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3689600000024

第24章 为人处世眼界宽,高也和善,低也和善(3)

难道失败真的有那么恐怖吗?为什么人们面对它时竟如此脆弱。事实上,哪一种成功不曾经历困难和失败?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面对它的心态。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失败也是必然的。虽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恨不得它离自己远点,甚至希望它永远也别靠近自己,可是挫折和艰苦是不可逃避的。面对苦难时,乐观的态度能助你远离它,而悲观只会让人沉沦。

法拉第于1791年出生于伦敦市郊一个贫困的铁匠家庭。父亲收入很少,还经常生病,因为家中孩子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更谈不上去上学了。

法拉第12岁就要上街去卖报,不过他不认为卖报很苦,因为他可以一边卖报,一边从报中认字。13岁的时候,他到一家印刷厂做图书装订学徒工,他喜欢这份工作,总是一边装订书,一边学习。一有空闲的时间,他就会翻阅装订的书籍,即使是在送货的路上,他也会边走边看。经过几年的自学,法拉第已经摆脱了文盲的称号。

时间过得很快,法拉第能看懂的书也越来越多了,他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而且经常看到深夜。他非常喜欢电学和力学方面的书,可是他没有钱买书和本,于是他利用印刷厂的废纸订成本子,摘录各种资料,甚至还自行配上插图。

有一次,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丹斯来到印刷厂校对他的作品,在无意中,他发现法拉第的笔记本,当得知这是一个装订学徒的笔记本时,他大吃一惊,于是丹斯把皇家学院的听讲券送给法拉第。

法拉第兴奋地来到皇家学院旁听。当时作报告的是赫赫有名的英国化学家戴维,法拉第用心地听着戴维讲的每一句话。听完课后,他把听课笔记整理成册,作为《化学课本》。之后,他还把自己精心装订的《化学课本》寄给戴维,并表示:“很愿意逃出商界,进入科学界,因为据我的想象,科学会使人高尚。”

收到信的戴维很感动,他十分欣赏法拉第的能力,于是把他聘为助手。法拉第也很努力,他很快掌握了实验技术,成了戴维的得力助手。半年之后,戴维要去欧洲大陆作一次科学研究旅行,访问欧洲的科学家,参观他们的化学实验室,戴维自然想到带法拉第去见识一下。就这样,法拉第跟随戴维在欧洲走了一年半,会见了许多著名科学家,增长了很多见识,他还学会了法语。

在回国不久后,法拉第就开始独自进行科学研究,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4年,法拉第发现了电解定律,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恩格斯曾称赞法拉第是“到现在为止最大的电学家”。

法拉第从一个没正式念过书的装订学徒工,进入世界第一流科学家的行列,这一切都是因为他的努力得来的。当然,这与他在逆境中乐观的态度有直接关系,他并不是埋怨困苦的生活,而是在接受这种困苦之余,努力地改变着自己和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旦陷入了困境,就自然而然地开始怨天尤人,感叹命运的不济,甚至消沉懈怠,要么走上绝望的极端,要么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既然我们已经身在逆境,那么不如接受它,用乐观的态度对待它,这种心态才有助于我们冲破逆境。而且逆境也是上帝赐予的一种机会,只要你愿意,每个障碍都可能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逆境并不可怕,它能激励人的意志,点燃人进取的火花。事实上,逆境能够磨炼出一个人的心智和能力,所以,在逆境中人都应保持乐观。也许你正在遭受着困苦,可这不是完全的坏事,因为老天可能要把重任交于你,才特意给你磨难。逆境正如培养人才的沃土,经历过逆境的人,才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才会加倍珍惜成功的现在。

而在经历过风雨后,当我们欣赏彩虹时,也不要忘记以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因为你的成功不可能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得来的。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快乐的方法。西方也有一句谚语:怀着爱心吃菜,胜过怀着怨恨吃牛肉。他们习惯在感恩节对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我们是否也应如此,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感恩,感恩生活赠予我们的一切,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也要记得感谢那些给自己带来阻力的人和困难,正是困难磨炼了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绵延青山横亘于天地之间,是如此气势雄壮!山的伟大在于它深谙山外有山,一方天地之间必有更高的山。人生,需要一种如山的庄重,如山的谦逊,懂得人外有人。守住自己的一方水土,享受自己的田园生活。被恭维、被赞誉、被羡慕的时刻,泰然处之,报之以淡淡的微笑。

人生中总会遇到鲜花和掌声,在这种万众瞩目的时候,能够报以淡然的一笑,不仅是素质的体现,而且是内涵和修养的彰显。但有的人会在此刻显得骄傲,不知道内敛,不知道这山还比那山高的道理,那样只会让自己的庸俗更快地显露。

宋朝时候,安阳县有个叫杨二的人,他以拳术高超闻名乡里。他能用自己的两肩把装满粮食的船扛起来;几百人用竹篙刺他,只见竹篙寸寸断裂,不见他滴一点血。他也招收徒弟授以武艺,每当他去武场传授技艺时,观众们挤得密密实实,像围墙一样。

一天,有个老态龙钟的卖蒜老汉在一旁观看杨二耍棍时不时地流露出讥笑的表情,并且时不时地摇头,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

一般人都没有察觉出来,只有杨二的一个随从发现了。他把卖蒜老汉的不屑之情告诉了杨二。杨二很生气,大怒着把老汉喊了过来,然后一拳打在砖墙上,拳头陷入墙内一尺多深,问老汉道:“老头,我可以这样,你能这样吗?”

卖蒜老汉很不屑地摇着头说:“你能打墙,却不能打我。”杨二听后更加暴跳如雷,开口骂道:“死老头,你能受得住我的一顿打吗?你是找死!如果打死了你可别怪我手下无情,拳头不长眼啊!”

老汉笑了笑说:“我这把老骨头都快死了,如果能成全你的大名,老夫死又何惜!”说完,他们二人请了很多人来作证,立下了生死契约文书。老汉主动提出让杨二先休养3天,补充元气。3天后他会让人把自己缚在树上,解开衣服,露出肚皮让杨二捶打。

3天后,老汉与杨二如约来到约好的地方。老汉真如所说的那样,让人把自己捆绑在树上,杨二则在十步开外的地方用足了全身的力气,扑上去狠击一拳。老汉寂然无声。只见杨二突然双膝跪下,磕头求饶说:“晚辈知错了,还忘前辈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原谅我这一次!”众人不知所以地看着杨二,这才发现原来他的拳头陷入老汉的肚腹,怎么拔也拔不出来。杨二苦苦哀求了好久,老人才把肚皮一松,他就跌出十几米以外去了。

老汉没有言语地背起装着大蒜的口袋走了,众人打听他的姓名,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来自哪里。看着他默默远去的背影,众人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掌来。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以为实力强大,殊不知在别人看来也许一文不值。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懂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方可安度人生困苦。骄傲和不自量力是人生的禁忌,如果在人生的路上飞扬跋扈,那么必将迎来失败的苦果。

穆斯林的领袖叫先知,他常常和人们一起参加赛马、赛骆驼以及射击等项目的比赛,他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鼓励穆斯林大众积极学习作战技术,尤其是青年们。

先知有一只骆驼因为快捷而出名,每次比赛都能获得胜利。一些穆斯林因此认为,这只骆驼跑得快的原因是由于它属于先知,具有神力,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任何一只骆驼能比它跑得快。

一天,一个乡下人骑着他的骆驼来到先知的城市,他要求与先知赛骆驼,看谁的骆驼跑得快。先知的追随者满怀信心地赶来看比赛,在他们心里,先知胜利是毋庸置疑的事。先知骑着自己的骆驼与乡下人来到市郊,准备比赛,他们从同一个起点出发,看谁先跑到目的地,观众们激动万分地观看这场比赛。然而,比赛的结果完全与人们想象的相反,那位乡下人的骆驼把先知的骆驼远远地抛在后面,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那些深信先知的骆驼必定赢得比赛的人,对眼前所发生的这一切感到非常不满、非常气愤。看到他们不满的情绪,先知开导他们说:“这没有什么可生气的。是的,我的骆驼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比任何一只跑得都快,所以它满不在乎,高傲自大,认为世界上它就是第一了,再也没有比它跑得更快的骆驼。可是事实上呢,强中自有强中手,骄傲者最终会失败。”

骄傲必将落后。人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否则就会迷失自我,看不清方向,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的赞美里而扬扬得意。也许在某个特定的位置或别人欠缺的地方占有优势,那也不是恒久不变的。如果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就会被自己烦恼,在自己的世界里徘徊不前,看不到进步。

禅宗六祖慧能,出生于破落之家,家境贫寒。年轻的时候好逞强,喜欢打架,经常无故殴打乡人,横行乡里,自诩为一代豪杰,无人可比。后来经高人指点,读得佛经,参透佛理,对之前的行为恍若梦幻,深感罪孽深重。之后便潜心修炼,不再追名逐利,而是一心向佛。如果慧能不能收敛心性,可能早就死在别人的刀下,也没有一代禅师的美誉了。

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人都自以为是、骄傲自满,不懂得“满则溢,骄必败”的道理。他们在自我的世界里张扬得意,看不清楚自己,接受不了自己比别人差的事实,这种人必将尝到失败的苦果。

谦逊、庄重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人生高雅情操的体现。站的位置不管有多高都要仰视别人,那样才能够看得更远,学得更多。

上坡时别忘了给下坡留退路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很启发人:

相传一位叫米诺斯的国王为了报杀子之仇,对雅典宣战,强迫雅典人每隔几年送7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用来喂米诺斯关在克里特岛迷宫里的怪兽。

雅典王子忒修斯决心要杀死那头吃人的怪兽,于是,他加入了进贡的队伍,和另外13个人一起前往克里特岛。这座迷宫设计得十分复杂,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的。所以,忒修斯必须想办法了解它。忒修斯用自己的魅力征服了米诺斯国王女儿的心,他在这位公主那得到了走出迷宫的方法。后来他不但成功地杀死了怪兽,还安全地返回雅典。他走出迷宫的办法是:拿一个线团从进入迷宫时开始放线,完成任务后再顺着原路返回。

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一座克里特岛迷宫,每个人都在深一脚浅一脚地试探着走,只是,许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像忒修斯一样细心,结果常常陷入迷宫不能自拔。因为,我们在进迷宫以前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留一条退路。也许初进入“迷宫”,我们正是意气风发时,可是不给自己留后路,要怎么出来呢?所以,我们在上坡时,要想着为下坡留退路,毕竟,谁都不能保证自己能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即使我们现在正处于上坡阶段,也不要轻易去得罪人,这无异于把后路堵死,被得罪的人极可能是毁掉你得意的最后一根稻草。高高在上的姿态、得意忘形的态度都要不得,因为我们对别人怎样,别人便以怎样的态度对我们。也许现在我们有条件看不起别人,有条件为难别人,但是千万不要这么做,即使是敌对关系,也不应该把事情做绝,否则我们就会处于被动状态,等我们走下坡路时,可能会再次遇见他们。

一位推销员自以为打通了自己和某厂领导的关系,就不把业务员放在眼里,他甚至还在言语上表现出来,这令业务员感到非常难堪。于是便有了下面这一幕:领导问业务员这位推销员的产品如何时,业务员说:“他的产品表面上看起来的确较美观一些,而且价格上也还算便宜,只不过在质量上就不敢保证了。”就这一句“不敢保证”动摇了领导的决定,最终那位推销员的生意也没做成。

即使我们身处高位,也不要轻易得罪人,哪怕是那些我们看不顺眼或者得罪过我们的人。如果我们在言行举止上不注意,凡事居高临下,心中容不下别人,最终孤立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如果总揪着别人的小辫子、抓着别人的缺点不放,以为这样做能显示自己比他人高明,可事实上,这种语言、行为上的不糊涂却是造成两个人关系疏远,甚至反目成仇的根本原因。

对于得罪过我们的人,也不要在我们有能力大大反击的时候把事情做绝,这对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人们常常对过于斤斤计较的人不屑一顾,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过于“精明”,对人,不可睚眦必报,因为这样做只能以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而告终。

做人越是精明,朋友往往就越少,这对我们而言并不是件好事。对于伤害过我们的人,不妨这样想:他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做出的举动,并不能说是对还是错的。此时,我们不如宽恕他,这样一来,不但能尽释前嫌,还能成就自己。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礼尚往来的,在生活中,总难免有别人因为某些原因对你造成利益侵犯的时候,但只要不是大的原则问题,不妨容他一次,给他个机会,别计较他是如何得罪你的,这样才能显出大家本色。这样大度睿智地做人,远比横眉冷对或高高在上更有助于解决问题。对他人的小过以大度相待,给人留面子、留退路,也是给自己留条退路,这种态度既会使人感激,也会让你多个朋友。任何时候都要记得:只有你以宽厚的心对待别人,别人才会给予你同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