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威镇河西,使韩人、秦人不敢东向,边境的安全为国内推行李悝的变法,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在魏文侯支持下,李悝主张政治上废止世袭贵族的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他将无功而食禄的贵族称为“淫民”,要“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经济上,尽力统一分配农民耕地,督促农民勤于耕作,增加生产;军事上,吴起推行征兵制,练就一支精锐的军队。他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还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是能身着全副甲胄,执12石之弩,背负矢50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一旦选为“武卒”,就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锐之师。经过严格训练,其“武卒”能全副武装,带三天的粮食“日中而趋百里”(《荀子·议兵》)。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士以明法。据郭沫若的看法,吴起对魏国兵制的建立亦有举足轻重的贡献,同时郭沫若还认为“武卒制”是“征兵制”的开始。
由于有吴起在边境上的保卫,魏国才能推行这些改革,才能使魏国一步一步地走向繁荣,日渐强盛。
当时,吴起任西河太守时威信很高,魏选相时,许多部将力推吴起,可是结果魏王却任命田文(魏贵戚重臣)为相。吴起对田文说:“请先生与我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领三军,使士卒乐于为国牺牲,敌国不敢窥测,先生与吴起谁行?”田文说:“吾不如先生。”吴起说:“治理百官,亲附人民,使财力充裕,先生与吴起谁行?”田文说:“吾不如先生。”吴起说:“镇守西河,使秦国不敢向东窥测,赵人和韩人听从,先生与吴起谁行?”田文说:“吾不如先生。”吴起说:“至此三项,先生都比不上我,却身居上位,为何?”田文说:“国君年少,国人心中疑惑,大臣没有亲附,百姓还不信赖,此时,是由汝来任相,还是由吾来任相?”吴起说:“应该由先生你来任相。”田文说:“这就是吾之位高于你的原因。”吴起于是自愧不如田文。
四、公叔算计,无奈奔楚
魏文侯去世,其子武侯即位,此时的吴起以威镇西河数十年,压得强秦不敢丝毫动弹而名震诸国。
《战国策·卷二十二》中记载:武侯与诸位大臣曾一起乘船顺西河而下,船到中游,武侯回首望着吴起说:“山河之险要,此魏国之珍宝也!”吴起对他说:“山河的坚固在于一国之君的仁德,而不在于山之险要。过去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但却因为不仁义,而被禹所灭。夏桀所居之地,左边有黄河、济水,右边有泰山、华山,南边有伊阙山,北边有羊肠阪,也因治国不讲仁德,而被商汤放逐。殷纣统治之国,左有孟门山,右有太行山,北面有常山,南面是黄河,但因为治国不讲仁德,而为周武王所杀。从以上历史看来,国家的稳固靠的是仁德治国而不是山河本身之险。假如陛下您不修仁德,即使是您身边的人也会成为你的敌人。”武侯对吴起的话十分赞成,于是,越发倚重吴起。
和鲁国的那些诸臣、将军一样,魏国的大臣也十分嫉妒这个臭名昭著但极有才华的吴起。魏国宰相田文死后,公叔继任宰相之职。公叔是魏王的驸马,一直嫉妒吴起的才能,想离间吴起与魏武侯的关系。谁知武侯却对吴起青睐有加,居然有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吴起。
公叔自己也是驸马爷,但是他的才能与吴起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假如吴起也做了驸马,只怕自己的相位难保。既然魏武侯早就听说过吴起母亡不孝、被恩师驱逐、杀妻求将的故事还有心嫁女于他,只怕武侯也不在乎别人挑吴起人品的刺。
公叔苦无良策,恰巧有一天,他的一个仆人闻知主人的烦恼后,献计说:“很容易把吴起从魏国赶出去!”公叔说:“该如何?”仆人说:“吴起为人有节操,廉洁而不拘小节,主人可以先向武侯进谏:‘吴起是个贤明有才能的人,而魏国属于小国,又和强秦接壤,据本相看,恐怕吴起不会长期留在魏国为武侯效命。’武侯必然要问:‘那怎么办呢?’主人可以趁机对武侯说:‘君侯可以把一位公主许配给吴起,如果他有意留在魏国就必定会欣然接受,如果不愿意留在魏国就必然辞谢。以此之法就可以探测他的真实想法了。’”
当晚公叔便在自家设宴请吴起到自己府上做客。吴起深感宰相器重,高兴之余,却愕然地发现堂堂一国之尊的宰相居然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不住手地端酒上菜,亲自服侍公主夫人。散席后公叔拉着吴起入内室,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向吴起大吐苦水,极言公主的刁钻野蛮、驸马生涯的辛酸苦辣。吴起感慨公叔的悲惨,只能好言相慰。
第二天,魏武侯问吴起是否有意迎娶公主,吴起想,做驸马的确可以一步登天,深得魏王信任,并且还有望登上相位。但转念想到做驸马竟是如此辱人,于是,他婉言谢绝了武侯的好意。魏武侯心想宰相所说不假,吴起恃才自傲,肯定不能久留我国。倘若吴起能够灵活多变,先屈居驸马之位,等待日后当上宰相再图改革、变法,壮大魏国,如不逞一时之快,而能够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岂不美哉?
善于察言观色的吴起知道自己驳了公主的面子,伤了王家的威严,得罪了魏王,只得顺着黄河南下再次出逃。在黄河之上,年近半百的吴起看见河西千亩良田,高高的城墙,城墙上高高飘扬的军旗,一向心狠手辣的吴起第一次洒下热泪,到底这是他为之热血奋斗数十年的土地啊!自己一离开,河西之地只怕很快就要易主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吴子之泣西河”的典故。吴起并没有料错,数年之后,秦国果然轻松地攻取了这块河西之地。
公叔担心吴起成为驸马之后,觊觎他的相位,相比吴起不服田文居上位,而与田文理论来讲,吴起坦坦荡荡,直面询问田文,要求田文与自己比较功劳;而公叔却设计陷害吴起,可见,吴起绝不是小人之辈,相比公叔的小人行径,叫尽显“君子坦荡荡”。
五、变法强楚,征战诸国
吴起奔楚之时,已过了不惑之年。经历了几十年的沙场风霜、政坛冷暖、沉沉浮浮,他极想过归隐的安定日子。于是,他在楚境安顿了下来。
春秋时期,楚国实力比较强大,楚庄王时曾雄霸中原。可是到了战国初期,贵族专权,政治腐败,楚国逐渐由强变弱,国势日下,在与各诸侯的征战中屡战屡败。
楚悼王继承王位后,昭、景、屈三大奴隶主把持着朝政,旧贵族势力十分强大,这些旧贵族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势,把楚国搞得贫困凋敝,民不聊生,军队日渐衰弱,因无力抵抗邻国入侵,而丧失大片国土。
楚悼王为了改变这种内外交困的困境,三番五次拜访隐居楚国的吴起,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吴起被楚王的求贤若渴所感动,遂来到楚王的王宫,楚悼王喜出望外,大摆宴席为吴起接风。席间悼王请教吴起:“君以为楚为何如此贫弱?”吴起回答道:“楚之所以贫弱,是由子楚之贵戚居多,势大,他们上威逼君主,下凌虐民众,致使楚贫弱不堪”。悼王又问:“君以为何?”吴起认为要改变楚国的现状,必须“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楚悼王在吴起的倡议下决定变法,但是吴起的变法遭到奴隶主贵族的反对。楚三大奴隶主之一的屈宜臼直接向吴起挑战:“汝之变法,变故易常,不守祖之法制,阴谋逆德,好用凶器,意图亡楚。”说吴起是楚国的“祸根”。吴起痛斥了屈宜臼的无耻之言:“唯有楚强,方争霸四方;唯有变法,国方强盛;因循守旧,亡国之危;欲阻止变法者,意欲国之亡,居心何在?”
屈宜臼不甘失败,继续在暗中策划阴谋,散布反对变法的言论,纠合其他奴隶主,叫嚣着要把吴起赶出楚国,甚至还带领奴隶主贵族闯入王宫威逼楚王杀了吴起,以铲除楚国之“祸根”。
吴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采取了断然的行动,用武力镇压了旧贵族势力的反抗,取得了变法的第一次胜利。接着,吴起辅佐楚悼王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变法:
第一,吴起主张“明法审令”,废除“世卿世禄”的世袭制度。为了加强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他起草了一套政治法令并昭告天下,让贵族和平民百姓都知晓楚国大法,尔后在楚王的大力支持下强制推行。
吴起首先改革了楚国的世袭制、分封制,规定凡是世袭爵号三代者,一律收回封爵,取消俸禄,废除其公族和世袭的特权。同时,驱逐那些不服从楚王管辖,称王称霸,虐待平民百姓的“宗室大臣”,把他们迁往地广人稀的边远地方,责令他们开垦荒地。
第二,实行精简统治机构,整理财政。他下令把没有能力和一些无关紧要的官吏一概裁减,设置精明强干的机构,任用贤德有才能的人来充任朝廷及地方的各级官吏。同时,禁止官员无故迁徙平民百姓,以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奖励“耕战之士”,以利于楚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以此增加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