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男人要懂交际学
3687300000012

第12章 情感润滑,融洽人际关系(1)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有时候需要一些感情润滑剂。懂得人情世故,做好了感情润滑,会为你的人际交往增添分数,让你在社交场合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真正的朋友要“对等”

在社会心理学关于“交换作用论”的叙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喜欢那些同样喜欢我们的人。”人们在选择人际交往对象时,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一般都会成为首要考虑的人选。其实,这是人际吸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效应:对等律。

一般来说,人们彼此间的交往都需要遵循对等律。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彼此间的交往大体上是一种对等的结合。事实证明,对等的交往才会有稳定的基础,不对等的交往就有不平衡的因素。所以,人们一般都在满足“对等”的范围内选择交往的对象。

人们都希望自己所交的朋友是一个不错的人,就算不比自己强,也应该与自己相去不远。人们希望自己所交的朋友能够帮助自己,最起码能够支持自己。在结交朋友的时候,每一个人内心都有这样的渴望。如果对方不能满足自己这种内心的需要,那么彼此的交往就很难继续下去,因而人人都在寻找有对等条件的交往对象。

但是,现实往往很难实现人们的这种愿望,因为要让彼此的情感完全处于对等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毕竟在生活中,“郎才女貌”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更何况人们在交友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高期望,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好的朋友,因为这样对自己的帮助会更大、更明显,结交有身份的朋友,最起码可以给自己“长脸”。很显然,现实中要满足这样的心理需要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人们的内心转而把对等效应“变相使用”,成为一种“等值交换”。譬如,有些人无论在文化、学历上还是身份上都很一般,只因为长得英俊或漂亮,就可以交到身份显耀的朋友。其实,这也是一种对等。

一个人其他条件一般,但相貌特别出众,也可能被评出高分。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讲,美貌是一种稀缺资源,它不像学历、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相貌是先天决定的,是没办法的事。这种先天的优势往往能够弥补一些后天的缺失。就好像做房地产生意,好地段是稀缺资源,边远地区的房子盖得再好,可能都不及好地段卖得好。在交往过程中,这种先天的优势就可以与文化、学历、气质、身份等具有对等的价值,因而有优势,彼此的交往就能够维持住。

相反,如果先天条件不足,人们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提升自己以达到对等定律的要求,结交到好朋友。

尽管在人际吸引过程中对等律普遍存在,但是也有特殊对等的现象。有些人能够超值发挥,突破一般对等律,获得长久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就好像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并不一定要擅长所有的体育项目,如果一个人所具备的特质属于稀缺资源,那么只需要一条就足够吸引他人了。

有位男士很优秀,可他的妻子从哪方面看都很平常,两人的条件相差很多,但他们一直不离不弃。尽管从表面上看,妻子和丈夫一点都不般配,可是人们都可以体会到丈夫对妻子的爱。后来,人们了解到两个人的过去,才知道了他们幸福的原因。

原来妻子与丈夫曾经共患难过,不仅如此,她一直悉心呵护丈夫,这种理解和呵护是丈夫在其他女人那里根本得不到的。他的妻子还特别善于理家,承担着照顾孩子、赡养父母的责任,在安排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了丈夫不可或缺的安全感。这些特殊的要素是外人一时难以了解也不容易看清的。事实上,两个人的稳定关系就来自于这种特殊对等。

关于对等律,婚姻如此,人际交往更是如此。

身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想与一个特别成功的人交朋友,本来论条件可能对等不上他,但是,假如能找到他的特殊需要,发挥对他的特殊作用,然后超值发挥,也可能取得成功。无论如何,都需要让自己的某一特殊资源触动对方。

首先,人们要想方设法提高自己。无论是学历、成就、气质、金钱,还是自己的等级和品位,都应该是可以提高的特殊资源,只有善于提高自己,才可能让朋友关系更长久。

其次,不要看不起境况不好的朋友。因为这样不仅会让你失去朋友,还会失去特殊的稀缺资源,对你交际圈的发展是不利的。

告诉他,是自己人

在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时间长了,彼此总会产生一些相同的东西。在交往过程中,有些交际高手会通过一些方法强化这种影响,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自己人效应”就是一种彼此影响下的心理现象。所谓“自己人”,就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善于交际的人会利用“自己人效应”在他人心中建立起归属感,以达到融洽双方关系的目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最初人们需要家庭,继而希望融入其他团体。群体的归属是人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当归属感被满足时,人们就可以从中得到温暖,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自己人”就是一个满足归属感的方法。

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如果找不到归属感,就会一直制造麻烦,永远无法安乐,这样既会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交往就是一个寻找归属感的过程。当你通过交往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子时,就满足了自己内心归属的需要。如果你想结交一个朋友,你就需要融入对方的圈子,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当一个人被告知是“自己人”的时候,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变得温暖起来,从而使他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利用“自己人”效应,满足人们内心的归属感要求,深入人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赢得他人的认可。

抗日名将冯玉祥的诗中曾有“重层压迫均推倒,要使平等现五洲”的句子,他以“要求平等”号召士兵起来反抗。事实证明,冯将军并非空口说白话的人,他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平等”二字。平时冯将军体贴士兵,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亲自为伤兵尝汤药,擦身搓背,与士兵一起吃粗茶淡饭。在这种行动之中,士兵们都感到冯将军没有架子,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因此把冯将军称为“真正的自己人”。

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就必须把对方当成自己人,通过“自己人效应”激发对方内心的归属感,这样才能拨动对方的心弦。

某中学校长发表以“矫正中学生早恋”为主题的演讲,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记得我年轻时,上课过程中总是禁不住看班上一个女孩,不知怎么搞的,当时脑子里总是会想到她。”在场的同学听后顿时鸦雀无声,这位校长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接着,他谈了自己对早恋的看法。学生们都觉得校长亲切可信,有些学生还把自己的早恋问题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校长,希望得到他的帮助。

很显然,仅仅通过威严、名望是难以说服别人的,即便你有好的建议,如果不能让对方信任,也难以让他接受。如果能够通过强化“自己人效应”来激发对方的归属感,那么取得别人的信任就不难了。

一般来说,在生活中碰到挫折或困难时,对归属感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事实上,很多事情并不是一个人所能承受的,这就需要更多人的支持。而在碰壁之后,受伤的心需要修复,这也离不开他人的帮助。

归属感包括5个维度:舒适感、识别感、安全感、交流感、成就感。对此,“自己人”都可以将这些一一满足。要想通过归属感来融洽人际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自己人效应”。当然,“自己人”不可乱用,应该掌握正确的方法。

首先,应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要让对方认为你是“自己人”,从而使你提出的建议易于被接受。如果你没有根据就称自己为对方的“自己人”,对方不仅不会信任你,反而会觉得你轻浮不可信,甚至怀疑你有所图谋。

其次,应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如果彼此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即使你的言辞表述富丽堂皇,也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无论是同甘共苦,还是换位思考,都是为了让彼此的心灵处于同一平面上,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共振”。要想取得对方的信赖,先要和对方缩短心理距离,与之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就能提高你的人际影响力。

最后,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果一个人缺乏良好的品质,即便他把别人当成自己人,别人也不屑于与之为伍。试想,谁愿意与品行不良之人为一伙?

总之,要想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融洽,就一定要擅用“自己人效应”。

悦纳对方,包容他人

包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精神上的一种成熟,同时,它还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人们在看透了生活以后得到的那份从容和超然。包容对一个人的为人处世非常重要,它常常融入在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当中,包含在人们的生命里。

能包容他人的人往往能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他们一般都有比较好的人缘,而这种好人缘正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助推力。

有一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由此可见,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有包容之心。能够包容别人的人身边往往有许多朋友,而且都是不容易背叛他们的朋友,这正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能够包容朋友的许多过失,使朋友都乐于和他们相处,并适时帮助他们。

在为人处世方面,应该有豁达大度的胸怀,这样才能更快地找准成功的方向。所谓豁达,即性格开朗;所谓大度,即气量宏大。能够包容他人的人,能和不同性格的人和谐相处,能够听得进批评自己的话,也能够做到忍辱负重,面对误会和委屈,他们也能很好地处理。善于包容的人能够不计较小事,常常是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别人。

一个善于包容的人身边会有许多知心朋友,他们能够与别人求同存异,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他们还能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尤其能认真听取与自己观点相反的意见。善于包容的人往往能不计前嫌,虚心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就会立刻改正,当和别人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能够主动检讨自己,而不是先想到推脱责任。

有的人之所以与人交往得不愉快,就是因为心胸有些狭窄,喜欢在小事上纠缠,时间一长,对他人的意见就变为成见,一时的怨气也就变成了怨恨,在感情上就会排斥对方甚至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包容对方,首先要学会悦纳对方。朋友之间相处,如果你不能接受他,那么你就不可能包容他。事实上,不仅友情是这样,任何感情都是从接受开始的。

美国有个越战归来的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可以吗?”

“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的。”

儿子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可是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哦,天啊!我很难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帮儿子出主意,“儿子,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也许事情会比较麻烦。”

通完电话之后,父母一直在等待儿子归来,然而,他们再也没有收到儿子的消息。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的一个电话。电话是警察局打来的,告诉他们去辨认儿子的遗体。当他们到达现场时,看到的是死去的儿子。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事实上,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与故事中的父母一样喜欢完美,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问题不在于对方完美与否,而在于你是否能悦纳、接受他。在对待朋友时也是这样,即使有了伤害,你也要学会接受,学会包容。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旅行,在旅行的途中,他们发生了争吵。其中的一个人扇了另一个人一个耳光,被打的人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在沙子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今天,我的朋友扇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前进,一直走到了沃野,于是他们打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是被打的那个人由于蹲错了地方,差点被水淹死,幸好他的伙伴救起了他。被救之后,这个人拿起一把小刀,在一块大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朋友救了我一命。”他的同伴看到他这个举动后很好奇,于是问他:“为什么我打了你,你要写在沙子上,但是我救你之后,你却刻在石头上呢?”这个人微笑着回答道:“当我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会把伤害写在最容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把这些伤害抹去的;当我接受了帮助后,我要让这些帮助留在我心底,任何的外在因素都不会抹去它。”

朋友之间相处时,伤害往往不是有心的,而帮助却是出自真心的,学会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包容朋友的过失,你会发现与朋友的相处将会更加融洽。

事实上,如果在小事上多一些包容,就会让你更加受人敬佩。包容是一种度量,想要学会包容,就要学会原谅别人,待人接物都不能过于苛求,要知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于苛求别人往往会把自己孤立起来。

包容是一种别样的魅力,它可以令人更愿意靠近你,它可以让人的形象更高大。当然,包容别人不是一味的退让和不分对象的宽恕,而应该是有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