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3684500000057

第57章 按“规矩”办事——逐渐形成的世界格局(4)

1958年6月,阿里夫所在的陆军第三师第二十步兵旅接到命令准备配合约旦部队袭击叙利亚,破坏叙利亚和埃及的统一。阿里夫立即将此事告诉了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决定在部队途经巴格达时借势发动起义。7月14日凌晨5时,起义开始了,阿里夫率军队占领了电台,并通过电台发布了第一号革命声明,号召军队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推翻腐朽的封建王朝。这一号召立即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响应。嗅到了革命热潮的国王费萨尔和王储阿卜杜·伊拉伺机逃跑,结果没等逃走,就被革命群众处死了。

这一份革命声明将伊拉克所有的自由军官鼓动起来,他们夺取了军队领导权,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代表着伊拉克民众独立与自由的新一任政府随之建立,这便是以卡塞姆为总理的共和国政府,伊拉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天赋与使命——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拖着长长的尾气,飞向了浩渺的星空。自此,苏联拉开了人类航天史的序幕,人类开始了航天新纪元。只是谁都想不到,这件历史性的事件背后却有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谱写了航天历史新篇章的幕后主创、人造卫星的研制者与总设计师、苏联航天泰斗科罗廖夫,竟然是一个被判处死刑的囚犯。

科罗廖夫天资聪颖,并很早就开始展露才华。25岁那年,他写出了专著《火箭发动机》;26岁时参与设计出苏联的第一枚液体火箭;27岁时他的另一本专著《火箭飞行》也出版了;29岁时,苏联第一代喷气式飞机在他和其他科研人员的手中诞生。在科罗廖夫的一生中,接下来的岁月却因一场政治浩劫而布满阴霾。1937年斯大林发动了“大清洗”运动,苏联大批的科研人员在这场运动中身陷囹圄。时任苏联陆军参谋长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因涉嫌叛国被判以死刑,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被逮捕,而身为火箭主设计师的科罗廖夫同样被牵连,他被判处死罪,并被押送到西伯利亚一个渺无人烟的小岛上挖掘金矿。

虽然大批的科研人员已成为阶下囚,但要继续发展苏联的航天事业却少不了这些人。

不久,幸存下来的图波列夫便开始在监狱工厂里设计飞机,经他多次请求,科罗廖夫也被转到了第四号特种监狱工厂,继续从事火箭研究工作。尽管肩负着发展苏联航空航天事业的巨任,他们的身份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的科研工作必须在戒备森严的监狱工厂里进行,每天工作12个小时,这其间除了工作的交涉外,他们没有说话的权利,也没有行动上的自由。

即便如此,在这位航天巨人的手中,苏联第一代导弹和中程导弹相继问世。

1957年8月3日,科罗廖夫设计的洲际导弹试射成功,国内外哗然一片。同年10月4日,他设计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上蓝天,也使世界各国为之惊叹。

这位为苏联赢得了极大的荣誉,同时震慑了美国等军事大国的功臣,却仍然没有公开露面的权利。在苏联政府的安排下,科罗廖夫的生活境遇有所改观,住进了豪华的私人别墅,并配备了安全保卫人员。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的保卫人员竟然是当年监狱工厂里的警卫。

科罗廖夫保持着严谨而认真的科研态度,为苏联当局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科研探索。

此后,他又为第一艘载人飞船设计了火箭。取得卓著的成果后,科罗廖夫彻底变换了身份,成为前苏联的“重点保护对象”。然而,这并未洗去过往历史带给他心灵上的痛苦。1966年1月,这位航空事业的天才终于心力交瘁而死去,享年59岁。

圆人类的飞天梦——尤里·加加林的太空传奇

1961年4月12日上午9时7分,苏联“东方”号载人飞船在苏联哈萨克中部的拜努尔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经过108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并在萨拉托夫州捷尔诺夫卡区斯梅洛夫村附近着陆。人类首次进行这次太空旅行,总行程为40868.6千米,最大飞行时速达到2826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为327千米。而令世界为之瞩目的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正是“东方”号飞船的唯一乘员——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出生于1934年3月9日的加加林,是苏联斯摩棱斯克区克鲁什纳村的一位农民之子。15岁的加加林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工人,21岁时从萨拉托夫工业技术学校毕业。随后,加加林成了一名军人,在奇卡洛第一军事航空飞行员学校学习。1957年,加加林以一名出色的航空兵歼击机飞行员的身份光荣毕业。三年后,因为优良的体质和快速的应变能力而成为苏联首批宇航员之一。

1961年4月12日凌晨6时,在重达4.73吨,长4.4米,最大直径2.43米的“东方”号载人飞船内,身着鲜艳的宇航服、头戴密封头盔的加加林刚刚从升降机中走下来,静静等待着起飞的命令。莫斯科时间9时07分,支撑火箭的金属架向外自动分离,随着点火命令的下达,在巨大的轰鸣声与耀眼的火光中,“东方”号腾空而去。150秒后,飞船的头部整流罩飞离,飞船穿过了稠密的大气层,将遥远的大地、河流、村镇远远地抛在身后。摆脱地球的引力后,“东方”号飞船与火箭分离,成功进入近地轨道,并以每秒8000米的速度向前飞驰。座舱中的加加林有条不紊地观察和记录着周围的一切,并将详细数据报告给地面指挥所。

环绕地球飞行一周后,“东方”号完成观测任务,即将返回地面。这一段返回的路程并不比起航时轻松,如果飞船在运行轨道上发生故障,宇航员很可能会随飞船一起化为灰烬。返程的一开始,船载仪器很顺利地引导着飞船进入了返回轨道,而在进入大气层之前,意外发生了,密封座舱与仪表舱未能在预定时间分离,并且高速旋转起来。在这关乎性命的时刻,加加林却束手无策。幸运的是,在令人焦急的10分钟后,由于飞船与大气产生的摩擦烧毁了连接两个舱的电缆线,密封座舱最终与仪表舱分离了。

1961年4月12日10时55分,经历了生死考验的加加林在驾驶飞船遨游太空108分钟后,终于成功返回地面。这一刻,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加加林成为苏联家喻户晓的太空英雄,而他在太空之行中迈出的那一步更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光荣的印迹。

只有发展才有发言权——东南亚六国联盟

随着万隆会议和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召开,东南亚数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同时更加强了在各方面的沟通与交流。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五国在曼谷举行了外交部长会议,发表宣言正式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东盟地处亚洲东南部,北临亚洲大陆和日本,南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要道,这些地理优势赋予了它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东盟的成立对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改善以及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进而为东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东盟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发展中国家颇具影响力的区域性合作组织。

该联盟的前身是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以及菲律宾在1963年8月成立的东南亚联盟。基于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之间未解决的领土争端,该联盟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没有多少建树。

东南亚形势的真正改变发生在20世60年代末。这时期,在经历过20多年的独立斗争和国内动乱后,各成员国的政治步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各国关系也逐渐趋于缓和,经济发展成了各国的当务之急。此外,在国际舞台上,欧洲经济共同体正活跃起来。除了这些背景因素,东盟国家发生的一些政治事件也为东盟的成立准备了条件。1965年,苏哈托取代苏加诺执政印度尼西亚,结束了与马来西亚以及新加坡的对抗;1966年,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在沙巴的主权归属事宜上达成共识。

1967年8月8日,随着《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的公布,东盟正式成立。会议还同时公布东盟的宗旨。

当时共同发表宣言的国家包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1971年11月,由于苏联加强了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军事力量,东盟立即召开了外长特别会议,并做出了实质性的行动决议。成员国签署了东南亚《和平、自由、中立区宣言》,并拒绝将马六甲海峡国际化。之后几年,东盟成员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先后与中国开始了邦交关系。

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从印度支那撤军,越南局势变得紧张起来。为了保障自身的安全与经济稳定,1976年2月,东盟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了第一次首脑会议,会议通过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盟协调一致宣言》,为各国的政治协调和经济发展定下了更高的基调。

1977年8月,在吉隆坡召开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则进一步强调了东盟团结合作和协调联盟的对外关系。

1984年1月,文莱获得独立,并很快也加入了东南亚联盟。至此,东南亚六国结盟的局面正式形成,俗称东盟六国。联盟各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取得了骄人成绩,并且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看谁敢先开枪——古巴导弹危机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苏联和美国“冷战”的帷幕。在将对方设为假想敌后,双方拉开了军备竞赛。作为重磅性的军事武器,导弹成了双方竞赛的核心,苏、美两国争先恐后地研制导弹,并用威力超强的原子弹瞄准了对方。苏联的导弹基地架设在本土和东欧的一些盟国,美国则将其布置于本土和西欧的一些盟国。在这场潜在的竞争中,美国遥遥领先。美国的洲际导弹和轰炸机可以轻而易举地攻击苏联的任何地方,而苏联的导弹却很难威胁到美国本土,这成了苏联最头疼的事情。

在不知不觉中,远在拉丁美洲的古巴却成了两国对峙局面的一枚关键棋子。古巴和美国仅隔一道海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古巴都处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之内,直至1959年,古巴爆发了一场革命,亲苏的卡斯特罗成了古巴的领导人。在古巴与苏联的不断接触中,令苏联头疼的问题也迎刃而解。1962年,卡斯特罗访问苏联,双方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古巴在这项协议中表示支持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并暗中开始履行协议。

1962年10月,美国间谍侦察机在对古巴的侦察中发现了这一情况,他们预计到如果从这些基地发射导弹,全美国的任何地方几乎都在目标范围内。美国政府和议会得到这个消息后,举座哗然。10月22日,总统肯尼迪发表广播讲话,声称苏联在古巴修建导弹基地是美国人不能接受的,并警告苏联尽快将导弹基地从古巴撤销,否则将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与此同时,美国对古巴进行了严密的海上封锁,防止苏联输送军事设施和人员,并且严密注视苏联在古巴军事基地的一举一动。肯尼迪同时还启动了所有针对苏联的军事基地,准备随时开战。美国的强硬措施惹怒了苏联,两国军队全面备战,战争一触即发。

不过,鉴于对实力的考虑,赫鲁晓夫开始有所退缩。10月26日,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声明只要美国不入侵古巴,并且解除海上封锁,苏联将撤销导弹计划。

没等肯尼迪做出反应,赫鲁晓夫第二天又来了一封信,开出了另一个价码,即要求以美国从土耳其撤走导弹基地作为交换,但是肯尼迪没有答应他的要求。白宫甚至专为此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土耳其和古巴的导弹危机毫不相干。声明发表的当天,美国的一架侦察机在古巴上空被击落,驾驶员也命赴黄泉。考虑真正发生战争后,苏联的导弹会使美国遭到灾难性的打击,肯尼迪没有轻举妄动。之后,肯尼迪经过提醒,决定对赫鲁晓夫的第二封信置之不理,表示接受26日的提议,并希望马上达成协议。苏联方面对此立即做出了妥协,决定从古巴撤出导弹基地,而美国也随之解除了对古巴的海上封锁。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就此平息。

最肮脏的战争——美越战

1964年8月2日,风平浪静的越南沿海的北部湾地区却散发着箭在弦上的紧张气息。由于连日来美国攻击型航空母舰多次在北纬17°以东海域炫耀武力,越南海军进入了紧张的备战状态。现在,海岸边的雷达监视系统正一刻不停地旋转着,荷枪实弹的哨兵们专注地观察着海面上的一切。

午后,美国的“马多克斯”号驱逐舰公然地闯入了北越的领海,并对北越海军的严重警告充耳不闻。忍无可忍的北越海军发派出4艘鱼雷快艇。

在鱼雷的威慑之下,“马多克斯”号驱逐舰最后逃之夭夭。这成了“北部湾事件”的导火索。

“北部湾事件”是美国人赤裸裸的挑衅。在公然侵犯北越领海权之后,美国政府声称美军舰遭到了北越海军的攻击,美国将实施报复。8月3日深夜,美国驱逐舰再次闯入北越领海进行挑衅。8月5日,约翰逊向全国发表电视演说,正式下令对北越进行武装力量报复行动。当天,64架美国轰炸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对北越的4个鱼雷基地和一座油库进行轰炸。美国的这一行径激起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极大愤慨。8月6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谴责其行为。但美国军队依然我行我素,对北越进行持续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