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有志气的女孩
3687800000014

第14章 换个角度看世界(肖智媛)(2)

如果继续前进,一路上血雨腥风,没准什么时候就被冷箭所伤;如果就此打道回府,没能完成圣命,恐怕也性命难保。李邑想来想去,终于把一腔怒火都发到了班超身上:要不是班超整天想着立功,自己怎么会处在这尴尬境地呢?

突然间,李邑想到了一个自救的办法。于是他给皇上写了一道言辞极其恳切的奏章,说自己经过艰难跋涉,已经抵达西域,通过深入考察,发现开通西域的事业难以成功,没有必要再耗费宝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了。接着李邑笔锋一转,婉转而又暧昧地描述了班超在西域的生活,说这位远在西域的兵长使天天拥妻抱子,只知享乐,根本无心顾及国内的情况。

奏章送达国内,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因为当时通讯手段非常落后,所以人们只听说过班超在西域的威名,但谁也不知道他到底都干了些什么。许多人觉得,以李邑的地位,又是亲眼所见,应该不会信口雌黄。

班超在朝中的亲戚朋友知道了这件事,急忙向他通报了情况。长年在外征战的班超,面对敌人的刀光剑影没有皱过一次眉头,但面对来自内部的暗箭,却不得不低下了头。他对身边的人慨叹说:“我恐怕要被当世的人所怀疑了!”于是,他把爱妻和孩子送回国内,以此表明自己的清白。

好在章帝一向是个明察的人,从不人云亦云,他知道班超素来忠诚,肯定是李邑从中捣鬼,所以下诏书责备李邑说:“纵然班超拥爱妻、抱爱子,那远在万里之遥,无时不思念回家的士兵有千余人,为什么都能与他同心同德呢?”并且命令李邑要绝对听从班超的节制调度。

章帝又下诏给班超:“如果李邑能胜任在外事务的话,便留下办事。”皇上把对李邑的处置权都交给了班超,这是对班超的绝对信任。

班超的手下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都非常高兴,他们心想,这下可以好好收拾这个可恶的李邑了。然而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班超在李邑到达后,马上就命令他带领乌孙国的侍子还归京城。

班超的手下想不通,他们问班超:“大人,李邑先前亲口诋毁你,想要败坏沟通西域的大业。如今你为何不借着诏书留下他,反而还派他护送乌孙使者回国,这不是给你留下后患吗?”

班超回答说:“你说的话太浅陋了!就因为李邑诋毁过我,所以我今天才更要派他回去。我没有做过亏心事,为什么要害怕别人闲言碎语呢?如果为了我的一时痛快而把李邑留下来,那才是真正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

班超的一席话,让众人无不佩服班超过人的智慧和宽广胸怀。

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在他的努力下,建立了西域都护,使西域各国都臣服于汉朝,为扩大中国的版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成功,除了自身始终表现出来的决心、志向和勇气之外,也与他对人的宽容密不可分。他常常告诫手下:不计人过,便能消弥仇怨,也能消融遮望眼的浮云,这样自身就能够保持清醒、淡定与从容,做起事情才能得心应手。

感悟: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小人的诋毁与中伤,他们就像空气中的灰尘一样,令人厌恶但又挥之不去。不过其实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这样想:灰尘自有灰尘的妙用,如果没有灰尘的存在,又怎能看到那最为炫目的阳光呢?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我们自己躲进不现实的真空里,而是改变我们自己对待灰尘的态度。我们可以不去计较它的招人厌烦,而是让它折射出耀眼的光彩。班超不正是以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在历史里熠熠生辉吗?

驯马师的为师之道

它叫“超人”,是哈特养的第一匹马。“超人”6岁,非常漂亮,有褐色的毛发、黑色的眼睛和健康的牙齿。哈特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就喜欢上它了,并毫不犹豫地把它买了下来。

然而哈特对于驯马一无所知。养马人还告诉他,买下一匹未经驯练的小马,就像买了一件未做完的家具,必须经过精心的“雕琢打磨”,方能成为一匹称主人之心的好马。于是哈特只好请来了驯马师。

第一位驯马师悉心调教了“超人”6个月,但是它没有任何变化,仍然野性不改。哈特换了个驯马师,又白白浪费了6个月的学费,结果还是一样。这两位驯马师都向哈特抱怨:“你的马太野了,根本无法驯服它。”

哈特无可奈何地又找来一位驯马师。这第三位驯马师在看了“超人”之后,明确表示:只需要两个月,他就能交给哈特一匹驯顺的马。

这位驯马师好像经验很丰富,也比较有自信,哈特对他充满了期待。

驯马师还建议道:“不用每天都来看它,过一个月你再来,一定能看出变化。要是你天天来,我就没法驯练它了。”

哈特只得遵命。 他天天盼望着看到经过驯马师调教之后变得温顺的“超人”。

一个月后,哈特果然看到了变化——“超人”取得了明显的退步!当驯马师为哈特试骑时,它连甩头带尥蹶子,差点把驯马师摔下来!

然而驯马师一点惭愧之意也没有,他非常自信地说,“这很正常,有的马在进步之前必然先退步。”

这话听起来好像也有点道理,哈特不得不点点头。

驯马师又说:“你的马不一般,常用的方法都不好使。”

哈特开始怀疑这次的钱是不是又要打水漂。不过他还是决定坚持完两个月,看看到底如何。

又过了3周,驯马师终于通知哈特去验收成果了。

哈特心里想,很可能自己还得准备几个月的学费。可这次他错了。

驯马师给“超人”装上马鞍,骑了上去。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哈特简直难以置信。他亲眼看见,“超人”不但乖乖听从驯马师的指令,而且反应迅速,走步、快跑、慢跑、停止、转向,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完美得无可挑剔。

哈特十分好奇,他忍不住向驯马师讨教:“我也是从事训练工作的,不过我训练的对象是孩子。我的学生们也经常不听话。我很想知道,你是怎样驯好这匹马的?”

驯马师爽朗地笑了,他说:“你应该知道,谁也无法强迫一只体型庞大的动物做任何事情。在多年的驯马工作中,我总结出一个道理,要想改变一匹马,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在和一匹马打交道时,我惟一确定能够改变的就是我自己,所以如果马不听话,我就改变我的做法。我会不断变换驯练方法,直到找到最有效的一种为止。”

接下,驯马师列举了一大堆曾经对“超人”使用过的方法。他说:“你的马变好了,那是因为我变聪明了。它是个真正的挑战,逼得我不得不想出一个又一个的办法。不过这恰恰也考验了我能否不断地做出适当的调整。说实话,我很喜欢这样的挑战。”

驯马师的话引起了哈特的深思。他想到了自己的教育工作。其实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他根本无法强迫学生的言行,要想改变学生,最好的方法是改变自己。如果学生不听话,就应该改变教育方法,要不断变换方法直到找到奏效的方法为止。而那些很难教育的学生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考验,看他能否适当地调整方法……

哈特感叹道:“原来过去的十多年一直是我错了,我不该抱怨孩子越来越难教。我真应该好好反省,想想自己的教育方法了。”

其实驯马师的为师之道,又何止是训练马和学生的事呢?在我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的时候,在我们解决任何其他问题的时候,不也存在着同样的道理吗?

感悟:

当我们抱怨环境不如意、困难太大、处处有人作对的时候,为何不换一种思路,首先去改变我们自己。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要想改变世界,首先改变自己。”

外在的世界总是在发生变化,如果我们固守原来的一种方法,墨守成规,难免处处碰壁。如果我们首先改变自己,顺应变化,不断地做出相应的适当的调整,那么就一定会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最得意的时刻最危险

在印度热带森林里,居住着一些历史悠久的土著人,他们长期以捕蟒为生。

这些土著人捕蟒的时候,一般是两个人组成一组。他们在森林里搜寻蟒蛇的踪迹,发现猎物后,他们并不急于下手。他们知道,蟒蛇这种庞然大物发起威来可不是好对付的,就连最彪悍的豹子和凶残的鳄鱼都不是它们的对手。

所以在这种时候,有经验的捕蟒人往往会选择盯梢策略,他们甚至会守候上几天几夜。

他们到底在等待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要等待蟒蛇完成一次捕食活动。

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些土著人早已经掌握了蟒蛇的生活习性。一般说来,腹中还有食物的蟒蛇会安安静静躲在洞穴里呆上数天甚至数十天,直到消化完成排出粪便,这才开始进行下一轮捕食。

蟒蛇捕食时特别专注,它对周围的环境也非常敏感。蟒蛇一旦咬住猎物,无论猎物如何反抗撕咬,它也绝不松开,它还同时将自己长长的身子一圈圈地绕上来,紧紧箍住猎物,直到猎物窒息。

在确定了猎物已经完全不能反抗时,蟒蛇这才从容不迫地一点点吞下猎物。蟒蛇吞食的猎物,很多时候都是超过自身体重许多的动物。

这些有经验的捕蟒人会等待蟒蛇完全吞下食物后才出手。他们一个人扯开早已经准备好的大口袋,另一个就径直上去拖蟒蛇的尾巴。

令许多人惊讶的是,此时的蟒蛇正处在志得意满的松弛状态下,它们甚至没有察觉到这些土著人的图谋。

等到蟒蛇反应过来的时候,它的大半个身子已经被锁进了结实的纤维口袋之中了。此时,失去身体优势无法完成缠绕动作的蟒蛇,甚至不比一条大黄鳝更难对付。很自然地,它只有乖乖地成为捕蟒人的囊中之物。

在非洲,一向以勇敢著称的喀麦隆的格巴亚斯族人,也喜好这种世界上最冒险和最危险的职业——捕蟒。

不过,格巴亚斯族人捕蟒一般是集体上阵。

炎热的夏季,是母蟒在洞穴中产卵孵蛋的季节。此时,格巴亚斯人便相约前去捕捉蟒蛇。他们先用火烧掉荆棘树丛,开辟出长约百米的通往蟒洞的道路。他们用兽皮包裹了手和小臂,然后举着火把,钻进狭窄的蟒洞,直至发现蟒蛇。

他们胆战心惊地靠近蟒蛇,将火把放到蟒蛇头边,用火苗遮住蟒蛇的双眼,几个人上前抓住蟒蛇的脖颈。由于看不清眼前的情形,蟒蛇会任人抓住。如果蟒蛇想咬,猎人会把用兽皮包裹着的一只手伸过去让蟒蛇咬住。

此时,其余的猎人一起发力,硬生生地将蟒蛇拖出洞来,场面极为惊险恐怖,稍不留神就可能死伤多人。

蟒蛇一旦被拖出地面,便开始发起反击。它会拼命地缠绕住猎人的脖子。如果没有同伴帮助把蟒蛇拉开,猎人就会被蟒蛇勒紧窒息而死。

如今,格巴亚斯族中捕捉蟒蛇的猎人越来越少,因为年轻人都非常害怕,他们拒绝钻进洞里与蟒蛇进行生死搏斗。

同样是捕蟒,格巴亚斯族人兴师动众还险象环生,而印度土著人却可以凭两人之力就轻松完成。这种巨大的差异,原因就在于印度土著人选择了在捕获对象最为松弛的时刻下手。

蟒蛇在捕食之前是高度警惕的,而且充满了好斗之心。这其实也是森林中所有巨虫猛兽都有的生存本能。

而经过捕食的一番打斗之后,蟒蛇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它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胜利果实。此时,它的内心里再也没有战斗的念头和激情,伴随胜利而来的巨大满足感甚至让它淡忘了周围潜在的危险。

事实证明,此时恰恰是蟒蛇最不堪一击的时刻。而聪明的印度土著人成功利用了蟒蛇这一致命的弱点,轻轻松松地就让它成为囊中之物。

感悟:

或许,我们并没有嘲笑蟒蛇的资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人在目标没有达成之前,都可以做到“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一点也不敢懈怠;即使他们必须面对难以想像的困难,也可以毫无惧色地迎难而上。

然而,一旦阶段性的目标已经达成,他们往往就会显出志得意满之下的松弛和懈怠。他们不知道,此时恰恰是最为危险的时刻。历史上,勇猛如中国的项羽与法国的拿破仑,其实都是捕蟒故事的人类版本。

只放好一只羊

在德国,有一家连锁超市几乎喻户晓,据统计,全德国3/4的家庭经常光顾这家超市。顾客以这样的高比例去一家超市购物,不仅在德国,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这家超市就是阿尔迪零售商品连锁店,它是全世界公认的零售业航母。尽管年销售额达两千亿欧元的美国沃尔玛公司,销售额是阿尔迪的六倍,但阿尔迪每年经销的单件商品总价值却超过四千万欧元,是沃尔玛的三十倍。

而阿尔迪的制胜法宝只有两个字:简单。它简单到什么程度,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

第一,不做广告。直到今天,阿尔迪已经发展为拥有几千家连锁店的大公司,它仍然没有公关部和广告部。它的广告投入只占营业收入的百分之零点几。它向外界宣传自己的主要方式,就是每周出一张名叫“阿尔迪讯息”的商品彩页,告诉人们下周它将提供哪些特殊商品。

阿尔迪这种不遗余力压缩成本的做法换来的回报就是:节约下来的经营成本让利给了消费者。在阿尔迪,一盒36张两卷装柯达彩色胶卷只卖2.99欧元,价钱相大约只有专业用品商店四分之一。这种优惠的价格让利大大促进了商品销售的增加。

第二,商品单调。阿尔迪商场里只放着简单的600~700种商品,这与沃尔玛的15万种商品相比,实在是少得可怜。而且阿尔迪的每种商品只提供一两种选择,即同类商品之中最好的品牌;每一种商品也都只有一种规格的包装。

阿尔迪每间超市的面积大多都在1000平方米以下。店面装修极其简朴,商品摆放也很紧凑,除少量冷藏食品有冰柜外,大部分商品都放在原包装纸箱里出售,由顾客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