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0几岁学点博弈论(每天学一点时尚阅读书系列)
3689200000043

第43章 信息甄别:擦亮眼睛防陷阱(2)

美国政府认为,当时市面上充斥着很多关于中国的消息,很多有一定分析能力的人都有可能将这些消息进行简单的罗列分析,这样就很容易制定出一份所谓的报告。这样的一份报告,要价这么高,是美国政府不能接受的。所以,他们放弃了获得这份报告的选择。其实,这份报告的价格对当时的美国政府来说并不是大问题,选择放弃归根结底还是他们在进行信息甄选的时候出了问题。

朝鲜战争是以中国的胜利结束的,美国的反对党在国会中弹劾政府的时候,花钱将这份分析材料买到了。这份分析材料中,罗列分析出了近百种因素,甚至连我国领导人的性格和脾气都做了系统的分析。这样一份报告对美国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但是当时的情况是,美国面临的方案有很多,面对的消息也有很多,在这样纷繁复杂的信息交替的环境中,如果没有一双慧眼,根本没有办法分析出自己应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资料。

战争就是一场博弈。信息的甄别在战争中是非常重要的,战争中的信息有很多,方案也有很多。很多时候,下属根据不同情报会制订出不同的方案,这个时候,将领就需要将这些方案反映出来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选择正确就能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获胜几率会更大。

隋朝末年,隋炀帝两次征战高丽(今天的朝鲜半岛)。他动用了百万大军,耗费了全国的仓库储备,使老百姓苦不堪言。百姓为此纷纷起义,国内一时陷入纷乱。

当隋炀帝的兵马到达北方的时候,有一个负责调配和押运粮草叫杨玄感的官员,在督运粮草的过程中,开始了谋反行动。后来的瓦岗寨首领李密这个时候正做他的谋士。当时,杨玄感虽然起义了,但是对下一步应该怎样走,却没有确切分析过。

杨玄感身边的谋士很多,向他提供了很多信息。但杨玄感对这些信息没有做出很好判断,李密也不知道杨玄感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决定,于是向他提供了这样几个方案。

李密对他说自己有3个方案:“一是,隋炀帝远征高丽,这样我们就可以到北方的蓟地(今天的河北、北京一带)去切断他的后路。这个时候,如果他回头来打我们的话,高丽的军队就可以与我们进行两面夹击,这样等到他的军队粮草用完,军心涣散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他致命的打击。”

杨玄感问道:“那么第二个方案是什么呢?”

李密说:“第二个方案就是,我们向西打到长安去。等隋炀帝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从都城洛阳到长安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时候他已经人困马乏,而您驻守的那里地势又非常险要,进可攻,退可守。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有利的。”

杨玄感问:“那么最后一个方案是什么呢?”

李密说道:“第三个方案就是进攻都城洛阳,因为隋炀帝大部分兵力都去打高丽了,现在进攻洛阳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洛阳城非常坚固,要想短时间攻打下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最起码要一两个月的时间,这个对我们的损耗是非常大的。如果隋炀帝得知这个消息,跑回来前后夹攻的话,我们就会进退无路,陷入绝境。除非赶在皇帝没有打回来之前就将洛阳攻下来。”

在这3个方案中,让军队走路最远的计策是第一个计策,但是这个计策也是对起义军最有利的计策,如果起义军去河北,就会使隋炀帝的远征军腹背受敌,前面有高丽军队,后面有起义军,这样很容易挫伤隋炀帝的军队。而第二和第三个计策虽然可行,但冒的风险比第一个方案要大得多。尤其是第三个方案,洛阳城易守难攻,短时间里打不下来,对起义军十分不利。

李密的分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谋划水平也很高。但是杨玄感对李密给出的方案,却是另外一种判断,他觉得李密比较有利的方案反而是对自己的起义军最不利的方案。

杨玄感告诉李密:“隋炀帝和官员的家属都在洛阳,如果我们能一举攻下洛阳,就会让起义军的声名大振。只要我们占领了洛阳,就一定可以让皇帝的军队受到震慑,让他们不寒而栗,不战自垮。我们何必要劳师动众去河北那么远的地方,这样的方法对我们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先占领都城洛阳,这样可以号召更多的人响应我们。这个方案是最好的。”

结果,他决定去攻打洛阳。但是,正像李密分析的那样,杨玄感的军队打的是一场消耗战。也就是说,他们耗费了很长时间,经过多场苦战也没能将洛阳城攻克。等到隋炀帝带着大军到来的时候,杨玄感的起义军在严重的损耗之下只能选择逃跑。但是,隋炀帝派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杨玄感无路可逃,但是也不愿被活捉。最终,他让弟弟将自己杀死。李密看到这样的结果,无奈之下只好逃走了。

历史上有很多关键时刻,谋臣在给主将出谋划策的时候往往都会提供两个以上的方案。这个时候,主将就要对这些方案进行有效甄别。如果信息甄别能力好,就很容易做出对自己有利的判断。反之就很容易做出像杨玄感那样的错误判断。将一个最不适合自己的方案,判断成是最适合自己的。

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人们面对的有效信息都不止一条,需要在对方提供的方案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信息的甄选有时候需要一定的成本,但总的来说,只要能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有效信息,这些成本都不会成为大问题。

全方位考虑,巧妙甄别信息

谈判专家史蒂芬决定在家里建造一个游泳池,因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斯蒂芬在建游泳池以前只是很简单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他要求这个游泳池长30英尺,宽15英尺,要有温水过滤设备,并且规定了游泳池竣工的日期。

虽然斯蒂芬提出了这些要求,但是在建筑材料方面,他并不在行,甚至是一窍不通。因此为了能建设好这个游泳池,斯蒂芬打了自己要建设游泳池的广告。

很快就有专门的建筑公司上门来为他提供服务。在斯蒂芬面前的是3家建筑商,他们提供了详细的承包列表。包括了各项设施的费用以及材料的费用。但是,这3家给出的数据都不相同,斯蒂芬作为一个外行根本无法判断出谁的报价信息更适合自己。为了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甄别,斯蒂芬约3家公司的主要负责人第二天上午见面商谈。

第二天,这3家建筑商都如约来到了斯蒂芬家里。斯蒂芬将他们一个一个地约见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商谈。首先,他让第一家建筑商来到办公室。这个承包商刚进入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稳,就向斯蒂芬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建设游泳池的质量是最好的。在讲述这些的同时,他还向斯蒂芬说明第二家承包商所用的温水过滤网是陈旧的过滤网。而第三位承包商现在正面临着一些工程上的官司,说不定马上就要破产了。

斯蒂芬听完他的讲述,没有说什么,接着就请进了第二位承包商。第二位承包商向斯蒂芬说,其他两家在承包工程的时候所使用的管道都是塑料管,只有自己使用的才是真正的钢管。

斯蒂芬接着又约见了第三位承包商。第三位承包商说其他两个承包商用的温水过滤网都是低劣的产品,而自己的则能够保证质量。并说其他的两家承包商往往拿到钱以后就不再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自己绝对会负责到底。

通过与这3个承包商的交谈,从他们给出的信息中,斯蒂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第一个承包商要价最高,第二个承包商的工程质量最好,第三个承包商要的价格是最低的。通过不断地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斯蒂芬决定用第二个承包商来建设自己的游泳池。但是,他只出第三个承包商的价格,经过商谈,他们最终达成了协议。

很多情况下,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商家知道的信息多,而消费者知道的信息是比较少的。但是,商家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会为消费者制订出符合自己消费水平的方案来供消费者做出选择。消费者在面对这些信息的时候,就要做出有效的信息甄别。哪一个才是最适合自己的——这就要求消费者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断。

信息甄别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是十分广泛的,在战争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中途岛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之一,战争中最重要的就是情报破译。但是,情报有时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地组合在一起,如果不加以筛选,就很难辨别什么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情报。中途岛海战之前,美国海军情报局在与英国以及荷兰相关单位紧密的合作下,开始破译日本海军主要通讯系统JN-25的部分密码。到了5月上旬,破解JN-25的情报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联军也因此有窥探日本海军计划的能力。在破解JN-25情报的过程中,联军获悉“AF方位”将会是日本海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然而“AF方位”的具体位置是哪里呢?这条信息里包含的内容显然是多重性的。也就是说它用这两个符号代表的地方是不确定的。怎样才能确定日军具体的目标是哪里呢?美军的一些高层将领认为“AF方位”就是中途岛,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是阿留申群岛。

为了能够正确筛选出“AF方位”的具体位置,一个年轻的军官突然想到一个计策。他要求中途岛基地的司令官向珍珠港发出求救信号,信号中的内容就是:中途岛的食用水供应站出了问题,现在整个中途岛出现了供水危机。这条情报很显然被日本人知道了,不久以后美国的海军情报机构就截获了这样一条信息,信息中日本人明确提到“AF方位”出现了供水危机。通过这样的甄别方法,美国海军很容易就知道了“AF方位”就是中途岛。

日本人的计划就这样泡汤了。他们精心准备的一场海战就因为中途岛莫须有的饮水问题被轻易破解了。

在信息甄别的博弈中,如果博弈的双方处在激烈竞争的地位,为了能迅速有效占领博弈的主导地位,就必须对对方的信息方案进行有效甄别,只有甄别出有利的信息,才能为自己赢得主动权。

然而信息甄别是需要成本的,有时候因为信息甄别的成本过高,所以作为需要甄别信息的一方不能有效进行信息筛选,从而就让需要甄别信息的一方处于博弈的不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