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男人要懂经济学
3689500000010

第10章 管理经济学,当好团队领头羊(1)

管理的目的是让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去完成既定的任务。管理的过程绝不等同于命令或权力,而是要运用经济学的规律,充分使用好有限的资源,利用各种方法处理好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协作厂商、企业内部组织等各阶层的关系,进行最有效的决策。

激励有技巧,让员工自动奔跑

曼昆是一位经济学大师,他说,由于人们通过对利益与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做出决策,所以,当利益或成本一发生变化,人们的行为也会随之改变。换句话说,就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打个比方,当桃子的价格上涨时,人们就会决定多吃枣少吃桃,因为购买桃的成本高了。而与此同时,桃园决定招聘更多的工人,以便多摘些桃,因为出售桃子的利益也高了。我们知道,价格会影响市场,而在这个时候,对桃市场来说,买者与卖者行为的影响对于了解市场怎样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员工的潜力在无激励的环境里只能发挥出20%~30%,而相同的员工,在良好的激励环境中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甚至是100%。由此可见,在企业中,每位工作人员都需被激励。

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目的,而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就是员工业绩的最大化,所以管理者必须对激励的及时原则进行把握,以达到员工业绩最大化。在员工有了良好的表现时,就要马上给予其奖励。不应等到企业发年终奖时,才准备犒劳员工。时间等待越长,奖励的效果越不可能见效。企业管理者应该清楚的是,激励员工,受益的不仅是员工,从中受益更大的是企业。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激励理论中最为大家所熟悉。马斯洛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把人的需要由高到低分成了5个层次: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社交和归属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马斯洛还认为,人所需要的有轻重层次之分,要想实现更高一级的需要,就必须使排在后面的那些属于低级的需要获得满足。这样,就为激励指出了重点,根据马斯洛的观点,假如希望某人被激励,首先就需要对此人目前所处的需要层次进行掌握,然后,再对这一层次或在此层次之上的需要进行重点满足。例如对于乞丐来说,食物是他更渴望得到的东西,而并非对其容貌的夸赞。

激励机制既能把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能使团队业绩得到提高,从而实现“双赢”的目的。它能有效地使得过且过的行为得到控制,可以让工作更有效率和生机。有这样一句名言:“人们只有在被督促和被追赶中才能进步。”它说的也正是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因此,在一个组织中引入激励机制,那是非常必要的。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条猎狗在追赶一只兔子,可是,追了很久也没有追到。

羊看见了,便嘲笑猎狗。而猎狗却回答说:“我跑只不过是为了一顿饭而已,而它跑却是为了生命呀!”这话被猎人听到了,猎人就想:猎狗说得没错,那我得想个好办法才能获得更多的猎物。

于是,猎人又买来了几条猎狗,只要可以在打猎当中抓到兔子的,就能获得几根骨头,抓不着的就没饭吃。果然,这个方法很奏效,猎狗们因为全都想抓到更多的猎物而纷纷追赶兔子。可是,这样过了一些时间后,问题就又出现了。小兔子容易抓,大兔子却难抓,可获得的骨头却同样多,这个诀窍被猎狗们发现了,于是,它们就只抓小兔子。

猎人对猎狗们说:“你们最近怎么抓的兔子一天比一天小了?”猎狗们回答说:“这又没什么区别,我们何必费那么大的劲去抓那些大的呢?”

猎人想了一会儿后,决定将只要抓到兔子就能获得骨头的这一规定取消,而是采用了新的方法,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对猎狗抓到兔子的总重量进行一次统计,然后根据重量来决定其在这段时间内的待遇。于是,猎狗们抓的兔子的数量和重量都增加了。

猎人很高兴。但这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猎狗们抓的兔子又少了许多,且越是有经验的猎狗,抓兔子的数量就越下降得厉害。于是,猎人又跑去问猎狗。

猎狗们说:“我们将最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您,可是,我们也会慢慢变老,当我们抓不到兔子的时候,您还会给我们骨头吃吗?”

猎人通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将所有猎狗们抓到兔子的重量与数量进行了汇总与分析,规定猎狗们假如抓到的兔子超过了一定的数量后,就算抓不到兔子,每顿饭也能获得一定数量的骨头。猎狗们听了都十分高兴,大家便都努力地去做,以便能完成猎人规定的数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一部分猎狗终于做到了。而这时,当中有一只猎狗说:“我们这么卖力,只能获得几根骨头,可是我们抓的猎物却比这几根骨头超出了许多,我们为何不能给自己抓兔子呢?”于是,有一部分猎狗便离猎人而去,为自己抓兔子去了。猎人看到猎狗大量流失,于是,他又进行了变革,使得每条猎狗除了有基本的骨头以外,还能获取其所猎兔肉总量的1/10,且随着服务时间的加长,贡献随之也会变大,该比例还可上升,并有权利分享到猎人总兔肉的3%。这个消息一公布,出走的猎狗们都强烈要求重新回到猎狗队伍。

承认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换句话说,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人们行为的目的。我们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与人分裂与合作的过程,但是,不论分合,任何人都希望让自己的利益获得最大化。而一个好的激励制度能够使个人利益需求获得有效的满足,且能激发团体组织成员无穷的工作动力。猎人对猎狗的有效管理就取决于猎人对激励效应的有效运用。

在能力一定的时候,激励水平的高低将对一个人工作成绩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提高激励水平的最有效的办法是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激励方法对个人的需要是否能满足决定了激励机制是否产生了影响。主要的激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物质激励。通过使个人利益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激发人们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只奖励成绩突出的人,假如人人都给予奖励,既对落后者的懒惰有所助长,同时对成绩突出的人的努力动机又有所伤害,这样,激励就无意义可言。

第二是精神激励。通过使个人的自尊、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使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在较高的层次上被调动起来。精神激励主要包括感情激励、信任激励、荣誉激励、目标激励、尊重激励。

第三是任务激励。通过社会对个人获取成就和发展提供机会,让个人担负起与其才能相当的重任,从而使其事业心与成就感得到满足。

第四是数据激励。数据明显,对人产生的印象也明显,从而能激发出强烈的干劲。数据激励就是将每人的行为结果通过用数字对比的形式反映出来,从而激励其上进,督促其后进。

第五是强化激励。惩罚与否定行为不良者,也就是负强化,使其能记住教训,以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肯定行为良好者,也就是正强化,使其可以继续保持。

有竞争才有活力,有竞争才有动力

西班牙人十分爱好吃沙丁鱼,可沙丁鱼很娇贵,一离开大海环境就尤为不适。每当沙丁鱼被渔民们打捞上来,便放进鱼槽被运回码头后,沙丁鱼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而沙丁鱼因死掉后的口感极不好,价钱就会降许多,而到达码头时,沙丁鱼倘若还活着,那么它的卖价就要高出死鱼的许多倍。

为了让沙丁鱼的生命期延长,渔民们费尽了脑汁。后来,有一位渔民不经意间发现:将几条鲶鱼放进沙丁鱼的鱼槽中,它们是天敌。因为鲶鱼吃的是肉食,把它们放入鱼槽后便会到处游动,以寻求小鱼吃。而沙丁鱼为了不让自己被吃掉,就必须加速游动,从而使它们的生命力变得更旺盛。这样,沙丁鱼就能活蹦乱跳地被运回码头。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鲶鱼效应”。

一个企业要想激发活力,就必须经常将一些“鲶鱼”放进去,以制造一些紧张气氛。而当员工们发现自己的位置上又多了一些竞争对手时,便会产生紧迫感,迫使自己加快步伐,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假如一个企业的内部员工长期不变,那么,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根本没有活力与新鲜感可言,从而员工们就容易产生惰性。

日本的三泽之家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引进人才的。

三泽之家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几名从丰田和松下等公司离职的常务和专务。这样,公司的员工们都因此而产生威胁感。

三泽之家公司的总经理深知其中的道理。一个公司刚成立时,引进一些创业人才,会使公司出现一片蓬勃生气的景象。但这样维持不了多久,惰性就会产生。而这时,如果及时地把一些富有才华和朝气的新面孔引进来,能让原来的员工倍感压力与挑战,当然就会为之一振,从而使公司由原来的水平如镜变成了水波荡漾。这种中途聘用就是日本公司所采取的策略,思维敏捷和精明干练的年轻有为的生力军就是其引进的重点对象。因为从外面引进了一些与原有人员不同的另一批人,原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被有效地激发起来。

在自然界中,鲶鱼效应比比皆是。科学家曾经通过对野生鹿群的观察发现,在一个鹿群的活动区域内,假如无狼等天敌,它们就不会产生危机感,也不可能再奔跑,身体素质就会跟着下降,这个鹿群的繁殖能力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少数无雄心壮志、无负责的勇气以及总是希望被他人指挥与领导的人,他们就算目标宏伟,也无执行的勇气。他们缺乏理性、不能自律、极易受他人影响,其工作的目的就是使自己基本的生活、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舒适安逸的环境是造成人越来越懒惰的原因之一,安逸而舒适的生活是我们每个人所向往的,贪图享受也是无法避免的。假如此时可以出现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在“懒人”的面前,反而成了他的福分与造化。因此,外来的竞争者会使人立刻产生警觉,并倍感危机,因而也就产生竞争意识。而竞争对手的强劲,能将人们旺盛的斗志与精神激发起来,同时,也就激发出了人们身上所隐藏的无穷能量。

对个人来说,鲶鱼效应一样存在意义。相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将“鲶鱼”放进来,自然就会产生竞争感,从而能促进自己保持工作热情和增长职业能力,进而就容易使自己的职业发展获得成功。假如一个人在一种工作环境中从事同样工作的时间太长,就很容易产生厌倦以及疲惰,从而对职业产生倦怠。

给自己引进鲶鱼的方法为:为自己的职业创建理想,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找到目标,为自己的职业树立起学习榜样。在工作环境中,对竞争对手的存在有所意识,并使职场压力适度保持。

生存需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

经研究发现,适度的压力对人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很有利,且对挖掘人们的潜能更有帮助,从而能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例如,运动员每次参加比赛,必须要让自己感到有适度的压力,使自己感到兴奋,从而进入最佳的竞技状态,假如他不紧张、无压力感,就不利于其出成绩。适度的压力对于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资源是无反面意义的。

有一位老船长经验非常丰富。一次,当他的货轮卸下货后,返航在浩瀚的大海上时,却突然遭到了巨大风暴的袭击。年轻的水手们一时惊慌,不知所措,而老船长却果断地命令水手们马上将货舱打开,并往里灌水。“船长是不是疯了,往船舱里灌水只会给船增加压力,如果压力太重就会使船下沉,难道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船长看着这群稚嫩的水手们,于是就说:“百万吨的巨轮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打翻的,往往被打翻的却是船身轻的小船。船负重时是最安全的,而空船则是最可怕的。因为只要在船的承载能力所规定的范围之内,适当的负重反而能对暴风骤雨的侵袭有所抵挡。”

于是,水手们就依照船长的吩咐去做,当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时,般也就随着慢慢地下沉,可是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慢慢地减少了,直到货轮渐渐地平稳下来。

《福布斯》的总编辑大卫·梅克是一位才华非常出众的编辑,但是,在他担任总编时,其管理方式却让人很难接受。他对待下属面若冰霜,从不留情面。特别是他总是会不时地解雇一些表现差的员工,让团队成员时刻倍感不安,不得不逼得每一个编辑为了保全饭碗而竭尽全力地追求工作的完美。

也正因为大卫·梅克独特的压力管理方法,《福布斯》的知名度和销售量才可能得到不断地上升。

这就是所谓的“压力效应”。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且无任何压力的人,就如同在大风暴中没有载货的船,在人生的任意一场暴风雨中,都能将其吞灭。相反,那些无时无刻不意识到有“压力效应”的存在、擅长保持工作激情以及在生活中适当存有压力的人,是绝不会被风浪轻易击倒的。

管人的原则——分槽喂马

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有两种马十分出名。第一种是大宛马,第二种是蒙古马。大宛马健步如飞,一日千里;而蒙古马则力大无穷,可以负千余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