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每天学一点说话艺术
3688400000017

第17章 曲径通幽,学一点言语变通术(3)

其实,不光是身边的人,我们自己也会经常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么是自己失言失态,要么是对方反应不如预料之好,要么是周围环境出现了没有预料到的变化等等。这样的情景,往往会令我们进退维谷,感到狼狈不堪。为了不至于使自己久久陷于难堪之中,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技巧,针对具体情况替自己打好圆场。

假如无意说了伤害别人的话。即便别人表面上装作不介意,你也不能不作出任何反应,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真心实意地道歉。你可以说:“对不起,我为刚才的失言像您道歉。”“对不起,我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太不好意思了,请你原谅!”

如果是打招呼时,忘记对方名字。则可以尝试自报家门的方法,伸出手做个自我介绍,对方也十有八九会做出相似的回应。其实,在你忘记对方姓名的同时对方也可能忘记你的姓名,先说出你的姓名也会缓解对方的不安,并为他提供了自报家门的机会。

如果别人问到了你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可以转移话题或者装作没有听到对方的发问,随意插入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另外,沉默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你可以淡然一笑,对方就会感觉自己的问题有点唐突了。

总之,针对不同情况下的尴尬,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化解,以合情合理的解释来证明自己或他人有悖常理的举动在此情景中是正常的、无可厚非和合理的,这样一来,对方的尴尬解除了,从而维护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为送礼按个合情合理的“帽子”

常言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曾有人经过调查研究指出,日本产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礼物,不贵重,但却恰到好处。当然这句话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但是从这一点不难看出送礼的重要性。

如今社会,“利”和“礼”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几乎处处离不开送“礼”,朋友之间要送礼,恋人之间要送礼,上下级之间也要送礼。往往先“礼”后“利”,有礼才有利,这已经成了商务交际的一般规则。道理不难懂,但并不是送了礼就能办成事,只有有技巧的送礼,把礼送到人心坎里,才能表达情感、增进友谊、亲密关系。否则,送礼就会变成一件使双方都感到尴尬的事情。

李明达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认可。但是,眼看身边很多能力相当甚至不如自己的人都凭借手段得到了高升,而自己却一直原地踏步,心里多少有些难受。

于是,他决定鼓起勇气也走一走“送礼”的路子。这天,他买好了礼物之后给部门经理打电话:“王经理,你这个周末在家吗?”王经理说:“你有什么事情吗?”李明达说:“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去看看您。”

王经理一听立即明白了李明达的意思:“噢,我周末有事不在家,有什么事情回公司再说吧。”说着就把电话给挂了。

这一来,弄得就拘谨的李明达不知如何是好了,准备好的礼品只好原封不动地呆在自己家里的角落里。

李明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因为方法不对而没有如愿办成想办的事。

“先给个理由”已经成了办事和求人的首要条件,送礼也是一样,要师出有名,否则直白地将礼物奉上,会让对方感到很是突兀,人家想要,也因为抹不开面子或者其他的顾虑而不好接受。即使勉强收下了你的礼物,也会觉得很不舒服。但若能给送礼按个合情合理的帽子,收礼者就会觉得自然轻松许多。

与李明达相比,刘伟民就显得成熟了许多。

在公司两年,刘伟民深受上司的喜欢,也得到了不少提拔和恩惠,一直想找个机会向领导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一天,他去领导家拜访的时候,偶然发现领导家墙上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但是这幅作品看上去很明显是一幅拓片,与外边镶嵌的红木镜框很不搭调。刘伟民忽然想起自己的父亲有一位朋友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于是,便通过父亲向他讨要了一幅作品。

然后,刘伟民在一次与领导的闲谈中,借口说自己上次去看见领导家中挂着的那幅书法作品很是喜欢,恰巧自己有一幅XX书法家的字,希望可以同上司进行一下交换。上司本来就不太满意家里的这个东西,看有更好的书法作品,当然非常乐意。

于是,第二天刘伟民就拿来了字画,并主动安装到了领导家的镜框里,看着领导一脸满意的笑容,刘伟民知道自己这次的“送礼”算是成功了。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因此,送礼这项运动在人们的习惯性思维中总是包含了某种特定的意味,或表感谢,或有所求,不添加任何理由而轻易赠送的礼物总让人觉得难以心安。特别是当双方存在着利益关系的时候,为了避免对方因为顾虑而不好接受礼物,为送礼找一个自然而恰当的原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表示感谢或者有求于人时的送礼,最好不要太过大张旗鼓或者太直白,这样会在无形中让对方觉得尴尬甚至有压力。可以换一种委婉的方式达到送礼的目的,比如上述刘伟民所采用的方法就很巧妙。然后,再在之后的交流中叫自己的目的引出来,切不可将送礼和目的一起表述,“李经理,今天给您送来一幅字画,希望您能够提拔我成为部门主管”这样的表述方式怕是谁听了都不会觉得舒服。

还有,如果是普通的节日拜访或者日常送礼,就尽量不要显得太过正式,可以随意一些。比如,在探望好友时说:“这是特意给你买的水果”就不如“前几天朋友从老家带来了一些哈密瓜,挺甜的,带过来一些让你尝尝鲜”让人更容易接受,也显得舒服自然很多。不要担心对方不明白你的用心,这样轻松的送礼方式会令朋友对你更加感激。

总之,不管是给谁送礼,送什么礼,都不要太过直接,不妨多动动脑子,给送礼找个合情合理的理由,这样既让你得到了送礼的目的,也给受礼者减少了不少心理负担,这样两全其美的方式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将“好话”放到背后去说

喜欢听好话几乎是人类的天性,因为好话中饱含的赞美和夸耀能让人的荣誉感得到满足,会让人产生愉悦和快感,并对说好话者产生亲切感,继而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所以,为了使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顺畅,我们一定要学一点赞美的艺术。

但是,光是掌握表达赞美之情的语言还不够,赞美出了语言艺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点方式上的技巧。真诚坦白地直接赞美别人,固然能取得效果,但是如果能够将赞美放到背后去说,更能产生出奇的效果。

设想一下,若有人告诉你,谁谁谁在背后说了许多关于你的好话,你能不高兴吗?

《红楼梦》中就有这么一段描写:一日,史湘云、薛宝钗劝贾宝玉作官为宦,贾宝玉十分反感,对着史湘云和袭人抱怨道:“林姑娘从来没有说过这些混账话!要是她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她生分了。”凑巧当时黛玉正打算进到屋里来,从窗外听见贾宝玉的话“不觉又惊又喜”。

也许对于贾宝玉来说,这只是自己对知己的认同和对史湘云、薛宝钗二人的不满。然而,不论是在旁观者或者在林黛玉看来,这都是一句几句赞美的话。假如这话是当着林黛玉的面说,难免会让黛玉在两位姑娘面前尴尬难堪。但是,这样背地里的赞扬却少了这一层顾虑,令黛玉感到欣喜。

比如你和对门的张太太关系不错,你很欣赏她的厨艺,于是你在其它邻居面前进行了一番夸赞。然后,某天那位邻居见到张太太时对她说:“听你家对门的王太太说你的厨艺相当不错,改天一定得好好学学啊!”同一件事情直接听到或经由他人告知,究竟哪一种更令人高兴,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能得知了。

藏在背后的赞美之所以更受到当事人的青睐,除了免除尴尬的原因之外,主要是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加发自你内心。当面的赞美,虽然更加快捷,但是很可能会让对方会以为我们是在刻意奉承讨好,让人感到很虚假,或者疑心我们是否出于真心。但要是将赞美放到背后,通过第三者来传达,效果便会截然不同。背后的赞美,首先说明你没有一点的功利性,只是“无意”中说了别人的好话,此时,当事者必定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没有半点虚假,对于你这种由衷的赞叹,可以想象到被赞美者“辗转”听到你的赞美之词,心里该是多么的激动和高兴。而且即使在旁人看来,这样的赞美也会显得丝毫没有做作之感。

比如,假如我们当着上司和同事的面说上司的好话,我们的同事们会说我们是在讨好上司,拍上司的马屁,从而容易招致周围同事的轻蔑。同时,上司脸上可能也挂不住,会说我们不真诚。这种正面的歌功颂德所产生的效果是很小的,甚至还会有起到反效果的危险。与其如此,还倒不如在公司上司不在场时,大力地“吹捧一番”,这样的方式,不仅显得我们实诚、有胸怀,而且有事半功倍之效。

赵德知道德国历史上的“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拉拢一位敌视他的议员,便有计划地在别人面前赞美那位议员,结果,对方感动不已,与他成了无话不说的政治盟友的故事。于是,在职场上,赵德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招。

一天在与同事们闲谈时,赵德随意说道:“梁经理人真不错,工作能力强,处事也很公正,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能够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

正如赵德所愿,不出几天这几句话就传到了梁经理的耳朵里,梁经理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对赵德的品行赞不绝口。

赞美是一种学问,其中的奥妙无穷,但最有效的赞美则是在第三者面前赞美对方。这会让当事者更加乐意接受。如果这个人是你的下属,在深受感动之余,他会更加努力工作,以报答你的“知遇”之恩;如果这个人是你的上司,在你评价的认可下,他会对你刮目相看,更加信任;如果这个人是你的朋友,他会在深受宽慰的同时,认定你是真正值得交心的挚友。

所以,多在第三者面前去赞美一个人,是你与那个人关系融洽的最有效的方法。我们要想让对方感到愉悦,就更应该采取这种在背后说人好话、赞扬别人的策略。

不必担心背后说别人的好话,对方会听不到。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赞美的话绝对不会低于流言蜚语的传播速度,因为谁都愿意去当令人愉悦的“报喜者”。所以,你对对方背后的赞美,很容易就会传到对方的耳朵里。所以,尽可能大胆地将你的赞美放到背后去吧,这样即使是一句简单的夸赞也很可能比你挖空心思去想各种华丽的词语,或者费尽心机找各种场合去讨好别人的效果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