,逼迫教会缴纳巨额捐税;加强中央各部门的职能及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派遣监察官统揽各省行政、司法、财政大权,以此削弱地方贵族和各省总督的权力;同时还实行重商主义政策等。这一系列的改革使专制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巴士底狱的沦陷与法国国庆日

今天的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座广场,叫作巴士底狱广场。然而两百年以前,这里耸立着的是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监狱。巴士底狱高100英尺,有着厚厚的围墙,还有8个塔楼,上面架着15门大炮,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堆放在大炮的旁边。整座监狱居高临下,就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俯视着巴黎。那些曾经反对过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因此巴士底狱成了法王朝专制的象征和维护独裁统治的工具。

巴士底狱在发挥着禁锢作用的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坚固的要塞。法国国王查理五世曾经命令工匠,巴士底狱要按照12世纪著名的军事城堡的样式建造。当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防御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城跟前。然而在巴黎市区不断扩大之后,巴士底狱就渐渐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也失去了防御外敌的功能。到18世纪末期,它便沦落为控制巴黎的制高点和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18世纪后期的法国,由于国王和大臣们的挥霍无度,致使国库空虚,国王和大臣们就用尽一切办法去搜刮钱财,以便继续吃喝玩乐。1789年,法王路易十六召开了已经停止175年的“三级会议”,目的就是为了筹款。不料,第三等级的代表识破了国王的诡计,他们便向国王提出了两点要求:一、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确立为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二、改变以往的按等级的划分分配表决权的办法,要求三个等级共同开会,最终结果要按出席人数进行表决。国王路易十六见自己的目的并未达到,却被要求限制自己的权力气得暴跳如雷,他认为第三等级简直是大逆不道。于是,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军队调回巴黎,准备逮捕第三等级的代表。消息一传出来便引起巴黎人民的激愤,他们怒不可遏地走向街头冲进巴士底狱。于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大革命就这样爆发了。

1789年7月13日,成千上万愤怒的巴黎市民拥上街头,他们手里有的拿着火枪,有的握着长矛,有的举起斧头,呐喊着,像暴怒的大海一样气势汹涌地席卷着所到之处。人群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巴黎市区到处可见的是起义者的街垒。到14日的早晨,愤怒的人民已经夺取了整个巴黎,这时还有一座坚固的堡垒——巴士底狱还在国王的手里。

“到巴士底狱去!”起义者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拥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垒——巴士底狱。

市民和国王的军队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激战之后,国王的军队渐渐不支。威力巨大的火炮和有经验的炮手使得部分守军开始动摇并最终投降。吊桥徐徐放下,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的守军射来的弹雨冲了进去。

“巴士底狱被攻占了!”几乎所有的市民都在同一时间喊道,他们的斗志也更加激昂了。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爆发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拿起武器走出家门,,建立了国民自卫军,为维护自身利益和夺取市政管理权而斗争。即使在农村,也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的事件。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议会掌握了大权。同年,会议制宪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人权宣言》,通过《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至此,象征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被摧毁,也失去了它的作用。为了纪念巴黎人民英勇攻占巴士底狱的伟大功绩,法国人民就把7月14日定为自己的国庆节。

又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国的《人权宣言》

1789年8月4日晚,法国制宪议会为了讨论农民的土地问题紧急召开会议。会上,万般无奈的贵族和僧侣们纷纷表示放弃封建特权。5日至11日,制宪议会最终确立了一项关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方案——《八月法令》。法令规定:废除长期以来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以及劳役;废除特权等级制度;废除教会的什一税。但是,按照法令的规定农民却要高价赎买土地;而被没收的教会的土地也被分成大块大块地以高价出售,结果大部分土地落入资产阶级手中。从实质上来看该法令并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1789年8月26日,制宪议会再次通过一部议案——《人权宣言》,该宣言被称为宪法的序言。《人权宣言》的制定是以1776年北美的《独立宣言》为蓝本,以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为依据。宣言指出: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宣言宣布要取消等级差别,否定君权神授,规定每个公民都享有人身、言论、信仰等自由,并且具有反抗压迫的权利。《人权宣言》还规定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人权宣言》从根本上来讲是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它的颁布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它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把启蒙思想家所阐述的资产阶级政治主张确立下来。它提出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的原则,既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以至整个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又调动了法国人民反抗统治阶级封建专制斗争的积极性。但是,《人权宣言》也有它的不足,它宣扬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从某些意义上来看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然而,此时此刻的路易十六却在凡尔赛宫加紧策划反革命活动。他不仅拒绝批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还悄悄地向凡尔赛集结军队。路易十六的阴谋被革命领袖马拉在《人民之友报》上揭露了,马拉还号召人民向凡尔赛进攻。当时,由于雹灾歉收而处于饥饿中的巴黎人民看到报道后怒不可遏,纷纷响应革命。10月5日,成千上万的巴黎人民群众,在圣安东妇女的带领下,冒雨冲向凡尔赛进军,他们包围了王宫,高呼着“要面包”的口号。10月6日清晨,国王命令卫队向围堵的群众开枪。愤怒的群众不顾危险疯狂地冲进王宫,他们逼迫国王批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愤怒的群众还逮捕了国王和王后,把他们从凡尔赛押到巴黎,并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没多久,制宪议会迁到巴黎。此次事件成功地粉碎了国王的复辟阴谋,又一次挽救了制宪议会,把革命进一步向前推进。

1791年9月14日,制宪议会颁布新宪法,该宪法后来被称为《1791年宪法》。新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政权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立法权属于由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是立法议会;国王是国家行政机构的首脑,但只能依据法律的规定实行权利;司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法官,实行陪审裁判制。同时,宪法还宣布取消封建等级制度;在选举制度上规定“凡年满25岁,有财产并能缴纳直接税的‘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凡是不符合财产规定的为‘消极公民’,不具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制宪议会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方案:政治上统一行政区,把全国划为83个郡,取消内地的关卡和苛捐杂税;经济上废除工业法规和行会制度,取消商品专卖权,规定粮食可以自由买卖;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和货币。这些措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制宪议会还宣布国家监督教会神职人员;把教会地产收归国有,并分成大块高价出售。这不仅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又增加了政府收入,而且满足了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购买土地的需求。与此同时,制宪议会针对工人反饥饿的罢工、斗争,于1791年6月通过了一项法令,法令规定“严禁工人集会、结社和罢工”。这表明资产阶级刚刚掌握政权就学会了用政治手段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斗争限制在对资本有利的范围内。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制宪议会所通过的各项法令和政策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虽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统治,但却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