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3690500000010

第10章 借力使力,生意有多面法则(1)

做生意要讲究策略,讲究策略的人一般会被人说成很高明或是很厉害,很高明的生意人都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生意一旦做大,有很多问题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而且,像胡雪岩一样,同时做几种不同种类的生意,需要的帮助也就很多。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好,借助别人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

寻找关键人物,赢得靠山

无论是什么时代的商人经商,最关键的也是最重要的是不能离开国家的政策。处在战乱纷杂的清朝后期,胡雪岩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可以说,他知道要在这样的乱世中找到生意的突破点,就要帮自己寻找一些稳当的靠山,而这样的靠山无疑就是清朝官场上的人物。为官之人,对朝廷的政策一向都非常敏锐、非常清楚,政策动向,朝廷官员一定是第一个知道的。

胡雪岩就非常懂得寻找能给自己提供准确信息的人,把这样的人当做自己的靠山,生意自然会越做越好。胡雪岩的至交王有龄是一个官员,在生前曾经给胡雪岩很多帮助,应该说,胡雪岩前期的生意之所以做得比较顺利,一方面是因为他聪明、有眼光,另一方面就是因为有王有龄这个靠山。

当然,王有龄和胡雪岩是患难之交,王有龄发迹也是因为胡雪岩的资助。太平军打到杭州的时候,王有龄因为守城失利,自缢身亡。王有龄去世,胡雪岩就等于暂时失去了一个靠山。可以说,对于王有龄的死,胡雪岩是又伤心、又失望。下面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胡雪岩打听到左宗棠有意来救杭州城,但是因为诸多原因一时没能得到允许。胡雪岩对左宗棠进行了一番了解,清楚了他的为人,然后决定下一个靠山的人选就是左宗棠。但是,自己和左宗棠素昧平生,人家怎么就愿意和自己做朋友呢?胡雪岩决定,把自己购买来的一万石大米捐献给杭州城的士兵和百姓。但是,如果无偿捐赠,意图太过于明显,所以他就规定了归还的时间。不仅如此,在杭州战后的重建工作中,胡雪岩表现积极,而且做了很多重大的贡献。

左宗棠本来是对胡雪岩非常不满意的,因为他之前耳闻过一些胡雪岩的为人,觉得他是一个 左宗棠的故居十足的商人,没有什么国家和民族大义情结可言。但是,胡雪岩在杭州做的这些事情让左宗棠对他的印象有所改观。就是趁着这个机会,胡雪岩建立了和左宗棠的联系。

胡雪岩在交上了王有龄这个朋友以后,王有龄对他的帮助只能使得他富甲一方,王有龄在任湖州知府期间,让胡雪岩代为管理湖州公库,创办丝行,用公款扶助农民养蚕,然后就地收购蚕丝,运往杭州和上海,脱手变现,再把本金归还浙江省的藩库。

胡雪岩通过王有龄还结识了浙江官场上的很多人,所以在浙江这个地方,胡雪岩真的是富甲一方。但是,这也只是有规模的。胡雪岩本来就不是一个只满足于富有的人,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有理想的人,他想着把生意做大做好。所以,在王有龄身亡以后,胡雪岩选定了新靠山——左宗棠。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但是,胡雪岩结交左宗棠以后,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左宗棠提出的大笔军费开支的问题。两个人只是建立了联系,并没有多么熟悉,应该说胡雪岩和左宗棠的交情远远没有他和死去的王有龄来得深,王有龄和他毕竟是患难之交,但是对于左宗棠的要求,胡雪岩也不能怠慢。

左宗棠在刚进入浙江的时候,就听人说胡雪岩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富商,但是后来胡雪岩的表现让左宗棠看到,胡雪岩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之人。有些有着仇富心理的人,可能把他看做是一个人格有问题的富人。左宗棠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天下还是要有富人的,尤其是对一个国家来说,富人多了,才能找到给他们这样的军队捐款捐物的人。胡雪岩无疑就是左宗棠眼中这样的富商,所以在目睹了胡雪岩所做的一切以后,左宗棠向胡雪岩提出了军费的要求。

左宗棠到底可不可靠,他值不值得自己投资,胡雪岩早就在心里计算仔细了。混迹了这么多年的生意场,胡雪岩心里已经有着精明的计算。

左宗棠从太平军手里把杭州收复,当上了浙江巡抚以后,对胡雪岩照顾有加。左宗棠觉得胡雪岩并不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奸商,所以他描述的胡雪岩是“急公慕义,勤干有为”。因为当时,胡雪岩已经有了一个官职,就是江西候补道。左宗棠要求清廷“以浙江之绅办浙江之事”最为妥当,这个要求就是把胡雪岩留在浙江,这也正遂了胡雪岩的心愿。

胡雪岩为浙江杭州的灾后重建工作出钱出力,没有辜负左宗棠的期望。也正是这一点,让左宗棠更加信任他、器重他。其实,对左宗棠的脾气和为人,胡雪岩早就有了一些了解,所以,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针对左宗棠的心意。可以说,无论是给杭州的军民送大米,还是在杭州的灾后重建工作中,胡雪岩的表现都让左宗棠不仅满意,而且感叹。所以,左宗棠说:“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

左宗棠与胡雪岩谈话,并且留他吃饭,让自己的夫人亲自做腊肉招待胡雪岩,这一顿饭可以说吃得是宾主尽欢。此后,左宗棠对胡雪岩更加赞不绝口,他说胡雪岩虽然是个商人,却有江湖豪杰的义气。这样的盛赞,说明左宗棠已经对胡雪岩认可了。

胡雪岩结交左宗棠以后,十几年如一日,给左宗棠办了很多大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筹措军饷,然后是购置军火,还有一项是支持洋务运动。左宗棠挂帅出征,第一件事情就是粮草先行,在这个时候,胡雪岩往往就是他的第一个经济支柱。胡雪岩不但自己出钱,还劝别人募捐。

以前,左宗棠解决军饷是一个大难题,必须手里先有朝廷的批文,然后再伸手向东南沿海五省要钱,这样的方法不能让军饷按时按量地到达,所以他常常为军饷忧愁。因为沿海各省经历了多年的战争,财政已经非常困难,付款不可能及时,而且拿到朝廷的批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胡雪岩却为左宗棠找到了一个借军饷的新方法,他从外国商号得到一次总付的贷款。这种贷款没有抵押,由政府担保,担保人是通商口岸的海关,审批人是各省巡抚。各省保证,在规定的期限内一定会将款项加利息归还给外商。

这件事情也只有胡雪岩能办,因为左宗棠身为朝廷官员,不便出面,而胡雪岩因为生意往来的关系,早就和上海洋行的大老板们混得很熟悉了,由他出面借款,自然是马到成功。从这个时候起,胡雪岩不但成了左宗棠身边的红人,即使是清朝政府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胡雪岩是商人,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一切虽然有风险,但收益却是非常大的。在上海,向中国提供贷款的洋行有很多,胡雪岩做了中间人,坐收渔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是经济上的回报,至于政治上的回报,左宗棠自然也给了他。

其实,虽然左宗棠一直要胡雪岩给他筹措军饷,但是胡雪岩的财富还是在直线上升。有人后来统计过,在同治十一年的时候,胡雪岩的钱庄就有了二十多家分号。除了两千多万两银子的资金,胡雪岩还有一万亩田地。

筹备军饷、兴办洋务以及购买军火,左宗棠面临的三件大事,胡雪岩都漂漂亮亮地办成了。这三件事情办得成功,不仅成就了左宗棠的事业,也成就了胡雪岩自己。左宗棠在这件事情中并没有实际的利益,只是出了名,但是,胡雪岩可谓是名利双收。

胡雪岩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以后,左宗棠就在皇帝那里大大地表扬了胡雪岩一番。其实,左宗棠为胡雪岩请功并不是只有一次两次,他还曾会同陕西巡抚谭钟麟联名出奏,希望朝廷破格奖励胡雪岩。

受到左宗棠这样的朝廷大员欣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何况左宗棠在朝廷的为人,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清廷下令,赏给胡雪岩布政使官衔,赏穿黄马褂,可以在紫禁城骑马,胡雪岩的母亲还被封了一品诰命,连李鸿章都上门送礼道贺。

对胡雪岩来说,结交王有龄只是让他得到了财富,使他富甲一方,但是,在结交了左宗棠以后,他得到的不仅仅是利,而且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并且被封了官。所以,在选择关键人物做靠山的时候,胡雪岩的眼光可以说是精准的。结识了左宗棠以后,胡雪岩的经商之路达到了巅峰。

商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经营自己的生意,越多可靠的信息,对商人越是有利。胡雪岩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他选对了信息的源头,并且把这个源头作为自己的靠山,这样不断地进步,最终不想成功都难。

借势经营,

先要具备“投资”眼光

经商本来就需要人脉,人脉对每个生意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人脉不但需要投资,而且需要经营,胡雪岩无疑就是一个比较喜欢投资人脉关系的生意人,而且在经营人脉关系上,也算得上比较成功。

在胡雪岩还是钱庄小伙计的时候就认识了王有龄,但那时的王有龄还是一个落魄的人。虽然是捐了一个盐大使,但是因为没有钱,所以也没有办法再进一步找到机会,补一个实缺,所以每天坐在茶馆里长吁短叹。

胡雪岩注意到这个人,是因为他穿着长衫,一副读书人的神态。有一次,胡雪岩无意间和王有龄闲聊的时候,了解了王有龄的家世和他目前面临的困境。王有龄的父亲也是官宦家出身,因为父亲生病离世以后,家道衰落。王有龄身在异乡,举目无亲,又身无分文,连给父亲下葬的钱都没有,后来不得已才到自己的同乡会一番磕头跪求,凑了点钱将父亲草草下葬。

每天在茶馆里坐着的王有龄,因为手头拮据,一壶茶水泡到没有颜色了也舍不得换掉,中午两个烧饼就算是一顿饭。胡雪岩对王有龄说:“你已经补了盐大使这个缺,应该想办法补一个实缺才是,不然不是可惜了。”

王有龄叹一口气说:“补一个实缺需要一大笔钱,我这样穷困潦倒,哪里还有心思去想那样的事情。”

这个时候的胡雪岩还是一个钱庄的小伙计,他也没有一大笔钱去帮助王有龄。但是,胡雪岩天生是一个脑子灵活的人,和王有龄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谈话之后,他已经决定要帮助王有龄了。

胡雪岩费了一番周折,弄到了五百两银子,亲自交给了王有龄。可以预见,王有龄对这样的一笔财富是多么珍惜,不但珍惜这笔财富,也珍惜胡雪岩这个人。人在落魄的时候,最希望有人能够雪中送炭,胡雪岩就是一个雪中送炭的人,所以,王有龄把胡雪岩当成了生死之交。

胡雪岩知道,王有龄很有才学,并且也很有抱负。他自己没有读过很多书,所以对读书人一直有一种崇敬之情。在敬佩王有龄才学的同时,他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像这样一个有抱负的人,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就可以大展拳脚有一番作为。

但是,这是一个风险投资。王有龄也许可以升官发财成为自己的靠山,也许不能升官发财,那么自己借给他的这些银子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还回来。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胡雪岩心中仿佛早已经有了盘算,他觉得如果王有龄一旦可以在朝廷做官,自己就可以借着王有龄的势力,也会有一番作为。

事情后来的发展证明了胡雪岩当时对王有龄的投资是正确的,这件由偶然变成必然的事情,看起来仿佛是运气的成分要大一些。胡雪岩当年在借钱给王有龄,让他带着这些钱去捐一个实在的官位时,也没有想到王有龄真的能够那么好运气,获得好机会。他心中当时更多的想法就是,像王有龄这样的人,一旦成功就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人脉关系。

王有龄也算是一个幸运的人,在准备候补官员这件事情时遇到了自己的旧识,而这个旧识已经变成了朝廷的二品大员。他给王有龄提供了机会,让王有龄变成了浙江海运局衙门的做办,管理漕运方面的事情。而这个时候,胡雪岩已经开始接管了钱庄生意。

胡雪岩在接手钱庄以前,就是一个希望拥有自己的事业,并且可以把事业做好的人。在接手钱庄没多久之后,他就知道了王有龄升调了做办的事情,可以说胡雪岩这步人脉投资做得非常到位。

王有龄接任做办没多久就给了胡雪岩一笔大生意,让胡雪岩打理官府的银两往来问题。也就是说,他把藩库的钱存进胡雪岩的钱庄里,而胡雪岩可以用这笔钱去做投资运转的资金,这笔资金不必付利息,所以胡雪岩赚得的利润往往比别人要多很多。

对于建立人脉势力,胡雪岩的眼光一直非常精准,借钱给王有龄,可以说也有义的成分,但是更多的是因为看中了王有龄的潜力。这就像现在投资股票的道理一样,凭着直觉,选对一支有潜力的股票必然会受益颇丰。

其实分析一下,这也是胡雪岩成功的最根本保证。那个时候的茶馆里,每天都坐满了人,少不了有钱有势力的人,当然也有像胡雪岩这样的小伙计。但是,为什么没有几个人最终成为胡雪岩呢?说到底就是眼光的问题。

在王有龄穷困潦倒,长吁短叹的时候,有谁想过这个人还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很多人看到的往往都是暂时的表面现象,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看得到未来。在胡雪岩的眼里,王有龄是一个有才学的人,这样的人就应该有一个机会,所以胡雪岩给了王有龄一个机会,当然这个机会最终使王有龄有了成就。

从认识王有龄,到和王有龄谈话,继而成为朋友,这些过程使胡雪岩对王有龄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和理解使胡雪岩做出了帮助王有龄的决定。对一个商人来说,投资每一笔财富不一定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但是投资人脉的风险却要稳妥得多。特别是经商之人,如果获得了强大的人脉关系,就等于是获得了更多的财富。