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操为抑制匈奴势力,把匈奴分为5个部分,任命刘豹为左部的统帅。刘豹有个儿子叫刘渊,年纪虽幼但俊秀出众,很有志向。刘渊长大后,文武双全,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体力超过常人。
后来刘渊被送往西晋做人质。晋朝有一位叫王济的官员很器重刘渊,多次向晋武帝举荐。
晋武帝召见了刘渊,大为倾心。王济对晋武帝说:“刘渊是一位文武英才,陛下把东南的事情交给他,平定吴国都不够他施展才能的。”
但是,晋朝的官员孔旬、杨珧说:“刘渊的才能确实很少有人能和他相比,但是却不能重用他。他非我族类,必然与我等不是一条心。”
晋武帝心中犹疑,只好就此作罢。
后来,凉州陷落,晋武帝问大臣李憙用谁为将去救凉州。李憙回答说:“陛下如果能给刘渊一个将军的名号,让他率领匈奴人向西进发,那么叛族头领树机能的头颅不用多久就能拿下了。”
这时,官员孔旬又说:“刘渊要是拿树机能的头示众,那么凉州的祸患就会更深了。”
晋武帝思考再三,还是没有任用刘渊。于是,刘渊又一次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刘渊很无奈,同时又有了危机感,他深知自己之所以不被举用,实际上是权力博弈的结果。有一次,刘渊对好友王弥说:“王济和李憙与我同乡很了解我,他们时常向晋武帝举荐我,这让我忧虑。”在刘渊看来,这两个人的推荐不仅帮不了自己,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祸患。
后来,齐王司马攸了解到刘渊的感慨,便把刘渊说的话告诉了晋武帝,并对晋武帝说:“陛下如不除掉刘渊,恐怕并州就不会安宁了。既然不能为我所用,那么就杀掉他。”
王浑听说要杀刘渊,坚决反对,说:“我大晋朝当前正在以信义来安抚异族,为什么为了无形的怀疑,就杀了入侍皇帝的儿子呢?这难道是大国的宽宏气度?”
晋武帝认为王浑说得对,便放了刘渊。
刘豹去世后,晋武帝放刘渊回家,刘渊继位做了匈奴左部帅。不久,刘渊称王,后来,他的儿子刘聪即位,灭了西晋,侄子刘曜即位,迁都长安。由此拉开了少数民族轮流入主中原的“五胡乱华”时期,造成了中原地区长达一百多年的动乱。
上下五千年历史告诉我们,行事要讲究中庸,要懂得明哲保身才可以出人头地,不能处处锋芒毕露。即使是无意中显示自身的才华,也有可能招致世人的非议。这种非议往往出于小人的嫉妒和害怕心理,害怕别人会超过自己的地位。因此为人处世要懂得韬光养晦。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在解决问题时只需要抓住关键,解决主要矛盾,其他的细节便可以迎刃而解。因为只有抓住关键,才能深入地掌握全局。在两军对战中,如果把敌人的主帅擒获或者击毙,其余的兵马不战自败。这便是兵法中所说的“擒贼擒王”之策。
擒贼擒王,出自唐代诗人杜甫《前出塞·其六》:“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擒贼擒王,就是捕杀敌军首领或者摧毁敌人的首脑机关,使敌方陷于混乱之中,最后彻底击溃之。在现代社会,擒贼擒王同样是一条充满智慧的策略。
李先生做了5年的秘书之后,去一个部门当主任,那部门总共有8个人,只设了主任,而没有副职。没到任之前,他想:有这么多年做秘书的经验,管7个人还不是小菜一碟?可是到任后才发现,这个小官不容易当。
原来这个部门是个落后部门,7个下属都松松垮垮,平时上班个个都迟到。虽然办公室设立了考勤制度,迟到要罚款,但谁也没当回事儿。刚上任的那几天,李先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下属们无精打采地进出办公室。
他真想大骂几句,但转念一想:若是真的闹僵了,以后的日子这么长,不好下台啊。
想到这里,李先生忍着,暗中观察办公室的动静,结果发现这些下属中有个“小头目”,这个“小头目”业务强、资格老、讲义气、有人缘,其他6个人都看他的脸色行事。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李先生心里就有了主意。
有一天下班后,李先生特意请那个“小头目”吃饭。“小头目”半推半就地接受了邀请。
酒过三巡,“小头目”的话就多了起来,他说:“你找我肯定有事吧?”
李先生诚恳地说:“我刚来的时候就看出来了,部门的兄弟都听你的。我就想请你帮帮忙,让大家上班积极点,我的工作也好做。我呢,在老板面前帮你说说话,这样你的机会也多一些。”
“小头目”点点头,说:“行,你想我怎么帮你呢?”
李先生也不客气,坦白地说:“明天部门开会,我强调一下出勤纪律。后天呢,你故意迟到10分钟,我罚你10块钱,你接受就行了。”说着,拿出10块钱给了“小头目”。
“小头目”想了想,说:“这个忙我帮了!”
第三天,“小头目”迟到了10分钟,李先生按章程罚了10元钱,“小头目”规规矩矩地交了罚款。这一幕,部门所有的人都看在眼里。
从此,再没有发生类似事情。年底,部门也被评为“先进集体”。
与其和一大帮人对拼,不如找到其中的“头头”,把“头头”制服了,做事就会容易许多。
古代两军对垒,白刃相交,敌军主帅的位置比较容易判定。但也不能排除这样的情况:敌方失利兵败,敌人主帅会化装隐蔽,让人一时无法认出。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气焰嚣张,连连大捷。有一次安禄山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士兵进攻睢阳。当时,御史中丞张巡驻守睢阳,一直婴城固守。敌兵攻城二十余次,均被击退。
尹子奇见士兵已经疲惫,只得暂且鸣金收兵。晚上,尹子奇的人马刚刚准备休息,忽听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急令部队迅速做好迎战准备。然而,等待了半晌,都没有人杀出城来,张巡“只打雷不下雨”,只是不时地擂鼓。
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整夜,所有的人都非常疲乏,有的士兵甚至倒在地上呼呼大睡。
这时,只听城中一声炮响,张巡突然率兵杀出。尹子奇部队惊慌失措,乱作一团。张巡一鼓作气,接连斩杀五十余名敌将。
张巡传出军令,立刻擒拿敌军首领尹子奇。但是他从未见过尹子奇,加上敌军处于混乱之中,更加难以辨认。
于是张巡心生一计,让士兵把秸秆削尖作箭,射向敌军。不少人中箭后发现,自己中的是秸秆箭,心中大喜,以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么一来,尹子奇就暴露出来了。
张巡急令神箭手、部将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一箭射出,正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鲜血淋漓。主帅一伤,军队顿时一片混乱,大败而逃。
在对抗中,抓住对方的主将或关键,可以省时省力,迅速地击败对手。如果常看足球,就会发现在赛场上常遭对方球员铲的人,往往是那些足球明星。领队遭受围攻是正常现象,这样做能削弱对手的力量,牵制对方的明星球员,是一种博弈策略。与人博弈,不可满足于小胜利,而应通观全局,抓住时机,擒贼擒王。如果错过时机,放走了敌军主力和敌方首领,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