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3684500000055

第55章 按“规矩”办事——逐渐形成的世界格局(2)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惊起了国际社会不同的反应。苏联的反应最为强烈和迅速,斯大林称丘吉尔俨然扮演了一个战争贩子的角色。美国朝野也大受震撼,有人在国会中提出对丘吉尔的强烈批评,他们认为丘吉尔想把美国引入“最恐怖的战争”。

丘吉尔突然发表这场言辞激烈的演说既不是政治作秀,也不是心血来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新的格局,英国已经丧失了世界一流强国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政治新秀——美国。而作为新生势力的苏联,不仅是欧洲范围内力量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唯一能对抗美国的国家。更重要的是,三方利益冲突在不断升温,而斗争的焦点部分也越来越集中于东欧、中东、希腊、土耳其等地。

为了在这场强弱分明的局面中谋得自己的一杯羹,打算重新均衡欧洲的势力,不甘失势的英国开始寻求美国的支持,巧妙地通过“铁幕演说”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同时说出了杜鲁门政府的心声。虽然美国还没有准备好和苏联公开决裂,美国民众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所谓的苏联威胁论已经成了美国舆论界的主要声音,这场演说也成功地达到了它的目的——“冷战”就此拉开序幕。

祸患无穷的决议——蒙巴顿方案

1947年6月3日,时任大英帝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的蒙巴顿伯爵公布了一个令全世界为之哗然的消息:“1947年8月15日,印度将正式获得独立!”这个在历史上被冠名为“蒙巴顿方案”的政权移交方案,带来的并非自由与荣耀,而是连绵的战乱。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以其血泪为代价清偿了这个祸根。

在这个分治方案公布以前,印度共和国的奠基人“圣雄”甘地一直坚持印度是一个完整的民族,巴基斯坦不应该从印度被分离出去,他认为实行分治是一种“砍掉脑袋,摆脱了疼痛”的做法。当得知分治方案公布,并得到印度国大党主席J.尼赫鲁等人的首肯时,以平和出名的甘地也因此变得情绪激愤。

在数十个世纪里,正是在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共同创造下,南亚次大陆的文化才璀璨一时,直至后来英国充当起了他们的殖民者,这种共融的局面才慢慢受到了人为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兴起了民主解放运动的热潮。1946年2月18日,印度孟买港发生水兵起义事件,两万余名水兵参加了这场运动,三天后印度海军官兵也加入到起义的行列。这次起义虽然以英国殖民当局的成功镇压告结,但英国方面已经感到难以继续对印度统治了。1947年3月24日,蒙巴顿伯爵新官上任,发现印度管治起来十分棘手,开始酝酿着将印度划为分治区。在征得英国当局的同意后,这条被称为“蒙巴顿方案”的消息正式公布了。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巴基斯坦在8月14日正式宣告独立。第二天,印度自治领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也宣告了英国在印度长达一百九十年的殖民统治彻底结束。

英国离去时留下的“蒙巴顿方案”之所以产生了无穷的后患,是因为其核心是按宗教划分自治区域,从而遗留下了语言、文化和民族划分混乱等问题。英国人还蓄意制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分治方案中占总人口77%的克什米尔被归至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王公名下。这场蓄意制造的祸端很快就产生了效应。1947年8月,克什米尔境内的穆斯林土邦蓬齐发生起义,他们不仅成立了“自由克什米尔”政府,还加入巴基斯坦。这直接引发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第一次战争。1965年8月,印控克什米尔的穆斯林又再起事端,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号召克什米尔人民“摆脱印度军队的枷锁”,致命的印、巴冲突再起。此番战火在美国和苏联的干预下被平息,但印巴间的进一步冲撞也只是时间问题。

1971年11月21日,印、巴之间爆发了一场全面战争,战火蔓延了西巴基斯坦。印度在战事中步步得利,于12月16日攻占了达卡,次日巴基斯坦守军全线溃退。历时27天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以印度的胜利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东孟加拉脱离了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从此以后,印度在一方独大,南亚次大陆最大的争端不复存在了。

外星人的探访——UFO坠落罗斯韦尔

美国南部新墨西哥州的罗斯韦尔一带,腹地辽阔、人烟稀少。布拉索尔的方圆几千米的牧场就是散落于此大大小小牧场中的一块。布拉索尔带着儿子过着平静的生活,每天放牧、挤奶,再将牛奶运到外面出售。这样的日子很少有人造访,但安闲、惬意。

1947年7月6日傍晚,在他们眼里是一个很平常的暴雨天气,遮天蔽日的乌云黑黑地压下来,一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风雨过后的次日,天气不错,布拉索尔早早地带着儿子骑马出行,他们要去一千多米之外的羊圈,看看羊群是否遭到雷击。他们刚走出不远,就发现草丛中散落着许多发光的物体,看起来既不是陶瓷,也不是金属。而更让他们惊奇的是,在不远处还横卧着一个形同乌龟的庞然大物,它看起来不是飞机,也不像飞船。

由于担心是飞机失事,布拉索尔向镇长汇报了这件怪事,镇长马上将情况上报。空军基地情报官马赛尔上尉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了布拉索尔的牧场。马赛尔在现场转了几圈,先查看了一下散落在草丛中的残片,这些残片非常轻,但质地异常坚硬,马赛尔无法确定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当他看到坠毁物时,心里却犯嘀咕了,他本身非常熟悉空军和民航使用的飞机,并参加过多次坠机残骸的回收工作,但显然眼前的东西不是一般的飞机,那么,难道它是不明飞行物?

坠毁的东西虽然已经有所残缺,但轮廓却很清楚,它呈乌龟状,直径可达10多米。从结构来看,它有内外两个舱以及一个空腔的夹层。夹层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缆。内舱似乎是驾驶室,直径可达7米。舱内舱壁上有一块模板,上面镶嵌有很多形状古怪的控制钮。更让人吃惊的是,模板前面的4个座椅上,分别躺着一具尸体,他们被安全带紧紧地绑着。从外观看来,他们个头仅仅在一米上下,白皙的皮肤,黑色闪光的套服,脚上穿的鞋丝毫没有硬度。和普通人更大的不同是,他们有一个很大的头,鼻子也很长,嘴巴小,每只手上只有4个手指,指缝间长有蹼状的东西。

瞬间,马赛尔明白了,这些面目奇怪的人很可能是外星人,而坠落的物体就是飞碟!

五角大楼在得知消息后震惊了,立即命令马赛尔上尉严加保密,并迅速将残骸运到第八军总部空军基地。飞碟和外星人被送抵基地后,又由一位空军少校和众多新的护送人员运送到不同的空军基地,分头对飞碟的结构、材料以及外星人进行分析。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又开始对外平息发现飞碟的传言。拉梅准将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声称,风传的飞碟只不过是空军基地探测气象的气球在夜空中爆炸后的坠落物。而直到今天,关于上个世纪坠落于牧场上的飞碟和外星人,也不被美国当局提起,其中的内幕更让世人无从得之。

由捍卫尊严开始的战斗——以色列复国

中东是指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地区,具体是指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以及埃及等国。中东历来是是非之地,巴勒斯坦则是争斗的焦点。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全球进入了一个总体和平的时期,而这片是非之地依然硝烟未断。这期间,为争夺巴勒斯坦,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共爆发了5次中东战争。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的地中海、死海和约旦河之间,其第一大城市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这些特殊的因素筑就了巴勒斯坦独特的政治、军事及宗教地位。也正是因为这样,巴勒斯坦成了是非的焦点。早在犹太人复国之前,三大教派就为之进行了大小不断的数次战争。犹太人重建以色列后,那里更是危机重重。

犹太人的远祖希伯来人早在公元前12世纪就涉足巴勒斯坦,并建立了希伯来王国。后来希伯来王国一分为二,分裂为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并先后毁于亚述帝国和巴比伦王国的手中。此后的一千多年,犹太人被多次入侵,他们逐渐地散居在世界各地,从事商业经营的工作。到了19世纪,鉴于自身的商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西欧各国就故意制造民族纠纷,排挤犹太人,大批犹太人又一次背井离乡,流亡到东欧和美洲等地。而这种安居一隅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久,很快东欧的国家也开始排挤犹太人,甚至在沙俄时期还发生了有组织杀戮犹太人的事件。

受到欧洲和美洲国家排挤的犹太人,终于在19世纪末打出了“犹太民族主义”的旗号,开始寻求自己的出路。他们告知生活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正是因为受到歧视才失去了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所以,他们必须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身受民族主义精神感昭的犹太人开始从世界各地涌向他们曾经的家园——巴勒斯坦。到1947年,为复国而云集于巴勒斯坦境内的犹太人总数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之多,占据当地居民总数的1/3。而为了加强自己在中东的利益,英国和美国也站到了犹太人这一边。在英国和美国的斡旋下,联合国按照“分治”的决议,承认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成立,由本·古里安出任首届政府总理。这一行动立即激起了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强烈反应,在以色列国成立的第二天,五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共集结了4.2万人的兵力,分别从南、北、东三面夹击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就此爆发。

仰仗人多势众,五国联军在开战不久就占领了以色列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但是随着以色列开始从美国和法国购买大量武器,并大力扩充军队,联军的优势地位很快就丧失了。以色列反败为胜,袭击了沙德阿姆尔和拿撤勒,进而拿下了整个西加利地区,随后一举攻占了马哈纳和艾因卡里姆谷地。战事愈演愈烈,双方毫无停火的意向。

7月15日,美国提出的无限期停火提案在联合国通过了,但是以色列很快就撕毁了停火协议,他们在向埃及的进攻中步步告捷。12月28日,以军的机械化部队开进了埃及的西奈半岛,直逼阿里什附近海湾地区。就在此时,英国做出了强烈反应,声称若以色列不停战,英国将根据1936年签订的英埃条约“保卫”埃及领土的完整。以色列因此作罢。

1949年2月,通过联合国的筹划和主持,以色列分别与埃及、黎巴嫩、外约旦和叙利亚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中东战争就此画上句号。尽管战争中双方伤亡都非常惨重,但是以色列显然属于胜利一方,它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从此以后,中东地区也就埋下了诸多的危险因素,并在之后的数十年中接连出现了4次大规模的战争,而中东局势也并未因此好转。

大国强权的和平幌子——北约形成

1949年8月24日,为了抗击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正式组成了一个军事集团,定名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冷战开始后,美国于1947年先后打出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两张牌,从而确立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一方面,美、苏正式对立,美国开始竭力遏止苏联在东欧的崛起;另一方面,美国同时也在计划着抑制西欧局势,并推进它的扩张计划。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政治危机,不久,共产党掌管了捷克大权,这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欧国家的极度恐慌,为此英国、美国和加拿大3个国家在3月和4月针对如何将西欧国家的军事力量联合起来这个问题举行了多次会谈,最后决定拟订一项“北大西洋区域集体防务协定的计划”。这也就是北约组织的雏形。

同年7月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将尽快执行该计划,并预备马上和其他国家举行会谈。事实上,西欧国家与美国心中各怀鬼胎。战后苏联和美国的强势对峙的局面,让西欧国家感到威胁很大,想专心发展经济,让美国来承担沉重的防务包袱,而美国虽有控制欧洲的野心,但也不愿付出太高的代价。由此,双方的谈判一直没有进展。直到9月9日,各个国家才最终达成了一致协议,纷纷表示愿意承担缔约后的义务。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参加了签约仪式,正式加入了北约。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约》规定各缔约国家的义务,它要求各国应集体进行武装防卫,经过协商共同行动,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缔约国遭到攻击,其他的国家应联合武装力量共同进行抵御,以此维护北大西洋区域的安全。

北约的形成严重威胁了苏联的利益,为此苏联发表了强烈谴责,指责北约组织是美国和英国的侵略工具。不久后,苏联连同阿富汗、匈牙利、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缔结了华沙条约,作为与北约力量的抗衡。1989年后,苏联和东欧的政治发生了剧烈变化,缔结华沙条约的各国纷纷瓦解,华约组织名存实亡,直到1991年6月时宣布彻底解散。

而与苏联抗衡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却仍然保存着,它演变为美国和西欧其他国家推行极端霸权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