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成就一生的理财计划
3686500000036

第36章 教育投资——为未来理财(1)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和知识将体现一个人创造价值的能力。一般情况下,高中以下学历的人,在应聘就业初期,一般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月薪一般也仅在600元左右,所得仅仅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大学本科毕业的人,在应聘初期一般即能从事技术岗位和初级管理工作,年薪在2~5万元。而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只要所学的不是冷门专业,在应聘初期,一般都可以当白领。到发达国家留学,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当白领,一般4年以内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教育投资。因此,对子女教育的投资真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明确了教育的重要性,就应及早为教育投资储备足够的资金,未雨绸缪,使家庭和孩子的未来都能朝着一个良性的轨道发展。因此,教育投资应摆在家庭投资的第一位,因为这几乎是我们这一生都要面临的一笔账。

其实教育成本日益高涨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欧美、日本的众多普通家庭都极其重视教育投资。在日本三大理财投资重点里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教育投资。为了准备充足的教育资金,每个家庭必须从早入手,为子女储蓄足够的教育基金。

一、教育投资的特点

教育不仅可以大幅提高人的文化水平与生活品位,还能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现代教育不仅是一项消费活动,也是一项投资活动,它是一种智力的投资。和所有的投资一样,教育投资也力求科学化,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教育投入的力度与方向和人力资本的升值是一一对应的。正因这一特性,使教育投资同样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财项目,为了促进合理的教育消费,金融部门也相继推出了“教育储蓄”等理财计划。

对每个家庭而言,教育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即自身教育投资和对子女的教育投资。这里我们重点谈论对子女的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也跟其他投资一样,需要具有理性的头脑、冷静的心态。投资决策虽然是家长的任务,但学习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地追求面面俱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那样得到的结果必然会事与愿违。不但孩子的学习效果不会好,家长的预期也难以达到,得到的将是双重的失败,甚至会贻误孩子的一生。

教育投资的回报是长期的,不可能像其他的投资品种一样,可以明确的算出投资回报率,所以,不能单纯地用物质标准来衡量。鉴于每个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差异,未必所有的孩子都能考上重点高中,最终进入名牌大学,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愿意走这样的道路。只有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你的教育投资就是成功的。

因为教育投资与其他投资品种有着不同的特点,所以要针对它的独特性进行区别对待。

每个家长所要面临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教育开支,还要承担起家庭中的各种负担。教育投资应从孩子早期做起,此时的父母大多还比较年轻,事业基础还不牢固,在教育投资方面要进行科学的规划,要兼顾到家庭的整体生活水平与教育投资均衡发展。

教育投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是从家庭理财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教育投资本身的特殊性来看,这种投资都要求具有非常强的抗风险性。投资的安全应放在第一位,其次要兼顾收益的可预见性和获利性。

跟其他投资不同的是,教育投资的回报不是仅仅以物质利益作为惟一的评判标准,它是对孩子的未来投资,在结合自己经济实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孩子的个性、学习能力和态度,切忌盲目跟风,更不能互相攀比。

教育投资不是单纯地以金钱来换取知识,它是一种物质与精神、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衍生的产物,需要家庭成员全方位的参与。只有家长与子女都对这项投资产生共鸣,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与计划,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样整个家庭才能和谐稳步地向前发展,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才能更加融洽。

二、教育投资的成本计算

计算教育投资的成本主要从直接教育费用与间接教育费用两方面来讲。在计划经济时期教育的费用是由国家和个人共同承担。然而,在现代社会,个人支付的直接学习费用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除了义务教育之外,高等教育的费用也很沉重,占教育投资的绝大部分,不仅如此,现在在职的培训和岗前的教育培训费用,也逐渐成为教育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投入在孩子身上的直接教育费用外,还有一些费用我们也不可忽略,那就是机会成本,也可以称为间接费用。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因受教育而可能放弃的收入,比如一个高中毕业生,基本上来说已可以参加工作了,这时候他就要面临两个选择:工作或者继续学习。

在机会成本的计算方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费希洛都曾有过研究。舒尔茨假定14岁以下的学生不存在因为上学而放弃收入的问题,他只把14岁以上的学生计算在内。他假定,若这些学生全部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全都进入工业部门,而且不存在因劳动力过多而引起工资率下降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计算:

把学生分为中学生和大学生两组,将就业时可能得到的收入与工业行业普通职工的收入进行比较。一个中学生如果就业,一年的平均收入仅相当于工业工人11周的平均收入;一个大学生如果就业,一年的平均收入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25周的平均收入。利用这个比例,在调整失业率之后,就可以推算其他年份的数字。

职工平均周工资乘以11,就等于该年中学生平均每人每年放弃的收入;乘以25,即等于当年大学生平均每人每年放弃的收入。

而费希洛则认为舒尔茨的假定不够充分。在他看来,不能假定所有的中学生都会去工业企业就业,还有可能进入服务业,或者进入农村劳动力市场就业。在这些行业,年龄上或许更小,有可能是10岁,比如保姆等等行业。那么从这时就应算作学生因上学而须放弃的收入。

虽然俩人的算法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教育成本等于教育费用加上学生放弃的收入。单就个人而言,教育的收益率是递减的,一是因为随着学校教育层次的升高,个人用于教育的费用也在逐年增多;二是随着年龄增大,因为学习而放弃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此外,随着年龄增大,面临升学与就业的抉择问题也更尖锐,其精神损失也越大,这是教育成本收益率变动的一般规律。

在进行教育投资的选择时,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子女的客观情况(如子女的年龄、预期的教育程度以及子女的智力因素等)进行仔细分析,以确定当前和未来的教育投资资金需求。

三、教育投资的收益风险

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了,与之相关的教育投资也由以前被人们忽略,到现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已做到了倾其所有。在中国,中等收入以上的夫妇都在为孩子建立某种教育基金,中等及中等收入以下的家庭也在为孩子储备教育基金,家庭教育投资已经成为家长们最重视的投资内容之一。

但是人们在选择教育投资时,常常会走入误区,很多家长感情用事,“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读书”。也就是所谓的“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把房子卖了也要供孩子上大学,甚至曾出现过父母卖血来供孩子读书的现象。父母的苦心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

如今,绝大多数人认同了教育投资,未雨绸缪已是很多人共同的心声。但是在进行教育投资的同时,很多人往往只看到了其收益和回报,而忽视了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中国古语说“舍得”,有舍才有得。教育投资也不例外,要想获得回报,必须得支付成本。但支付了成本却不一定能获得收益,这就是教育投资的风险。往往收益越大,所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家长倾其所有供子女接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但是由于就业的环境、人际网络以及自身的能力等原因,毕业之后不一定就能够获得理想的工作和收入。这样一来,家庭的经济窘迫状况也就不可能因为教育投资而得到丝毫改变,这便是投资教育要冒的风险。

我们身边不乏这样一些事例:有的家长收入很低,孩子也并非读书的料。但是父母却主观地认为不读大学难以有出息,就不惜东挪西借,交几万、十几万元的学费让孩子去读私立学校;有的家长还发誓“非名校不读”,结果孩子考上一般的学校不去上,连年复读,一考再考……

这样的教育投资方式都是极其冒险的,一旦教育投资遭到失败,学生和家长都将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那些不顾一切为孩子的教育付出高昂代价的贫困家庭,一旦投资失败,常会陷入选择的痛苦当中。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会有所谓的“读书无用论”。他们会由此抱怨教育及其收费制度的不合理,会把所有的一切归结为“供孩子读书”;而孩子也因为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无力回报,陷入深深的内疚当中,如果压力过大,甚至会发生无法挽回的惨祸。

随着收入水平和整个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投资在子女教育方面,这无疑是一个大进步。但是,教育投资也需要理性思考,要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也要有风险意识,更要根据家庭实际状况和子女学习的实际情况,清醒理性地选择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合理地权衡收益与成本,正确地对待教育投资的回报,尽量减少和化解教育投资的风险,避免因盲目投入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四、教育投资计划工具

如何进行教育投资计划,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工具,这需要我们依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认真地分析,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里,我们先围绕子女教育支出做一些对比性的分析。

假设孩子的培养目标是在国内拿到硕士学位,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费用准备采用年度计划完成。大学阶段预备4万元左右的费用,研究生阶段预备3万元左右,准备在13年当中分批分期地用一种渐进积累的方式完成。根据这类情况和子女的教育计划,我们来做一些比较分析。

先来看银行存款对子女教育计划的影响。目前已开办的人民币储蓄业务,存期最长、利率最高的为5年期,计息方式为单利。2003年11月城乡居民5年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2.79%,利息税为20%,扣除利息税后,年息实际收益率为2.232%。采用这个方法解决子女教育问题,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计算太复杂,其计划制订的专业性太强。比如,钱的投入是分期分批的,钱的使用也是分期分批的。在这期间,5年期档要转存1次,3年期档还要转存1次,单是本息的计算就大费周折;二是资金的收益率太低,几乎全靠本金来支撑。并且,利率还是个变量,它会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其次,再分析一下教育储蓄对子女教育计划的影响。教育储蓄是国家为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而推出的特种类储蓄品种,这个储蓄品种的适应对象是小学4年级(含4年级)以上的在校学生。储蓄的交费方式为月缴或分2次或2次以上存足(各商业银行的实施办法不尽相同)。储蓄年期分为1年期、3年期和6年期3档,1年期和3年期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利率计息。6年期按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利率计息。2003年11月,银行挂牌年利率分别为:1年期:1.98%;3年期:2.52%;5年期:2.79%。最低起存金额为50元,本金累计的最高限额为2万元。存期满,凭学校盖章的“教育储蓄证明单”作为储户(学生)支取本息时享受利率优惠和利息免税的确切依据。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储蓄品种还不太适应市场的要求,其缺陷有三点:一是本金的最高限额为2万元,这不足以完成子女教育投资计划;二是虽然存款享受了免税存款的优惠,但投资收益率太低;三是小学4年级以上才允许办理,获利的时间段也太短,算不上什么严格意义上的投资。

再看看国债对子女教育计划投资的影响。国债相对银行存款利率来说,一是利息收益要高于同档银行存款利率(免税后收益);二是存期有长也有短,且长期较多,收益也较为稳定。但是,从子女教育计划的执行难易来看,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第一,在低利率时期购买国债,将直接影响资金的收益率。从2002年国债的利率情况来看,凭证式5年期国债(第3期)的利率仅为2.36%左右,免税后比银行利率也高不到哪里去,也远远低于社会投资的平均回报率;第二,国债的发行一般是不定期的,有时还不好买,它与子女教育计划的严格执行,在时间上不一定能够匹配;第三,子女教育经费是分年度来支付的,而国债恰如整存整取的定期银行存款,如果兑付年期提前,则浪费了资金的实际使用效率;兑付年期推后,则会影响教育计划的执行。

外汇之类的风险投资对于计划让子女出国留学的家庭来说,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投资工具。它的优势主要表现为,美元与黄金正好形成了风险对冲,它能确保资本使用价值的稳定性,适用于富有的家庭进行投资。但是,对于那些工薪阶层来说,它每次需要投入的钱太多,而且不好操作。至于股票、基金、邮票、钱币、字画、古玩等,它们都属于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工具,不适宜计划性特强的子女教育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