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一堂口才课
3689700000009

第9章 一分钟突破交谈窘境(2)

罗斯福出任美国总统之后,也把这种和陌生人“一见如故”的作风带进了白宫。美国著名新闻记者麦克逊曾对罗斯福这种“见面熟”的沟通技巧评价道:“在每个人进来谒见罗斯福总统之前,关于这个人的一切情况,他早已了如指掌。”

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双方都不免有些拘谨感,似乎彼此之间有一层隔膜。如果能有人主动、大方地打破这层隔膜,对方就能很快地融入进来,从而使双方迅速熟络起来。这样一来,假的“一见如故”就变成真的一见如故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和一些人“擦肩而过”,但世界如此之小,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就会需要他们的帮助。到那时,我们过去跟他们“一见如故”的交情就会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由此可见,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事先对他的基本情况有个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当我们特意要去结识一个从未打过交道的陌生人时,更需要事先对他进行了解。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了解对方的背景、经历、性格、喜恶等。只有对对方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交往中针对对方的特点有的放矢、投其所好,令对方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进而赢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

一次,在大太监李莲英的保荐下,醇亲王打算在宣武门内太平湖的府邸接见盛宣怀,向他询问有关电报的事宜。盛宣怀以前从没有见过醇亲王,但与醇亲王的门客“张师爷”交往甚密,他从“张师爷”那里了解到关于醇亲王两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是醇亲王跟恭亲王不同,恭亲王认为中国必须跟西洋学习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醇亲王则认为中国人并不比西洋人差,根本不需要向西洋人学习;第二个是醇亲王虽然好武,但自认为“读书万卷”,颇具文采,经常在很多场合卖弄自己的文采。

盛宣怀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就急忙到身为帝师的工部尚书翁同龢那里抄了一些醇亲王的诗稿,并熟记了其中几首,以备“不时之需”。这些还不够,为了给醇亲王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盛宣怀还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比如,盛宣怀从醇亲王的诗中悟出了些他的心思,以便在交谈中迎合醇亲王。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盛宣怀就去拜见醇亲王了。

当他们谈到“电报”一词时,醇亲王问道:“那电报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盛宣怀回答道:“回王爷的话,电报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全靠活学活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此而已。”醇亲王一听他能引用岳武穆的话,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随即问道:“你也读过兵书?”盛宣怀答道:“在王爷面前,小人怎么敢说读过兵书?不过英法内犯,文宗显皇帝西狩,忧国忧民,竟至于驾崩。那时如果不是王爷神武,力擒三凶,大局真是不堪设想了。”盛宣怀略微停了一下继续说道:“那时有血气的人,谁不想洗雪国耻,宣怀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自不量力,看了一两部兵书。”盛宣怀真是三句话不离醇亲王的“本行”,他接着又把电报的功能和作用描绘得神乎其神,后来醇亲王干脆就把督办电报的事托付给了盛宣怀。

如果你想迅速赢得陌生人的好感和信任,那么你就要事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关于他的背景、职业、性格、兴趣等,你都要有所了解,而且了解得越全面、越详细越好。

总而言之,要想和陌生人有话可谈,并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彼此“一见如故”,就要事先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

抓住对方的兴趣点,投其所好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受到别人的喜爱和欢迎,那么在与人沟通时,怎样说话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喜爱和欢迎呢?

一位哲人说:“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物,对方一定会很乐意的。”在与人沟通时,要想赢得对方的好感,就必须谈话入心,而要想谈话入心就要先了解对方的兴趣所在,并以此作为与对方交谈的话题,这是打破谈话僵局、拉近双方距离、增进双方感情的良策。比如对方说他喜欢花草,我们就可以跟他讨论有关花草的问题,因为那是他最感兴趣的话题。当我们跟他谈论这样的话题时,他会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尊重和关切,理所当然就会对我们产生好感了。

一个年轻人打算向一位老中医学习针灸技术,为了博得老中医的欢心,他在登门之前先做了一番调查。他了解到老中医十分爱好书法和绘画,于是临时抱佛脚,浏览了一些书法和绘画方面的书籍。起初,老中医对他态度比较冷淡,于是,年轻人针对老中医爱好书法、绘画的特点,及时改变了策略:他看到老中医书桌上放着几幅刚刚画好的字画,便一边欣赏字画一边赞赏道:“老先生这幅墨宝字写得雄浑挺拔、开阔雄伟,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这种不失时机的赞美,顿时让老中医心头升腾起一股愉悦感和自豪感。接着,年轻人继续说:“老先生,您书画上写的是颜真卿所创的颜体吧?”这么一问,老中医的态度立刻变得热情起来,话匣子也被打开了。接着,年轻人针对所谈论的话题继续挖掘,步步深入、环环相扣,致使老中医精神大振、谈兴大发。最后,老中医欣然收下了这个弟子。

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中,能够满足他人的兴趣是我们赢得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与人交谈时,我们不能只顾着自己的喜乐或爱好,而应该时刻顾及对方的兴趣和感受,唯有如此,对方才会觉得荣幸,才会对我们产生好感,从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并赢得对方的友谊。

某公司业务员去客户家洽谈业务,偶然看到客户的书桌上放着几本金融投资方面的书。这位业务员立刻敏锐地感觉到,客户对金融投资比较感兴趣,于是,就和客户聊起了有关金融投资的话题。结果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从股票聊到外汇,从保险聊到期货,一直聊了两三个小时,依然觉得不尽兴。

直到中午,客户才突然意识到已经聊了很久了,于是急忙向业务员问道:“你今天来是为了业务上的事吧?”这名业务员立即抓住机会给客户做了详细介绍,客户听完之后,略微思考了一下,然后说:“好的,如果没问题的话,咱们今天就把合同签了吧!”

投其所好,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不但能使对方心情愉快,而且能让我们顺利实现交谈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欧阳修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但是,只要我们在交谈时抓住了对方的兴趣所在,然后投其所好,不仅不会“半句多”,而且会千句也嫌少,越谈越投机、越谈越尽兴、越谈越入心,进而赢得对方的好感和友谊。

谈论对方引以为豪的话题

每个人都渴望友谊,都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朋友。但是,朋友都是由陌生人发展而来的。那么,怎样才能将陌生人迅速发展为好朋友呢?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陌生人都会抱有一种下意识的警戒心理和疏远心理。因此,与陌生人交朋友,关键在于找出交往的契机,并主动伸出友谊之手,打开对方的心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善谈,有的人虽然有交谈的欲望,但却不知从何谈起。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激发起对方的谈话欲望,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

激发对方说话欲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对方引以为豪的地方,并与之谈论这些话题。我们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寻找对方引以为豪之处,也可以通过打听,从别人口中获悉对方引以为豪之处。在交谈过程中,当我们在对方面前提出这些话题时,对方就会如同遇见“知音”一样,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话匣子自然也就打开了。

有一个青年作家,为了搜集素材到外地游历采访,住在当地一个朋友家。由于连降暴雨,他只好每天闷在家里,与他做伴的只有朋友的老父亲。开始,两个人都想找话题聊聊,以便打发无聊的时间,但聊了很多话题,如家庭情况、工作经历等,双方都没什么兴致。

后来,作家想到老人年轻时曾在山里采过人参,而且挖到过一棵“人形参”,于是便请求老人讲述一下当时的经历。挖“人形参”的经历是老人这一生最引以为豪的事,作家这么一问,老人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滔滔不绝地说了很久。

事后,作家曾这样评价朋友的老父亲:“那时我才知道,在他古板的面孔和呆滞的眼神后面,掩藏着令人不可思议的热情和澎湃无尽的话题,并且他说起话来绘声绘色、极其生动,话语中透露出了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他被自己所唤起的回忆以及深埋在记忆里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陶醉了……”

刚开始,作家与老人因为没找到合适的话题而感到无话可谈。后来,作家想起老人年轻时曾挖到过一棵“人形参”,于是以此作为话题与老人交谈。这段经历是老人一生的骄傲,当他知道作家渴望了解自己的“辉煌经历”时,内心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顿时被激发出来,并且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所以很快便侃侃而谈。

由此可见,要想迅速突破陌生人的心理防线,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谈论对方引以为豪的话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在欧洲举办世界童军大会时,爱德华先生打算赞助一位贫困的童军参赛。为了筹措这笔经费,爱德华先生去拜访当地一家大企业的董事长史密斯先生,希望他能够解囊相助。

在拜访之前,爱德华先生就已经听说过史密斯先生曾经开过一张面额100万美金的支票,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那张支票作废了。不过为了纪念此事,史密斯先生把那张支票装裱起来,挂在了办公室的墙上。

当爱德华先生踏进史密斯先生的办公室后,便立即针对此事,要求参观一下他那张装裱起来的支票。爱德华先生说自己生平从没有见过任何人开过如此巨额的支票,所以很想见识一下,好回去说给小童军听。

史密斯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将当时开支票的情形详细地告诉了爱德华先生。

史密斯先生说完支票的故事后,还没等爱德华先生提及此行的目的,就主动问他今天是为了什么事而来。爱德华先生便一五一十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出乎意料的是,史密斯先生不但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且还答应赞助5个童军去参加世界童军大会,并且要亲自带队,负责他们的全部开销。爱德华先生此行可谓满载而归!

在这则案例中,爱德华先生并没有一开始就提起童军的事,更没有提到筹措经费的事,而是首先提到了董事长引以为荣的事。这样一来,不仅打开了董事长的话匣子,而且激发了董事长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顺利达到了筹措经费的目的。

我们在与陌生人交谈时,一定要学会寻找对方引以为豪的地方,并以此作为交谈的话题,这样不但能激发对方谈话的兴致,而且能迅速赢得对方的好感和友谊。

寻找共同点,引发对方的“共鸣”

相信大家都听过收音机,收音机都是有频段的,只有拨到那个频段,才会收到相应的节目信息:你想听新闻,就要拨到新闻频段;你想听音乐,就要拨到音乐频段;你想听曲艺,就要拨到曲艺频道。

其实,和陌生人交谈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相应的“频段”,只有进入了对方认可或喜好的那个频段,我们才能和对方“来电”,和对方的交谈才会更顺畅。

那么,怎样才能进入对方的频段呢?关键是要和对方“同步”,即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在交谈中多寻求双方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共同点,以求引起双方的共鸣,迅速拉近关系,增进友谊。

乔先生是某公司的业务经理,平时很喜欢足球,可以说是一个铁杆球迷。有一次,他出差去深圳,在火车上,他与一个山东味儿极浓的小伙子同座。闲来无事,乔先生就和那个小伙子闲聊起来。

在闲聊中,乔先生得知小伙子果然是山东人,于是顺口赞美道:“我很喜欢山东人,豪爽、讲义气、够朋友、我就有几个山东朋友,关系非常铁!”小伙子听罢,心里很高兴,自报家门说:“我叫罗刚,是济南人。我们山东自古是出绿林好汉的地方,所以山东人大多都粗犷、豪放,讲朋友义气。”乔先生回应道:“不错,不错,不过山东人也很团结,特别是山东足球队,队员们很讲究团队精神,所以经常取得好成绩。”恰巧罗刚也是个铁杆球迷,这下可是遇到知音了,两人聊了很久,下车后还互留了电话和通讯地址。

在罗刚的介绍下,乔先生还认识了很多球迷,其中有一位就是他这次去深圳准备争取的客户。这个客户和罗刚关系不错,所以乔先生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这次出差任务,为公司赢得了一个大客户。

在与罗刚交谈时,乔先生先从“山东人”这个话题入手,然后转到“足球”这个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上,所以与对方越谈越投机。经过一番“神侃”之后,二人很快成了朋友,乔先生还通过罗刚的关系成功完成了工作任务。

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个意气相投的人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因此,我们在与陌生人交谈时,不妨多寻找一下双方在兴趣爱好、性格、阅历等方面的共同之处,这样双方就会越谈越投机,越谈距离越近,越谈感情越深。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与对方的共同点呢?

察言观色,寻找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兴趣爱好等,或多或少都会通过他的表情、服饰、言谈举止等表现出来,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发现双方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