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3684600000003

第3章 远古卷远古卷·扑朔迷离的大同社会(2)

从上古的原始社会到燧人氏时代,人类的语言已经相当丰富,人们用堆石记事、结绳记事。燧人氏将结绳记事的“结”刻在石头上,发明了最早的符号文字,最初的符号只有“○”、“△”、“米”三个,“○”代表大结,“△”代表小结,“米”代表重叠。符号文字不断增多,并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五千多年。继符号文字之后,远古时代又出现了图画文字。到了黄帝时期,仓颉对洛书上的符号文字进行深入研究,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并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并将象形文字作为本族的正统文字。仓颉庙的《仓圣鸟迹书碑》上的28个古怪的符号,相关学者将其翻译成:“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据说,这28个符号是最早的文字,记录了黄帝和炎帝同为部落的首领、天下的楷模,黄帝征服炎帝、战胜蚩尤,天下恢复安宁。

据说,最初仓颉也用结绳记事,但年久月深,绳结的大小和形状不易辨识,曾经造成黄帝和炎帝谈判的失利。为此,仓颉非常愧疚,辞去官职,四处遍访智者,寻找好的记事方法。几年后,仓颉回到故乡,深居村西的深沟之中,观奎星走势,看龟背纹理、鸟兽抓痕,望山川形貌,根据事物的不同形状创造出了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从蛮荒岁月开始转向文明时代。

废除占卜之术的人文始祖:颛顼

颛顼是五帝之一,据传是黄帝的孙子、九黎族的首领。他的父亲昌意是黄帝和嫘祖的次子,封于若冰,娶蜀山氏之女女昌仆为妻,后生下颛顼。

颛顼性格沉稳而有政治谋略,在15岁时辅佐少昊,管理九黎地区,后又封于高阳,故称高阳氏。黄帝死后,颛顼因有圣德而立于帝,当时他只有20岁。古人说他以水德为帝,将其称为玄帝。他在位期间,按照黄帝的政策治理天下,使社会安定平静。

据传,在黄帝晚年时期,九黎的百姓笃信巫教,人们迷信鬼神而不劳作,家家都有人做巫师,大小事情都靠占卜来决定,不再信奉和祭祀上天,不安心进行农业生产。针对这一情况,颛顼决定改革宗教,他亲自虔诚地到天地祖宗的灵位前祭祀敬拜,为百姓做好榜样。此外,他任命南正重管理祭天事宜,供奉神灵;任命北正黎负责民政,抚慰民众,并劝导人们根据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鼓励人们开垦种田。这样,颛顼禁止了民间占卜活动,让社会恢复正常秩序。颛顼被后人视为废除占卜之术的人文始祖。

帝喾:曹植口中的治世奇才

帝喾,姓姬,号高辛氏,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他是黄帝的曾孙,黄帝的长子玄嚣是其父,颛顼是其伯父。据说帝喾“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是华夏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帝喾15岁辅佐颛顼,30岁得帝位。在位70年间,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

帝喾“爻策占验推算历法,穷极变化,颁告天下”,据《大戴礼·五帝德》记载,他“夜观北斗,尽观日,作历弦、望、晦、朔、迎日推策”,“观北斗四时指向,以定节气;观天干以定周天历度。”他观察总结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四时节令,指导人们按节令进行农畜活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农耕文明进入一个新时代。

帝喾治国的方略是“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政莫大于信,治莫于大仁”。

他强调以诚信和仁德治理天下。《史记》中说他“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帝喾以诚信的形象著称于世。据说,犬戎房王作乱,帝喾占而不胜,故昭告天下,取房王人头者,可得千金,封万户,并赐帝女为妻。

盘瓠以过人的勇猛和智慧取得房王首级。他长着一个如狗头状的头。帝喾仍旧信守诺言,嫁女封邑于盘瓠犬。

作为一代帝王,帝喾可公正无私,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世人所敬仰,为后代帝王推崇。著名文学家曹植曾做《帝喾赞》,赞颂帝喾:“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月。”

美丽的十个太阳之母:羲和

羲和是中国的太阳女神,为东夷人祖先帝俊的妻子。据说,羲和生了十个太阳,还是太阳的赶车夫,掌握着时间的节奏,自西向东,驱使太阳前进。因为有这样的本领而被认为是上古时代制定时历的人。

在古代神话中,羲和最早是上帝的妻子,是生太阳的女神。因语音的变化,又分化为上帝妻娥皇、常羲二女神。后娥皇演变为舜妻;常羲为月亮女神,变为羿妻,后飞回月宫,为嫦娥。随着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羲和由太阳女神演变成太阳,后又成为太阳的驾车者。历史中,羲和、常羲则从日月的母亲演变为黄帝手下主管占日和占月的两个男性官员。再后来,羲和由黄帝手下一人演变为尧手下管理天文历法的二人或六人,六人分别是羲氏、和氏、羲仲、和仲、羲叔及和叔。

《山海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另据《尚书》和《史记》记载,羲和族人在汤谷祭太阳,于天台山观天象。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是羲和的后裔,他们都曾在山下尧王城遗址一带建立强大的东夷古国。

尧:第一个开辟谏言之路者

帝尧,姓姜,名尧,也称为唐尧、陶唐氏。他是帝喾的次子,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长。尧有圣德,深受人们爱戴。据说,尧设置管天地时令的官员,命其观天象,制定历法,教授民众耕种时令,征求四岳的意见,设立谤木,让平民发表意见。他还征讨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尧在位期间,治国安邦,各部落友好交往,形成国家的雏形。

尧以德政治理天下,设立多项政权组织,让官员举荐先人,予以重任,他用鲧治水,四处探访贤人。尧的功臣有9人,也有说是21人,人才济济。但是,尧恐怕埋没人才,经常到穷乡僻壤以及山野之间巡查细访,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能的人才。可以说,尧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辟谏言之路者。

尧选用贤臣,首次制定了历法。据《尧典》记载,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情况制定历法,后告知天下百姓,“敬授民时”。他派羲仲住在东方海滨观察日出的情况,将昼夜平分之日称为春分,据鸟星位置来校正;派羲叔住在明都,观察太阳由北向南移动情况,将白昼最长的一天称为夏至,据火星的位置来校正;派和仲住在西方观察日落情况,将昼夜平分之日称为秋分,据虚星位置来校正;派和叔住在北方,观察太阳由南向北移动的情况,将白昼最短的那天称为冬至,据昴星位置来校正。之后,尧将366日定为一年,每3年置一闰月,以调整历法和四季的关系,保证每年的农时都正确。后人将帝尧的时代称为农耕文化取得飞跃性进步的时代。

尧之子丹朱何以失去帝位

丹朱是帝尧之嗣子,尧说他“心既顽嚣,又好争讼”,因此让位于舜。这是后人推测的尧舜禅让之说。《山海经》中记载,丹朱有帝号,称为帝丹朱。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说丹朱:“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在汉代人眼里,丹朱是一位德高望重之人。《竹书纪年》记载:“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不与父相见”。可见,尧是迫于舜的威力,将帝位传给舜。并且,当时是家天下还是公天下,正处于激烈的斗争中。丹朱拥有极高的智慧,是世界围棋的始祖,从小极受尧的宠爱。但是,丹朱个性刚烈,行事有主见,却欠温和,故尧将其视为“不肖乃翁”。

也有说法是,当时,帝尧的中原华夏酋邦国家正面临危机。以舜和益为首的东夷与其他氏族部落欲篡夺帝位。于是,东夷的舜在尧前诽谤丹朱,挑拨其父子关系,并说动尧,将丹朱派到南边的丹水流域做诸侯。而舜代理执政后,囚禁了尧,并隐瞒真相,阻止丹朱看望尧。最终,舜逼迫尧让位于他。丹朱知道真相后,带领三苗之兵,讨伐舜,在丹浦展开大战。丹朱的得力大将巨人部落首领夸父“逐日”误入大泽而死,丹朱失去助力。而帝舜有以射箭若物的后羿部落的帮助。在这场战争中,丹朱失败,其后裔向河南、湖南、河北、山东等地迁移。

帝尧驾崩后,丹朱回华夏部落奔丧。因舜的“谦让”,丹朱称帝三年。但是大臣们都朝觐舜而不朝觐丹朱。舜说:“天也”,顺应天意,登上帝位,即位“尧舜禅让”。

中国第一位隐士:许由

许由也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的高洁清节之士、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时期,他曾率领许姓部落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活动。后来,这一代便成了许国的封地,许由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帝尧知道许由贤德,故欲禅让君位给他。许由辞而不就,后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到这些世俗之言,后隐居山林。许由死后葬于箕山之巅,帝尧封为“箕山公神,配食五岳,后世祀之”。据说,许由和伯夷是同一人,在尧舜时期,曾做过四岳(尧舜时代的四方部落首领)、秩宗、理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