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的智慧
3690000000021

第21章 下篇:低调有术,自成尊贵(7)

相信很多人很小的时候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不争馒头争口气。”这影响了很多人的处事观,但事实上,人不一定非要在所有的时候都保持高姿态,只有适当地以柔弱示人,懂得以柔克刚,学会避害,人生路上才会走得更加顺畅。其实避害只是相对形势而言的,是当自己处在不利位置时可以采取的一种必行之策。人的一生中,你不可能事事时时都强势,在低谷的时候,选择避害可以让你变得更强。

《孙子兵法》中有一段话这样说:“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始如处女”讲的就是“示弱守柔”。可以说,向敌人展示自己的柔弱确实是一个迷惑敌人而避害的良好手段。

刘备曾臣属于曹操。有一天,曹操邀刘备赴宴,宴席间二人评论起当时天下的英雄。刘备列举了当世那些手中握有重兵、雄踞一方的各位诸侯,并称他们为英雄。但是听完刘备的说法,曹操并没有点头,还对他嗤之以鼻。随后,曹操分别举出这些人的弱点,认为他们都不属于真正的英雄,而当世的英雄其实只有曹操本人以及自己面前的这位出身布衣、目前还寄人篱下的刘备。听到曹操说出这样的话,刘备大惊之下酒杯落于地。正好这时天上响起一声巨雷,刘备趁机掩饰说:“因为惧雷而落杯。”看到刘备的反应,曹操很高兴,认为刘备如此胆小成不了气候,于是暂时放松了对刘备的警惕,后来终于让刘备寻机脱身,从而出现了刘备、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

当刘备被捧为英雄的时候,他不但没有丝毫惊喜,反而因为害怕而落杯,因为刘备知道曹操是个妒才的人,如果此时自己表现出沾沾自喜的样子,顺势往上爬,曹操必然会起戒心并借故除掉他。考虑到这些不利因素,刘备才故意示弱以降低在曹操心中的形象,让曹操轻视自己,使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养精蓄锐。

由此可见,在必要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柔弱也是一项很好的保全自己的计谋。但是有一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味逞强,把自己放在很高很强的位置上,不懂得保持必要的低调,结果不仅打了败仗,甚至连性命也丢掉了。

过去人们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事实上,关羽的失败并非是大意造成的,而是由于他的性格弱点——过于示强,不懂避害造成的。

关羽在镇守荆州时,东吴吕蒙做了大都督,他早就想夺回荆州,但是他知道用强攻肯定是夺不下来的,便在关羽的刚愎、狂妄、好强的性格弱点上打主意。正好那时关羽带兵在外面攻打樊城,吕蒙就谎称自己有病,让东吴当时一位尚名不见经传的孺子陆逊代替了自己的位置。陆逊刚一上任,就用友好的言辞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并备了厚礼,然后毕恭毕敬地遣使拜见关羽。吴国示弱的做法无疑让狂妄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他还嘲笑孙权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用孺子为将。”那时的关羽丝毫没把陆逊放在眼里,认为陆逊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荆州,就把荆州守兵抽出来攻打樊城,结果致使荆州失守。

可以说,荆州的失守完全是因为关羽自以为是的性格造成的,而吕蒙以柔弱的形象示人,结果他成功了。从很大程度上说,决定这场战事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就是两位将军是否懂得避害的问题。

战场如此,商场如此,处世亦如此,不是所有时候的示强都是正确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向众人示弱、懂得避害的重要性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隐藏——低调做人的韬晦术明代洪应明在其著作《菜根谭》中说过这样一段话:“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们攫人噬人的手段之一。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这段话的意思是:雄鹰和猛虎是两种攻击力很强的动物,它们一旦出击目标,几乎从不会空手而归,但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在准备捕食前,雄鹰立在那儿就好像在打盹,猛虎走起路来则似乎生了病,一点生气都没有,这其实只是它们故意隐藏自己实力的障眼法,其目的在于既可以避免因锋芒过露而遭到对手的攻击,又可使对手麻痹。同样,有才有德的君子只有善于隐藏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才能肩负起重任,实现鸿鹄之志。

诸葛亮死后的几年里,蜀汉对魏国只采取守势。魏国的势力渐渐变得强大起来了,但是它的内部却发生了动乱。这时候魏国的大将司马懿从各方面的能力来说都拥有一定优势,但是他并没有将这种优势展现出来,总是表现出一种很低调的样子。

曹操在刚刚掌权的时候曾经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那时候,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意应召,但是又不能公然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瘫病。曹操怀疑司马懿有意推托,便派了一个刺客深夜闯进司马懿的卧室去察看究竟,看到司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还不相信,于是拔出佩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作要劈下去的样子。他认为如果司马懿不是风瘫,肯定会吓得跳起来,但是司马懿早就料到刺客的心思,只是瞪着眼睛望了望刺客,身体却纹丝不动。刺客终于相信了他,于是收起刀向曹操回报去了。司马懿知道曹操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过了一段时间便让人散出消息,说风瘫病已经治好了。等曹操再一次召他的时候,他就不再拒绝了。

由于司马懿不骄不狂的处世方式,使得他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了重要职位。等到魏明帝即位的时候,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级人物了。由于他长期带兵在关中跟蜀国打仗,魏国兵权大部分都掌握在了他的手里。后来,辽东太守公孙渊勾结鲜卑贵族反叛魏国,司马懿又被调过去对付辽东的叛乱。辽东平定了,洛阳派人送来紧急诏书,要他迅速赶回洛阳。

司马懿到了洛阳,发现魏明帝已经病入膏肓。魏明帝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同时叫到床边,希望他们可以共同辅助太子曹芳。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位,就是后来的魏少帝,而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二人的职位相当。曹爽虽然是皇族,但是能力和资格都跟司马懿相差很远。所以起初,他处处尊重司马懿,凡事都听听司马懿的意见。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曹家的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曹爽便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名义上是给他升官爵,实际上是夺去了司马懿的兵权。接着,曹爽又给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对这些,司马懿看在眼里却装聋作哑,一点也不介意。

曹爽把大权掌握在手之后,就一改往日的作风,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为了让大家相信他的实力,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大败而归,差点全军覆没。对此,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却有了打算。好在他年纪也确实大了,就推说自己身体有病,不能上朝。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还是有点不放心,想打听一下司马懿是真病还是假病。

有一次,曹爽的亲信官员李胜被派为荆州刺史。李胜临走的时候到司马懿家去告别,曹爽便要他顺便探探情况。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后,看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有两个丫环伺候他吃粥。他把嘴凑到碗边喝粥,没喝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把衣服全弄脏了。李胜看了,觉得司马懿实在病得可怜,于是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听完李胜的话,司马懿喘着气回答道:“哦,真是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成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

李胜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去,不是到并州。”司马懿还是听不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才算听明白了,他说:“我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听使唤了,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还请您多见谅啊,您做荆州刺史,真是太好啦。”告辞司马懿之后,李胜便向曹爽汇报了情况,他说:“太傅确实是病了,也就只差一口气了,您用不着担心。”曹爽听了十分高兴。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们全去了。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谁知等曹爽一干人一出皇城,司马懿的病就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带着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假传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曹爽和他的兄弟以及亲信们得知消息后,急得乱成一团。有人给他献计,要他挟持少帝退到许都,再召集人马对抗司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胆小怕事的人,根本没有这种胆量。于是,司马懿派人去劝曹爽投降,说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便放他们一马,最后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没过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乘机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处死了。

这样一来,魏国的政权名义上是曹氏的,但真正的掌权者却是司马家族。

司马懿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优势就骄傲狂妄,而是把自己的优势隐藏起来,低调为官,低调处世,最终迷惑了曹爽,为自己的大业做足了基础。如果没有当初的隐藏,怎么可能会有司马懿后来的成就?由此看来,善于隐藏自己真正实力才是低调做人的精髓。治人——低调做人的防御术在治人这方面,古代有很多英雄豪杰都是好手,其中的代表包括刘备和康熙。

也许在很多人的眼中,刘备毫无长处可言,尤其是与诸葛亮相比,他更没有什么优势。但事实上,刘备的聪明并不亚于诸葛亮,只不过是刘备善于守拙罢了。

刘备之所以看起来不如诸葛亮聪明,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和诸葛亮所处的位置不同。刘备的主要任务是治人,通过治人而治国家,如果自己表现得过于聪明,反而会让周围的将领无法与自己亲近,所以刘备明白装愚是一个很好的治人策略。

在开国的阶段,他懂得让自己身边的人全部发出光彩,而不是让自己一人夺众人之目,因此刘备能够广聚天下英才为己所用,这就是刘备的聪明之处。

刘备表面装愚,表现出“无能”的样子,但是他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他处处施仁,让有才之人能够有机会表露自己的才华而不产生妒忌和压制感,使以智谋称世的诸葛亮甘心为其效力,这才是治人的最高境界。

刘备的治人手段是通过装愚让人才忠心为自己服务,康熙的治人手段也是装愚,不过他的目的却是为了铲除威胁自己统治的老奸臣鳌拜。

康熙是清世祖的第三子,8岁登基。由于年纪尚小,当时的大权落入了鳌拜之手。

当时鳌拜相当猖狂,他遍植党羽,排除异己,对“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则害之”,于是出现了“文武各官,尽出伊门”的局面,从中央到地方都遍布着鳌拜的心腹。鳌拜恣意妄为,独断专行,俨然成了太上皇,而康熙就像一个玩偶。

康熙六年,玄烨亲政。按理来说,这时辅政大臣应将权力移交给皇帝了,但鳌拜仍把持着权力,企图把年轻的皇帝变成任自己摆布的傀儡。可是康熙虽然年幼,但他从小就才华出众,心思精明,他觉得鳌拜处处与自己作对,是个心腹大患,不除去他,必将朝纲不保,但是考虑到时机尚不成熟,还不能一下子除去鳌拜,所以暂时不能鲁莽行事。经过长期的考虑,一个周密的计划形成了。康熙于不知不觉间将一些亲信安排在自己的周围,并且提拔亲信到一些重要部门,如提拔索额图为吏部右侍郎,提拔明珠为刑部尚书,并且派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慢慢地,一个新的权力集团被康熙悄悄地建成了。不仅如此,他还故意装出没长大的样子以迷惑鳌拜,使鳌拜逐渐失掉戒心。

康熙八年,康熙亲自挑选了一些聪明伶俐的贵族少年在宫中练习摔跤,他自己也经常混在其中,装出很爱玩的样子。鳌拜常被召入宫议事,看到这些场景后,只当是小皇帝玩心重,也没有往别的地方想。有一天,鳌拜突然被召,他同往常一样大摇大摆地进宫,刚一进门,突然听到康熙一声喝令,十几名少年一拥而上,鳌拜转眼间就被捆翻在地。康熙历数了他的罪状,将鳌拜永远监禁,同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这一年,康熙只有16岁,但是他却凭着隐忍的治人之术制伏了鳌拜,巩固了政权。

刘备和康熙的高明之处都在于通过装愚的手段治人。这种治人的手段虽不露锋芒,却能达到治人的目的,这其实就是治人的最高境界,有四两拨千斤之效,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理性——低调做人的自保术为人处世时,很多人都会抱着这样的心态:凭什么我就应该吃亏呢?虽然有很多人也抱着吃亏是福的心态,但是,当所谓的便宜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也会想:这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有一个小伙子和他的妻子在繁华的市区开了一家服装店。每逢节假日的时候,他们店里的生意就会很好。这几天,春节即将来临了,服装店里的生意更加好了。

有一天,服装店里来了一个中年女士,当时小伙子的妻子没在店里,只有他一人看店。小伙子看见有顾客上门,打量了顾客几眼就知道她不是常买衣服的人。他过去招呼道:“阿姨,您想买什么衣服呀?”阿姨向小伙子说明了情况,小伙子就连忙给这个女士拿了一件衣服说:“阿姨,这件您穿上一定合适。”女士看看衣服的颜色觉得有点艳丽了,但小伙子用三寸不烂之舌劝这个女士买下了这件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