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3689100000037

第37章 位高善急流勇退,位低宜苛己修身(2)

当一个人有所成就时,他的一举一动自然就会受到人们的关注,正是这种关注,让成功者有了更大的虚荣心,于是有人心恋高位,不肯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希望这种关注是永久的,然而人们关注的不只有他们的成功,还有失败,对于一个已经拥有成功的人来说,失败似乎更为人津津乐道,哪怕只是一丁点的失败。与其让自己有增加污点的机会,何不选择全身而退,离开曾经的宝座,放下手中的权力,虽然面对谢幕时难免有些感伤,但总比让人遗憾终身好得多,况且,放下了手中的权力,从劳累中解脱出来,去享受生活,做些其他有意义的事情,那么谢幕时的感伤很快就会被冲淡。

权势过高,名望过显更要及时退避

《汉书·疏广传》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西汉时期有个叫疏广的人,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精通《春秋》,在家中招生教学。很多学生从远方赶来,投奔到他的门下。

汉宣帝听说疏广非常有学问,就让他担任博士、太中大夫一职。没多久,又让他做太子太傅,辅导太子。再过了一段时间,直接把提升为朝中的重要官员。

疏广哥哥的儿子叫疏受,他也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后来被推荐为太子家令。疏受待人接物非常谦恭有礼,有一次,汉宣帝到太子宫里,疏受上前迎接拜见,在酒宴时,他向汉宣帝敬酒祝寿,说话做事都很得体,这让汉宣帝非常满意,于是任命他为少傅,和疏广一起辅导太子。

疏广和疏受越来越受汉宣帝重视,他们二人常常得到汉宣帝的赏赐。太子每天上朝,他们二人总是一前一后跟从前往。这叔侄二人一起担任太子的老师,在国中一时成为美谈。

就这样过了五年,太子满12了,已经通晓《论语》和《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闻说人若懂得满足,才不会遭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才不会遇到危险。我还听说一个人功成身退,才合乎天道。现在我们二人每年俸禄都那么多,可以说得上是功成名就了,如果再不辞官而去,恐怕将来会后悔莫及。不如现在我们告老还乡,以养天年吧?”疏受欣然接受。

当天,他们二人就推称有病,过了3个月,疏广要求辞去官职。汉宣帝见他们二人的确已经老了,就加赏他们黄金二十斤,准他们辞官而去。

这二人在回乡之时,很多官员和乡们都前来送行,过路行人见了,都不无称赞地说:“他们真是贤人哪!”

一个人在权势过高,名望显著时,是非常容易招致他人嫉恨,正所谓,树大招风,即使不去招惹别人,也难免惹来灾难,假如再不知得收敛,不知何时就会被名声所连累,枉受无妄之灾。所以做人应懂得退避,尤其是在功劳过大,权势过高之时。

西汉的张良是汉朝的一大功臣,他被列为“汉初三杰”之一。汉高祖刘邦赞美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在汉朝稳固后,张是幸免没有被害的大臣之一。张良之所以没有成为“韩信第二”,这与他功成名就后的谦恭不无关系。

张良在年轻时就以谦恭、好学、聪明闻名的张良有“桥下拣鞋,拜师学艺”的经历,并以自己的谦恭得到《太公兵法》,获得真才实学,又因谦恭获得赏识和安全,说明他的聪明过人,识时务。人们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拥有聪明,并时刻谦恭。尤其在功成名就之后,更应该注重枝梢末节。

张良一心一意追随刘邦打天下,经常在危急时刻扭转时局。公元前201年的正月,平定天下以后,刘邦大封群臣,很多人都是凭着战功来封官进爵的,像曹参、樊哙、韩信、英布、彭越等人,可是张良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他凭什么封呢?刘邦对此的说法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与千里外,子房功也。”于是赐给张良三万户百姓,张良谢绝说:“我与陛下的相会,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陛下用我的计策,并万幸成功,这不过是我的运气好,没有陛下就没有张良。”官拜大司马的张良,选择了辞官归隐。

历史上有多少名人,在功成名就的情况下,因为不懂得退让而遭受祸患,正所谓“月满则亏,物盛则衰”,这本是天地人间的自然规律,大丈夫能伸能屈,才能有立足之地。身在高位,更应该谨小慎微,谦虚大度,在一个满是诱惑的世界中,我们应坦然面对名利,不恋高位,不恋权势。

春秋时代,鲍叔牙和他的朋友管仲分都做了齐国公子小白和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因为想让自己辅佐的公子当上君主,曾经用箭射杀过小白。可惜世事弄人,最后却是小白当上了国君,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登基,一方面重用鲍叔牙,把他封他为丞相,另一方面,他还想报一箭之仇,处死管仲。而高风亮节的鲍叔牙则表示坚决不接受相位,而是极力推荐管仲为相,鲍叔牙对小白说:“臣有五点不如管仲,对民宽缓,施恩于民,使其安定臣不如他;治理国家不丧失根本臣不如他;用忠和信使百姓凝聚,臣不如他;制定礼仪制度,使四方之人效法,臣不如他;拿起鼓椎槌站在军门擂鼓,使百姓增加斗志,奋勇向前,臣不如他。”

鲍叔牙的话打动了齐桓公,他决定见管仲一面。他发现管仲确有其才,是治国之良人,他们字字投机,两人三天三夜全不知倦。齐桓公最终重用管仲,此举使得齐国逐渐的强盛起来。公子小白的不计前嫌和管仲的治国之才成为一段美谈,而鲍叔牙也因功高盖世而不自居,且力推管仲而流芳千古。

我们站在高处时,应该有求低的心态,把自己的位置摆低,这样反而能更得人心,也才能更好地避免灾难,永留美名。

懂得反省自身,才能不断进步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照得失。”不管铜也好,人也罢,这些都是反省自身的工具,在我们的一生中,反省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世间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缺点,我们只有正视它,并努力改正,才能朝着完美更近一步。聪明人并不是不犯错,而不是犯同一种错,而反省自己,首先要承认自己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这样才能扬长避短,不至于犯相同的错误。只有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在什么地方,才能尽快改正这些不足。

几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因为是休息时间,大家都极无聊地评论别人的为人。坐在正中间的一个人眉飞色舞地说:“其实,小张的品行和道德都还是可以的,不过我实在忍受不了他的两个缺点,一个是不管在什么场合,只要他不顺心,就非常容易发怒,另一个缺点就是做事总是很冒失。”

另外几个人听到他对小张的这番评价,也都纷纷表示赞同,附和地说:“确实如此,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不巧的是,正在这时,小张刚好经过门外,听到大家居然聚在一起谈论他,而且说的还都不是好话,他忍不住冲了进去,对着这几个人大声吼道:“你们在胡说什么!”话没说完,小张就抓起坐在中间的这个人,上去就是一拳。众人见状,都上前阻止:“你怎么乱打人?”

小张气呼呼地说:“你们为什么说我喜欢发怒还有冒失?他居然在我的背后胡乱批评我,说我喜欢发怒、做事冒失,说这话一点凭证都没有,他说的不对,当然该打了!”

这时,小张身后忽然有人小声嘲笑说:“你现在就是不爱发怒,做事不冒失的表现吗?不用别人说,你现在的举动,不就证实了这一切吗?还要什么凭证!”

或许人们常常会忽略自己的缺点,可是如果有人指出你的缺点,你还是视若无睹的话,那就表明你的判断力有待加强。身为凡夫俗子的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是有缺点的,其实根本不必等别人来指出,如果我们善于自省,就能避免一些错误。智者与庸人的区别就在于智者懂得反省,而庸人则看不到自己的疏漏,更有甚者,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愿承认这些缺点,反而加以掩饰,这岂不是为祸患埋下种子?

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因为当时心中想着别的事,所以不慎说错了地理位置。没多久,一位女听众就愤怒地写信来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卡耐基被她骂火了,当时就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地理位置说错不算新鲜,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粗鲁无礼的女人。”

只是在愤怒过后,他并没有那么做,他控制住自己,反过来问自己:假如我是听众的话,或许也会有相同的愤怒,毕竟这是我的错,我的态度不够负责任。他尽可能站在那位听众的立场上来思考这件事情。于是,他打电话给那个女人,并再三向她承认错误,也为自己的口误道了歉。而这个女人则表示了对他的敬佩有加,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大凡身居高位的人,没有一个不想更上一层楼的,然而很多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一点点变得完美,那就要靠自省了。在我们成为一个有所成就的人时,就更易被人品评,所以,越是位居显要处,就越要经常反躬自省,此时的反省既是为了完善自我,也是为了自己的前程。

反省能让我们完善自我,孔子身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千百年来深受到人们的爱戴,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他代表的是完美,是仁德,他是如何做到的?仁德与完美是与生俱来的吗?事实并非如此,孔子曾对他的弟子说:“吾三日省吾身。”这便是他的为人之道,自省足以让自己弥补不足,让自己趋于完美。

反省是成功者的必修课,在这竞争如云的世界里,大家都实力相当,这时我们想鹤立鸡群,就要靠自省。谁都不可能不经历失败,然而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如果我们懂得自省,失败便是一次新的机会,自省后改正错误,必能重新走向成功。有人也许会说,反省不过是后悔,其实它与后悔不同,后悔永远无用,但是自省却会让人在后悔之后,不是消沉而是防止下次后悔。努力像一艘船,反省如一张帆,只有张起这张帆,我们才能乘风破浪向着成功的彼岸先进。

适时地把机会让给别人

许多人都有一个通病,在自己已经拥有足够多名和利时,也还是揽着很多东西不肯撒手,尤其是机会和风光,更是不肯让人一点,不让别人沾一点光。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人不但很势利,而且这种想法只会毁掉我们的前途。首先,想独吞风光的人会让人厌恶,没人愿意与你合作时,再大的帖子帽子都只是空头衔;其次,懂得退避,让给别人一些机会,会让我们在以后多个朋友,多条路走,这何尝不是为自己着想?

两位要好的朋友一起参加某次商业舞会。其中一个女孩相貌平平,另一个长得非常漂亮。在舞场上,男士们自然愿意和美女跳舞,于是漂亮的女孩频频受到邀请,可是在不知不觉中,人们就把相貌平平的女孩冷落了。漂亮女孩在舞池中看到朋友孤独地坐在角落,觉得很不妥,于是就像男士们托辞身体不舒服,并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去邀请和她一起来的女孩,男士们听后,都纷纷去请相貌平平的女孩跳舞,那个女孩的快乐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漂亮女孩不仅因此得到了男士们的另眼相看,相貌平平的女孩也知道是朋友故意给她机会,所以也对漂亮女孩非常感激。

有时我们所处的位置,其实正如那个漂亮女孩一样,对相貌平平的女孩来说,我们已经是高高在上了,没必要再锦上添花了,给别人一个机会,多交一个朋友岂不是更好,如果我们独揽风光,失去的可能不仅是朋友,还可能因为一个朋友而失去更多人的信任,这对我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许多事实都告诉我们,一定不要独揽风光,这样反而会让我们吃大亏。

一位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口才和学问都非常好,加上自己很努力,常常在访问的人要来之前,他先自己把那个人“研究”透,所以,他每次做访问都能很快切中要点,而且很深入。有时,嘉宾自己都说不完全的,他就来为其补充,甚至每次录制节目时,他都会先发表自己的一番独到见解,再来问嘉宾的意见。

你也许会想,这么努力和配合的主持人,上他的节目应该是件很轻松的事,可让人意外的是,很多人都不愿和他一起录节目。

与这个故事类似的还一个女孩的遭遇。Z是位非常漂亮且有才气的女孩,Z于大学毕业后,被系里的一位教授推荐留下来当了助教。这位教授的确非常有眼光,只不过加了Z一个小助教,系里工作人员就感觉轻松多了。Z做事非常有效率,曾举办了许让人交口称赞的活动,基本上每场活动的细节都是由Z一手抓的。

Z在大学做了一年的助教,想要升讲师,不过升讲师要凭硕士学位,所以她报考了系里的研究所。事实上这于她而言,只不过是个形式,因为出题的人都是系里的教授,都说照近水楼台先得月,她能考上几乎是没有悬念的。不过在放榜的那天,她却名落孙山。有人对此纳闷,细究起来。原来实问题不是Z的能力上,而是在她的为人处世。Z确实够优秀,可是却有处处抢人风头的毛病,这次没考中就与她的这个毛病有关。一次,系里准备了一个研讨会,她把记者们招呼得非常周到,大家也都对她提问,她当然高兴了,在一群记者中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但是等到教授准备回答大家问题的时候,却被记者告知资料已经足够了,教授脸上当然没有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